小米MIX可以說是今年國產、甚至全球外觀最酷炫的智慧型手機,其超過91.3%屏佔比的全面屏所帶來的無邊框驚豔視覺,給人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而諸多的黑科技如壓電陶瓷振動、超聲波距離感應器等的加持,仿佛好像是來自未來之物。通常光鮮亮麗的背後是常人無法想像的辛勤與汗水,小編其實更關注小米MIX成功背後的那個男人,當然不是雷軍,而是那個設計出小米MIX的全球最負盛名的頂級設計師菲利普·斯塔克。
菲利普·斯塔克何許人也?菲利普·斯塔克榮譽等身,是國際IF工業設計獎,紅點設計獎,哈佛卓越設計等獎的獲得者。菲利普·斯塔克自小受到飛機工程師父親的影響,從小便對建築和設計產生濃厚的興趣,經歷建築專業的學業洗禮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因給法國總統設計的私人建築而名聲大震。菲利普斯塔克的設計作品具有簡約性、極簡風格,並且設計從民眾出發,符合人性化,從小米MIX發布會上可以看出雷軍對其民主化設計推崇備至。來自法國的菲利普·斯塔克在當代可以說是一位傳奇設計師,作品不僅含有賈伯斯的私人遊輪,更有法國總統的私人建築。其實不止小米MIX,還有許多經典的手機設計也都源自於著名的設計大師。我們不妨一起再來看看還有哪些出自大師之手的手機作品以及他們設計師的故事。
一、Robert Brunner:錘子手機
在錘子T1的新品發布會上,錘子T1因對稱極簡的工業設計成功奪得頭條,引發業界一片好評。而錘子T1更是因此獲得了2015年第62屆iF國際設計獎金獎。原本以為錘子T1是由「工匠精神」的羅永浩團隊打造,了解後才知原來錘子手機的工業設計完全外包給了國外設計團隊——ammunition,而且來頭不小。公司創始人Robert Brunner不僅是蘋果公司前工業設計總監,而且還是Beats耳機的設計師,手下成名作品無數。
Robert Brunner對於手機以及整個行動裝置行業的影響是巨大的,Robert Brunner還設計過Newton、Kindle 1st generation、Nook等目前流行的數碼產品。更重要的是其在蘋果公司任職期間創立了工業設計部門,並且慧眼識珠挖掘了大名鼎鼎的蘋果總設計師Jonathan Ive。蘋果公司後來的Macbook Air、iPod、iPhone等不同凡響的產品,均出自於這個由他創立的部門。
在談及錘子T1的設計時,Robert Brunner表示,他們的設計哲學永遠圍繞著那些美好而永恆的事物,但也要具有與人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特質,產品不應緊緊是一個物件,產品是設計者的想法,是與人相關的事物,與錘子手機合作的過程中,他們一致秉承著這樣的設計理念。Robert Brunner竭盡所能讓這部手機的設計保持極簡的風格,每個細節都經過深思熟慮,最終只留下那些最本質的美感。錘子從第一代T1開始便獲得了行業的關注並且活躍至今,Robert Brunner的設計在其中起到了不可言喻的作用。
二、Mathieu Lehanneur:華為手機
華為作為中國廠商在世界市場上的代言人之一,其高端品牌足以與蘋果三星抗衡。在全球市場上取得不錯的成績後,華為為站穩腳跟,邀請來了明明可以靠臉吃飯但偏偏要憑才華的Mathieu Lehanneur法國天才設計師,Mathieu Lehanneur擔任華為首席設計師。華為希望藉此為產品注入新鮮力量,並統一產品形象。
法國巴黎,是全球藝術與時尚之都。這裡的羅浮宮收藏了無數經典名作的,蓬皮杜中心匯聚了現代藝術精華,空氣中也還殘存著時裝周的氣息。而聞名世界的Mathieu Lehanneur正畢業於這裡的全球頂級的工業設計大學——法國國立高等工業設計學院。Mathieu Lehanneur的特長是把設計、藝術、和科技元素靈活的結合在一起,日常生活中的空氣、水、聲音、光線等是他最愛的靈感來源。Mathieu Lehanneur設計過液體大理石、水母燈等奇幻產品,也參與過卡地亞、三宅一生、德高等等大品牌的設計。
華為Mate 9
Mathieu Lehanneur採訪中表示,雖然華為擁有許多新技術和新產品,但他想讓用戶感受到華為的精神和魅力,而這些源於設計。Mathieu Lehanneur不針對一款手機、手錶、商店或者事件的的創新流程做改變,他只關注人:如何吸引他們?如何服務他們?如何使他們對這些事物或地方的體驗難以忘懷?
Mathieu Lehanneur設計的藍牙音響
華為的一些手機外觀被大眾詬病已久,Mathieu Lehanneur的加入也許能讓華為帶來一些新改變。而Mathieu Lehanneur表示他目前正在做有趣的產品。
三、深澤直人:Infobar系列1-3
不知你可否聽說過Infobar手機,Infobar手機號稱是日本手機的最高傑作。在手機同質化日漸嚴重的情況下,由日本運營商KDDI帶頭創立了AU Design Project項目,邀請多名設計大師設計手機,旨在通過設計避免同質化、賦予手機個性與時尚。這個項目有許多經典之作,但其中最鮮為人知並且延續至今的就是Infobar系列。Infobar系列手機由工業設計大師深澤直人設計,該設計師作為日本武藏大學教授、設計品牌「±0」的創始人以及無印良品設計顧問,手下多款作品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收藏。
在日本手機爆炸式增長的2000年,參與AU Design Project的深澤直人提出並設計了Infobar第一代直板手機。深澤直人表示手機不僅要滿足人們通訊和生活需求的工具,更要注重與人、社會、自然、情感的思考。在運營商KDDI的支持下,INFOBAR手機於2003年正式發售,這款以設計之名誕生的手機使得多少術業設計之人為之傾倒。
隨著移動智能系統的到來,Infobar系列也隨之換上了觸控螢幕和智能系統,深澤直人仍然延續此前的設計理念:用最少的元素來展示產品的全部功能。這個理念深深的影響到了INFOBAR後續系列,從多彩按鍵設計,看起來像是一個拼圖的Infobar第一代,到光滑圓潤像巧克力棒的INFOBAR第二代,再到紅白藍鮮明對比分割的INFOBAR第三代。深澤直人與INFOBAR相得益彰,INFOBAR詮釋了他極具生命力的設計特點,而深澤直人則成就了裡程碑式作品的INFOBAR。
四、Marc Newson:Talby手機
提到蘋果設計師,你可能馬上想到前文提到的蘋果現任總設計師Jonathan Ive以及前設計師Robert Brunner。其實Marc Newson也是蘋果設計師,他是Jonathan Ive好友,工業設計領域的「鬼才」,Marc Newson目前擔任設計團隊的高級副總裁。目前爆火的Apple Watch ,其外觀就是由 Marc Newson 操刀設計的。
大設計師的涉及領域其實都很廣泛,不止於手錶,Marc Newson還設計過鋼筆椅子,汽車飛車。當然,手機也是其涉獵領域一部分。這位蘋果大師早在12年前就設計過一款手機,這款手機叫Talby,與深澤直人的Infobar系列一樣出自日本著名項目AU Design Project。Marc Newson也同屬於簡約設計風格,但卻設計出了另外一幅完全不一樣的風景。
Talby手機於2004年推出,整機採用了正面銀色背面黑色的直板機身,機身厚度為 13mm,是當年最輕薄的手機之一。雖然看起來還是古老的直板手機設計,但其配置的相機卻擁有掃描二維碼的專用切換鍵。系統UI同樣採用簡約的單色風格設計。與如今錘子的九宮格桌面大同而小異。Marc Newson擁有別具一格的設計語言,從 Apple Watch的橡膠腕帶以及表體渾然一體的圓滑設計無不印刻著濃濃的 Marc Newson 風格。你是否能從 Apple Watch瞥見Talby的影子呢?
五、時曉曦:諾基亞1200
看到快結尾了,發現上文提到的設計師都是外國人,其實中國同樣擁有優秀的設計師,在2016年Good Design Award 最佳設計獎公布時,華人設計師時曉曦被各大媒體爭相報導。他如今是美國洛杉磯2-LA設計工作室的首席設計師,是JS shoe 3D 針織鞋、華米科技Amazfit手環的設計師,憑藉一隻3D列印鞋登上了科技版首頁,一隻手環榮獲德國紅點獎。
石曉曦通過 JS shoe 3D 針織鞋改變了傳統製鞋行業,又通過 Amazfit手環將傳統手環提升至時尚科技產品。他的成功源自於十多年的經驗與靈感累積,不曾想過,時曉曦曾經參與設計過諾基亞1200。
時曉曦在畢業後兩年就從國內直奔美國諾基亞公司工作。在設計諾基亞1200前,石曉曦前往非洲做調研,石曉曦開始以為做低端機是因為便宜,調研後發現低端機其實是面向低收入、工作環境惡劣的人群。石曉曦在諾基亞1200上採用隔水的一片式橡膠鍵盤,並配置前置手電筒。
時曉曦一直覺得設計師需要從個人經歷上去挖掘靈感和思路,如同作家都會在個人經歷上加以發揮形成文學作品,設計師應該是運用設計思維去折射出個人的經歷的事,物與人,轉化提升為美輪美奐的產品設計,同時不失個人的風格特點。
總結
大師手下無凡品,小編已被大師們超凡的造詣所深深地折服:將美與想像融入手機之中,使科技不再冰冷,從而擁有了溫度和情感。手機作為一種幾乎24小時與我們隨身相伴的科技產品,大家要求它不僅要有頂級的性能,還要有漂亮的外觀設計。一直以來在外觀設計方面,外國品牌手機佔據較大的優勢,不過如今我們看到蘋果前工業設計總監Robert Brunner擔任錘子總設計師,享譽全球的天才設計師Mathieu Lehanneur成為華為巴黎美學研究所首席設計師,菲利普·斯塔克受邀參與設計小米MIX,相信國產廠商能夠為我們帶來越來越多設計精美的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