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外來文化,但是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
我們很多影視作品還有書籍中都有僧人出現,比如《水滸傳》裡的花和尚魯智深,是個要和美女結拜的直男,最後參透生死,自己坐化;
金庸筆下的一燈大師,名氣就是菩提心的意思,菩提心燈,大徹大悟;
不過要說最出名的還得是《西遊記》,我們嘮嘮叨叨的師傅唐僧,金童子轉世,十世善人,吃一口唐僧肉還能長生不老,關鍵是唐僧有著讓妖精都垂涎的美色,多少妖精抓到唐僧都想和他成親,還有對他用情至深的女兒國國王,一聲御弟哥哥,叫碎了多少人的心。
現實生活中,也有一個唐僧,絕世容顏,讓無數女孩對他動心,可是他卻一心向佛,痴迷佛學,對世俗沒有眷戀之心。
他就是浙江省永嘉縣普安寺住持,釋明心法師。
出生在浙江省永嘉縣楠溪江畔的一個古鎮的釋明心法師,從小就能在古鎮看到非常多的古寺遺蹟,只是寺還在,佛也在,大家的心已經不在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外來文化的影響,佛教文化在這裡日漸式微,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信仰基督教、道教,佛只能是小鎮的一個記憶了。
這裡也沒有了真正的僧人,小時候釋明心法師偶爾會看到鎮上有幾個穿著僧袍的人,到處「化緣」,鎮上的人不知道真假,但是在他們眼中,眼前這些衣著不整好吃懶惰,只知道不勞而獲的幾個人,就是僧人,佛的形象被這些人敗壞,人生難得,佛法難聞,小鎮上竟然沒有一個真正的出家人。
這樣釋明心法師感到遺憾,他從小就沒有理由的會思考一些哲理問題,夏天全家人在樓頂上鋪上竹蓆避暑,看著滿天星鬥,他常常會陷入對宇宙的深思,在宇宙面前,人類真的是十分的渺小,那如此渺小的人類究竟是從何處來的,這漆黑的宇宙究竟有沒有邊際,世界的邊際又在何方,人又是為何而活著?
小小年紀卻無法停止思考,他不想稀裡糊塗地度過一生。
1999年,釋明心法師中專畢業,參加了鎮上的公務員考試,140多人競爭7個名額,競爭還是蠻激烈的,而他不負眾望,成為其中之一,從此有了穩定的工作,有了鐵飯碗,衣食無憂,讓很多人羨慕。
小鎮本來就不到,到了適婚年齡,很多人都上門來給釋明心說親,小夥子長得帥氣,工作又好,這種又高又帥的人,當然讓很多人動心了。
父母很開心,兒子終於到了結婚的年紀,他們也盼著能夠早日抱上孫子,所以也很積極的給他張羅相親的事情。
桃花泛濫,讓釋明心苦惱不已,周圍的鄰居、家裡的親戚,甚至是自己的領導,都想給他說親,他每天就在單一重複的工作,不停的相親,電子遊戲,還又日復一日的生活中周轉,感覺身心俱疲。
沒有理想,沒有方向,沒有特長,跟很多年輕人一樣,每天抽空就拿出手機來玩幾局遊戲,再就是吃什么喝什麼的生活問題,讓他感覺非常頹廢。
他像一隻迷途羔羊,想要給自己找到一條出路。
2006年10月的一天,他偶然聽到了一首佛曲《輪迴》,音樂空靈悠遠,那一聲「南無阿彌陀佛」,仿佛一下子蕩清了他所有的迷惘,身邊一下就清淨了,他仿佛看到了深山古剎,禪影僧蹤,就像在世外桃源中修行。
聽著佛曲,他雙眼盈淚,這不就是自己追尋的生活嘛。
他點燃了心燈,很快便萌發出家修行的想法。
當年十二月,他決定要出家修行,來到天台國清寺,可是當時因緣為成熟,被父母找到之後,硬給拉回了家裡。
小鎮上沒有人信佛,在大家眼裡僧人就是不求上進的「要飯的」,如果他出家了,父母將要在別人面前抬不起頭。
而且他是家裡的男丁,還擔負著傳宗接代的重任。
他知道父母的苦心,不忍心看他們以淚洗面,他只能把佛心藏在心中,自己默默祈求能夠實現出家的夢想。
2009年,他終於得到了父母的諒解,在永嘉縣妙智寺梯度出家,同時還考上了中國佛學院,這是中國佛教最高學府,相當於我們的清華北大了。
鐵飯碗變成了瓦缽,在眾人不理解甚至是嘲笑聲中,他覺得得到了解脫。
在佛學院,不是只有枯燥的修行,還有英語書法日語茶道音樂等世俗課程,有時間也可以上上網,還可以出去打打籃球,雖然沒有酒肉美色,但是他無比滿足,感覺這才是自己生命的歸宿。
他也掛念在家中的父母,多次想要給他們打個電話,匯報下自己的進程,可是又怕勾起他們對自己的想念,自己這生只能對他們不孝了,這是他今生最大的遺憾,只能感謝父母的生養之恩,還有讓自己自由的恩情,只能在佛前為他們念經祈福,消災減禍。
佛法無邊,是心中的善念的指引,一切的選擇只要是自己的覺得對的,那就是最好的選擇,和別人的議論沒有關係,別人的嘲笑只是對自己的無知,而自己的堅持是對自己的信仰。
如果有夢想,就要在自己能夠實現的時候去堅持,不然不幸福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