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星辰,黑夜白晝;周敦頤《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
太極也指:「一陰一陽之謂道」 也正是對太極的解釋。那麼何為道呢?指天道,地道,人道。萬事、萬物都有兩面,並且不斷的變化,也有一定的關聯。天道、地道大家根據科學已經證明並且好理解。關鍵是人道,人道又主要就是指思想,思想決定了行為、態度。講的也是大家在尊重自己的思想,尊重自然規律。學會控制情緒,如不生惡念,不怕惡念。探求正確的方法才是我們應該努力。
「太極石」,石頭工藝品,取石自然,根據石頭天然紋理進行打磨拋光而成。
這些「太極石」出自河南太行山,雖為人工後期加工,但也需要有好圖案的原石可以利用才行。這些「太極石」原石材多為花崗巖,通常有乳黃、乳白、褐色相間,石材有層次之分。
這些是造假的奇石(石頭)吧?估計會有很多人質疑?我們分為兩個概念來解答:第一、這些不屬於「奇石」,更談不上是「造假」奇石。第二,他們是硬噹噹的真石頭,這些「太極石」屬於石質工藝品,屬於「觀賞石」範疇,是利用石材的天然紋理加工而成的。
那又是怎麼加工而成的呢?今天就為大眾簡單的做個剖析,這樣的圖案石一般分為2種加工處理辦法:
1.原石材圖案紋理布局適中,並在一個巖層出現,只需切割成圓形,磨平、拋光即可呈現出「太極圖」樣。(如下圖)兩種色彩在一個層面打磨而成的「太極石」,不需太多處理工序,以保留天然紋理為佳。
2.原石材有兩種顏色,並分別在上下兩個巖層。先在石材平面畫好太極圖形,用工具進行剔除掉多餘的巖層,然後對比分明的「太極石」就形成了。(如下圖)巖層剔除加工的「太極石」可以大手筆的處理,以達到生動具象的圖案為佳。
「太極石」別於其它量產工藝品,必須具備兩種顏色的層巖石,大小規格由原石圖案布局而定。小的可以作為手玩件盤於掌中,大的可以達到30公分左右作為陳列觀賞。
初具成型,還未細打磨拋光的半成品。
我們需要正確認識和理解「觀賞石」文化,「觀賞石」是對具有觀賞性石頭的泛稱,其中包含「奇石」、「石質」工藝品。本期「太極石」就是具有觀賞性和實用性的石質工藝品,並是具有風水文化的石藝產品。
「石質工藝品」如作為石頭經營更要理清概念,如「太極石」或類似的石藝產品,更不能以「奇石」混淆稱謂對外銷售,否則就是真的「造假奇石」了。賞石文化重在全面的客觀推廣,引領大眾對其由淺至深的認識。要麼就會引起業內專業奇石收藏者對之排斥,擾亂賞石文化的生態平衡發展;並會誤導大眾,難入賞石文化的門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