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通過廣播向全世界宣布,日本接受無條件投降。同年9月2日,在東京灣的密蘇裡號主甲板上,日本外相重光葵,陸軍參謀長梅津美治郎,在投降書上簽字。7天後,在中國首都南京中央軍校大禮堂,舉行中國戰區受降儀式,岡村寧次遞交了投降書,不過,抗日戰役並沒有隨之結束。
在中國取得全面抗日戰爭勝利的情況下,依舊有一支日軍拒不投降,拼死武裝抵抗。天皇都已經投降了,這支軍隊為何還要做最後的掙扎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中國抗日戰爭最後一役——高郵戰役,以及為什麼會有這場戰役。
高郵戰役也被稱為江高戰役,1945年8月,日本政府宣布投降之後,江蘇高郵、泰州、江都等城鎮仍為日偽軍駐守。盤踞在高郵的日偽軍,自恃兵多城固,地形險要,就開始迷之自信,拒絕華中野戰軍要求的無條件投降,就算我軍用廣播播放天皇的投降詔書也沒用。還從揚州調集了一千日軍支援高郵,這些日軍仿佛是準備赴死。
同年12月,新四軍華中野戰軍司令員粟裕、政治委員譚震林,為消滅拒絕投降的日偽軍,並阻止國軍由揚州北上反攻解放區,下令發起高郵戰役。12月19日晚戰役正式開始,我軍投入華中野戰軍第七第八縱隊和華中軍區地方部隊共15個團兵力,以及數萬民兵、民工。
華中野戰軍的第七縱隊於20日攻破邵伯,殲敵近千人,切斷日偽軍南逃退路。第八縱隊在掃除高郵外圍據點後,直逼城下,一面作攻城的準備,一面對守軍開展政治攻勢。25日晚,攻城突擊隊在炮火支援下,冒著大雨衝西北、東、南三個方向進攻,與日偽軍展開了激烈的爭奪。
經過了7個小時的激戰,消滅了偽軍 。次日中方乘勝追擊攻打進日軍旅司令營,迫使駐守高郵的日軍投降。這場戰役共殲滅,日軍1100餘人,偽軍4000餘人, 生俘的日偽軍總計4400人左右,拔除了殘存在華中解放區的日偽軍據點,並一舉收復高郵城。這也是抗日戰爭中解放的最後一座城市,也是抗日歷史上華中地區收穫最大的戰役,沒想到居然是在日本人投降後打的。
天皇只要宣布投降,各地日軍不抵抗,根據國際條約,投降的日軍將得到善待,運氣好的話,能馬上被送回國內,如果抵抗,只能是死路一條,因為日本已經再無辦法向戰區送去武裝力量。這就讓人納悶了,駐守在高郵,毫無援助的日偽軍,為什麼不投降呢?難道還有機會再次挑起戰爭嗎?這些日軍有什麼顧慮,才是這場戰役最重要的地方。
不過如果我們回過頭看戰爭的歷史,你會發現這些日偽軍之所以頑強抵抗拒不投降 ,歸根到底還是因為怕死。駐守高郵城的是兩千日軍沒錯,但是更多的是偽軍,戰後統計,戰鬥中擊斃的偽軍就有5000餘人,俘獲的也有3500人,城裡面偽軍比日軍要多。
這些偽軍並不希望向新四軍投降,這不難理解,日本人耀武揚威的時候,做漢奸替和日本人稱兄道弟,現在日本兵敗如山倒,作為一個偽軍 已經意識到自己戰後的結局。如果之前手裡還開過槍,會被當成戰犯立案,所以決定孤注一擲。
這些偽軍就主導了高郵城內的輿論,日軍也就跟著拒絕投降。那麼赴死頑抗真的有出路嗎?
還真的有個機會,那就是這些人想要向國軍繳械,妄圖獲得更好的俘虜待遇,但是根據投降詔書,在中國戰區的日本軍隊,應當就近向所在的中國軍隊投降,且新四軍八路軍等軍隊屬於正規編制的中國軍隊。
高郵城向新四軍投降理所應當,拒降的話,那就只能吃槍子了,沒等國軍趕到,新四軍一周時間解放高郵,從揚州北援的國軍也被擊退,打完了抗日戰爭最後一戰,也舉行了最後一次受降儀式,國軍妄圖分割蘇皖解放區的計劃也泡了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