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騰訊迎來22周歲生日,今年也是騰訊深入To B業務的第十年。
十年間,中國網際網路行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從PC網際網路轉向移動網際網路,如今邁向產業網際網路,騰訊深度參與其中。作為To B業務對外的窗口,騰訊雲已經是全球Top5雲計算廠商中增速最快的玩家,並保持著高速增長勢頭。同時,騰訊深入各行各業,為產業數位化升級、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
今天,騰訊發布首支To B業務紀錄片《雲起十年》,通過近30位內部人士採訪,全方位展現騰訊深入企業級市場從0到1的艱辛創業故事,這背後不僅是過去10年間雲計算行業蓬勃發展的縮影,也是數字經濟向前邁步的註腳。
創業維艱:探索、質疑、踩坑、成長
騰訊十年To B故事,起源於QQ社交時代,彼時正是中國網際網路從PC時代向移動時代更迭階段,行業迎來了一次大洗牌。騰訊一方面積極布局移動端,另一方面基於自身業務發展需求,在內部開始了對雲計算的早期探索。
2010年,騰訊正式確立開放戰略,專注做「連接器」。與此同時,QQ空間上出現了一批社交類遊戲,社交網絡事業群(SNG)下屬的雲平臺部開始為這些遊戲公司提供技術支撐。當時,全民偷菜成為雲業務的一次大規模演練。
2012年底到2013年,由於原有的底層架構無法支撐騰訊業務的飛速發展,騰訊開始著手自研虛擬化技術KVM和雲服務作業系統Vstation,並重構IT底層,上線了Qcloud。
雖然騰訊的To B業務從2010年開始已經探索了3年之久,然而在2013年9月騰訊雲首次以獨立形象亮相的時候,隨即受到了外界的質疑。
「雲是什麼?騰訊還做雲?你們到底有多少資源?能不能投入夠?」
沒有人相信一個擅長C端用戶運營的公司,可以服務好B端客戶。
存儲掛了、大客戶跟丟了、被質疑不懂B端客戶……初期外界的不信任,騰訊雲踩過的坑都在紀錄片中被一一展現。
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湯道生坦言稱:在一開始,我們以為騰訊的技術,服務十幾億用戶應該是非常成熟,後來才發現,我們原來設想的這些能力到了客戶那裡,就不太管用。
然而,這些踩過的坑、遭受的質疑、客戶的鞭策,反而成為 To B業務增長的動力,騰訊瞄準了一件事:在學習和成長中加速奔跑。
乘勢而起到百花齊放
早期的探索,讓騰訊在To B業務積累了實戰經驗,緊接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爆發式增長帶來了對雲計算的大量需求,騰訊雲也開始為包括滴滴出行、鬥魚在內的遊戲、網際網路公司提供服務。
2015年,騰訊雲進行大刀闊斧的FT制度改革,以更加靈活的組織結構適應日益增長的業務需求。隨著技術不斷迭代和行業服務經驗的不斷積累,騰訊雲深入行業場景,從最初的一朵雲逐漸孵化出10朵垂直雲,把政務、文旅、地產等等散落在各個BG的團隊開始整編制地向雲業務騰挪,迎來了百花齊放的階段。
同年3月,騰訊公司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首次提出「網際網路+」概念。騰訊開始以雲計算為樞紐,釋放技術勢能不斷賦能各個行業,To B業務開始「野蠻生長」,金融、政府、網際網路+醫療、教育、出行等業務密集落地。
在直播行業,騰訊雲拿下了鬥魚這個標杆客戶,合作打磨好技術,為後續贏得虎牙、熊貓等直播公司打下基礎。金融領域,騰訊雲助力安心財險成為第一家全量上雲的保險公司,兩年之內新批籌的12家(新籌保險公司)裡,有10家採用了騰訊雲的金融專區方案。這個階段騰訊還打造了「數字廣東」標杆案例,成為政府行業的一個開創性項目。
「往死裡幫」與雲上生長
與To C業務不同,To B業務面向的是企業、政府、社會組織等行業屬性極強的人群,這意味著網際網路公司要想在企業級戰場站穩腳跟,不僅要找到與自身優勢相匹配的行業場景,同時也需要整合集團的技術產品能力對外輸出。
在騰訊,TEG(技術工程事業群)掌握著核心技術能力,這也是To B業務發展的基礎設施。2014年-2016年,雲的規模還不算大,TEG的架構平臺部就開始定點支持騰訊雲,服務雲上客戶的技術需求。930變革之後,公司在產業網際網路進一步明確方向,成立了雲架構平臺部重點支持。隨著雲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雙方的合作也愈加緊密。
TEG和騰訊雲的戰友關係,騰訊公司技術工程事業群總裁盧山總結了四個字:往死裡幫。
在TEG團隊的幫助下,騰訊雲的技術能力與業界口碑快速建立起來。目前,騰訊雲已經成為國內服務開發者最多的雲原生平臺、每日實時計算量最大的雲計算廠商,以及中國最大的人工智慧服務商。
進入2018年,騰訊深入To B領域迎來了裡程碑事件。這一年,騰訊進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架構和戰略大調整,新成立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並正式將產業網際網路設定為未來20年發展的重點戰略,騰訊雲升級成為各行各業轉型的數位化助手,無論是事業群內部還是跨事業群之間的團戰成為一種常態。
目前,騰訊雲已經在政務、醫療、工業、零售、交通、金融等諸多垂直領域推出了超過60種行業解決方案,並打造出一大批具有標杆意義的數位化轉型案例,合作夥伴數量超過了8000餘個,正在成為各行各業升級的重要夥伴。
今年年初新冠疫情爆發,基於騰訊雲的能力,騰訊會議、健康碼、騰訊教育等多個產品與行業解決方案在短時間內成為企業抗擊疫情、復產復工的重要工具,為抗「疫」貢獻了科技力量。
過去10年,憑藉著創業和拼搏精神,騰訊加速讓雲計算成為行業數位化的基礎設施,對企業級賽道的布局和前景也越來越篤定,如今雲上生態依然在快速生長。「今天我們在談的可能是百億市場,未來這是一個幾千億甚至上萬億的市場」, 騰訊副總裁、騰訊雲總裁邱躍鵬表示。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