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這麼難嘛?8·15日本投降前夜的劇變,叛軍一度攻入皇宮

2021-03-05 浩然文史

1945年8月15日中午12點,日本天皇裕仁以廣播的形式正式發布了《停戰詔書》,宣布日本投降,隨後亞洲太平洋地區百萬日軍紛紛卸甲,一切看起來那麼順利。所謂《停戰詔書》,日本絲毫不提投降的事,反而辯解是為人類文明之進步的停戰。但即便是這麼個死要面子的投降書,它的出臺也是難產的。8·15日本投降前夜,日本死硬的軍國主義分子為了阻止日本投降發動了兵變,甚至一度攻入皇宮,他們打著的旗號就是臣等正欲死戰,陛下為何先降?可惜被日本政府「鎮壓」。

1945年5月,法西斯世界的老大哥德國宣布投降,歐洲戰場結束。此時只有日本還在負隅頑抗。7月17日,盟軍以中美英的名義向日本發出了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接到《波茨坦公告》後,日本內部掀起了軒然大波。當時的首相是鈴木貫太郎,此人是海軍大將出身。日本海軍同日本陸軍不同,日本陸軍完全繼承了明治以來的封建餘毒,日本陸軍是日本最反動的勢力,是日本法西斯的大本營。而海軍因為學英國,所以封建餘毒較少,海軍將領也較為開明。換句話說,陸軍將領一般腦子直,性格頑固,認死理,一條道走到黑;海軍將領則比較圓滑,看的懂事實,知道隨機應變。

7月17日,首相鈴木貫太郎接到《波茨坦公告》後就「感到為難」。因為此時日本海軍主要戰艦已經全部戰沉,日本海軍空有架子;而陸軍,在戰敗前,日本海外有350萬陸軍(中國東北的關東軍就有60萬,中國關內還有100萬),國內則有350萬陸軍。這些陸軍是日本最後的依靠,所以陸軍在政治上的發言權極大。在這種情況下,雖然鈴木首相知道戰爭已經打不下去,但他說話沒用,還得靠陸軍點頭。

其實1945年的日本國內已經產生了大分裂,留學過歐美的官僚、海軍等較為開明的勢力,已經看到日本打不下去了,只有投降一條路可走。早在6月3日,大官僚、外交官出身的松平桓雄就提出過主動議和,但被陸軍拒絕。

6月21日,盟軍解放了琉球,日本「國門」失陷,盟軍逼近日本本土。但日本陸軍打算死戰到底、絕不投降。7月14日,日本陸軍發布了「戰爭宣言」,攻擊了投降論調,說誰投降誰就是國賊。他們主張馬上成立陸軍政府,統一全國力量,進行最後的本土決戰。

就是在陸軍壓力下,首相鈴木在7月29日正式拒絕了《波茨坦公告》!

同時,日本軍部制定了「總決戰」計劃,內容很複雜,大概就是垂死掙扎,但最重要的就是在「最後之決戰」一章它提出「日本、滿洲、朝鮮的毀滅」:第一,全力保衛東京,以自殺戰術為主,層層阻擊盟軍。盟軍必然轟炸日本、必將舉國焦土,只要東京不淪陷,日本就不投降。第二,滿洲、朝鮮兩地尚有100多萬日軍,以關東軍為主,固守兩地,在日本淪陷後,繼續抵抗,直到全部滅亡。第三,即便日本、滿洲、朝鮮都淪陷了,日本仍可利用盟軍之間的矛盾從而恢復日本。在「決戰」中日軍一定要發揮不怕死、敢自殺的「光榮傳統」,不使盟軍鄙視,在幾十年後日本仍可自強於東亞。

總之,日本陸軍已經瘋了!

在日本拒絕《波茨坦公告》,並擺出一副和盟軍死戰到底的死樣子後,8月6日,美國向廣島投下一顆原子彈。第二天,原子彈轟炸廣島的消息就傳入了裕仁天皇耳中。8月8日晚,本來指望蘇聯調停的日本,又接到晴天霹靂,蘇聯宣布9日對日開戰。結果8月9日,日本又迎來了第二顆原子彈,「落戶」長崎。在接二連三的打擊下,裕仁精神上終於撐不住了,9日中午,裕仁授權鈴木首相主持了最高戰爭指導會議,商討投降事宜。

會議從中午一直開到晚上11點,爭論的焦點仍然是戰還是降。陸軍大臣阿南惟幾、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還是要「一億玉碎」,決不投降,鈴木也很無奈。到了晚上12點,鈴木搬出了天皇裕仁,就在裕仁的會議室,大臣們又舉行了御前會議,在裕仁的主持下(名義上主持,實際在臥室睡覺),又開了2個小時的會,此時已經是10日的凌晨2點。

凌晨2點半左右,鈴木進入裕仁房間匯報,說軍部還是不同意投降。然後鈴木又添油加醋地說,陸軍的作戰計劃存在嚴重錯誤,現在陸海軍質量嚴重下降,國土的防禦工事建設因資源缺乏實際已經中斷,新增部隊裝備不到位,後勤不充足,如何迎戰敵軍?而且敵軍的空襲越來越多,臣民遭受塗炭,甚至危及皇室安全。裕仁聽罷說「朕實於心不忍」,實際已經決心投降。

8月10日下午3點,鈴木首相主持了內閣會議,內閣成員除了陸軍大臣阿南惟幾外,一致同意投降。內閣會議結束後,阿南惟幾去拜訪陸軍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這天梅津已經接到了天皇的「御言」,要求他同意投降,所以梅津向阿南表示:皇軍絕對忠於天皇,天皇已經批示投降,所以皇軍不能反對。

裕仁已經決定投降的消息在8月12日傳出,當時的日本尤其是軍隊下層,群情激憤,認為天皇是被貪生怕死的官僚騙了,天皇一定是想抵抗的。這種不滿情緒就持續醞釀著。

8月14日白天,日本放送協會(NHK)突然向日本國民播報說,明天中午有「大瓜」要放,請國民一定要聽!

這事被東京的日本陸軍捕捉到了,他們猜想明天一定是播送「日本投降書」。其實還真是這樣,8月14日晚上11點,裕仁在皇宮錄製了《終戰詔書》的錄音。不得不說,日本人極度無恥,明明已經戰敗,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了,卻依舊端著架子,說什麼這是「為人類文明而進行的終戰」。錄音的膠片被交給了侍從德川義寬,打算明日中午12點放送。

日本陸軍為了搶奪這個錄音盤,阻礙日本投降,就決定當夜發動兵變。兵變的策劃人是陸軍中層,但得到了阿南惟幾的默許,陸軍中下層以畑中健二、東條英機的女婿古賀秀正、阿南惟幾的妻弟竹下正彥為代表,聯合了「志同道合」的幾十個好友一起行動。 

8月14日夜晚,這些人發動了兵變。他們仨兵分三路,一路去鼓動禁衛軍造反,但禁衛軍(近衛師團,其司令部在皇城隔壁)師團長森糾不同意,結果森赳被砍死,幾個叛軍就留在司令部,製造了進攻皇城的假命令;一路去「天誅」一號國賊、投降代表首相鈴木,但鈴木得到消息提前跑了,所以這路也無功而返;最後一路率領被假命令指揮的禁衛軍進攻了皇宮,打算奪取錄音盤,並發動兵諫,讓天皇發表全民抗敵的詔書。15日凌晨3點,叛軍攻進了皇宮,但日本皇宮房間眾多,找一個錄音盤如同大海撈針,結果也沒找到。晨5點10分,這夥叛軍就被清剿,叛亂得以平息。

8月15日,中午12點,鈴木首相在首相官邸打開了收音機,裡面傳出了天皇的投降詔書,日本正式向盟國投降,中國十四年抗戰終於勝利。不願相信日本投降的阿南惟幾自殺;參與八一四兵變的畑中健二和好友椎崎二郎,在12點之前就在皇宮門前自殺了。他們到死也沒弄明白,「臣等正欲死戰,陛下為何先降」?這一場荒唐鬧劇,同日本帝國一樣,真正結束。

服部卓四郎:《大東亞戰爭全史》,世界知識出版社,2016年。

王力:《八一五:日本「無條件投降」內幕》,《新天地》2015年08期。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專業學者團隊

有趣又有料的文史科普

投稿:公號首頁點聯繫我們

稿酬優厚

相關焦點

  • 日本宣布投降前一晚,日本皇宮死傷無數,只因日本天皇要演一齣戲
    可結果卻是造成了日本國內的自相殘殺和混亂,讓投降前夜的日本皇宮變成了"屠宰場""一億玉碎"軍國主義思想洗腦下的日本好戰國民1945年的5月8日,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中,軍事力量最強的德國宣布投降。此時,全世界的二戰局勢已經十分明朗,德國一敗,距離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結束已經開始了倒計時,法西斯軸心國落敗在全世界看來已經沒有了懸念。
  • 日本投降前一天,日本皇宮發生了這樣的一幕
    1945年8月15日凌晨,由於戰爭即將結束,盛夏的東京城夜晚沒了往日防空警報的悽厲尖叫,守備森嚴的日本皇宮在夜幕的籠罩下顯得格外的靜謐
  • 日本歷史大片《日本最長的一天》,日本投降的當天發生了什麼
    《日本最長的一天》講述了在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後日本於1945年8月15日的今天無條件投降。電影由知名導演原田真人(Matoto Harada)改編自日本歷史學家半藤一利1963年原作書籍《日本最長的一天》, 岡本喜八導演,大明星三船敏郎出演主角「陸軍大臣阿南惟幾」,電影雖有藝術加工但基本上符合歷史的大事件。
  • 【8.15】日本投降前後的四個片段
    今天的這個故事,事情大家都是知道的但還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大事件背後的小片段【今日主打】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在對蘇聯的東北戰場,就在8月9日這天凌晨,160萬剛剛經過對德國戰役洗禮的蘇聯軍隊,向駐紮在中國東北的70萬日本關東軍發動摧枯拉朽的攻勢,早就把精銳抽調入關對付中國軍隊的關東軍,毫無抵抗之力。但以阿南惟幾為代表的軍方,從來沒想過投降。
  • 日本宣布投降時,數千日軍闖進皇宮,為了尋一段錄音而血流成河
    日本宣布投降時,數千日軍闖進皇宮,為了尋一段錄音而血流成河 【導語】:相信很多小夥伴都了解侵華戰爭,這場戰爭對於無數中國人來說,永遠是心中無法忘記的一個傷痛,在當時日本因為實力逐步增強,開始變得有野心,所以試圖吞併中國,而當時的中國還處於一窮二白的局面,面對日軍的侵略,只能英勇的反擊,在這個過程中
  •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70年前,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這是值得億萬中國人民永遠銘記的日子。1945年8月15日被稱為「日本歷史上最長的一天」。從上午開始,日本的廣播電臺就反覆播送著將在中午12時有天皇的重要廣播。12點整,電臺以「玉音放送」的形式播出了裕仁天皇親自宣讀的《終戰詔書》。
  • 1945年8月14日,日本投降前一夜,日本國內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在美國給日本投放了兩顆原子彈後,日本方決定接受無條件投降。但軍國右翼分子仍在做垂死的掙扎,他們企圖掩蓋原子彈的消息,一邊謀劃發動政變。 日本內閣在當時分為主和派和主戰派。主和派認為「目前日本的國力已無力繼續支撐戰鬥」,一旦再次發生戰爭,整個國家都會瀕臨崩潰。當時的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也深刻意識到這點,所以選擇接受無條件投降。
  • 8月15日本投降!重溫:古月和孫飛虎「重慶談判」,影評8.8分無愧
    前言:今天是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我想,所有具有愛國心的中國人都會記住,在75年前的今天,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廣播,並接受《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結束戰爭,1945年8月21日今井武夫飛抵芷江洽降。
  • 日本投降|一紙降書出芷江
    日本為自己的一意孤行付出了代價。1945年8月6日,美軍在日本廣島上空,投下第一顆原子彈,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進攻日本關東軍。8月9日,毛澤東發表《對日寇最後一戰》的聲明,令八路軍、新四軍向日軍發動全面反攻,同日,美軍在長崎投下第二顆原子彈。
  • 史海鉤沉|圖說日本投降始末
    「日本投降矣!」1945年8月15日出版的《大公報》用這樣五個醒目的大號黑體字和一個感嘆號報導了當天全世界最重要的消息:日本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即便在70年後的今天,超半數美國人仍贊成在日本投下原子彈。最後稻草:蘇聯出兵  1945年8月8日,又一根稻草壓到了即將全面崩潰的日軍頭上,蘇聯單方面廢止《日蘇中立條約》,並且根據《雅爾達協定》的約定由於蘇方遞交宣戰書後即被切斷通訊,日本大使沒能將消息傳回國內,關東軍受到完全奇襲。
  • 重讀日本《投降詔書》:遣詞造句值得玩味
    重讀日本《投降詔書》:遣詞造句值得玩味 2015-08-26 15:09:31來源:新民晚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歡
  • 日本投降 | 一紙降書出芷江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以宣言的形式,發表了《中美英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裝部隊無條件投降,日本當局對此意見不一,日本主戰派以種種條件為理由主張全面拒絕《波茨坦公告》。7月28日,首相鈴木貫太郎在記者會上說:《波茨坦公告》只不過是《開羅宣言》的舊調重彈,日本政府認為公告並無任何重要價值,只有對他置之不理。日本為自己的一意孤行付出了代價。
  • 日本投降儀式的真實細節:鬼子剃光頭,應欽腰媚骨,崗村沒獻刀!
    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日本投降儀式在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裡號上舉行。日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陸軍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國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上將,美國代表尼米茲海軍上將,中國代表徐永昌陸軍上將,英國代表福萊塞海軍上將,蘇聯代表傑列維亞科中將依次籤字。9月9日,中國戰區的日本投降儀式在南京舉行。
  • 1700名平民遭屠殺,阿薩德下達格殺令:拒絕接受伊德利卜叛軍投降
    不過,他們的暴行已激怒了阿薩德,並對這幾支極端武裝組織下達了格殺令,不會接受他們的投降。據敘軍知情人士透露,命令已經下達到了敘利亞的軍隊。同時這18支叛軍武裝將會被列上敘利亞政府軍上的黑名單,並不允許接受他們投降,而敘利亞軍隊在此前的戰鬥中,對於這些俘虜直接就槍斃,這些行為都是來自戰場上軍隊的自發行為,而他們也是對這些叛軍恨之入骨,如今有了阿薩德的直接命令,對待這些叛軍武裝分子更不能手軟。
  • 不能忘卻的紀念:8.15日本投降日,銘記歷史,吾輩自強!
    日本天皇裕仁廣播發布《停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 視頻來源:央視新聞移動網日本投降書(部分)1945年8月15日的延安,軍民通宵慶祝日本投降。 1945年8月15日的廣州,人民舞獅歡慶抗戰勝利。 1945年9月3日,重慶舉行了規模空前的勝利遊行。「此人從血泊中猛然站起,兩眼死死盯住藤岡,藤岡一等兵從他射來的眼光中,感到一種說不出的威嚴……藤岡傾全身之力,舉起刺刀,向高大的身軀深深扎去,這個高大的身軀像山體倒塌似的轟然倒地。」
  • 8月15 日,日本投降75周年,今日小泉進次郎等3人參拜靖國神社。
    導語:8月15 日,日本投降75周年,今日小泉進次郎等3人參拜靖國神社。今天8月15日,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投降的周年紀念日。今天,日本環境大臣小泉進次郎前往靖國神社「拜鬼」。日本媒體指出,安倍內閣成員上一次在日本戰敗當天參拜靖國神社要追溯到4年前的2016年。日本《朝日新聞》報導,小泉在早上8點前進入靖國神社,大約15分鐘後,他「拜鬼」結束,未經記者採訪直接離開現場。隨後,據日本廣播協會(NHK)報導,15日上午9點前,文部省文部大臣、科學技術大臣黑田光一也前往靖國神社「拜鬼」。
  • 1945年日寇投降,並非真的無條件,而且僅僅是武裝力量投降
    ▲僅僅是日軍投降投降書中並無「日本投降」字樣1945年8月15日,法西斯軸心國中的最後一個——日本公開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向反法西斯同盟國投降。9月2日,日本方面的正式投降儀式在美軍「密蘇裡」號軍艦上舉行,但在場的少數細心記者發現,在日美雙方籤訂的投降書中,並沒有「日本無條件投降」等字樣,僅有「日本武裝力量繳械投降」。
  • 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銘記日本無條件投降日
    >那一刻:1945年8月15日早晨7時中、美 、英、蘇四國政府磋商約定,於1945年8月15日早晨7時整(重慶時間),從四國首都重慶、華盛頓、倫敦、莫斯科,用中文、英語、俄語,向戰場敵我雙方海陸空軍隊,向世界各地,通過無線電廣播,播發內容一致的公告:日本政府已正式無條件投降。
  • 日本宣布投降,蘇軍總參謀部仍然下令繼續攻擊,為什麼
    1945年8月10日下午,日本通過中立國向盟國表示,日本政府準備接受《波茨坦宣言》,但以保持天皇制度為諒解。在得到美國的含糊其辭的肯定後,8月15日,日本天皇宣讀無條件投降的詔書正式廣播。
  • 75年前的號外,日本接受投降條款,小男孩與胖子「結束」了戰爭
    1945年8月14日的新華日報號外,現收藏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王建安 攝)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佔領南京。日軍在南京殘忍活埋中國同胞。(王建安 攝)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坐落在北京市豐臺區盧溝橋畔宛平城內,距市中心約15公裡。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是全國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史的大型綜合性專題紀念館。1937年7月7日,日軍炮轟宛平城,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發動了蓄謀已久的全面侵華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