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這是值得億萬中國人民永遠銘記的日子。
1945年8月15日被稱為「日本歷史上最長的一天」。從上午開始,日本的廣播電臺就反覆播送著將在中午12時有天皇的重要廣播。12點整,電臺以「玉音放送」的形式播出了裕仁天皇親自宣讀的《終戰詔書》。
(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日本正式投降)
(日軍戰俘在收聽廣播)
(日本中國戰區投降籤字儀式)
(一個中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勝利的喜悅)
1945年8月10日,日本政府電請瑞典、瑞士,將投降之意轉達中、美、英、蘇,消息通過無線電波迅速傳遍了全世界。浴血奮戰了14年的中國人民奔走相告,民眾狂歡,情緒非筆墨所能形容。
1945年5月德國戰敗投降後,中、美、英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蘇聯隨後聲明加入),敦促日本立即無條件投降。在美國向日本投擲原子彈、蘇聯出兵中國東北對日作戰的情況下,從8月9日開始,中國解放區戰場對日偽軍展開大規模全面反攻。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裕仁終戰詔書通過廣播播發。9月2日,同盟國舉行日本投降籤字儀式,標誌著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最後勝利。
8年全面抗戰中,中國軍民傷亡3500萬人,其中包括八路軍、新四軍在內的軍人傷亡近500萬人。中國戰場始終牽制著日本陸軍的絕對主力,即使是在抗戰末期,日本陸軍還有64%被牽制在中國戰場。從1931年到1945年,中國戰場殲敵150萬餘人,佔日軍二戰期間傷亡人數的70%。
1868年明治維新後,具有深厚軍事封建傳統的日本,迅速走上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發動和參加了一系列侵華戰爭:
●1874年強行將中國的藩屬國琉球併入日本版圖;
●1894年發動甲午戰爭,迫使清政府籤訂《馬關條約》,強佔了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等中國領土,攫取了巨額戰爭賠款和一系列在華特權;
(甲午戰爭中,日軍血洗旅順)
●1900年作為主力參加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通過《辛丑條約》獲得了在京津等地的駐兵權;
●1904年,在中國東北發動了歷時19個月的日俄戰爭,奪取了俄國在中國東北南部的權益;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藉口對德宣戰,奪取了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特權;
●1915年公然提出獨霸中國的「二十一條」。
●1927年日本內閣召開東方會議,炮製「田中奏摺」,制定了獨佔中國、稱霸世界的戰略構想。
●1931年製造九一八事變,發動了長達14年之久的侵華戰爭,犯下罄竹難書的法西斯罪行。
14年的抗日戰爭分為兩個時期:
●1931年至1937年是六年局部抗戰,軍事行動主要發生在東北、華北及上海等局部地區。
●1937年至1945年是八年全國抗戰,分為三個階段:
(盧溝橋前線)
(侵華日軍踏上盧溝橋)
△第一個階段是戰略防禦階段(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軍民奮起抵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中國掀起了全民族抗戰的高潮。
全國抗戰初期,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是抗擊日軍的主戰場,國民黨軍在淞滬、太原、徐州、武漢等會戰中頑強抗敵,取得了臺兒莊大捷等勝利。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配合國民黨軍作戰,取得了首戰平型關等勝利;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深入敵後,開展遊擊戰爭,開闢了獨特的敵後戰場。
(百團大戰,彭德懷指揮作戰)
△第二個階段是戰略相持階段(1938年10月至1943年7月)1938年10月廣州、武漢失守以後,全國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鑑於戰線過長、兵力不足,日本被迫調整侵華政策,對國民黨採取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的方針,將戰略重心轉向敵後戰場,實行以保守佔領區為主的「長期戰」的戰略方針。
(八路軍攻克山東臨沂)
中國國民黨一方面堅持了繼續抗戰,其軍隊進行了幾次較大規模的戰役,並組建中國遠徵軍協同盟軍作戰;另一方面實行「溶共」、「防共」、「限共」的方針,不斷製造磨擦事件,先後三次掀起反共高潮。中國共產黨堅持持久抗戰,維護了團結抗戰的局面;敵後軍民廣泛開展遊擊戰爭,並發動了百團大戰,抗擊了日軍主力,承擔起全國抗戰主戰場的重擔。
(新四軍部隊大反攻前誓師大會)
△第三個階段是戰略反攻階段(1943年7月至1945年9月)從1943年7月開始,八路軍揭開了局部反攻的序幕。1943年10月和1944年5月,中國駐印軍和遠徵軍在緬北、滇西也開始反攻作戰。1944年春,日軍為挽救其在太平洋戰場的頹勢,發動了打通大陸交通線的「一號作戰」。
時光的流逝可以抹去傷痕,卻無法抹去記憶。
正如代表中國參加東京審判的法官梅汝璈所說:
「忘記過去的苦難可能招致未來的災禍。」
今天,日本軍國主義幽靈重新復活。
殷鑑不遠,
中國人須銘記歷史,
奮力自強,
決不讓敵人的炮火再次落在神州大地上!
(綜合央視新聞、湖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