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點評的照片)
作者提問
我是一個剛開始學習攝影的菜鳥,照片請指導,希望老師不要嫌棄照片太垃圾。
...
徐曉剛點評
這是我們初學攝影時經常拍攝的一類照片。一飯一菜,在側光下安靜地存在。小景深,使一部分清晰、一部分虛化。裡面用了不少攝影技巧,但是這還不是一張好照片。憑什麼?
因為這張照片還沒有「活」,還是一張不能給人太多聯想、想像、情思的作品。
從作者個人角度講,這一餐可能有特殊的意義與故事,可是對於廣大讀者而言,是看不到、想不到的。即使奮力想像,也是模糊的,因此說:照片的感染力不足。這樣的照片可以歸到「靜物」攝影的類別,那怎樣把靜物照片拍活呢?我們看下面的三招。
一、挖掘靜物本身的寓意
辣椒 韋斯頓 攝
韋斯頓和某些著名的攝影家不一樣,他的創作範圍很大。人像、工廠、湖光山色、石塊貝殼、枯乾老樹,以至辣椒、白菜,都經常在他的作品中出現。他說:「任何事物,不論出於什麼原因,只要激動了我,我就拍攝它。我不是專門去物色那些不尋常的題材,而是要將尋常的題材變成不尋常的作品。」
韋斯頓拍的《辣椒》,第一眼看是辣椒,再仔細端詳,卻又像是人體;他拍的海螺殼,第一眼看是海螺殼,仔細端詳起來,卻又像一隻鸚鵡。
鸚鵡螺 韋斯頓 攝
當然,並不是每張韋斯頓大師的靜物作品都那麼奇妙,但這兩張我是非常欽佩的。因為他把死的東西拍「活」了,賦予了被攝體新的意味兒,新的寓意。
二、賦予靜物濃鬱的生活氣息
廚房 徐曉剛 攝
抖膽地發一張自己拍的靜物照片,這是一個沒有人的廚房,但是能讓讀者想到剛剛離開的人,想到生活,乃至自己的母親,主要是因為形式感比較好看的蒸汽和亮著的燈泡賦予了照片濃鬱的生活氣息。這也是「活」的靜物照片。
三、典型環境中的典型靜物
荒村 徐曉剛 攝
生活中會遇到很多靜物,應該拍攝什麼樣的靜物呢?我覺得,應該拍攝典型環境中的典型靜物。典型靜物是什麼,通俗地講,就是不僅能打動你自己,還能打動很多人的靜物。
再發一張自己的靜物照片,這是在一個已經無人居住的村莊裡拍的,布滿灰塵的廚房窗臺,暖色逆光的效果很漂亮,破舊的老物件會勾起人的遐思,場景本身就比較典型,比較「活」。窗外似乎還有一個鵝頭的影子?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個衣服掛的投影,這個「鵝頭」進一步活躍了畫面,成為點睛之筆。在典型環境中拍攝典型的靜物更容易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
到位的前期也需要合適的後期。如要系統地學習後期製作,並獲得我更多後期答疑指導,歡迎關注我的視頻教材《後期18般武藝》。認真學,最多一個月,您將有重大突破。
重要消息:高清視頻教材《後期18般武藝》來了!
我用錄屏視頻講了《後期18般武藝》,共18大節,30小節,使用軟體為Photoshop 和其自帶的Camera Raw插件,適用於Photoshop CC 2018、2019以及各種早期版本,包含幾百種後期技法,30多個典型調圖案例,這樣每個製作步驟都能看清,品質為高清視頻,可以直接郵件發給讀者觀看,觀看時間不限,次數不限。
課程內容細緻,即使零基礎,只要一步步模仿,也可學會。還有讀者微信群,用來交流,互動,答疑。如有興趣,歡迎關注!另外還提供案例的所有素材,可供模仿、練習。希望愛後期的讀者都成為後期高手!
下面是徐曉剛微信二維碼:想了解《後期18般武藝》的朋友請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加好友、留言。
其他後期製作前後的對比圖
(原圖)
(徐曉剛製作後)
(原圖)
(徐曉剛製作後)
(原圖)
(徐曉剛製作後)
(原圖)
(徐曉剛製作後)
(原圖)
(徐曉剛製作後)
(原圖)
(徐曉剛製作後)
(原圖)
(徐曉剛製作後)
下面是徐曉剛微信二維碼:想了解《後期18般武藝》的朋友請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加好友、留言。
....
「攝影講評」運營者信息:徐曉剛,網紅講師,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出版專業副高級職稱,暢銷書《一招出牛片》作者。現居北京,曾在全國各地講座200餘場。
關注微信公眾號「攝影講評」,每天進步一點點。更多文章,關注本公眾號之後,選擇「查看歷史消息」,可以看到。裡面已經有500多篇好文了。
如要投稿被點評,可發Raw格式大圖到387875614@qq.com,寫上您的疑問,留下電話。如無Raw格式,可發jpg格式。
這些天聽說,微信新修改了推送規則,為了方便您能及時收到本公眾號的文章,麻煩您在聽語音或閱讀時,點擊文章下面「在看」,否則會慢慢收不到文章推送。為不影響您對我文章的聽讀,請您每次點擊下面的「在看」。謝謝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