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聊一聊,專業音樂人習以為常,業餘愛好者卻不太在意的一件小事。
現在軟體越來越人性化,直接打開MIDI編輯器就可以寫音符,雖然省去了寫樂譜這一步驟,但一些必要的製作規範,還是需要了解的,即使不寫樂譜,也要能做到心中有譜。
樂譜不只是起到了記錄音符的作用,那些小節構成一首歌的框架。幾乎每一份樂譜上,都會標註這幾個音樂的基本要素,速度,拍號。調號。
按照正常的製作流程,是要先有樂譜才會使用音樂製作軟體(以下簡稱DAW)繼續進行製作的。以Logic Pro X為例,在創建項目時,除了常規音頻設置,還有音樂網格設置。
音樂網格是同步的基礎速度,拍號。調號不僅是一首音樂的基本要素,也是使用DAW進行音樂製作的基礎。
不僅一首歌曲中所有樂器,都要按照速度、拍號進行同步。效果器,虛擬樂器,自動化的創作編輯工具,也需要根據這幾個音樂基本要素進行同步。
在交響樂隊中,所有人都要聽從指揮的,交響樂的速度變化頻繁,波動幅度也很大,速度由指揮來把控的。一首再牛的交響樂作品,如果沒有指揮,大家各自為陣必然也是噪音。
在流行樂隊中,鼓手負責把控歌曲速度,歌手、樂手都跟鼓手走,鼓手要跟節拍器。節拍器就是指揮。
流行音樂的製作,已經有非常成熟的流程,無論是同期錄音還是分期錄音,多數情況下都是要跟節拍器的,一首歌必須要有一個確定的速度,其他的樂器才能與之同步。
我知道有許多人練琴不喜歡跟節拍器,但是我還是想多說一句,只有先做到能夠跟節拍器穩定的演奏,才能跟樂隊一起愉快的玩耍,才能順利錄音。
扒帶編曲的第一步是什麼所有講扒帶的文章都忘了告訴你,扒帶之前最重要的一步,是先把速度曲線繪製出來。
只有先把要扒帶的歌曲與音樂網格對齊,把速度軌設置好,才能像寫樂譜一樣,準確的按照小節,拍子去扒音符。如果沒有一個確定的網格,音符的位置和長短無法與網格對齊,在編輯過程中沒有輔助參照。這種不確定性,不僅會影響效率,還會讓整個扒帶過程變得非常不順手。
將歌曲匹配到音樂網格,在錄音、編輯、混音中都能帶來極大便利。
錄翻唱時,將伴奏與音樂網格對齊之後,錄音時可以選擇打開節拍器進行參考,演唱時節奏會更穩定,律動感更好。在編輯時,哪裡節奏有問題,搶拍或者拖拍,也能通過網格很直觀的看到,更準確、更高效的進行修復。
如何正確設置音樂網格有許多虛擬樂器,需要跟隨項目速度、調號、拍號這些設置來正常工作。正確的音樂網格設置,是能夠使用DAW豐富的編輯功能,高效創作的前提。
對於有樂譜的歌曲,速度、拍號、調號都可以從樂譜上找到,直接根據樂譜設置就行。對於沒有樂譜的歌曲,就需要手動設置了。
設置拍號拍號決定DAW如何劃分小節,也會影響一些虛擬樂器,例如:鼓機,節奏合成器是否能正確工作。判斷一首歌使用什麼節拍,主要是判斷每個小節街哦組音符的強弱關係。
四二拍:強、弱
四三拍:強、弱、弱
四四拍,強、弱、次強、弱
設置調號許多DAW是不要求設置調號的,像GarageBand,Logic Pro X提供了一些降低創作門檻,自動化伴奏工具,正確設置歌曲調號後就可以用了,為人聲修音準時,使用自動修正音高的功能時,也都需要正確設置歌曲調號。
不確定歌曲是什麼調,可以調出鋼琴鍵盤挨個聽,找到歌曲的主音,判斷大小調式。拍號。調號,對於稍有一些樂理基礎的人,應當是很容易分辨的,就不在此贅述了。
匹配速度速度設置要麻煩一點,歌曲的速度可以分為三種:
固定速度:歌曲從頭至尾,速度是恆定的。
變化速度:除了在個別小節有速度變化,大部分段落和小節速度是固定的。
自由速度:速度變化非常頻繁,例如:即興演奏,交響樂等。
怎樣確定歌曲的速度,最懶也是最科學的方法就是用軟體測速,DAW中都提供了測速功能。
在Cubase中,找到「工程」——「拍子計算器」——「敲擊輸入速度」,一邊播放音樂,一邊根據節拍按空格鍵,可以實時計算速度。
在Pro Tools中,滑鼠雙擊顯示速度的地方,變為可編輯狀態,一邊播放音樂,敲擊鍵盤上的「T」鍵,可以實時計算速度。
在Logic Pro X中,除了在創建項目時,點擊「拍子速度」實時計算速度外,還提供了自動探測歌曲速度的工具BPM Counter,播放一段音樂後會自動計算速度,準確度極高。
對於固定速度的歌曲,很簡單,測出速度之後,把項目速度設置好,把歌曲的重拍與小節線對齊。打開節拍器,一邊播放一邊聽,如果節拍器與歌曲節拍同步,歌曲和網格就已經對齊了。
對於變化速度的歌曲,需要用到DAW中的「速度軌」來進行同步。流行歌曲中的速度變化,常常會在這些地方出現:
前奏,間奏,尾奏(自由速度或另一速度)
在樂句和樂段的結尾(漸慢)
歌曲極限段落(整段加快)
在編曲時,這些速度變化一般都會按小節在速度軌上繪製出來,以確保與歌曲與網格完全對齊,這樣在錄音、混音的時候都比較省事兒。
大部分使用DAW進行編曲的音樂,都採用固定速度或者變化速度,可以使用以上兩種方法設置歌曲速度,匹配音樂網格。
也有音樂採用自由速度,對於自由速度的歌曲,一般不會再去繪製速度軌,因為繪製速度軌也挺耗時。這類歌曲,一般以即興演奏,同期錄音為主,大部分的問題要在排練和錄音時解決好,即使需要編輯,也只能依靠耳朵了。
最後對於剛接觸扒帶的人,我建議一開始儘量迴避自由速度的歌曲,會增添許多不必要的難度。
我錄製了一個演示視頻,使用Cubase Elements 8和Logic Pro X兩款DAW,演示如何為固定速度,和變化速度的歌曲匹配音樂網格。已經報名俱樂部的同學,可以登錄騰訊課堂觀看。
溫馨提示:
本文作者陳明老師的音樂製作課程正在開課中,和陳老師學習音樂製作請掃碼👇加哎呀妞微信諮詢,加時務必註明「陳明俱樂部」 (若已加了哎呀君微信的同學,直接諮詢哎呀君就好了,請勿重複添加)
本文作者 | 陳明
哎呀音樂長期徵稿
回復「投稿」查看稿費詳情
若想成為哎呀音樂的老師
請回復「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