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宣布投降前一晚,日本皇宮死傷無數,只因日本天皇要演一齣戲
可結果卻是造成了日本國內的自相殘殺和混亂,讓投降前夜的日本皇宮變成了"屠宰場""一億玉碎"軍國主義思想洗腦下的日本好戰國民1945年的5月8日,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中,軍事力量最強的德國宣布投降。此時,全世界的二戰局勢已經十分明朗,德國一敗,距離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結束已經開始了倒計時,法西斯軸心國落敗在全世界看來已經沒有了懸念。
-
投降這麼難嘛?8·15日本投降前夜的劇變,叛軍一度攻入皇宮
1945年8月15日中午12點,日本天皇裕仁以廣播的形式正式發布了《停戰詔書》,宣布日本投降,隨後亞洲太平洋地區百萬日軍紛紛卸甲,一切看起來那麼順利。所謂《停戰詔書》,日本絲毫不提投降的事,反而辯解是為人類文明之進步的停戰。但即便是這麼個死要面子的投降書,它的出臺也是難產的。
-
日本無條件投降時,軍銜最高的將領是哪一位?
有軍事愛好者提問,日本無條件投降時,軍銜最高的將領是哪一位?很多人都答對了一點點,但不完整。因為日本無條件投降時,有四位元帥軍銜的將領,分別是陸軍元帥寺內壽一、杉山元、畑俊六和海軍元帥永野修身,答一兩個人當然不算完全正確了。還有人答是山本五十六和古賀峰一,那就錯得有點離譜了。這兩個人雖然是元帥軍銜,但死於日本投降以前。
-
日本投降前一天,日本皇宮發生了這樣的一幕
突然,尖利的槍聲在日本皇宮內響起,同時東京城內四處燃起了大火,一時間,槍聲,警報聲,人們的尖叫聲,孩子和女人的哭鬧聲夾雜在一起,前一刻還靜謐的東京霎時間沸騰了起來。這裡,到底發生了什麼?日本皇宮倉皇的皇宮侍衛還沒來得及穿好衣服,拿起武器守護在了天皇裕仁的寢宮四周,等稍稍安穩下來之後他們才發現,整個皇宮已經被軍隊包圍了。這個時候在皇宮的人們才意識到,發生兵變了!
-
澳大利亞當時為什麼拒絕日本投降?還處死了19萬日軍戰俘
1945年,美國在太平洋戰場上取得優勢後登陸日本本土,在廣島和長崎分別投下了兩顆原子彈,感受到恐懼的日本人最終也在原子彈威力以及世界各國人民的抗爭中宣布了投降。其中也包括了在戰後對於日本投降的俘虜的處置問題,確定將日軍戰俘解除所有武裝後,遣送回國。8月15日,日本領導人裕仁天皇正式籤署了投降協議書,宣布無條件投降,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也紛紛將日本戰俘遣送回國。
-
為何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時,百姓聽不懂?說的不是日語嗎
相信大家對於我們的鄰居日本是再熟悉不過了,日本從古至今一直都有著滅亡中國的野心,不過泱泱大國怎麼會屈服於一個彈丸之地呢?日軍侵華戰爭是有史以來日本對中國發動的最大的戰爭,在戰爭前期狂妄的日本人還想90天滅亡中國,最終中國人民經過14年的努力粉碎了日本人的夢想,並且把他們趕回了東洋老家,不再敢東進半步。
-
日本宣布投降,蘇軍總參謀部仍然下令繼續攻擊,為什麼
1945年8月10日下午,日本通過中立國向盟國表示,日本政府準備接受《波茨坦宣言》,但以保持天皇制度為諒解。在得到美國的含糊其辭的肯定後,8月15日,日本天皇宣讀無條件投降的詔書正式廣播。
-
史海鉤沉|圖說日本投降始末
「日本投降矣!」1945年8月15日出版的《大公報》用這樣五個醒目的大號黑體字和一個感嘆號報導了當天全世界最重要的消息:日本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時間最早、歷時最長、戰場最廣闊、損失犧牲最慘重,但牽制日軍兵力最多、殲敵人數也最多。這諸多「最」,無不浸著奮鬥的血雨,無不映著國殤與家痛。 這是一段我們無法忘記的歷史,它印刻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
-
日本歷史大片《日本最長的一天》,日本投降的當天發生了什麼
《日本最長的一天》講述了在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後日本於1945年8月15日的今天無條件投降。電影由知名導演原田真人(Matoto Harada)改編自日本歷史學家半藤一利1963年原作書籍《日本最長的一天》, 岡本喜八導演,大明星三船敏郎出演主角「陸軍大臣阿南惟幾」,電影雖有藝術加工但基本上符合歷史的大事件。
-
他起日本名字會日語,13歲起為日軍效力,日軍投降時看到他都懵圈
「鈴木三郎」可是個標準的日本名字,事實上,「鈴木三郎」的真名叫陳敏學,他是中國人,會日語,13歲他就潛伏在日軍大本營當翻譯,做翻譯的同時,他冒著生命危險不斷給遊擊隊提供情報,為抗戰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
【8.15】日本投降前後的四個片段
1945年8月11日,岡村寧次聽到歐洲各國電臺播放的「日本即將無條件投降」的播音時,他是不以為然的。他給大本營拍去的電報是:「而今百萬精銳仍在,竟向重慶的殘兵敗將投降,這是奇恥大辱。」當時,他和他的幕僚做過最壞打算:把所有駐中國部隊集結在山東半島,建立一個獨立的」佔領區」。
-
日軍投降後留下遺孤在中國,這些日本小孩下場咋樣了?
日軍甚至連小孩都不放過,可他們萬萬沒想到,在日軍戰敗投降之後,有大量的日本小孩遺留在了中國,據統計戰後的日本遺孤多達4000多人,有的甚至是嬰兒。 這些日本人的小孩是怎麼來的呢?日本早就制定了所謂的國策,從1931年日軍佔領東北後,日本就開始了大規模的移民,除了武裝人員,還有士農工商各個階層的人。 1936年,日本內閣就制定了一個計劃,20年內要向東北移民100萬戶,500萬人,這麼龐大的移民佔到了日本農業人口的四分之一,當然這個計劃是沒有實現的。
-
珍貴 4分30秒日本天皇停戰詔書原始錄音70年後首次公開
戰時充當皇宮防空洞的「御文庫附屬室」的照片和影像資料也同時被公開。 原版錄音有何不同?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向全國宣讀停戰詔書,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此後,用於日本電視廣播節目中的這段天皇錄音都是複製版。8月1日公開的原版錄音全長4分30秒,與複製版相比,原版語速稍快。
-
二戰時期,日軍投降前還剩多少兵力?其實並不是強弩之末
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陣營壯大的同時,邪惡軸心國的有生力量也在持續消耗,1943年9月8日,義大利率先投降並對德宣戰,1945年5月,柏林被蘇聯紅軍攻佔,德國隨之也宣布接受無條件投降,邪惡軸心國陣營就只剩下日本還在垂死掙扎。1945年8月15日,日本終於放棄掙扎,接受了波茨坦公告,二戰就此畫上句號。那有人知道日本在投降前還有多少兵力嗎?數據可能出乎您的預料。
-
他是日軍高級翻譯官,日軍投降,看到他出現集體蒙圈,說不出話來
侵華戰爭爆發後,日軍為了進一步控制中國,他們開始了奴化中國少年的計劃,強迫十多歲的少年兒童學習日語。有個10歲的兒童叫陳敏學,他被抓進「日語學習班」學習,3年之後,這個兒童成為日軍高級翻譯官,日軍投降時,看到他出現集體蒙圈,說不出話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銘記日本無條件投降日
關島的日軍戰俘在收聽廣播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廣播《終戰詔書》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日本無條件投降。圖為。,已只是為了再一次重溫勝利的消息,因為報紙總是遲於無線電廣播,當人們從收音機中聽到四國宣布日本政府已正式無條件投降的消息,頓時激情沸騰,歡呼聲、鞭炮聲、對空鳴槍聲、汽車喇叭聲、火車汽笛聲、解除警報聲、飛機在天空兜圈子的轟鳴聲,早已組合成歡慶抗戰勝利的交響樂;全城萬人空巷,湧向大街,往日面帶愁容的外省來的逃難同胞尤其顯得激動萬分,人們拉手、擁抱、跳躍,高喊「勝利了!」
-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70年前,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這是值得億萬中國人民永遠銘記的日子。1945年8月15日被稱為「日本歷史上最長的一天」。從上午開始,日本的廣播電臺就反覆播送著將在中午12時有天皇的重要廣播。12點整,電臺以「玉音放送」的形式播出了裕仁天皇親自宣讀的《終戰詔書》。
-
一千多名日軍在二戰結束不願投降,蘇軍只用一招,日軍至今都後怕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這一刻,標誌著二戰的結束,以及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按照規定,在中國的日本士兵必須立即向當地的中國或者蘇聯軍隊投降。然而有那麼一支軍隊卻不願意投降,反而要繼續作惡,最後落得一個非常殘忍的下場。
-
日軍闖進一中國老頭家,老頭用純正的日語大罵,日軍軍官:打擾了
日軍闖進一中國老頭家,老頭用純正的日語大罵,日軍軍官:打擾了 抗日戰爭是我國歷史上非常艱難的一段時間。對於許多處於底層的老百姓來說,他們除了抵抗並沒有別的辦法,當時許多的大名鼎鼎的人為了不被敵人威脅和利用,還是選擇了離開自己原先居住的地方,比如我們今天所要講的陳寅恪先生。
-
二戰時對日軍「趕盡殺絕」的國家:拒不接受投降,滿腔恨意
若是在中國提起當年日軍對中國進行的侵略,可能大家的想法大多是日軍窮兇極惡、草菅人命,而二戰期間幾乎都在用殘忍的行為對待敵軍、戰俘、平民百姓的日軍,也終於在面對澳大利亞時著了道,「享受」了一次他們曾施加在他人身上的行為究竟是什麼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