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天津陷落前最後一戰,成千上百群眾配合中國軍隊主動出擊

2021-01-07 寒劍看歷史

歷史會被塵封,但不會被掩蓋,更不會被扭曲,老兵為你還原那些真實的罪行。

1937年7月29日凌晨兩點鐘,中國軍隊在天津海光寺日本兵營、火車站、東局子機場以及市區日租界等處,同時向日寇發動攻擊。這是北平和天津陷落前的最後一戰,也是盧溝橋事變以來我軍主動進攻的惟一一場戰鬥,被歷史學者們稱為「天津大出擊」。鮮為人知的是這場被載入史冊的戰鬥,其實還有很多人民群眾參與其中。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不久,日寇把侵略者的魔爪伸進了關內,他們調兵遣將,運輸軍用物資,擴大侵華戰爭,在北平到瀋陽的北寧鐵路上每天都有日寇的軍用列車運載著軍用品從東北開進關內,當時天津的河東旺道莊口鐵道下九股,是日寇運送軍用品的必經之路,那裡經常有一些運送糧食的列車停在那裡進行調度。當地老百姓把它稱為日本人的糧臺。

居住在鐵路沿線的人民群眾,目睹日寇佔我鐵路,運送從中國東北搶掠來的糧食、物資怒不可遏。在我抗日部隊的組織下,於1937年7月27日夜晚,趁著兩軍交火的時機,衝進站臺,用棍棒錘斧砸開停留在下九股的日寇軍需列車車門,將車內所裝的糧食、餅乾、罐頭、糖酒、醬油等軍用物資全部搶運下來。

戰鬥進行了一個晚上,而搶糧的群眾也忙了一個晚上,到了第二天清晨的時候,周邊村莊的更多群眾得到消息後也紛紛加入搶糧隊伍中,成百上千的村民湧向了下九股。直到當天上午11點左右,日寇增援部隊趕到,人民群眾才退出下九股站臺。

日寇主力部隊趕到後自然不會放過這些搶糧的群眾,他們立即封鎖各個路口,駕起機槍,一見到人就射擊,不少跑得慢的群眾慘死在日寇的槍口下,而那些躲在家裡的,沒有參與搶糧的群眾也無法倖免,居住在旺道莊道口附近的李姓工人,從窗口探出頭來眺望,當即被日寇槍殺。而另外一名群眾出門打水,也被日寇槍殺在水鋪門前。

7月29日,雖然中國軍隊投入大量兵力與日寇決戰,但在河東地區已經徹底淪陷了,日寇開始搜查搶糧的群眾,只要發現誰家裡有日寇物資就將人綁走殺害。甚至有的群眾家裡被找出空罐頭盒都被抓走槍殺。而最慘的是在鳳林村一家客店裡住宿的18名商販,日本人查到他們販賣的物品後,競將他們和店主夫婦一起20人全部槍殺。

這場屠殺過後,在城裡抗戰的中國軍隊因兵力不足,也撤出了市區,7月30日天津淪陷。

相關焦點

  • 1937年的南京保衛戰,中國軍隊拼盡了全力,為什麼還是輸了?
    摘要:1937年12月,日軍兵鋒直逼當時的首都南京城下,中國軍隊隨即展開了南京保衛戰,守城將士也算是浴血苦戰拼盡了全力,但為什麼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
  • 東方主戰場:對日寇最後一戰
    原標題:東方主戰場:對日寇最後一戰   1943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發生根本性轉折的一年。蘇、美、英三國盟軍接連取得勝利,法西斯軸心國陣營的失敗已成定局。
  • 1937,傾城之戰
    1937年的上海好似1941年的香港,「八·一三」淞滬會戰爆發讓上海從天堂跌入地獄。這座當時遠東最繁華的城市大半傾於炮火,它寫就了無數悲情故事,更見證了一個國家生死存亡的抗爭。 不是挨打還手,而是主動一戰 粗讀歷史的人大概知道,1937年「八·一三」淞滬會戰的導火索是發生在四天前的「虹橋機場事件」,日本海軍陸戰隊中尉大山勇夫和一名水兵駕車強行闖入虹橋機場,被守衛機場的中國憲兵擊斃,由此中日雙方的衝突逐漸升級,引發了歷時三個多月的淞滬會戰。
  • 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1937年至1945年的抗日戰爭及其最後勝利,是...
    1937年至1945年的抗日戰爭及其最後勝利,是近代一百多年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它一舉洗雪了自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所遭受的百年民族恥辱,是中國由衰敗走向振興的偉大轉折。在抗日戰爭時期,儘管當時的中國還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但是由於當時已經有了已經覺醒或者正在覺醒的廣大人民群眾,有了經歷過兩次革命勝利和失敗的考驗、在政治上達到了成熟的中國共產黨,有了政治上進步的軍隊即人民的軍隊,有了局部的人民政權即解放區人民政權。總之,當時的中國按照毛澤東的判斷,是處於歷史上的進步時代,這是足以戰勝日本的主要依據。
  • 【歷史】1937,傾城之戰
    編者按:最近安倍訪美之行讓國內很多媒體揪住「道歉」一事不放,似乎戰爭的勝利是某中流砥柱所為,整天指責別人篡改歷史的人從來就沒有看到自己的歷史已經補成百衲衣了,每次回顧七十多年前的那場戰爭總讓人熱淚盈眶,讓歷史不被遮蔽,讓我們勿忘歷史!
  • 生死地——1937淞滬抗戰實錄
    上海位於長江出海口處,南鄰杭州灣,東臨東海,是淞滬乃至整個華東地區的「心臟」,戰略地位極為重要。在抗日戰爭期間,上海曾經兩次經歷戰火洗禮,尤以「八·一三」淞滬抗戰最為慘烈。日軍火力:四一式山炮8月7日國民政府在南京召開國防會議決定團結一心抗戰到底。為了解救華北危機,國民政府已決心在淞滬地區開闢第二戰場,先發制人掃除上海日軍據點。兩天之後上海虹橋機場事件爆發,日本海軍在上海挑起事端,蔣介石決定在上海開戰。中國軍隊以最精銳的陸軍德械師並配合海軍空軍向上海發起總攻,中國最先進的炮兵部隊和裝甲部隊也投入戰鬥,強攻日軍的海軍陸戰隊司令部和匯山碼頭等據點。
  • 抗美援朝最後一戰,我軍1100門大炮齊射,讓李承晚乖乖配合停戰
    對此美軍也毫無辦法,只好帶著大部隊撤離,讓韓國軍隊獨自抵抗中國志願軍的進攻。之後,韓國軍隊也在因為李承晚的狂妄自大而遭受了空前的打擊,而這位不可一世的李大統領在經過抗美援朝最後一戰——金城戰役之後,也不得不低頭,斷掉了這個念頭。讓李承晚的「家國統一」夢徹底破碎的戰爭,就是1953年7月13日由中國人民志願軍打響的金城戰役。
  • [抗戰史上的今天]1945年8月9日 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聲明
    今天是8月9日,1945年的今天,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就蘇聯對日宣戰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聲明,號召中國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舉行全國規模的反攻。1945年8月8日,蘇聯政府宣布對日作戰,中國人民表示熱烈歡迎。8月9日,毛澤東就此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聲明,指出:「由於蘇聯這一行動,對日戰爭的時間將大大縮短。對日戰爭已處在最後階段,最後地戰勝日本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時間已經到來了。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應舉行全國規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力地配合蘇聯及其他同盟國作戰。
  • 「中國事變的最後一戰」?
    1939年4月,日本海軍提出「攻佔南寧,切斷通過該地的中國對外貿易路線,並開闢海軍指向內陸的航空基地」。1939年9月,歐洲戰爭爆發,英、法對德宣戰,無力顧及遠東,日軍決定乘機發動桂南作戰,佔領中越交通線上的咽喉南寧和龍州,陳兵中越邊境,目標是斷絕中國的海外補給,並便於其後伺機侵入越南。
  • 重拳出擊•為諶氏正音的「最後一戰」——系列報導之:前言
    重拳出擊•為諶氏正音的「最後一戰」 ——系列報導之:前言
  • 《八佰》熱映,1937年發生在四行倉庫的真實故事,卻讓人嘆息
    淞滬會戰整整維持了將近三個月,中國軍隊在這場戰役中死傷近30萬人,日軍原本號稱要「三個月滅掉中國」的野心,也因國民黨軍隊的頑強抵抗而落空。1937年12月13日,未能得逞的日軍,在南京發動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即南京大屠殺,約30多萬同胞喪生。這一年,日本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而兵弱武器更弱的中國,開始了熱血抗爭。
  • 《八佰》中那位說天津話的營長,家人至今仍在天津靜海
    正在熱映的電影《八佰》中,有一位說著天津話的營長,他的名字叫楊瑞符,是地道的靜海人。從靜海離家參軍,淞滬戰場上四行倉庫保衛戰一戰成名。四行倉庫保衛戰中的楊瑞符《八佰》電影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八百壯士」孤軍堅守上海四行倉庫阻擊日軍,頑強抗戰四天四夜的故事。堅守的中國軍隊由團副謝晉元、營長楊瑞符帶領和指揮。
  • 《最後一戰》漵浦人必看的電視劇-重現日本在芷江受降!
    電視劇《最後一戰》,講述湘西會戰、芷江戰役。該電視劇於去年在懷化、芷江、漵浦龍潭等地拍攝至今年八月殺青,今年十月一日在湖南經視首播,十月十六日將在央視黃金檔播出。劇中出現懷化全境多處實景~好像還有好多懷化當地的群眾演員哦!
  • 1937年的中日實力對比,兩國差距有多大?結果超乎想像
    而在1937年,所謂的「黃金十年」的最後一年,當然也是日本侵華戰爭全面爆發的一年,這時的中國和日本之間的差距簡直如同雲泥之別,所以在開戰初期為何中國會節節敗退,也就不難理解了。 1937年的日本國內,帝國主義思想達到了頂峰,而且對天皇的信賴和崇拜也幾近瘋狂,這些構成了他們堅固的信仰,所以在戰鬥的時候,軍隊士氣高漲,他們一直都非常堅定地相信,這種牢固的信仰可以讓日本獲得更加豐厚的戰果
  • 老照片​|1937年日寇侵佔保定前,攻打涿州
    1937年7月7日,侵華日軍發動了「盧溝橋事變」。1937年7月29日、30日,北平、天津相繼被攻陷,日軍把下一個進攻目標鎖定為佔領涿州、奪取保定,以策應山西忻口方面之作戰。
  • 1937年中日兩國實力對比,差距體現在哪裡?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中國迎來了長達14年的抗戰,此時的兩軍實力差別表現在什麼地方呢? 1937年,日本主張帝國主義,而且十分信封天皇,這是他們的信仰,作戰時天皇的存在會極大的增加軍隊的士氣,他們也始終堅持為天皇作戰,因此國民和軍隊都十分的團結,但是中國卻有些不同
  • 最慘烈一戰「鐵在燒」,為什麼中國軍隊是「輕步兵之王」?
    在雙方共同努力下,從2014年到2020年,韓方已向中方連續七年移交共716位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如果我還沒有被允許攻擊通過鴨綠江增援的中國軍隊,或者摧毀他們的橋梁,那麼,我將會用一种放射性的核廢料,來切斷從滿洲裡到朝鮮的中國軍隊的主要補給線。如果我被允許使用它們,那麼我將在北朝鮮的上部實施一次登陸,同時配合空降部隊,這樣我們就會讓中國軍隊餓死或者投降。這很像仁川登陸,但是,比那一次的規模要大很多」。
  • 中國抗日戰爭最後一戰 芷江之戰日軍軍官指揮不動士兵
    中國軍隊採用邊打邊退的戰法,將日軍逐步引入雪峰山地區,狂妄的日軍軍官一如既往的輕敵和狂妄,沒想到這片山林將是他們最後的葬身之地。4月25日,中國芷江作戰指揮官王耀武認為時機已到,命令中國軍隊轉退為守,同時請求美國空軍協助作戰。由於就在機場附近作戰,美軍基本一起飛就能將大量的炸彈仍在日軍頭上,令日軍徹底嘗到了失去空中控制權的滋味,日本士兵東躲西藏之際,中國軍隊發起主動攻勢,用迫擊炮和輕重機槍,如暴風驟雨一般向日軍陣地發起猛攻,日軍的第五十八旅陷入重圍,拼死突圍,等殺出缺口時,發現中隊長以下軍官已經全部陣亡,而士兵大多死傷。
  • 抗日戰爭最後一戰,天皇投降,為何這支軍隊卻要死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通過廣播向全世界宣布,日本接受無條件投降。7天後,在中國首都南京中央軍校大禮堂,舉行中國戰區受降儀式,岡村寧次遞交了投降書,不過,抗日戰役並沒有隨之結束。在中國取得全面抗日戰爭勝利的情況下,依舊有一支日軍拒不投降,拼死武裝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