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次失蹤人口回歸...看了很多粉絲的留言,公眾號需要一些改變,總的來說就是:勤更新,多互動。
其實我一直想去開啟這種「零食+正餐」的模式。
零食,即零散的知識點,經驗分享,往往不成體系,特別適合於有基礎的朋友們茶餘飯後享用,帶著大家一起扒帶,學習一些有趣的小技巧;而正餐,則是體系化的課程,更適合於想完整學習編曲的朋友們。
公眾號未來會帶來一系列「零食」。我抓了一些熱點,就比如說,昨晚的《歌手2019》,帶著大家用視頻+圖文的形式,分享其中一些有趣的知識點,這一篇文章,我們先看看,節奏,更具體的說,是鼓的節奏。
【視頻】
【圖文】
首先我覺得,這一節的分享算是比較基礎的,如果有興趣系統學習鼓的節奏,可以先從下面這篇文章開始學起:
「節奏廢」的福音——談談編曲中常用的鼓節奏型
結合《歌手2019》中的幾個例子,我們得到了一些有趣的知識點:
1. Kostov《Hello》
一種典型的英文歌曲節奏,區別於傳統華語流行歌穩定的柱式和弦節奏。
第二段主歌,在原有基礎上增加的魔鬼音:
2. 楊坤《要死就死在你手裡》
間奏:編曲中常見的一種「跳躍的」、「有趣的」節奏——332:連續三個底鼓,分別佔據3個16分音符,3個16分音符,2個16分音符。
擴展舉例:以及更加密集的32分音符332節奏:
3. 張芯《天下無雙》
最後一段副歌之前,連續的三連音,引出高潮。
三連音與六連音是非常常用的加花節奏型,通常可以出現在最後一個4分音符上。
注意,三連音與332非常接近,但三連音聽上去舒緩、平均一些,332則更加跳躍。
希望這種方式能得到大家的喜歡,用短視頻(雖然這個視頻有點長,要9分多鐘...)的形式,更加生動形象地闡述一些編曲中常見的經驗點。下一期,我們繼續分享有關和弦方面的知識,同樣,例子都在這一期的《歌手2019》中~、
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