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各類娛樂媒體中提到的「宇宙」包括華納影業的DC擴展宇宙 (DC extended universe) 、環球影業的黑暗宇宙 (dark universe) 、傳奇影業的怪獸電影宇宙 (monster movie universe) 等。
2 (1) 中文媒體多稱漫威旗下有5000多個漫畫角色, 但根據漫威官網, 這個數字達到了8000多。參見漫威官網中的公司信息, https://www.marvel.com/corporate/about/。
3 (2) 蜘蛛俠被授權給索尼公司之後, 漫威是無權在電影中使用蜘蛛俠的形象的。後來索尼、漫威、迪斯尼達成協議, 漫威可以在與索尼合作的前提下拍攝有關蜘蛛俠的電影。因此, 索尼哥倫比亞的《蜘蛛俠》系列、《超凡蜘蛛俠》系列和動畫片《蜘蛛俠:平行宇宙》等都和漫威宇宙無關。另有網友預測, 隨著二十世紀福克斯被迪斯尼收購, 神奇四俠、X戰警等漫畫人物為主角的電影未來有可能進入漫威宇宙。但尚未發生的事情無法成為本文的考察對象。
4 (3) 根據美國記者肖恩·豪的傳記式通俗讀物《漫威宇宙:未講述的故事》 (蘇健譯,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7年) , 超人大熱之後, 漫威 (當時叫「及時漫畫」[timely comics]) 的老闆馬丁·古德曼指使手下的畫師照搬這一創意;1960年代, 他又在風聞DC推出正義聯盟之後, 迅速炮製出了「神奇四俠」這樣的超級英雄群體。此外, 很長一段時間裡美國漫畫界通行的規則是, 漫畫形象屬於公司而不屬於個人。而兩家公司又常常互挖人才, 因此, 漫畫師們常常在跳槽之後, 利用一套新的設定對原先的創意改頭換面, 造成了版權分屬兩家公司的人物十分相似的現象。
5 (1) 勞裡·杭柯:《神話界定問題》, 選自阿蘭·鄧迪斯編《西方神話學讀本》,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6年, 第59頁。
6 (2) spiderman:homecoming有兩種中文譯名:「蜘蛛俠:英雄歸來」和「蜘蛛俠:返校季」。本文認為, 「英雄歸來」不知所指, 「返校季」則更為貼切。「返校季」是美國高中每年迎接校友返校的日子, 學校會舉辦舞會、遊行或體育比賽, 在校學生積極參與並同臺競爭。故事正是發生在返校季前後, 因此有同學故意擠兌和嘲笑彼得·帕克, 以展示自己的幽默感、提升人氣;當暗戀對象麗茲答應做他返校季舞會舞伴的時候, 彼得十分開心, 因為這意味著麗茲願意成為他的女朋友。可以說, 「返校季」作為背景與故事情節較好地融合在一起, 本文以此譯名為準。
7 (1) 賴幹堅:《反英雄---後現代主義小說的重要角色》, 《當代外國文學》1995年第1期。賴文認為, 非英雄和反英雄有著很大的重合之處, 包括缺乏傳統的英雄品格、自我處於不穩定的分裂狀態、處於某種困境之中並充當受難者和犧牲品三個方面, 而有些研究者並沒有對非英雄和反英雄做出區分。本文認為, 鑑於兩者之間忍辱負重和亦正亦邪的氣質有著很大的區別, 應該對兩者稍作區分。這樣也有利於本文辨別漫威的21部電影中十幾位超級英雄性格和形象的多樣性。
8 (1) 評論截取自IMDb、豆瓣中被點「有用」最多的短評。
9 (1) 李方明:《拼貼:一種斷裂的美學》, 《文藝研究》2003年第3期。
10 (2) 周寧:《「義和團」與「傅滿洲博士」:二十世紀初西方的「黃禍」恐慌》, 《書屋》2003年第4期。
11 (3) 關於漫威漫畫中關於「滿大人」的設定, 可參看粉絲撰寫的相關詞條:https://marvel.fandom.com/wiki/Mandarin_ (Earth-616) .
12 (4) 汪獻平:《當代喜劇電影中的「戲仿」:表徵與意義》, 《當代電影》2008年第10期。
13 (5) 當然, 考慮到《鋼鐵俠Ⅲ》曾經爭取以「合拍片」方式登陸中國內地市場, 並出現了所謂的「中國特供」版本, 引入一個具有東方色彩的角色並儘量化解其中的種族主義因素, 顯然有討好中國 (及東亞其他國家) 觀眾的嫌疑。從「合拍」到買斷的具體過程可參見新京報網轉載《新京報》報導《從合拍到特供:〈鋼鐵俠3〉變形記》:http://www.bjnews.com.cn/ent/2013/04/26/260717.html;時光網《〈鋼鐵俠3〉中國變形記---揭開特供版三大疑雲》:http://news.mtime.com/2013/05/08/1511398.html。
14 (1) 只有綠巨人浩克是一個例外。2008年的《無敵浩克》由愛德華·諾頓主演, 之後則換成了馬克·魯弗洛。因此, 有的媒體並不將《無敵浩克》列入「漫威電影宇宙」, 但在漫威官方的紀錄片中包括了這部電影, 本文依據官方說法。參見漫威製作的一檔電視特別節目《漫威影業:宇宙集結》 (Marvel Studios:Assembling a Universe, 2014) 。
15 (2) 參見時光網新聞《〈銀河護衛隊〉彩蛋全解析:擴展漫威宇宙雜糅美國文化》, http://news.mtime.com/2014/10/14/1532692.html#/feature/。
16 (1) 按照發明了此術語的學者札拉斯菲爾德的看法, 在大眾傳播過程中, 由於其靈活性和非正式性, 「意見領袖」的作用甚至要大於大眾媒體。
17 (2) 劉海龍:《大眾傳播理論:範式與流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8年, 第171頁。
18 (3) 參見人民網轉載廣州日報消息:http://ent.people.com.cn/n1/2017/1103/c1012-29624457.html;及外媒相關報導:https://www.cbr.com/thor-ragnarok-early-cuts/。
19 (1) 據不完全統計, 漫威出品的電視劇包括《神盾局特工》《離家童盟》, 動畫片包括動畫版《復仇者聯盟》《少年雷神》等。但由於經營策略的調整, 漫威影業和漫威娛樂、漫威動畫的關係走向獨立, 互動減少。只有短片是電影原班人馬製作, 包括《47號物品》《特工卡特》《神盾顧問》《尋找雷神錘子路上發生的趣事》《王者萬歲》《雷神小隊》《銀河護衛隊:地獄》等, 長度從幾分鐘到十幾分鐘, 主要是對電影中一閃而過的情節進行補充和擴展, 風格偏於幽默。
20 (2) 德瑞克·詹森:《電影的命運:產業融合中的漫威製片廠和交易故事》, 《世界電影》2005年第3期。
21 (3) (5) 大衛·波德維爾《好萊塢的敘事之道:現代電影中的故事與風格》, 謝冰冰譯, 世界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2018年, 第15頁, 第25頁。
22 (4) 亨利·詹金斯:《融合文化:新媒體和舊媒體的衝突地帶》, 杜永明譯, 商務印書館, 2012年, 第15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