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日本人,至今中國人是不喜歡他們的,侵華時期日軍在中國幹了太多壞事,可以說是罄竹難書,尤其是所謂的「三光政策」,讓一個個村莊淪為廢墟。
日軍甚至連小孩都不放過,可他們萬萬沒想到,在日軍戰敗投降之後,有大量的日本小孩遺留在了中國,據統計戰後的日本遺孤多達4000多人,有的甚至是嬰兒。
這些日本人的小孩是怎麼來的呢?日本早就制定了所謂的國策,從1931年日軍佔領東北後,日本就開始了大規模的移民,除了武裝人員,還有士農工商各個階層的人。
1936年,日本內閣就制定了一個計劃,20年內要向東北移民100萬戶,500萬人,這麼龐大的移民佔到了日本農業人口的四分之一,當然這個計劃是沒有實現的。
在1945年日軍投降時,移民人數為150萬人左右,其中有30多萬人是農民,也就是日本開拓團,這些人在東北種地,把原來屬於中國人的土地變成了他們的,是變相的掠奪。
由於日軍投降之後,駐紮在東北的關東軍被瓦解,這些日本開拓團失去了保護,許多人都遭到了當地農民的攻擊,這些日本的士兵和開拓團農民紛紛湧現附近的港口。
這些撤退逃命的日本人,害怕遭到當地百姓的襲擊,他們晝伏夜行,許多開拓團的日本農民都是拖家帶口的,為了儘快逃命他們有的選擇把孩子留下,甚至直接丟在路邊。
有的被狼狗吃掉,有的運氣好則被當地中國人撿起來收養了,更為可恨的是一些日軍士兵受天皇思想影響太重,在路上殺害自己逃命的同胞,下場悽慘。
整個日軍撤退逃難的路上是九死一生,除了一些命大的被中國人收養外,死亡的日軍孩子也很多,當地老百姓為了救活收養的日本小孩,不惜節衣縮食省出一份食物。
有的日本嬰兒需要乳汁,中國媽媽寧願餓著自己的孩子也要餵飽日本嬰兒,不僅養大了他們,還供日本小孩上學,其中有的日本遺孤成為農民,有的成為工人、科研人員等。
這些日本遺孤大量分布在東北和內蒙古等地,他們長大後有的回日本尋親,有的再也沒有去過日本,也有人放棄了日本的永久居留權,再次回到中國定居。
如一個叫楊志國的遺孤,1945年時他才5歲,被中國一戶姓楊的收養,如今78歲的楊志國曾是有名的建築勘察專家,他回日本尋親後,最終選擇永遠生活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