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歷史大片《日本最長的一天》,日本投降的當天發生了什麼

2021-02-23 美美歷史觀

2015年8月是二戰結束的70周年, 日本歷史大片《日本最長的一天》(「日本のいちばん長い日「,英語「The Emperor in August」)上映。《日本最長的一天》講述了在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後日本於1945年8月15日的今天無條件投降。

電影由知名導演原田真人(Matoto Harada)改編自日本歷史學家半藤一利1963年原作書籍《日本最長的一天》, 岡本喜八導演,大明星三船敏郎出演主角「陸軍大臣阿南惟幾」,電影雖有藝術加工但基本上符合歷史的大事件。

《日本最長的一天》電影的三個主要角色是昭和天皇,陸軍大臣阿南惟幾和陸軍少佐畑中健二。

二戰末期的1945年4月,日本帝國在戰場上節節敗退。海軍大將鈴木貫太郎起初以77歲年事已高的理由拒絕擔任首相,但在裕仁天皇的懇求下成為了危機時代的日本新首相,同時他啟用曾擔任天皇侍從長七年的阿南惟幾(Koji Yakusho)為陸軍大臣。

5月25日東京大轟炸,成千上萬的平民葬身火海。6月天皇與他的戰爭委員會在皇宮的防空洞多次舉行會議討論如何結束戰爭。7月27日美國、英國和中華民國發表《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

日本內閣召開會議,和平派主張投降,主戰派則想在本土決戰。兩派爭論激烈,但沒任何結果,浪費了很多寶貴的時間。日本陸軍大臣則公開叫囂動員全民,戰鬥到底,國民「玉碎「。

電影裡故事的主線是這之後六天東京的政局,鈴木貫太郎首相和內閣成員一直商討如何終止戰爭,主戰派、主和派之間針鋒相對地辯論是否應該接受《波茨坦宣言》。

本來日本敗局已定,但日軍在衝繩等地的頑強抵抗導致大量美軍將士傷亡,估計會在100萬人以上,於是杜魯門總統決定向日本投擲原子彈來結束二戰。8月6日廣島原子彈轟炸,約七萬人喪生,巨大的殺傷力震撼了整個日本。接著震驚消息再次傳來,8月9日第二顆原子彈在長崎上空爆炸,約四萬人當場死亡。影片將日本描繪成核爆的受害者,但卻極少提及原子彈轟炸的大背景。

8月10日-14日,御前會議再度召開,天皇表示希望能夠儘早結束災難,接受波茨坦條約。御前會議上天皇面對內閣成員說:「此時此刻,繼續戰爭將導致文化的破壞和全人類的不幸,此結果絕非朕所期望。」 「如果由我親自向國民呼籲比較妥當的話,那我隨時都可以站在麥克風前」、「不管我自己會怎樣,都想盡力挽救國民的性命」、「堪難堪之事、忍難忍之物,欲以之為萬世開拓太平」,電影中的天皇始終冷靜克制、甚至大義凜然好像做好了赴死前的準備一樣。

電影史學家四方田犬彥評論道:「這部電影採用《昭和天皇實錄》中的資料,巧妙地運用蒙太奇手法,呈現出一個為了實現和平不惜一切努力、誠實的掌權者形象,電影與書同一年上市,顯然並非巧合。原田導演讓裕仁天皇登上銀幕,反而遮蔽了他的本質,剝奪了觀眾批判地思考天皇歷史角色的機會。」 電影對天皇結束戰爭加以粉飾,沒有任何他在戰爭中的責任和罪行檢討。

日本政府製作了天皇親口錄製的終戰詔書的黑膠唱片計劃在8月15日播放,《終戰詔書》後的《內閣告諭》中有一句話:「蒙聖德宏大無邊,為世界和平、臣民安康,於茲頒布大詔」, 這些話完全與事實不符。

15日凌晨,在沒能說服高層的情況下年輕陸軍軍官畑中少佐等竭力主張中本土決戰,發動軍事政變企圖控制皇宮,阻止終戰詔書廣播。另一批士兵企圖暗殺首相未果便放火燒掉首相官邸。還有一批士兵衝進廣播臺阻止終戰詔書廣播。叛亂最終被平息,陸軍少佐畑中健二失敗後自殺。

電影中另一位主角是陸軍大臣阿南惟幾,他被描寫成了一個悲劇英雄。他早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大學長期擔任天皇的侍從武官,在中國戰場曾指揮日本第11軍先後發動過第二次、第三次長沙會戰,罪惡累累。1945年他出任陸軍大臣後,一貫主張本土決戰,拒絕《波茨坦公告》,但在天皇裕仁已表示同意投降後,他遵守「聖斷」,拒絕參與軍事叛亂,於8月15日凌晨剖腹自殺。電影有些過於彰顯個人的悲劇而減少了日本戰爭罪責的反思。

後來天皇的錄音準時播送至世界各地,宣告日本投降和二戰的結束,日本人民第一次在廣播中聆聽到了天皇的聲音。《日本最長的一天》就是講的在昭和天皇將要無條件投降的那一刻起到叛軍被平息的24小時的故事。準確地說,是從8月14日正午至8月15日正午這24小時。

電影稍微有些冗長,不過日軍叛軍企圖誘使全軍加入政變是電影中非常戲劇的一幕。當時的日本孤注一擲地站在主流世界的對立面,驕橫跋扈,失道寡助,最終不得不接受《波茨坦公告》而投降以避免徹底亡國的命運。

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銘記歷史的教訓,不讓二戰的悲劇重演。中國二戰史研究會會長曾表示:「二戰改變了世界,使世界從動蕩戰爭時期轉向和平與發展時期,國際政治格局從多極(德、日、美、英、蘇)轉變為兩極(東西方陣營)。它把和平還給了世界。」

二戰的勝利,使中國國際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戰爭從根本上改變了美蘇日中等多國間的關係,受盡屈辱的中華民族終於能揚眉吐氣了,但不久內戰爆發,中國人民再次經歷戰爭的磨難。我總在想,如果走投無路的日本天皇和他的內閣早幾天就接受《波茨坦公告》而投降,美國不投下原子彈,蘇聯軍隊不進攻中國東北,世界又會是個什麼樣子?

相關焦點

  • 日本投降前一天,日本皇宮發生了這樣的一幕
    突然,尖利的槍聲在日本皇宮內響起,同時東京城內四處燃起了大火,一時間,槍聲,警報聲,人們的尖叫聲,孩子和女人的哭鬧聲夾雜在一起,前一刻還靜謐的東京霎時間沸騰了起來。這裡,到底發生了什麼?那麼,為什麼日本會在天皇宣布投降的前一刻發生兵變呢?又是誰主導了整個兵變?事情還得從1945年8月14號的中午說起。1945年8月14日中午,在盟軍的強大壓力下,日本天皇裕仁做出了最後的「聖裁」,準備在15日發表《終戰詔書》。當陸軍大臣阿南惟幾將這個最終命令帶到陸軍省的時候,一批不甘心失敗的軍官們開始串聯,妄圖用兵諫的方式改變日本天皇裕仁的投降決定。
  • 《日本最長的一天》:日本就是這麼用電影反思二戰的?
    《日本最長的一天》:日本就是這麼用電影反思二戰的?
  • 電影《日本最長的一天》
    又快到8.15的時候,周末在家看了一遍下載的日本電影《日本のいちばん長い日/日本最長的一天》。
  • 岡本喜八的主旋律:日本最長的一天
    日本最長的一天 日本のいちばん長い日導演: 岡本喜八主演: 宮口精二 / 戶浦六宏 / 笠智眾 / 三船敏郎類型: 劇情 / 歷史 /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 語言: 日語 上映日期: 1967-08-03片長: 157分鐘 又名: The Longest Day of Japan劇情簡介:講述二戰史上日本本土的最後一天發生的情景
  • 新版《日本最長的一天》也許是最好的日本二戰電影
    2015新版《日本最長的一天》導演:原田真人二戰結束以來,日本的電影有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黑白輝煌,也有黑澤明世界範圍內的一枝獨秀
  • 【軍武電影】看日本電影如何重現二戰投降
    《日本最長的一天》以文戲為主,前半部份對白密集,但由於鋪排得宜、節奏明快,你不會感覺無趣。 相比1967年岡本喜八的《日本最長的一天》近似紀錄片,有條不紊地鋪敘史實,原田真人的新作《日本最長的一天》模糊了戰爭的對平民的殘酷,增加了決策層溫馨場面的劇情。
  • 日本最悲催的師團長,在日本投降的當天,被自己人打死了
    在二戰時期,師團長是日本軍隊中的高級編制,相當於我國的中將軍銜,可以稱得上位高權重。在整個抗日戰爭時期,只有兩名日本師團長戰死於中國,可見想要殺死這等級的軍官不是一件易事。但有一位日本師團長卻死得比較有趣,明明天皇都已經決定要投降了,他卻在詔書宣讀前不久被人打死,且還是在日本本土被自己的手下打死!
  • 1945年8月14日,日本投降前一夜,日本國內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在美國給日本投放了兩顆原子彈後,日本方決定接受無條件投降。但軍國右翼分子仍在做垂死的掙扎,他們企圖掩蓋原子彈的消息,一邊謀劃發動政變。 日本內閣在當時分為主和派和主戰派。主和派認為「目前日本的國力已無力繼續支撐戰鬥」,一旦再次發生戰爭,整個國家都會瀕臨崩潰。當時的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也深刻意識到這點,所以選擇接受無條件投降。
  • 日本投降當天,他剖腹自盡,被日本人稱之為「日本最後一位武士」
    看過抗日戰爭電視劇的小夥伴們都知道,日本人在窮途末路的時候,往往會高呼「天皇陛下萬歲,大日本帝國萬歲」等等豪言壯語,然後抽出隨身攜帶的武士刀剖腹自殺,以示忠誠,但在真實的歷史上,日本人其實是很少剖腹自殺的,畢竟這種死法一時半會死不了,而且還非常痛苦,但歷史上要說剖腹自殺最出名的一位,當屬日本的「阿南惟幾」。
  • 他是日本最後一個武士,曾打敗抗日名將薛嶽,日本投降當天切腹自殺
    日本雖然是一個島國,國土資源有限,人口眾多,還經常發生海嘯,地震,颱風,火山爆發等自然災害,但這個國家一直有侵略他國的野心,在歷史上曾經多次和中國有過交集,唐朝時期,日本齊明天皇率領
  • 史海鉤沉|圖說日本投降始末
    「日本投降矣!」1945年8月15日出版的《大公報》用這樣五個醒目的大號黑體字和一個感嘆號報導了當天全世界最重要的消息:日本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時間最早、歷時最長、戰場最廣闊、損失犧牲最慘重,但牽制日軍兵力最多、殲敵人數也最多。這諸多「最」,無不浸著奮鬥的血雨,無不映著國殤與家痛。         這是一段我們無法忘記的歷史,它印刻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
  • 【八一五專題】不要迷戀埃及的肉鍋----新版影片《日本最長的一天》賞析
    《日本最長的一天(日本のいちばん長い日)》的攝影師採用幾處非常完美的特寫,展現了1945年4月至8月間日本的自然美景,絢爛的櫻花、參天的樹木
  •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70年前,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這是值得億萬中國人民永遠銘記的日子。1945年8月15日被稱為「日本歷史上最長的一天」。從上午開始,日本的廣播電臺就反覆播送著將在中午12時有天皇的重要廣播。12點整,電臺以「玉音放送」的形式播出了裕仁天皇親自宣讀的《終戰詔書》。
  • 日本芷江投降照公布 《最後一戰》高度還原歷史
    該劇以尊重歷史事實為根本,真實的還原了日本芷江投降的歷史事件。4月17日,湖南懷化芷江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受降紀念館首次對外公布了由原美國飛虎隊通訊兵約瑟夫·得捐贈的日本1945年8月21日在芷江投降的彩色照片,這些彩色照片中日本「芷江受降」的場景在電視劇《最後一戰》中全面的展現出來了,勢必會讓觀眾能夠更為直觀的感受那段令全國軍民振奮人心的時刻。
  • 這場日本投降籤字儀式,洗淨了這些年對國家的奇恥大辱!永遠不能...
    1945年9月2日上午,日本投降籤字儀式在位於東京灣的美國「密蘇裡」號戰艦上舉行,日本代表正式向盟國籤署投降書,中國代表團團長徐永昌代表中國籤字,對這一歷史瞬間,次日的《大公報》報導:「這籤字,洗淨了中華民族七十年來的奇恥大辱。這一幕,簡單、莊嚴、肅穆,永誌不忘。」
  • 二戰前,日本拒不投降,翻譯官的一句烏龍,讓60萬日本人葬身火海
    1945年8月15日正午,隨著日本天皇向全日本進行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這也標誌著人類歷史上規模最為宏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落下了帷幕。實際上,在日本投降前,由於部分軍國主義的頑固,也發生很多插曲:翻譯官的一句烏龍,卻間接讓60萬的日本人葬身火海,期間又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 【8.15】日本投降前後的四個片段
    「該不該投降」的議題,迅速被切換到「該如何投降」。但爭吵還在繼續。阿南惟幾依舊堅持,必須「有條件投降」,其中包括:「日本戰犯由日本自己處理」,「盟軍不能進入日本本土」等等。在日本內閣的眼中,軍方的這種要求簡直是痴人說夢。你們還有什麼籌碼去討價還價?
  • 日本裕仁天皇的《終戰詔書》隻字未提投降
    1945年8月15日被有的人稱為「日本歷史上最長的一天」。這一天從上午開始,日本的廣播電臺就反覆播送著將在中午12時有天皇的重要廣播的消息。裕仁天皇即位20年來,還從來沒有直接向日本人發表過講話,於是人們對天皇的講話內容有各種各樣的猜測。
  • 日本投降後、國內慰安女述:每天都是一群「急不可耐」的大兵,日本在等她們「死亡」!
    日本主動向美軍提供慰安女1945年8月,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徹底失敗,大量美軍開進日本本土。在日本投降後,大約有35萬美軍駐紮在日本各地。為了穩定這些局勢,日本主動向美軍提供慰安婦。日本茨城縣警察局的治所在東京東北部,該所的歷史文件記錄了當時日本政府採取這一措施的原因。
  • [日本投降後]國內慰安女述:每天都是一群「急不可耐」的大兵,日本在等她們「死亡」!
    在日本投降後,大約有35萬美軍駐紮在日本各地。為了穩定這些局勢,日本主動向美軍提供慰安婦。日本茨城縣警察局的治所在東京東北部,該所的歷史文件記錄了當時日本政府採取這一措施的原因。日本內務省在1945年8月18日下達了在全國建立官方慰安所系統的命令,此時日本尚未正式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