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據情感的表達來設計京劇唱腔的氣口

2021-02-07 京戲園子

《早安京劇》系列公眾號,全天候陪您賞玩京劇……

點擊連結(《早安京劇》系列公眾號簡介),關注《早安京劇》其他公眾號

長按二維碼,即可購買

       京劇演唱中的氣口,除補充氣息、鬆緩肌內和腔體外,更多的是為了表現人物的細膩情感,或某種氛圍的造勢以及複雜節奏的鬆緊變化。因此,在京劇的演唱中,有的氣口處需要換氣,而有的氣口處則是停而不換,非常靈活。因為京劇唱腔尤其是成套唱腔,在體現人物情感方面與唱歌相比較,有其獨特性。因為京劇演出一般是搬演一個故事,它的演唱內容也是從一個完整故事來展開的。其唱腔的篇幅要比歌曲長,其內容也要繁複,所要表現的情感內容也就更為豐富、細膩。因此,氣口的安排也就比歌曲繁複得多。

        人在各種不同的情結中,就會有各種不同的氣息狀態,換氣也就會有所不同,但氣息與情結是相一致的。激動時,換氣會急促、強烈;閒暇、平靜之時,氣息平緩,而換氣則深沉、緩慢。所以京劇演唱講究氣息應與人物的情感內容融為一個整體, 業內稱「有感情的換氣」,因為吸氣本身就是音樂表現的一部分。這樣的處理氣口,使演唱有一種氣息感、鮮活感、生命感,從而顯示出演唱的活力與情感。

        這些氣口在換氣時的動作中幅度不能大,要幾乎讓人感覺不出有吸氣的痕跡,只有一點很小的停頓感覺即可。尤其是«醉酒»«狀元媒»兩例的換氣,能顯示出中國人特有的穩重、中和、含蓄以及中國古代婦女的典雅之美。這幾段唱腔都具有描繪、同憶且帶一點自言自語的敘述,情緒相對向言不是很激烈,因此與這種氣口配合是比較吻合的。

        在京劇演唱中,許多氣口並不完全是因為演唱者的氣息不夠而要換氣,而更多的是為了表現人物的細膩情感而使用的。通過這些氣口的運用, 使旋律抑揚頓挫, 產生了鮮活的動態感, 體現了京劇演唱的一種隨情感變化的音樂美。恰當氣口的選用,是依據人物情感、流派風格、語意、由調、節奏等因素來設計的。

       這樣的氣口安排,就把譚記兒的孤單、愁悶的心情細膩地表現出來了、 同時又體現了中國婦女典雅、 陰柔之美。

        上例是接唱詞的三、三、四詞格結構和旋律中的休止符換氣來唱的,這樣也能唱下來,但較為平淡,如把氣口藝術性地處理一下,效果將更好。如:


       在唱詞的句尾字或語義的邏輯停頓處換氣,即利用在唱詞語句最後一個字或者唱詞中的邏輯語詞的停頓而安排換氣。

        唱腔的詞語是存在一定的句讀形式的, 有時還受人的感情影響, 因此也存在一定的思想感情色彩的因素,字與字間就會有情感的變化,情感的變化就會使語氣發聲變化,也會影響著演唱的快慢起伏、高低強弱以至內在的自然停頓,也可以說是心理停頓。如人在高興時喜悅聲高,悲痛時聲沉氣緩,情急時調高聲促, 寒冷時畏縮聲淡,而在發怒時氣粗聲重,平靜時聲緩氣和,所以我們在演唱時可以利用句尾字和因情感影響的理輯語句的自然停頓來換氣。

        在京劇演唱中,在唱慢速度的板式,尤其是散板的演唱,經常透用時值長、速度慢(俗稱大氣口、大緩氣) ,且幾個大氣口的間隔時間不長,這種唱法並不是演唱者的氣不夠而需要這樣幅度大的頻繁的換氣,而是因為感情、氣勢的需要。

       上面兩例都是在一個成套的大段唱腔結尾時的散唱收束。由於前面都是通過大段的成套唱腔的演唱,京劇的成套唱腔本身就有一種整體性的對稱及平穩的曲式美。當唱到這個散板處,又結人一種酣暢淋漓之感。此處例中★處的氣口, 如同急速列車的最後制動, 如不來這麼兒下 , 好像就不能停住一樣, 這種收束是情緒在激烈宣洩之後的一種平穩態勢。這裡的氣口停頓應較長,要穩得住,以體現出度重、沉穩、中和、對稱的氣質美。

詳細內容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京劇唱腔的氣口都在哪?
    氣口往往容易被人忽視,認為是最簡單的事而隨意換氣,有氣唱到無氣止,使自己的演唱斷斷續續,失去藝術表現力。 豈不知京劇的演唱是非常重視、講究對氣口的處理的。裘盛戎先生就曾說過:「京劇演員第一要注意氣口 。 學唱腔,不記氣口叫傻唱。」        以後幾天,我們將在《早安京劇》中介紹京劇唱腔氣口的設置,今天推出第一部分:補充氣息,使演唱得以延續而安排氣口
  • 京劇唱腔的基本知識
    如南梆子從梆子演變而來,僅旦角、小生唱,曲調委婉綺麗,適於表達細膩、柔美的感情,板式只有導板、原板。娃娃調(西皮、二黃都有),主要由小生用,旦角、老生、老旦偶一用之。南鑼及其他雜腔、小調,為丑角、花旦專用。(1)真嗓亦名大嗓、本嗓。京劇演員發音方法之一。演唱時,氣從丹田而出,通過喉腔共鳴,直接發出聲來,稱為真嗓。用真嗓發出的聲音稱真聲。
  • 裘盛戎:氣口就跟平常說話時候的呼吸一樣
    記:剛才您還提到氣口。大家都知道運用氣口是您的絕活,請介紹一下這方面的經驗。裘:氣口這個問題確實太重要了。我們京劇演員都講究氣口,如果氣口運用得不好就沒辦法唱好。我們演員到了外場,憑的是什麼?就是氣口。比方說,咱們二位這兒坐著聊天,是一種氣口;說著說著我站起來比劃著說了,又是一種氣口。唱,就得找著這各種不同的氣口。
  • 京劇唱腔伴奏及京胡演奏的方法
    根據老師所講,要想伴奏好京劇唱腔,需從六個方面入手:    1、堅持基本功練習,認真研究並學好唱腔,即「吃戲」;    2、學習唱腔時,要搞清楚板眼,即節拍;有4/4拍、2/4拍、1/4拍;    3、掌握京胡的基本伴奏方法:託、包、隨、襯、補、墊、保七種;
  • 馬考:京劇字韻在設計唱腔時的應用
    言菊朋《失空斬》人們常說京劇是「京腔京韻」,其實,京劇除了小花臉和花旦的唱腔念白是北京語音外,其他各行的唱、念都不是北京的發音,特別是四聲調值相去甚遠,而所用的字韻,就是京劇獨特的字韻「湖廣韻」。隨著時代的發展,京劇名家輩出,這下大家又根據觀眾的需求和劇情人物的需要,對京劇語音進行著不斷的調整和改進。王瑤卿在「十三妹」「萬裡緣」等劇目中創造了京韻白的念法,李少春在「白毛女」中,為楊白勞創造了用普通話的調值加湖廣韻的節奏的一種新的念法。在著名老生名家中,楊寶森、奚嘯伯、譚富英等恪守湖廣韻,而馬連良、李少春等則將不少北京音揉進唱腔中。
  • 演唱的「氣口」是藝術現象
    《早安京劇》系列公眾號,全天候陪您賞玩京劇……呼吸是表演內容的手段   呼吸是表演內容的手段,必須與唱腔的內容、情緒相吻合
  • 京歌化:新編京劇唱腔設計之癌
    問題來了:一流的劇本、一流的導演、一流的演員、一流的院團,甫推出就引起巨大轟動並頻頻得獎,這樣的好戲為什麼還有夭折之虞呢?它還缺什麼構成要素嗎?是的,它缺一件最根本的東西,也是幾乎所有近年出現的新編京劇普遍缺乏的東西,這就是優美動聽、讓觀眾著迷並追摹學唱進而迅速擴散的唱腔。二、決定京劇生死存亡的是唱腔京劇的本質是什麼?如何為京劇定位?
  • 【唱念做打】京劇唱腔知識(經典35條,留著看看)
    另有一些唱腔屬於特定角色行當通用。如南梆子從梆子演變而來,僅旦角、小生唱,曲調委婉綺麗,適於表達細膩、柔美的感情,板式只有導板、原板。娃娃調(西皮、二黃都有),主要由小生用,旦角、老生、老旦偶一用之。南鑼及其他雜腔、小調,為丑角、花旦專用。 (1)真嗓亦名大嗓、本嗓。京劇演員發音方法之一。
  • 京劇:學習京劇程派唱腔藝術的步驟
    在模唱時要不斷聽名家唱腔來尋找,一旦找到就不能輕易放掉,對於小嗓唱腔更難,因為平時不用小嗓唱(剛唱時不好聽還怕羞),要反覆試唱好久才有感覺。 3、識譜。識簡譜對唱腔的音準、大腔、板眼、伴奏、輕重音和氣口的掌握特別有用。如果本來不識譜的話,建議學會簡譜,以後會受益非淺。 4、觀摩。多觀摩有畫面的唱腔,從身段、人物劇情來把握唱腔,對儘快入戲有好 處。
  • 京劇唱腔介紹
    重金屬音樂中,有一般通俗歌曲唱腔、死亡金屬或黑金屬的低沉咆哮式嘶吼唱腔等。   唱腔(京劇)京劇音樂屬皮黃系統而又吸收並融合崑曲、梆子等聲腔的音樂因素。由唱腔、打擊樂、曲牌三個部分組成。    唱腔以板腔體的西皮、二黃為主。西皮是一種比較明快、活潑的曲調,長於抒情、敘事、說理、狀物。板式有原板、慢板、快三眼、導板、回龍、散板、搖板、二六、流水、快板。
  • 京劇唱腔的落音與擻音
    「擻音」是喉底著力、用氣頓出來的一種顫音,很像嗽口時發出的那種聲音,故也叫「嗽音」,也有人稱其為「疙瘩音」,在老生唱腔裡經常出現。例如在《借東風》中的「曹孟德」、《空城計》中的「御駕三請」的尾腔中,都有這種擻音。「擻音」是由喉部發出的,是老年人發聲的特徵之一,它不僅能豐富演唱的聲情,還能體現出深沉、老煉的意味,故表達年輕人的小生、青衣、花旦不應使用。這就是「大嗓無落音,小嗓無擻音」說法的原意吧。
  • 【戲·知】京劇文場中的「三大件」之一:月琴
    月琴演奏者要對演員唱腔、京胡拉法和板鼓打法等有一定了解,才能把唱腔伴奏得貼切妥當。京胡演奏者根據每個演員的唱腔特點設計拉法,形成各自的風格。所以月琴演奏者應了解京胡的方弓法和指法,根據京胡弓法的長短、急緩、頓挫、氣口和指法的變化,安排月琴的彈跳與撮點。京胡屬拉弦樂器,它奏出的旋律由「線」連成;月琴屬彈撥樂器,它奏出的旋律由「點」連成。「點」「線」結合,才能豐富音樂的色彩。
  • 月琴與京劇唱腔音樂
    老生、花臉的唱腔如果伴奏上缺少了它那是美中不足的;它的音色是優美而清脆,彈的好如珠落玉盤,清麗動人。雖然這僅是外部形式的量比關係,但已足以確立月琴在京劇樂隊中佔據著非比尋常的主導地位。深入研究京劇伴奏內部結構,除了「吹腔」,幾乎所有唱腔音樂的主旋律不外沿著「雙軌並行制」的渠道來運作;所謂「雙軌」:一軌是指以京胡為首的弓弦樂器部分,另一軌是指以月琴為首的彈撥樂器部分;「並行制」則是指京胡和月琴統領的兩大聲部同步演繹著一個主旋律。
  • 聲調及其在唱腔中的用法
    因為京劇唱腔遵循的是曲調與字調的統一,曲調的高低升降與字調的陰陽上去這四聲走向基本一致的,如果不一致,就會形成「倒字」。京劇唱腔的設計是按「以字行腔」的規則,也就是按照字的四聲調、調向的變化來安排唱腔的旋律的。因而,字音的四聲是唱腔旋律走向的依據。字音的聲調不同,旋律也就會有差異。京劇演唱者必須懂得這個原理,遵循這個規則,按每個字的聲調來行腔,才能做到「字正」。
  • 如何拉好京劇旦角西皮唱腔?
    【導讀】如何拉好京劇旦角西皮唱腔?京胡演奏大師林宗褆先生關於拉好旦角西皮唱腔「開蒙戲」《宇宙鋒》「老爹爹」的精闢論述……  一、這段是拉旦角腔和技巧的「開蒙段」  傳統的旦角西皮原板腔,實際只有兩句腔,分別用在第一句唱詞和第二句唱詞上,這段就是如此,還有如《打漁殺家》和《風還巢》等。
  • 初學京劇老旦的完美教材《京劇老旦唱腔教程》
    長按二維碼,即可購買《老年大學統編教材:京劇老旦唱腔教程》從老年大學京劇教學的實際出發,按照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原則編排教學內容
  • 餘音繞梁——《耿其昌京劇唱腔精選》讀後
    作者:劉郎(電視紀錄片資深編導、高級編輯)  藝術欣賞的興趣點,向來因人而異,比如,在當代老生的唱腔裡,我時不時就聽耿其昌。他的唱腔很雅化,許多年一路聽下來,我很是欣賞這一點。當然,以這個成語做題目,還不僅僅由於我們的京劇名家,是一位餘派老生的緣故。
  • 談談小白玉霜的唱腔藝術
    小白玉霜不僅很好地繼承了「白派」唱腔的流暢自然、情感細膩真摯、關於運用曲折婉轉的低腔來表現悲劇人物的思想感情的特點,同時對曲調的音樂性、旋律性的豐富增強和用準確、形象的音樂語言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方面,也是有突出的發揮和創造。白玉霜是二十幾年前著名的評劇演員,她的表演藝術和演唱藝術都自成一格,獨樹一幟,形成評劇中影響很廣的流派——「白派」。
  • 荀派孫毓敏老師談「四大名旦」唱腔的特點並當場示範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四大名旦演唱特點,聽起來還是很難分辨啊,這個問題孫毓敏老師京劇講座做講得很生動形像,下面我們先聽聽孫毓敏老師的視頻是怎麼講的。四大名旦:在京劇藝術表演中,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旬慧生四位京劇表演藝術家被譽為「四大名旦」。他們以風格獨特的演技在京劇舞臺上盡領風騷數十年,為京劇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梅派唱腔婉轉嫵媚,雍容華貴。吐字字頭流暢,字尾歸韻力度適中喉阻音較多實阻音、頓音,力度強。
  • 【名家教誨】趙燕俠:「京劇旦角的唱念,要使觀眾一字一句都聽清楚」
    我對尖團字及上口字改與不改的原則是:一清楚易懂,二悅耳動聽,根據具體情況,對待不同的唱腔和情感加以具體分析,酌量是否需要改動和如何改動。 伴奏對唱關係很大。我的樂隊伴奏的聲音一般說是比較輕的,目的是為了突出唱腔和吐字,特別是胡琴和二胡的音量輕,不讓胡琴與演員形成競賽,免得繁複的琴聲把字、腔、氣口遮住。  這點我是受了已故著名京韻大鼓演員白雲鵬先生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