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後,有人問天皇:為何不切腹謝罪?天皇冷笑一聲回了4字

2020-12-23 騰訊網

我們都知道,日本軍人都信奉武士道精神,殺人時毫不眨眼,結束自己生命時也毫不猶豫。這種思潮最早流行於日本的武士階層,之後在帝國主義思想的薰陶之下,這種理念蔓延到了日本全國。很多日本軍人,在犯了錯誤後,通常不會被法律懲罰,而是自己切腹自盡,向天皇謝罪。但是當日本投降後,曾經有人問天皇:身為天皇,你為何不切腹謝罪?天皇冷笑一聲回了4字。

所謂的剖腹,指剖腹自盡。在日本所謂的武士道精神中,如果沒有完成天皇下達的命令,就必須選擇剖腹自盡。這一舉措,在前期的日本侵華戰爭中,有效的洗腦了士兵的思維。當時,如果日本士兵沒有完成任務,或者被俘虜時,很多都會選擇剖腹自盡以效忠天皇。但是,伴隨著日軍在戰場上逐漸呈現出頹勢,日軍的武士道精神受到衝擊,日本士兵被俘虜後,剖腹的軍人就很少了。

日本的軍人是十分崇拜天皇的,尤其在二戰期間這種情緒更是濃烈。所以在二戰結束後,日本戰敗後,許多軍人覺得自己愧對天皇,因此許多軍人為了體現自己對天皇的忠心耿耿,以及未能達成使命的愧疚,他們許多人便剖腹自盡了。當時有一位叫麥克阿瑟多次的美軍總司令官在多次會見天皇后,向他問了一個我們都非常好奇的問題,那就是日本多位軍官都因為沒能完成你交給他們的任務而剖腹自盡了,就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忠心,而你作為日本的天皇,為什麼也不剖腹自盡呢?

天皇當時面對美軍將領的提問,他表現得非常淡定,冷笑道

:與我無關!

他還表示,戰爭並不是自己發起的,是大臣們的決定,自己也曾勸過,但是並沒有起到任何作用。不得不說天皇甩鍋的本領,是真的很厲害,為了活著這麼無恥的話都可以說出來。不過美軍當時為了控制日本,就讓天皇安全回到家中,不過已經是個名存實亡的天皇了。

原來天皇將所有的罪狀都推到了別人身上,自己撇得乾乾淨淨。還說自己並不想要向中國開火,但是大臣們不聽我的。所以這件事情他並沒有錯,幹嘛要切腹呢?這種推諉的行為是很讓人看不起的,更何況他作為日本的天皇,居然這點擔當都沒有。

相關焦點

  • 日本戰敗後,美軍司令問天皇為什麼不切腹?天皇冷笑回了4個字
    而這一切的緣由和日本的天皇脫不開關係,世界大戰期間日本的最高領袖便是裕仁天皇了,他是第124代天皇,當了整整62年的天皇,也是日本掌握權力最久的一個天皇。 我們都知道日本是一個十分崇尚武士道精神的國家,武士道精神提倡,提倡忠孝仁義,特別是對於天皇,在但是日本很多軍士在天皇宣布投降後,覺得無法忍受信念的坍塌,同時愧對天皇,竟然都切腹自盡了
  • 日本投降後,美國將軍問天皇:為什麼不切腹謝罪?
    說通俗一點,學習歷史可以使你智慧,可以使你變得更聰明 日本最為著名的一種精神支柱就是武士道精神,而說到武士道精神就不得不提切腹自盡。切腹自儘是一種很痛苦的行為,但在日本人看來是光榮的。我們經常能看到,日本人在打仗的時候輸了軍官就會說剖腹來彌補自己的過失,同時他們中的部分為了戰敗不被抓也會選擇剖腹。
  • 日本投降後,日本天皇被問:為何不剖腹自盡?天皇無恥回復4字
    並且他也是日本在位最久的天皇,他總共領導日本了62年。在他在位期間,也是沒有消停過,無論是侵華戰爭前前後後各項事宜還是太平洋戰爭偷襲珍珠港都和他有關係。 也許我們要疑惑了,1945年的時候日本對中國無條件投降,那麼作為戰敗國以及罪大惡極的裕仁天皇為何沒有得到懲罰呢?反而讓他能夠依舊逍遙法外,其實理由很簡單,無非就是美國在背後作祟,因為他們認為裕仁天皇可以成為美國要挾日本的一個傀儡,讓裕仁天皇活著,就可以讓美國對日本發號施令。
  • 日本投降後,麥克阿瑟問天皇:你為何不剖腹自盡?天皇只說了4字
    眾所周知,在二戰剛開始的時候,日本與德國分別在亞洲與歐洲開闢了戰場,在那時,他們兩國的確佔據了許多領土,但隨著戰爭愈演愈烈,那些被侵略的國家一個個都甦醒了,他們開始相互幫助,來抵禦他們兩國不對的攻勢
  • 日本戰敗後,美國將軍問天皇:為何不切腹自盡?天皇冷笑回了4字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向世界遞交了投降書,自此之後,籠罩在世界人民頭上的最後一層戰爭恐慌終於消失,同盟國內,到處都是人們在慶祝這一場偉大勝利的歡悅景象。不過,與這一景象格格不入的,則是那些尚未撤走的日本軍人,在中國內,便是有大量的日本軍人在得知戰敗事實後,選擇了切腹自盡。
  • 日本投降後,有人問天皇:你怎麼不剖腹?天皇僅僅回答了4個字!
    這就是日本人對武士道精神洗腦的證明,而武士道精神有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誓死完成任務,如果完不成就要剖腹自盡,這也是我們常常在電視劇中看到日本軍人失敗後的最後一幕:空曠的房間裡只有軍官自己一個人,然後手握武士道切腹自殺。既然武士道精神這麼深入人心那麼作為日本最好統治者日本天皇應該是非常信奉的吧,可是事實總是出人意料的。日本投降後,有人問天皇:你怎麼不剖腹?只是回答了4個字!這是怎麼回事呢?
  • 日本投降後,發動戰爭的裕仁天皇為何不謝罪自殺?他如此狡猾回應
    從近代上看,鬼子的存在給中國史添上了重彩濃墨的一頁,最為可恨的是,戰後的日本卻始終沒有正視他們犯下的錯誤,一度造謠自己是為了幫助中國事業發展更上一層樓。戰敗後,日軍很多將領選擇自殺,但遲遲不見天皇自殺,後來,有人問裕仁天皇為何不自殺謝罪,他卻說了一句相當無恥的話,讓國人十分憤怒。
  • 日本戰敗,麥克阿瑟問裕仁天皇:你為何不自殺呢?天皇說了4個字
    自1931年9月18日,日本人藉口中國軍隊炸毀南滿鐵路,發動"九一八事變" ,張學良奉行不抵抗政策,拱手相讓東北三省為肇始,14年間從東北、華北、華南及至幾乎全國範圍,日本侵略者無惡不作,所犯罪行更是累累,可謂罄竹難書。但對於侵略者而言,對於深受軍國主義、武士道影響下的日本人而言,裕仁天皇的這則消息無異于晴天霹靂。
  • 手握80萬大軍的岡村寧次,聽到天皇投降是何反應?只寫了4個字
    導語:手握80萬大軍的岡村寧次,聽到天皇投降是何反應?只寫了4個字二戰末期,隨著納粹德軍的投降,太平洋戰爭的失利,日本敗局已定,但在中國戰場上的日軍依然企圖頑抗到底。畢竟在軍國主義思想的影響下,日本發動的「玉碎」威力巨大,日本又怎麼會被輕易打敗呢?日本天皇不死心,但最後還是被美國兩顆原子彈嚇住了,不得不投降。但深受軍國主義思想影響的日軍又怎麼可能乖乖接受投降呢?
  • 岡村寧次手握105萬大軍,聽到天皇投降廣播後是啥反應?只說了4字
    今天是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在這個重要的日子,我們來講一講當年手握105萬大軍的崗村寧次,聽到日本投降的命令後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我們都知道,戰爭是政治的延伸,不過政治同時還是文化是延伸,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最為基本的民族本能的延伸。所以孫武在他的兵法的第一篇就寫到:
  • 為何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時,百姓聽不懂?說的不是日語嗎
    不過,在日本投降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那就是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時候,出現了民眾聽不懂的尷尬局面?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日本是法西斯中最晚投降的國家,雖然在德國宣布投降之後,日本也已經是窮途末路了,但是它仍然堅持了3個月之後才投降,日本為何如此頑強呢?
  • 日本人切腹自殺,為何身邊還站著一個人?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日本戰敗,並無條件投降,至此,亞洲地區隨著日本宣布投降,戰爭也宣告結束。美國戰地記者羅斯,是一名戰地記者,1945年8月20日,他獲準踏入日本領土,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戰爭把日本變成了一座廢墟之城,隨處可見身穿軍裝的士兵,面目表情的走著,他要去哪裡?去做什麼?我不知道答案。但是我知道,戰爭結束之後,很多日本士兵選擇了切腹自殺。」今天筆者就和大家聊聊日本人切腹的那些事。
  • 抗日戰爭最後一戰,天皇投降,為何這支軍隊卻要死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通過廣播向全世界宣布,日本接受無條件投降。在中國取得全面抗日戰爭勝利的情況下,依舊有一支日軍拒不投降,拼死武裝抵抗。天皇都已經投降了,這支軍隊為何還要做最後的掙扎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中國抗日戰爭最後一役——高郵戰役,以及為什麼會有這場戰役。高郵戰役也被稱為江高戰役,1945年8月,日本政府宣布投降之後,江蘇高郵、泰州、江都等城鎮仍為日偽軍駐守。
  • 日本戰敗投降後,為何裕仁天皇還是沒有退位?其實原因沒那麼複雜
    當然在二戰之後,也有很長一段時間在處理相關的遺留問題,尤其是在日本戰敗後,裕仁天皇的退位問題受到了不少人的關注。那麼為何他在本國投降之後還是沒有退位呢,其實真正的原因沒有那麼複雜。自從1945年開始,便逐步成立了對日本領導人的戰爭罪行審判機構,相關的起訴和逮捕也在逐步形成。因此,很多日本相關領導人都因為這一次的戰爭行為而受到了懲罰。
  • 日本裕仁天皇的《終戰詔書》隻字未提投降
    儘管有人心中對天皇是否要宣布接受同盟國的宣言有些不詳的預感,但是更多的人相信:像過去由人代為宣讀的敕諭一樣,天皇的講話仍以激勵日本人繼續進行「聖戰」為目的。也有人認為在經歷了廣島、長崎的原子彈爆炸及蘇聯的出兵後,天皇可能要宣布進行最後的決戰。
  • 日本裕仁天皇去世,向中國發出邀請,我方回復4個字讓日本皇室慚愧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對中國造成的傷害令人難以忘記,當時是日本天皇親自發布了戰爭命令。戰爭帶來了無數傷亡,老百姓流離失所。日本人還製造了令人震驚的事件。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天皇裕仁如此無恥,他把所有的罪行都歸咎於戰犯,只承認自己是被脅迫和無助的。日本天皇裕仁去世,並向中國發出邀請。我們用4個字來回應日本皇室。
  • 日本明仁天皇為何要提前退位?
    當時還是小學生的明仁天皇,為了躲避美軍的追殺,躲到了東京附近的山區,等昭和天皇宣布日本投降,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答應不殺昭和天皇之後,明仁才回到東京。他回憶說,從栃木縣避難的地方回到東京,往日繁華美麗的城市不見了,眼前是一片廢墟,和飢餓的國民。  戰爭的苦難在明仁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很大的陰影。
  • 日本天皇《終戰詔書》隻字未提投降
    然時運所趨,為萬世之太平,朕將堪所難堪之事,忍所難忍之情。朕篤信與護持國體之忠良臣民同在,而忌情緒激昂、濫滋事端,於同胞之間互相排擠,擾亂時局之勢力。更忌由此誤入歧途,失信於世界。此時宜舉國一家,子孫相繼,確認神州不滅,念及任重而道遠;傾全力於將來之建設,篤信道義,堅定志操,誓發揚國體之精粹,以期世界之進運。此為朕之期待,望臣民周之。
  • 74年前,日本天皇裕仁廣播《停戰詔書》,日本無條件投降.
    引子: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廣播《停戰詔書》,日本無條件投降。
  • 日本戰敗後,為什麼裕仁天皇最終沒有退位?
    兩天後,麥克阿瑟為日益臨近的審判設立了國際檢察局(IPS)。依照日本歷,這一天正是珍珠港襲擊4周年。駐日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左)與日本天皇裕仁(右)1946年1月19日,盟軍最高司令官(SCAP)宣布,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正式成立。至於哪些被告將首先被帶上法庭接受審判,直到3月11日才宣布。審判開始於5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