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餘年》開播時候,我的心情是這樣的:
又是IP改編劇?不看!
編劇是王倦!
我立刻馬上衝會員。
沒錯,慶餘年有流量有老戲骨,畫面場景都很有韻味,但是這些都不是吸引我去追的理由。我追這部劇完全是為了王倦大大,中國內地為數不多的會講好故事的編劇。
王倦是誰?百度百科上對他的介紹只有寥寥幾字:男,設計出身,從小喜歡玩弄文字,是一位編劇。
作為一個幕後工作者,他並不為人熟知,甚至還有幾分神秘色彩。但是作品就是他最好的代言詞,《木府風雲》、《舞樂傳奇》、《大宋少年志》、《慶餘年》,王倦的很多作品雖然沒有大火,但是質量都有保證,常年穩定在豆瓣8分左右,絕對是大陸少有的良心編劇。
王倦是真正會寫故事的人,他往往能從史書中攫取隻言片語就能描繪出一幅巨大絢麗的畫卷。
引用一段粉絲對王倦的評價:
《舞樂傳奇》《木府風雲》《大宋少年志》……每一個原創劇本都證明了他是個會講故事的人,每一次都是神來之筆。沒有原著小說,僅靠白樂天一首詩、支離破碎的歷史記載和天馬行空的想像就能譜寫一部《舞樂傳奇》,跌宕起伏卻又嚴絲合縫。我甚至懷疑他憑藉一本木氏族譜就寫出一卷木府風雲。這不啻見街邊小童與野狗相鬥而寫出武松打虎,翻一翻《拿破崙法典》就能寫出於連的故事。
王倦的作品有三個最大的特點。
王倦式反轉是出了名的,那些劇中的配角並不是臉譜化的工具人。這點在《大宋少年志》中體現的淋漓盡致。每一個獨立的故事不到最後,你永遠猜不到幕後大BOSS以及人物的意圖。這個人也許上一刻還在幫主角團,下一刻就捅了他們一刀,但是結尾忽然發現他竟然是整個故事中唯一的好人。你永遠猜不到下一秒編劇會怎麼反轉,所以看這個劇的時候,只能做一個田虎女孩兒,傻乎乎瞎看不瞎猜了。
前些年的《木府風雲》和《舞樂傳奇》是在央視播出的正劇,所以王倦大大一本正經的寫人物,從《大宋少年志》開始,就越來越會玩梗,越來越接地氣了。他筆下的人物,無論正派還是反派,都有幾分沙雕和可愛。
在《慶餘年》中,郭麒麟飾演的範思轍,是個嬌生慣養的小少爺,吃喝玩樂,胸無大志又愛財如命,被範閒欺負的時候,能想出的最好的報復辦法就是把他捆了打一頓,活脫脫一個草包。但是在很多時候,你總能看見他的呆萌純真,簡單快樂。王倦筆下這樣不偉光正的角色總能讓主角當傻兒子一樣寵著,又甜又搞笑。
還有一個人物—滕梓荊,一出場就是冷面殺手,做事乾淨利落,又有腦子。但是萬萬沒想到,他兒子愛吃糖葫蘆,他怕他吃多了肚子疼,最後想到的辦法竟然是悄悄給自己的兒子下毒。這個腦迴路感覺可以加入網上沙雕爸爸視頻合集了。
此處需要排個雷,王倦大大塑造人物可以說是親媽,但是在處理人物結局時,卻是相當的後媽。為了劇情的發展,人物不管人設多好,人氣多高,該掛就掛,該下線就下線,絕對不強行大團圓。比如《舞樂傳奇》,大結局時候幾乎是團滅。《大宋少年志》每一個故事的核心人物大多都逃不過狗帶的明命運,以至於這部電視劇的粉絲全程在擔心6個主角團會不會團滅。
所以,《慶餘年》這部劇,需要做好的心理準備是,編劇大大隨時會把你喜歡的人物寫死。
在很多古裝劇中,男性負責智商和武力,女性負責戀愛和美貌。女主不知道為什麼追著男主跑,女配也不知道為什麼死心塌地的愛著男主角。
但是王倦大大的劇中,多了對獨立女性的認可和尊重。此處還是要用他的原創劇本《大宋少年志》舉例。比如女主趙簡,作為一個沒落王爺的獨女,她傲嬌不服輸,一心搞事業。
男主經常扮豬吃老虎,是團隊的智力擔當,但她也絲毫不落下風,鬥智鬥勇,武力智力雙擔當。她對男主,不是崇拜也不是仰視,而是攜手搞事業,志同道合,惺惺相惜。
「我超越天下男兒但我也是女兒身,我從來沒把自己當男人。」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句趙簡的臺詞,她沒有把自己放在男性的對立面,也沒有貶低女性,她只是以女兒身,爭取自己的自由和平等。
另外一個遼國的郡主女配,她被男主捨命相救,按照一般電視劇的套路,她應該死心塌地的愛上男主了,但是她沒有。她始終把家國,把相依為命的兄長放在首位。當故事的最後,她被國家要求和親嫁人時,為了兄長,她接下了聖旨;為了自己的自由,她選擇了自殺。
這就是王倦大大筆下的女性,他們和男性一樣忠君愛國,一樣有情有愛。但是她們不會愚忠愚孝愚愛,自由和獨立一直是她們的追求。
王倦大大的劇三觀正,臺詞也特別好,金句頻出,繼續以小破宋舉例,誰讓我這麼愛這部劇呢?
「明知是挑撥,卻壓不住疑心。人性如此,沒法子。」
「我今日走,是為了求我心中之路,世間萬物阻我,不死便不屈。」
「人生於世,無論聰慧愚笨,都獨一無二,自有精彩之處,所以不必小瞧自己。」
「少年人,就應該活在陽光之下。
回歸到《慶餘年》,這部劇雖然不是王倦的原創作品,但是改變的也是相當的「王倦風」。
廣電不讓拍穿越,王倦就改成科幻故事賽;
廣電不讓亂拍權謀鬥爭,王倦就把落腳點放在人生而自由;
原著黨心心念念的靈魂人物葉輕眉無法出現怎麼辦?王倦讓她以葉博士的身份出現;
IP小說在搬上螢屏時,一不小心就會被原著黨吐槽魔改。但是王倦改變的既能過審,又能圓過來,還能廣受歡迎,足見編劇功底。
最後,再說說王倦作品的缺點,王倦的很多作品服化道很虐,總是被人吐槽。《大宋少年志》電視劇劇組群,群演少,場景少,最大的流量明星竟然是編劇王倦;《慶餘年》劇組倒是不窮了,但是演員的服裝造型被吐槽的不少。(好吧,顯然這並不是編劇的鍋,我在強行找缺點)。
所以,國內編劇以後寫不出好作品別甩鍋廣電、流量和劇組服化道等,先看看隔壁同行王倦是怎麼在同樣的大環境下寫出好作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