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投降後,有人問天皇:為何不切腹謝罪?天皇冷笑一聲回了4字
我們都知道,日本軍人都信奉武士道精神,殺人時毫不眨眼,結束自己生命時也毫不猶豫。這種思潮最早流行於日本的武士階層,之後在帝國主義思想的薰陶之下,這種理念蔓延到了日本全國。很多日本軍人,在犯了錯誤後,通常不會被法律懲罰,而是自己切腹自盡,向天皇謝罪。但是當日本投降後,曾經有人問天皇:身為天皇,你為何不切腹謝罪?
-
日本投降後,日本天皇被問:為何不剖腹自盡?天皇無恥回復4字
並且他也是日本在位最久的天皇,他總共領導日本了62年。在他在位期間,也是沒有消停過,無論是侵華戰爭前前後後各項事宜還是太平洋戰爭偷襲珍珠港都和他有關係。 也許我們要疑惑了,1945年的時候日本對中國無條件投降,那麼作為戰敗國以及罪大惡極的裕仁天皇為何沒有得到懲罰呢?反而讓他能夠依舊逍遙法外,其實理由很簡單,無非就是美國在背後作祟,因為他們認為裕仁天皇可以成為美國要挾日本的一個傀儡,讓裕仁天皇活著,就可以讓美國對日本發號施令。
-
日本投降後,有人問天皇:你怎麼不剖腹?天皇僅僅回答了4個字!
這就是日本人對武士道精神洗腦的證明,而武士道精神有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誓死完成任務,如果完不成就要剖腹自盡,這也是我們常常在電視劇中看到日本軍人失敗後的最後一幕:空曠的房間裡只有軍官自己一個人,然後手握武士道切腹自殺。既然武士道精神這麼深入人心那麼作為日本最好統治者日本天皇應該是非常信奉的吧,可是事實總是出人意料的。日本投降後,有人問天皇:你怎麼不剖腹?只是回答了4個字!這是怎麼回事呢?
-
日本戰敗,麥克阿瑟問裕仁天皇:你為何不自殺呢?天皇說了4個字
自1931年9月18日,日本人藉口中國軍隊炸毀南滿鐵路,發動"九一八事變" ,張學良奉行不抵抗政策,拱手相讓東北三省為肇始,14年間從東北、華北、華南及至幾乎全國範圍,日本侵略者無惡不作,所犯罪行更是累累,可謂罄竹難書。但對於侵略者而言,對於深受軍國主義、武士道影響下的日本人而言,裕仁天皇的這則消息無異于晴天霹靂。
-
日本投降後,美國將軍問天皇:為什麼不切腹謝罪?
說通俗一點,學習歷史可以使你智慧,可以使你變得更聰明 日本最為著名的一種精神支柱就是武士道精神,而說到武士道精神就不得不提切腹自盡。切腹自儘是一種很痛苦的行為,但在日本人看來是光榮的。我們經常能看到,日本人在打仗的時候輸了軍官就會說剖腹來彌補自己的過失,同時他們中的部分為了戰敗不被抓也會選擇剖腹。
-
日本戰敗後,美軍司令問天皇為什麼不切腹?天皇冷笑回了4個字
而這一切的緣由和日本的天皇脫不開關係,世界大戰期間日本的最高領袖便是裕仁天皇了,他是第124代天皇,當了整整62年的天皇,也是日本掌握權力最久的一個天皇。 以德意志與日本和義大利為代表的法西斯軸心國落敗。 當時日本還冥頑抵抗,不願接受中英美三個國家聯合發表的《波茨坦公告》的內容,為了早點結束戰爭,美國向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兩顆原子彈,有了這一震懾之後,日本天皇很快發布停戰詔書,無條件投降了。
-
日本戰敗後,美國將軍問天皇:為何不切腹自盡?天皇冷笑回了4字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向世界遞交了投降書,自此之後,籠罩在世界人民頭上的最後一層戰爭恐慌終於消失,同盟國內,到處都是人們在慶祝這一場偉大勝利的歡悅景象。不過,與這一景象格格不入的,則是那些尚未撤走的日本軍人,在中國內,便是有大量的日本軍人在得知戰敗事實後,選擇了切腹自盡。
-
日本投降後,發動戰爭的裕仁天皇為何不謝罪自殺?他如此狡猾回應
從近代上看,鬼子的存在給中國史添上了重彩濃墨的一頁,最為可恨的是,戰後的日本卻始終沒有正視他們犯下的錯誤,一度造謠自己是為了幫助中國事業發展更上一層樓。戰敗後,日軍很多將領選擇自殺,但遲遲不見天皇自殺,後來,有人問裕仁天皇為何不自殺謝罪,他卻說了一句相當無恥的話,讓國人十分憤怒。
-
日本戰敗投降後,為何裕仁天皇還是沒有退位?其實原因沒那麼複雜
當然在二戰之後,也有很長一段時間在處理相關的遺留問題,尤其是在日本戰敗後,裕仁天皇的退位問題受到了不少人的關注。那麼為何他在本國投降之後還是沒有退位呢,其實真正的原因沒有那麼複雜。自從1945年開始,便逐步成立了對日本領導人的戰爭罪行審判機構,相關的起訴和逮捕也在逐步形成。因此,很多日本相關領導人都因為這一次的戰爭行為而受到了懲罰。
-
1945年日本的投降儀式,被美國人精心打造成了日本天皇的脫罪儀式
精心布置的受降儀式在裕仁天皇宣讀《終戰詔書》後的兩個星期,未來即將統治日本六年之久的麥克阿瑟來到了這片土地之上,與他一同到來的還有同盟國佔領軍的第一批先遣隊,其實基本就是美國軍隊。日本方面所派來籤署投降文件的有兩個人,一個是日本最後一任參謀總長陸軍大將梅津美治郎,他所代表的是日本軍方;而另一個人則是外務大臣重光葵,他說代表的是日本政府。
-
手握80萬大軍的岡村寧次,聽到天皇投降是何反應?只寫了4個字
導語:手握80萬大軍的岡村寧次,聽到天皇投降是何反應?只寫了4個字二戰末期,隨著納粹德軍的投降,太平洋戰爭的失利,日本敗局已定,但在中國戰場上的日軍依然企圖頑抗到底。畢竟在軍國主義思想的影響下,日本發動的「玉碎」威力巨大,日本又怎麼會被輕易打敗呢?日本天皇不死心,但最後還是被美國兩顆原子彈嚇住了,不得不投降。但深受軍國主義思想影響的日軍又怎麼可能乖乖接受投降呢?
-
日本天皇是如何一步步走下神壇的?
天皇在日本實際掌權的時間不長,自1192年源賴朝自任徵夷大將軍,建立鎌倉幕府開始,室町幕府、江戶幕府先後專權,天皇大權旁落達七百年之久。直至1867年,倒幕運動後「大政奉還」,天皇才又走向前臺。隨著日美談判破裂,天皇諮詢海軍大臣和軍令部總長後,命人傳話給東條英機:「我問過他們,都說有相當把握。那就按原定計劃通知首相吧!」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一度佔據壓倒性優勢,但很快被回過神來的美軍扭轉戰局。1945年8月15日,昭和天皇通過「玉音放送」發布《終戰詔書》。
-
為何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時,百姓聽不懂?說的不是日語嗎
不過,在日本投降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那就是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時候,出現了民眾聽不懂的尷尬局面?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日本是法西斯中最晚投降的國家,雖然在德國宣布投降之後,日本也已經是窮途末路了,但是它仍然堅持了3個月之後才投降,日本為何如此頑強呢?
-
岡村寧次手握105萬大軍,聽到天皇投降廣播後是啥反應?只說了4字
今天是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在這個重要的日子,我們來講一講當年手握105萬大軍的崗村寧次,聽到日本投降的命令後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我們都知道,戰爭是政治的延伸,不過政治同時還是文化是延伸,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最為基本的民族本能的延伸。所以孫武在他的兵法的第一篇就寫到:
-
二戰結束後,日本天皇為了躲避懲罰,花了八年的時間只做一件事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日本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結束戰爭。9月2日,日本和盟國籤訂投降書,二戰正式結束。二戰結束後面臨的第一件事,就是對日本的清算。畢竟日本發動了戰爭,清算是不可避免的。不過在清算的時候作為日本元首的天皇卻躲避了懲罰。
-
二戰後美國修理日本人手段狠,一張照片便讓天皇顏面掃地!
即便如此,日本軍部一些高級將官還是想要和美國拼命,其在1945年8月強徵硬拉出了一支700萬人的武裝力量,雖說武器都不一定配齊,但是也讓美國人很不爽,就是10個日本兵換1個美國兵那代價也承受不起。
-
日本戰敗後,為什麼裕仁天皇最終沒有退位?
兩天後,麥克阿瑟為日益臨近的審判設立了國際檢察局(IPS)。依照日本歷,這一天正是珍珠港襲擊4周年。駐日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左)與日本天皇裕仁(右)1946年1月19日,盟軍最高司令官(SCAP)宣布,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正式成立。至於哪些被告將首先被帶上法庭接受審判,直到3月11日才宣布。審判開始於5月3日。
-
日本有個吹了三千年的謊言,裕仁天皇在戰敗後親口揭穿
日本投降後的第二年,1946年1月1日,也就是日本的新年,裕仁天皇突然發表了一個震驚全國的皇室詔書,鄭重宣布:朕不是神,而是人。侵華戰爭裡日軍攻佔城池後,太平洋戰爭的自殺衝鋒時,士兵們都是高呼著「天鬧黑卡板載」(天皇萬歲)而渾然不知其它。但是,日本無條件投降後,天皇終於跌落了人間:一片廢墟的人間。
-
蕭西之水:裕仁天皇如何逃脫戰爭責任?
一 美軍對日本天皇的態度 從結果來看,天皇是保下來了,可問題也來了,駐日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曾經深受日本軍隊之害,甚至在太平洋戰爭開戰不久就灰溜溜逃出菲律賓,逃往澳大利亞,那麼,手握改造日本大權的他為何要留下昭和天皇呢? 有一個數據很有趣。
-
戰後脫罪:裕仁天皇的免責之路
從結果來看,天皇是保下來了,可問題也來了,駐日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曾經深受日本軍隊之害,甚至在太平洋戰爭開戰不久就灰溜溜逃出菲律賓,逃往澳大利亞,那麼,手握改造日本大權的他為何要留下昭和天皇呢?對於這個「諒解事項」,日後東京審判的審判長威廉·韋伯隱晦地在報紙上表達了不滿:「(是否起訴天皇) 不在我的管轄範圍之內,天皇不在審判之列的決定毫無疑問是基於所有同盟國的最佳利益而做出的。」隨後,檢察官團體特意在天皇的生日 4 月 29 日提請訴訟,某種意義上也是對駐日美軍做出無聲的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