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曲扒帶的第一步是什麼?

2021-02-14 哎呀音樂

這篇文章聊一聊,專業音樂人習以為常,業餘愛好者卻不太在意的一件小事。

現在軟體越來越人性化,直接打開MIDI編輯器就可以寫音符,雖然省去了寫樂譜這一步驟,但一些必要的製作規範,還是需要了解的,即使不寫樂譜,也要能做到心中有譜。

樂譜不只是起到了記錄音符的作用,那些小節構成一首歌的框架。幾乎每一份樂譜上,都會標註這幾個音樂的基本要素,速度,拍號。調號。

按照正常的製作流程,是要先有樂譜才會使用音樂製作軟體(以下簡稱DAW)繼續進行製作的。以Logic Pro X為例,在創建項目時,除了常規音頻設置,還有音樂網格設置。

音樂網格是同步的基礎

速度,拍號。調號不僅是一首音樂的基本要素,也是使用DAW進行音樂製作的基礎。

不僅一首歌曲中所有樂器,都要按照速度、拍號進行同步。效果器,虛擬樂器,自動化的創作編輯工具,也需要根據這幾個音樂基本要素進行同步。

在交響樂隊中,所有人都要聽從指揮的,交響樂的速度變化頻繁,波動幅度也很大,速度由指揮來把控的。一首再牛的交響樂作品,如果沒有指揮,大家各自為陣必然也是噪音。

在流行樂隊中,鼓手負責把控歌曲速度,歌手、樂手都跟鼓手走,鼓手要跟節拍器。節拍器就是指揮。

流行音樂的製作,已經有非常成熟的流程,無論是同期錄音還是分期錄音,多數情況下都是要跟節拍器的,一首歌必須要有一個確定的速度,其他的樂器才能與之同步。

我知道有許多人練琴不喜歡跟節拍器,但是我還是想多說一句,只有先做到能夠跟節拍器穩定的演奏,才能跟樂隊一起愉快的玩耍,才能順利錄音。

扒帶編曲的第一步是什麼

所有講扒帶的文章都忘了告訴你,扒帶之前最重要的一步,是先把速度曲線繪製出來。

只有先把要扒帶的歌曲與音樂網格對齊,把速度軌設置好,才能像寫樂譜一樣,準確的按照小節,拍子去扒音符。如果沒有一個確定的網格,音符的位置和長短無法與網格對齊,在編輯過程中沒有輔助參照。這種不確定性,不僅會影響效率,還會讓整個扒帶過程變得非常不順手。

將歌曲匹配到音樂網格,在錄音、編輯、混音中都能帶來極大便利。

錄翻唱時,將伴奏與音樂網格對齊之後,錄音時可以選擇打開節拍器進行參考,演唱時節奏會更穩定,律動感更好。在編輯時,哪裡節奏有問題,搶拍或者拖拍,也能通過網格很直觀的看到,更準確、更高效的進行修復。

如何正確設置音樂網格

有許多虛擬樂器,需要跟隨項目速度、調號、拍號這些設置來正常工作。正確的音樂網格設置,是能夠使用DAW豐富的編輯功能,高效創作的前提。

對於有樂譜的歌曲,速度、拍號、調號都可以從樂譜上找到,直接根據樂譜設置就行。對於沒有樂譜的歌曲,就需要手動設置了。

設置拍號

拍號決定DAW如何劃分小節,也會影響一些虛擬樂器,例如:鼓機,節奏合成器是否能正確工作。判斷一首歌使用什麼節拍,主要是判斷每個小節街哦組音符的強弱關係。

四二拍:強、弱

四三拍:強、弱、弱

四四拍,強、弱、次強、弱

設置調號

許多DAW是不要求設置調號的,像GarageBand,Logic Pro X提供了一些降低創作門檻,自動化伴奏工具,正確設置歌曲調號後就可以用了,為人聲修音準時,使用自動修正音高的功能時,也都需要正確設置歌曲調號。

不確定歌曲是什麼調,可以調出鋼琴鍵盤挨個聽,找到歌曲的主音,判斷大小調式。拍號。調號,對於稍有一些樂理基礎的人,應當是很容易分辨的,就不在此贅述了。

匹配速度

速度設置要麻煩一點,歌曲的速度可以分為三種:

固定速度:歌曲從頭至尾,速度是恆定的。

變化速度:除了在個別小節有速度變化,大部分段落和小節速度是固定的。

自由速度:速度變化非常頻繁,例如:即興演奏,交響樂等。

怎樣確定歌曲的速度,最懶也是最科學的方法就是用軟體測速,DAW中都提供了測速功能。

在Cubase中,找到「工程」——「拍子計算器」——「敲擊輸入速度」,一邊播放音樂,一邊根據節拍按空格鍵,可以實時計算速度。

在Pro Tools中,滑鼠雙擊顯示速度的地方,變為可編輯狀態,一邊播放音樂,敲擊鍵盤上的「T」鍵,可以實時計算速度。

在Logic Pro X中,除了在創建項目時,點擊「拍子速度」實時計算速度外,還提供了自動探測歌曲速度的工具BPM Counter,播放一段音樂後會自動計算速度,準確度極高。

對於固定速度的歌曲,很簡單,測出速度之後,把項目速度設置好,把歌曲的重拍與小節線對齊。打開節拍器,一邊播放一邊聽,如果節拍器與歌曲節拍同步,歌曲和網格就已經對齊了。

對於變化速度的歌曲,需要用到DAW中的「速度軌」來進行同步。流行歌曲中的速度變化,常常會在這些地方出現:

前奏,間奏,尾奏(自由速度或另一速度)

在樂句和樂段的結尾(漸慢)

歌曲極限段落(整段加快)

在編曲時,這些速度變化一般都會按小節在速度軌上繪製出來,以確保與歌曲與網格完全對齊,這樣在錄音、混音的時候都比較省事兒。

大部分使用DAW進行編曲的音樂,都採用固定速度或者變化速度,可以使用以上兩種方法設置歌曲速度,匹配音樂網格。

也有音樂採用自由速度,對於自由速度的歌曲,一般不會再去繪製速度軌,因為繪製速度軌也挺耗時。這類歌曲,一般以即興演奏,同期錄音為主,大部分的問題要在排練和錄音時解決好,即使需要編輯,也只能依靠耳朵了。

最後

對於剛接觸扒帶的人,我建議一開始儘量迴避自由速度的歌曲,會增添許多不必要的難度。

我錄製了一個演示視頻,使用Cubase Elements 8和Logic Pro X兩款DAW,演示如何為固定速度,和變化速度的歌曲匹配音樂網格。已經報名俱樂部的同學,可以登錄騰訊課堂觀看。


溫馨提示:

本文作者陳明老師的音樂製作課程正在開課中,和陳老師學習音樂製作請掃碼👇加哎呀妞微信諮詢,加時務必註明「陳明俱樂部」 (若已加了哎呀君微信的同學,直接諮詢哎呀君就好了,請勿重複添加)


本文作者 |  陳明

哎呀音樂長期徵稿

回復「投稿」查看稿費詳情

若想成為哎呀音樂的老師

請回復「老師」

相關焦點

  • 教你如何區分作曲與編曲?
    編曲人要成為職業製作人,需要跳脫音樂層面的關注局限,更多關注到歌手、歌詞、更廣的把控宏觀全體的東西。    扒帶並不是什麼秘密,就是一種類似於美術中素描訓練。通過扒帶去臨摹作品,是所知道的學習編曲最有效的方式,只是很少看到有人就此話題展開討論。
  • 從《歌手2019》第二期,小視頻帶著大家扒帶——音色篇
    首先還是慣例,推上我們上兩期的連結:節奏篇:從《歌手2019》第二期,小視頻帶著大家扒帶——節奏篇
  • 學編曲第一步要幹嘛?
    對於剛開始嘗試作曲編曲的人而言,基礎樂理、曲式、和聲。這三塊是最先需要學習的,是根基。而像作曲、編曲之類的,則屬於比較具體的應用了。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並非要把每個方面學到很深才能開始創作,而是先進入到正規的體系裡,概覽知識地圖之後,用什麼學什麼,循序漸進地學習。
  • 乾貨:樂理扒帶提高篇附送吉他譜!
    一般來講,任何沒有什麼樂理基礎的人,在經過50-100首作品的「扒帶」練習之後,對於樂理就應該算是有了一定的基礎了,這時你應該能夠具備以下幾方面的能力:第一;能夠比較輕鬆的聽出並在琴上面找到作品中的大多數音節,第二;記譜熟練,對於譜子的記錄和譜子上的各種記號認識的比較熟,第三,能夠區分大調、小調旋律
  • 李延亮教你彈吉他-扒帶
    於是扒帶子是你下一步需要突破的樂西了。扒帶子就是通過耳朵聽音記錄個作品的旋律、節奏,最終讓你能夠完整而準確的把它複製出來。它不但可以訓練你的耳朵,而且甚至還能從中了解其他吉他手的思想以及編曲人的意圖,直到有一天你學會吉他編曲。扒歌的過程開始很慢,因為你對它不是很了解,等你真正知道捷徑了,那它對你真的只是小菜一碟。
  • 關于吉他扒帶,真的那麼難以弄懂?
    前段時間有網友在其他的平臺裡,留言說想要某某演奏視頻的吉他譜,當時sir的回覆是;你可以嘗試下扒帶撒!因為譜子我沒有,視頻演奏者應該是即興改編而彈的.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扒帶作為音樂演奏裡面的專業性操作,它的好處就是不用到處去找譜子與搜索.很多職業的樂手也經常用到這招,甚至可以說這是職業樂手必備的技能.
  • 建築吉他新手三個月成為扒帶狂人,掌握這三要素,你也可以!
    大家好,我是航航,作為一名職業音樂人和吉他手,主要工作是演出、錄音、編曲、教學前不久接到一個演唱會巡演任務,喜歡現場的我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但距離第一場演出只有不到一周的時間,歌曲數量有28首而排練就安排在演出的前三天,也就是說
  • [民謠扒帶錄音]《我們好像在哪見過》(盧利花VS王戰峰)
    去年做的一首流行民謠扒帶,除人聲外,所有聲部均用MIDI製作,與原版比較稍有區別,少了一兩個聲部,原版中的貌似為俄羅斯三角琴的碎撥音色沒找到
  • 從《歌手2019》第二期,小視頻帶著大家扒帶——節奏篇
    零食,即零散的知識點,經驗分享,往往不成體系,特別適合於有基礎的朋友們茶餘飯後享用,帶著大家一起扒帶,學習一些有趣的小技巧;而正餐,則是體系化的課程,更適合於想完整學習編曲的朋友們。公眾號未來會帶來一系列「零食」。
  • 曲譜分享│林俊傑《水仙》的歌曲原編曲人親自發布
    昨晚,林俊傑常年合作的編曲人Terence Teo在微博中發布了這首歌曲的曲譜,包括歌曲弦樂&歌曲和弦,這對於喜歡JJ歌曲的音樂愛好者/
  • 【扒帶系列】Blue Lagoon(藍色珊瑚礁)
    我已經忘了我是什麼時候第一次聽這首曲子,只記得第一次聽的時候就被高中正義俏皮的吉他音符所吸引,嘗試去扒,但是無果。那時候正在苦練調式音階,總覺得這首曲子的即興就是用了調式思維,要麼就是根據和弦來的,可惜一直扒不出來,就不知道他具體是怎麼做的,想著有一天學有所成了一定要給扒下來,於是今天就扒了下來。
  • 從鍵盤手到編曲人有多難?那些把愛好當飯吃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接著我開始嘗試扒帶、做伴奏,常常不知不覺就做到天亮,雖然也會累,但總是想努力做得再好一點。在這個過程中我越來越確定:自己是真的喜歡上了音樂,想要把編曲當做一輩子的事業,不是一時頭腦發熱。為了快速提高自己的編曲水平,我買了監聽耳機、音效卡、鍵盤等工具,還加入了各種編曲的交流群,認識了不少同路人,一起學習,共同交流。
  • 【和弦寶典】扒帶《愛的箴言》,學習抒情副歌的編配方法!
    在我們設計副歌的鋼琴伴奏時,應該注意什麼呢?副歌如何推動情緒的發展呢?今天小冰老師就以《愛的箴言》副歌為例,一節課讓大家學會抒情副歌的伴奏技巧!【和弦寶典】學會Slash Chord,讓三和弦不再單調(小三和弦篇)【和弦寶典】學會Slash Chord,讓三和弦不再單調(大三和弦篇)【音樂製作】:如何從扒帶中學習編曲的思路?
  • 最牛智能編曲軟體band in a box 2019
    ,讓你的編曲更快捷、簡單和豐富4、只要你懂一點點音樂你就是個音樂製作人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非常厲害的自動編曲軟體,也是真正意義上的最完整版的一款軟體。   可能大家也有在別的地方下載到,或者有很多人也聽說過這款軟體,但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很難見到,為什麼呢?據我分析,應該有兩個原因啊,第一個呢,就是他本身在我們國內是沒有教程的。
  • 什麼是宿主,混音/編曲是什麼學了可以提升什麼呢?
    預習資料內容:什麼是宿主,混音/編曲是什麼?學了可以提升什麼呢?認識宿主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音樂不再是只能靠著真實排練與樂器演奏得來的,現如今越來越多的音樂製作人大多數都利用電腦來製作音樂。那麼宿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做混音編曲所要用到的「軟體」,也可以稱作「DAW」也就是數字音頻工作站。通過宿主,我們可以在電腦上完成我們混音編曲的工作。
  • 作曲和編曲有什麼區別?
    把編曲理解為「配器」其實也可以,因為這就是編曲的主要工作。有的時候,編曲還要負責為音樂寫作多聲部織體(配和聲、寫對位),現在很多時候還包括電腦音樂工程製作。總而言之,就是將作曲未完成的工作完成。具體分工模式因人而異(有的作曲家比如John Williams會寫出樂曲的所有內容和詳細的縮譜及配器指示,編曲只需要整理成總譜即可;也有的作曲家只寫一個單旋律,甚至一個動機,把剩下的工作交給編曲)。編曲(Arrange)一詞更多出現在歌曲領域。在影視、遊戲音樂等其他商業音樂行業一般說配器(Orchestrate)。雖然二者工作內容實際類似。
  • MIDI編曲快速入門訣竅 . 人人都能玩音樂!
    MIDI編曲入門一、MiDi是什麼?你去下一些人家做好的midi,按著人家的譜子做一遍,它能讓你學習編曲和練習你的midi技術,最後是扒帶,一定要認真踏實,把歌和曲子完全扒下來,剛開始先扒簡單的,慢慢的增加難度,朋友記住!!!梅花香自苦寒來,十年苦練定成功!
  • 扒帶分析丨林俊傑《領悟》
    INTRO(00:00-00:21)本期第一個問題,最開頭的那個音效是怎麼做出來的,作用又是什麼?A1(00:21-01:25)「落魄的王子」的演唱,當我聽這種歌曲時,已經不會再去考慮歌曲用了什麼和聲了,而是放空自己,看看這個作品能否把我帶入進去。是的他成功了,我陷入了一個故事裡。但是!但是!「在我靈魂最深處」,林接接笑了,讓我出戲了!
  • 冷飯 | 「節奏廢」的福音——談談編曲中常用的鼓節奏型
    有朋友問我說,不是說編曲的幾個核心分別是「結構、和弦、節奏、
  • 【扒帶系列】浪費時間
    (專輯《平庸之上》封面)原作扒帶音頻聽今年金曲獎入圍作品的時候留意到了9m88去年出的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