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10月19日在上海舉辦的「合光•向融」 2020年度發布會上,《1921》、《慶餘年》第二季、《贅婿》、《人世間》等56個影視項目的最新消息相繼發布,引發眾多關注。其中,《慶餘年》第二季正式啟動的消息,讓眾多影迷高興不已。
那麼,在新文創生態下,網絡文學IP影視化改編的規律和方法有哪些?在發布會後的「如何『向融』?——IP作家對話影視編劇」圓桌論壇上,閱文集團白金作家唐家三少、會說話的肘子,閱文集團著名作家天下歸元、知名編劇李瀟、秦雯、王倦一一分享自己的觀點。
王倦
唐家三少認為,成功的網絡文學IP改編,必須要能儘量保留原著的故事核、主設定,只有這樣才能在延續原著IP人氣同時,不斷破圈,推動IP的持續增值。王倦則認為,IP作者和編劇的相互信任以及深度交流,對IP影視化改編的成敗,有著重要的影響。
唐家三少
其實,如何實現更高質高效的網絡文學IP改編,一直是行業高度關注的痛點。騰訊集團副總裁、閱文集團執行長、騰訊影業執行長、騰訊動漫董事長程武談到:隨著中國數字內容產業的「新基建」的基本完成,要想持續打造出更多高水準、高價值的文化內容,需要進一步推動內容產業鏈耦合,尤其是對網絡文學、動漫這兩個「內容源頭」與影視行業這個「內容放大器」之間耦合模式的探索。這將成為推動中國數字內容產業布局從廣度轉向深度、由高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步。
程武
談及近年來最優秀的網絡文學IP改編作品,在場作家和編劇一致將票投給了《慶餘年》。這部由王倦操刀,改編自閱文集團白金作家貓膩同名小說的電視劇,在去年取得了收視與口碑雙豐收。《慶餘年》的改編會如此成功,同為IP原作者,唐家三少和天下歸元認為,最關鍵的原因,在於編劇對於IP原著的深刻理解。
「《慶餘年》不好改。」唐家三少表示,IP改編劇本最重要的地方,是把IP人氣延續下來,在保留原著粉的基礎上,吸引更多的非網文受眾的粉絲。「這一點《慶餘年》就做得特別好,原著粉基本沒有不滿意的,又抓住了很多新觀眾的心,它的吸引力是全年齡段的。」
天下歸元認為,《慶餘年》的成功離不開貓膩《慶餘年》原著的高水準,更離不開編劇王倦對原著的理解。「王倦老師的改編,第一保留了原著的內核,第二用輕喜劇的方式闡述使劇作的觀賞性更高,第三成功勾畫了主要人物的群像。」
就如何處理好原創IP與改編劇本之間的關係的問題,王倦給出了自己觀點:「IP改編要專注於故事,特別重要的一個詞就是尊重。我既然接了這個IP,首先一定熟讀它,因為我要了解它的精神,要了解表現什麼意義,表現每一個人物。如果不夠尊重這個作品,改編很難獲得成功。」
在王倦看來,除了把握作品的內核,了解讀者的想法、與讀者實現情緒上的共振也同樣重要,「我經常看一些連載的評論,透過評論可以看到讀者訴求本質是什麼,它有最樸素的情感在裡面。你可能挖得更深一些,抓住背後的那個經典的人類共情點。」
會說話的肘子對此表示認同,「其實網文的內容、風格、品類更新迭代很快,所以網文作者要通過讀者理解現在的時代,讓讀者來告訴我們,時代變沒變,或是變成什麼樣。」
站在編劇的立場,秦雯認為,好的IP改編就像是談戀愛,要彼此尊重,既要尊重原著IP的作者,也要尊重編劇自己,兩個人應該是站在一個平等對話的基礎上來改編。天下歸元也非常贊同這種觀點,相比過去線性的改編過程,她期待未來IP作者能夠以策劃或顧問的身份參與到作品改編中。「互相理解,求同存異,相輔相成,最後水乳交融,是我期待的,IP作者與編劇間的理想狀態。」天下歸元說。
要實現網絡文學與影視產業更好的耦合,除了要推動IP作者與編劇間的有效協作,在李瀟看來,更重要的,還是要有一個完善、健康的產業鏈條。李瀟說:「我們現在並不缺好的作家和編劇,缺的是既懂IP作者和編劇,又能跟市場接軌的優秀製作人。」
這種需求,與騰訊和閱文的規劃不謀而合。在當天的發布會上,程武表示,未來,騰訊和閱文將會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持續加碼在影視領域的投入,充分發揮騰訊影業、新麗傳媒、閱文影視這「三駕馬車」的各自優勢,協同推進影視內容生產。「『三個兄弟』會各自拿出最長的那塊板,與合作夥伴們開放協作,不辜負每一部好作品,不斷開拓每個IP的價值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