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電影如果以這種方式走入尾聲,即幾個家庭分崩離析,觀眾則在預定的沉浸軌道上一步步陷入結局,只留了一聲長嘆。這樣的電影絕望,卻不見得真實。就比如東野圭吾的《白夜行》無疑是絕望派的典型,卻沒有《嫌疑人X的獻身》讓我覺得震撼和值得回味。完全絕望的電影帶來了感官上的強烈刺激,卻未免更多的是靠觀眾的「窺探」、「獵奇」而非「反思」支撐這個故事。畢竟大家會覺得,真實的生活哪有這麼戲劇化呢?
真實的人生相比較而言平淡了太多。人們或許各自藏有秘密,卻及時地收住了手。人們或許經歷彷徨痛苦,卻仍然選擇傾訴。人們或許不再相愛,卻彼此理解,和平分開。
人們的故事複雜又細膩,怎麼能在兩個小時之內,轟轟烈烈、完完整整地說清楚呢?
而正因如此,結局中遲來的一份恰到好處的真實感,才是我真正推薦這部電影的原因。它來得如此特別,如此始料未及,甚至讓我覺得之前所有被我驚嘆過的情節發展都顯得黯然失色。
整部電影成了虛驚,成了最壞的可能性,成了噩夢驚醒的冷汗一場。每個家庭仍然戴著面具離開,他們互相擁抱親吻,他們帶著秘密入睡,他們在努力地做著選擇:是守著秘密繼續不堪地苟活,還是坦坦蕩蕩地迎接新生。他們迷茫而掙扎,而這份猶豫,這份無答案的結局才像是我們平常人的人生。它真正地讓觀眾回首自我,它在證明了人性脆弱的同時,也讓我們思考:面對這樣的脆弱,我該如何抉擇?
大多數藝術品都需要貼上大字告示,警示人們不要觸碰。而人性無疑是不該被考驗的,因為它往往比任何東西都精巧易碎。留一點餘地和空間,給脆弱的關係一個強韌的機會,這或許才是這部電影想告訴我們的準則。
但是,光明背後必有黑暗,是否又是另一條準則?這個裝滿我們所有秘密的黑匣子,今晚是否又在枕邊,陪你入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