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西文化差異的一個主流觀點是:中國人天性中有「戀木情結」,歷史上更普遍採用木質建築,而西方人有「戀石情結」,更多用石質建築。
木的質地自然、樸素、熟軟、親切;石的質地堅硬、剛烈、沉重、整飭。
「木性」與「石性」,成為解釋中西文化差異的重要切入點。
好吧,上面這段引用來的話很學術,讀著讓人想打呵欠。不過它講的基本是事實,木頭確實是大多數中國人與生俱來的愛好。不過,並不代表外國人就沒有木頭文化,特別是看到他們的Touch Wood 時:
Touch Wood,字面翻譯就是「碰碰木頭」,中文意思「但願走好運」。與 knock on wood 同義,這個短語是指接觸木製的東西可以確保好運、甩掉壞運氣。最早刊登出現在1908年《威斯敏斯特公報》。
按照慣例,通常在人們說Touch Wood「但願走好運」這句話時,一般都會把他們的手放在樹木或木製的東西上。如果周圍沒有木材的話,那麼有些人則會把手放在頭上敲兩下。人們對這一起源的說道不一,一些人認為它與神話有關,認為樹木裡擁有神靈,通過觸摸樹木可以消災。
英語國家的人談到近況、計劃、事情進展等,假如說了些慶幸、自滿或樂觀的話,怕上天不高興而生波折,往往會補上一句Touch wood(觸摸木頭),意思和我們中國人講的「求神保佑」差不多。
樹木和神佑有甚麼關係?這有三個說法:
一)說是從前西方人相信木頭中有精靈居住,抱著虔敬心情摸摸木頭,其中的神靈將會保佑你走好運。
二)另一說法是耶穌喪生其上的十字架是木造的,撫摸木料,等於向耶穌祈求。
三)還有,據說古時候西方人認為不可以隨便說出自己的願望,否則這個願望將會受到邪靈的詛咒而不會實現。所幸,這個邪靈的詛咒是可避免的:只要當事人用手摸了一塊木頭, 這些邪靈就無法接近,自然說出的願望也不會受到咒詛。
所以,如果自己一不小心說了句特別得意忘形的話一定要敲敲木頭,這樣就不會發生與自己說的話相反的壞事。譬如,如果有個人說了一句:『我這個人仔細的很,從來不會丟錢包』,那麼他立刻就要敲一下木頭(touch wood),如果不敲下木頭的話,他們的好運就會消失。
今天,你還會看到美國人(或英國人)經常用這個詞語。也許是幾個球迷聚在電視機前面為爭論誰支持的球隊會贏時,球迷甲就可能會先用手指敲敲木製的桌子,然後說:「XX 隊一定會贏的!」 就是說,因為他已經先''touch wood'' 了, 所以他可以大膽地說出自己的預測。
希望木製品給自己帶來好運的這種習慣在英語國家已經深入人心,甚至一些國際化的大公司在開會時,如果周圍沒有木製品,那些主管們就會無助的環視周邊以尋找一個代替品。
在香港,受英國文化的影響,也有很多人在說錯話了都要說一聲touch wood後就碰碰木頭的製品。
雖然這是英語國家的信仰,其實在中國的有些地方也流傳著摸木消災的習俗。
㊙作為紅木人,我們更建議大家經常摸摸紅木!
Touch wood!但願走好運!
願喜歡木頭的木友們一直走好運!!!
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