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羅河上的慘案》、《陽光下的罪惡》:古早電影為何仍是經典?

2020-08-28 巧克力安安豆

《尼羅河上的慘案》拍攝於1979年,《陽光下的罪惡》拍攝於1982年,兩部電影距今已近40年之久,但無論在故事述說、拍攝手法、服裝道具以及影片風格上,都毫不過時,反而在時光的沉澱中,愈發顯露出珍珠一樣的光澤,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觀眾。

今天,我們將從影片劇本、服飾設計以及上譯配音這三個方面,來和大家解析這兩部經典之作。


經典的電影劇本:異域風情中的重重迷霧,抽絲剝繭的巧妙邏輯

這兩部電影,都是以阿加莎·克裡斯蒂的小說為底本創作的劇本。被譽為偵探小說女王的阿加莎·克裡斯蒂,是三大推理文學宗師之一。她一生中總共創作了80多部長篇小說,100多個短篇,17部劇作。

比利時偵探波洛,是她塑造的最成功的偵探形象之一。她也是史上最暢銷的著書作家,只有聖經與威廉·莎士比亞的著作的總銷售量在她之上。可見其偵探小說之優秀。

  • 1 「鄉間別墅派」的故事風格:營造神秘緊張、關係錯綜的偵破氣氛

阿加莎創作時期,正值古典偵探小說的黃金時代,除了善用推理外,阿加莎還擅長將通俗小說的手法運用在小說中,為小說增添了可讀性。阿加莎·克裡斯蒂開創了偵探小說的「鄉間別墅派」。即案件發生在一個特定封閉的環境中,而作案者也是幾個特定關係人之一。

在《尼羅河上的慘案》和《陽光下的罪惡》中,故事分別在尼羅河的一條豪華遊船和法國海濱的奢侈別墅中展開。

遊船在尼羅河上航行,環境封閉,所有的遊客歷歷可數,看似都是偶然來此度假,實則與被害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海濱別墅也是相對獨立的區域,住客一一出場,人物關係明確。

《尼羅河》中,他們或是垂涎著被害人的財產、或是覬覦著她的珍寶、或是來捍衛自己的名譽、或是來奪回屬於自己的愛情。

《陽光》中,他們或是來爭取出版權、或是來洽談演出、或是來要回鑽石。總之,人人都和被害者有著牽扯不清的關係,有著看似要動手又不足以動手的理由。

這就讓讀者陷入偵破遊戲中,開足腦力分析每個人的出手動機。在有限的人群中,猜測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兇手,讓觀影過程充滿參與性、娛樂性及緊張感。

  • 2 電影巧妙設計懸念,引發思索

米克·巴爾在《敘事理論導論》中曾說過:「敘述時,通過暫時或永遠隱去故事中的某些材料,使這些暫時或永遠隱去的材料更加生動有力,以迫使讀者用猜想、設想或補充的方式來填補作者留下的空白,從而積極地參與創作。」

《陽光下的罪惡》中,影片一開始,是一場發生在英國原野上的案件。一個迷途的女人發現了受害者而驚慌奔跑。這案子跟電影接下來的故事一點關係都沒有,讓觀眾產生了懸念。電影為何要放一個毫無干係的案子呢?隨著電影的展開,觀眾幾乎都忘記了開頭的一幕。但在影片結尾,不同的案子,同一個兇手。比對保險單上的籤名,終於揪出了真兇。前後呼應,讓作品完整而圓滿。

波羅見到一對夫妻吵吵鬧鬧,妻子一離開,丈夫就和另一個女人調情。那個女人手上裹著一隻精美的鐲子,卻不見她的臉。這讓觀眾產生疑惑。等到了別墅,艾琳娜手腕上就戴著這樣的手鐲,懸疑解開的同時,也揭露了人物的關係。

  • 3 電影中將信息插入各個片段,讓讀者隨時分析,猜測寓意,將懸念維繫到最後一刻

《尼羅河》中,丟失的披肩、女傭手中緊攥著的鈔票碎角、少了一發的子彈、丟失的珍珠項鍊,紅色的指甲油;《陽光》中,從懸崖落下的瓶子、手錶、恐高症、懸崖的高度,各種信息匯集,指向明確或無關的線索,都在啟迪或幹擾著波羅的破案,也讓觀眾陷入迷思。

兩部電影中,兇手一開始都以弱者的身份示人,展示各種不可能犯罪的證據,從一開始就排除作案的可能,但在結尾進行翻轉,叫人驚嘆。

而當波羅像串珍珠一般將有效信息串聯起來,層層推理、抽絲剝繭,最終擒獲真兇時,觀眾們隨著他的敘述恍然大悟。這過程一波三折,最終謎底現象時,有一種撥雲見日的快感。顯示出偵破類電影獨特的美。

  • 4 展現異域風情,增添電影美感

尼羅河畔的黃沙、駱駝、沿街小店、蜂擁而至的兜售貨物的小販以及恢弘壯麗的埃及金字塔,都為影片增添了濃烈的異域風情,使觀眾在獲得偵破快感的同時,享受歷史風物的美妙。

法國海濱中精緻的美食、島嶼聳峙的海域、燦爛的陽光、濃密的綠植、花圃,讓案件在天堂般美好的景致中展開,既點名了《陽光下的罪惡》中的「陽光」二字,也讓影片在充滿著浪漫、華美氛圍的同時,不乏警示:看似寧靜、和美的表象下,潛藏著可怕的心思。


經典的服裝設計:服裝即人,訴說人物內在,推動情節發展,提升電影的可看性

電影是結合了表演、視覺以及聽覺藝術的一種綜合性藝術,包括音樂、美術、攝影等諸多元素的運用。服飾作為其中一種重要的藝術形式,以一種「無聲勝有聲」的方式,將人物性格、社會地位、情感轉化展現給觀眾,同時反映出時代和社會特徵。可以說服飾在電影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尼羅河上的慘案》、《陽光下的罪惡》,兩部片子的服裝設計都是安東尼.鮑威爾。《尼羅河上的慘案》曾獲第51屆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可見其不凡的功底。

  • 1 塑造人物形象:個性與經濟狀況的直接顯露

電影中的服裝能夠無聲地講述人物性格、生活的年代、經濟、地位等。電影用純色系、線條簡練、材質精良的西服套裝來展現大偵探波羅的紳士、保守、追求簡約、又不失精緻的個性。


《陽光》中的,用深V波點小西裝、誇張鮮豔的飾物,塑造老闆娘達芙妮業務能力突出、時尚浪漫的形象。

在《尼羅河》中,僕人鮑爾斯,永遠身著顏色單一的西式套裝,她一直以中性風示人,和她主人的滿身寶珠相比,她的身上乾淨無一物,既顯露家境落魄的經濟境況,也表現出她呆板、寡淡、又富有一定攻擊性的個性。

道兒太太的服裝叫人垂涎,幾乎套套都是定製的高級服飾,面料、飾物相得益彰,表現出人物經濟富足的同時,也展現出冷豔高傲的個性。

她的出場「壕」氣沖天:一身白色狐皮大氅,黑色鑲鑽紗帽,兩片銀色葉形耳飾,簡約大氣;她的便服月剪裁乾淨,月白色的服裝上用富有光澤的珠貝裝飾,再加上那條價值連城的三圈長款珍珠項鍊,整套服裝元素和諧、統一、相互襯託。

晚禮服是黑色透紗金絲外披,轉眼又換成黑色露肩白色長裙,每一套都熠熠生輝,價值不菲。這樣的服飾搭配,現實出主人優渥的生活環境以及良好的服裝品味。

  • 2 反映角色心理:偽裝的面孔與沐浴愛河的歡欣

《陽光下的罪惡》中,反派克裡斯丁剛出現的時候,扎個包頭,服裝款式老氣、配色雜亂,一副被丈夫拋棄的黃臉婆模樣。但是結尾,當夫妻倆以為勝券在握,得意地收拾起行李,準備離開時,「受氣包」克裡斯丁換了一身合身的套裝:經典的黑白配色, 包臀裙,高跟鞋,那誇張的大簷帽,將她襯託得如同時裝舞臺上的高級模特,與之前的她簡直判若兩人。

這裡的服飾特寫,突出了大反派得逞之後的愉悅心理,也是借服裝向觀眾發出「人不可信其表象」的警示。

在《尼羅河》中,道兒太太與道兒策馬沙漠中時,她穿了一件胸前有荷葉邊褶皺的襯衣,顯示出她在蜜月中因愛情而產生的少女情懷。展示她當下輕鬆、愉悅的心情。

  • 3 營造場景、渲染氛圍

《尼羅河上的慘案》、《陽光下的罪惡》這兩部片子發生的時代背景,是歐洲世界醉生夢死的年代,這兩部片子的服飾很好地表現出那個時代的夢幻般的氛圍。

不管是鏡頭特寫中那鑲紅鑽金手鐲,閃光的銀色連脖禮服、豔紅的指甲,還是影片中女人們穿著的高飽和度且色彩豐富的波點服飾,都讓電影洋溢著濃烈的時代風情。

海灘別墅晚會上,大明星阿琳娜身著粉色緞子晚禮服,影片既為我們點明了她與情人相會的心情,也向我們展示了當年最為流行的優雅、流暢的服裝風格。而身後西服著花的男士、誇張的大泡泡袖長裙都在訴說著當年那個連空氣都奢靡的黃金年代。

這些服飾的設計,留給人們視覺享受的同時,也讓觀眾在觀看的過程中做出自己的判斷。

經典的上譯配音

上譯配音帶來的獨特觀感,可以說是中國觀眾獨有的享受,是屬於我們的藝術珍寶。上譯廠的藝術家們,用他們別樣的嗓音為這兩部電影增添了無可比擬的魅力,這種藝術的再加工,大概只此一家,別無分號了。

兩部電影的配音演員都是大師,尤其是《尼羅河上的慘案》,有邱嶽峰的加盟,幾乎匯集了上譯當年巔峰時期,所有優秀的配音演員,被稱為黃金陣容。在臺詞翻譯、情感表達方面無可挑剔。

豆瓣有網友表示,這兩部電影,他不是看來的,是「聽」來的。那個年代,一部收音機,可以讓男女老少,陷入聲音的世界,他們隨口都能說幾句經典臺詞。

  • 1 翻譯精確、到位,讓影片更具可看性
  • 語言都存在不耐譯性,當英語翻譯成中文,會存在許多問題。翻譯講究信、達、雅。不僅要求翻譯到位,還要求對觀眾來說,適合本民族語言的特性,讓譯文充滿美感。上譯顯然在這方面下足了功夫。

    達芙妮見到阿琳娜和丈夫同來住宿時的那句:「就在那會,不僅踢腿比別人踢得高,還比別人會劈叉。」一語雙關,不僅指出阿琳娜作為大明星的舞技高超,更暗示著她不安本分,到處風流的毛病。果然,丈夫立馬變了臉色。

    「你好好地歇會,養養神。」阿琳娜知道她約了派特裡克來幽會,暗示她別折騰,守本分。

    波羅要去吃白煮蛋,布萊特爵士不滿波羅的故弄玄虛,調侃他:「白煮蛋,他的腦袋就像個蛋,盡說淡話。」幽默極了,還藏了諧音梗。翻譯不露斧鑿之痕,把人物的情緒表達清晰的同時,又傳遞出語言的節奏美和音韻美。可見上譯配音是本著一種「作藝術」的心態來面對,可敬可佩!

    • 2 配音與人物形象、情感的貼合

    畢克的大偵探波羅,不必說,多少人為他著迷。沉穩中不乏幽默,是個邏輯清晰、自帶喜感的老爺子。波羅那眾所周知的聰明與傲嬌,在畢克聲調略低的語調裡顯露無餘。他時常悠著悠著,把胸有成熟的推理一 一推出,帶著意味深長的尾音。「我,霍克爾——波羅。」那個「霍」字的發音,簡直有著迷之魅惑。

    案情大白後的長篇論述,娓娓道來、引人入勝,將破案故事的離奇性表現得淋漓盡致,他的聲音構建起極強的戲劇張力,把觀眾帶入電影中的世界。至今仍是教科書式的存在。我們依然記得結尾處,畢克那句對愛情的忠告:「像美國人常說的:『悠著點!』」

    邱嶽峰配的雷斯上校多少有點不自在,有人說,邱大師難得配了一個老實人,他是真正的英國紳士,可惜戲份太少。要是他活著,我們還有可能在《陽光》中有幸再遇一段妙音。

    曹雷在《陽光》中為老闆娘達芙妮配音,她把自己的名字念得那麼標準,讓我們覺得外國人就是那麼說話的。她戲弄大明星阿琳娜時,不動聲色,聲音裡卻是掩飾不住的嫉妒與不滿,她對阿琳娜的丈夫是真心的同情,曹雷的聲線裡,住了一個利落又多情的女人。

    李梓的林內特和阿琳娜,幾乎是被害者代言人,冷冰冰的林內特和風騷的阿琳娜,你感覺不到是同一個人配的;

    童自榮配的美國憤青弗格森,童自榮給了角色時尚、新鮮的聲音;到了《陽光》中,他讓小說家布魯斯特多情、有趣。童自榮的聲音,千迴百轉中是年輕男性細膩、清朗、不失誘惑的魅力。

    劉廣寧配的窮女孩傑基脆弱又瘋狂:「我們怎麼辦?沒辦法,完了。別怪我,先生,您別怪我了,您是有一點兒怪我是麼?」在《陽光》中,她又當了回壞人,可憐的黃臉婆和得逞的罪犯,她前期的委屈、壓抑與最後的囂張無理,能讓你驚掉大牙。

    「生活可真殘酷,人必須勇敢地忍受。」蘇秀配的奧特勃恩太太,名言是——「這個剛剛從學校畢業的英國少女,能熔化沙漠奠長那顆殘忍的心!」 蘇繡老師用略帶蒼老而富有「腔調」的聲音,塑造出一位帶有濃重話劇腔、說話咬文嚼字、沉浸在文學世界裡的作家形象。《陽光》中,她成了那個穿著誇張,一直拿個粉撲的壞脾氣電影製作人,和丈夫喋喋不休地爭吵,卻也不失人間煙火的熱鬧勁。

    於鼎的貝斯納大夫,聽得出來,是個老實人,到了《陽光》中的阿戴爾,一位操心的電影製作人,倒有了份篤定、幽默的質感;

    趙慎之為著迷於珠寶的範·斯庫勒太太配音,她擅用揶揄的口氣懟人,玩笑中帶著惡毒:「好大脾氣,鮑爾斯。」

    僕人鮑爾斯是潘我源配的,那聲音簡直「可怕」:嗓音乾枯,仿佛一塊纖維脆弱的布匹,稍一撕扯,立即絲絲縷縷,聲音中有許多撕裂的口子與破洞。

    很怕她說話的時候,忽然哪那個字眼掉入黑洞,消失不見。可即便如此,聽她的聲音,你依然感覺無比舒爽,仿佛有許多情緒與力量在那些縫洞中各就各位,帶來豐富的情緒體驗。

    • 結語:

    《尼羅河上的慘案》和《陽光下的罪惡》,作為波羅偵探電影系列中的兩部,一直為人們所喜愛。本文就電影的三個特色:優秀紮實的電影劇本、精心設計的服裝道具以及上海譯製片廠的配音為切入點,分析了它們之所以成為經典的原因。創作者的用心,讓電影本身不懼時光,流傳久遠。

    作者介紹:安安,在文藝海洋中溺而不斃的雙魚女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談《尼羅河上的慘案》、《陽光下的罪惡》中服飾的三種作用
      《尼羅河上的慘案》、《陽光下的罪惡》這兩部片子的時代背景,設置在一戰之後,二戰之前。整個西方世界正浸潤在曇花一現的醉生夢死中。華服香車、鮮花美酒,貧富差距引起的罪惡正悄悄蔓延,而人們對此渾然不覺。波羅的故事在尼羅河的一條豪華遊船和法國海濱的奢侈別墅中展開。罪惡有多深重,故事就有多精彩。
    • 談《尼羅河上的慘案》、《陽光下的罪惡》中服飾的三種作用
      《尼羅河上的慘案》、《陽光下的罪惡》這兩部片子的時代背景,設置在一戰之後,二戰之前。整個西方世界正浸潤在曇花一現的醉生夢死中。華服香車、鮮花美酒,貧富差距引起的罪惡正悄悄蔓延,而人們對此渾然不覺。波羅的故事在尼羅河的一條豪華遊船和法國海濱的奢侈別墅中展開。罪惡有多深重,故事就有多精彩。
    • 經典譯製片:《尼羅河上的慘案》
      (《尼羅河上的慘案》動圖)同時,《尼羅河上的慘案》也揭示了當時西方社會嚴重的犯罪問題。(松本清張)阿加莎·克裡斯蒂的《東方快車謀殺案》、《陽光下的罪惡》和《死亡約會》等作品也在不斷被搬上銀幕。(上:《東方快車謀殺案》 左下:《陽光下的罪惡》 右下:《死亡約會》)正是由於阿加莎·克裡斯蒂嚴謹細緻的邏輯推理,以及大師彼得·烏斯蒂諾夫和大衛·尼文的精湛無暇的演繹,才促成了
    • 《尼羅河上的慘案》:無法復刻的經典
      例如《無人生還》、《陽光下的罪惡》、《東方快車謀殺案》等,都在IMDb的評價系統中獲得了高分。而1978年上映的《尼羅河上的慘案》(Death on the Nile),更是一部無法復刻的經典。時隔四十二年後,讓我們伴隨著這首經典配樂《Main Titles》,重溫這部《尼羅河上的慘案》吧。
    • 《尼羅河上的慘案》經典恐難超越。肯尼思5大看點或成可能?
      老一代影迷對推理神婆阿加莎·克裡斯蒂(Agatha Christie)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1978)版情有獨鍾。 那個年代波洛的形象通過上海電影譯製片廠老一代配音藝術家畢克老師地進行重新聲音塑造,加上童自榮、喬臻完美的配合,使得《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1978)成為難以逾越的經典記憶。
    • 光影時光機 | 《 尼羅河上的慘案》
      英國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改編自阿加莎·克裡斯蒂的同名代表作,影片講述一對富有的新婚夫婦在尼羅河上的遊船上度蜜月時,妻子在深夜莫名其妙地被人槍殺,船上多名乘客均有嫌疑,慘案發生之後,又有兩名遊客相繼被殺,在比利時名探波羅抽絲剝繭的偵探下,終於找到了真正的殺人兇手;本片頗具異國氣氛和時代氣息。
    • 《尼羅河上的慘案》:過了四十二年,這片還是難以逾越的經典
      《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上的慘案》、《陽光下的罪惡》等電影,皆是根據阿加莎·克裡斯蒂的小說改編的,而愛情無疑是其中永恆的主題。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這部《尼羅河上的慘案》,是她於是西蒙用計甩開傑奎琳,和林內特登上了遊艇,在尼羅河迷人風光的陪伴下,繼續他們的蜜月之旅。
    • 這五個看點使《尼羅河上的慘案》(2020)超越1978版成為了可能?
      2019年9月《尼羅河上的慘案》在英國開機,並在英國和埃及等取景拍攝完畢,北美上映時間為10月9日,中國上映時間不詳。電影天下客總結了新版的《尼羅河上的慘案》(2020)的五個可能的看點,或許他們是超越1978年老經典的五個法寶。
    • 英國經典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
      英國經典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第一集第二集航行於尼羅河上的豪華遊輪裡,在一件精心策劃的謀殺案發生之後,接著又出現了第二個、第三個死者。謀殺案都發生在一個相當封閉的空間中。看上去,遊船上的每個人好像都有殺死美麗的女繼承人林內特·裡奇韋以及其他受害者的動機,其中有一個人的嫌疑特別強烈,那就是林內特的情敵——傑奎琳(暱稱傑基)·德·貝爾福特(米亞·法羅飾)。唯一沒有兇嫌的,是死者的新婚丈夫——西蒙·道爾。而最終的結局出人意料。
    • 經典譯製片 | 偵探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
      經典譯製片《尼羅河上的慘案》繼承了父親大筆遺產的名媛小姐琳內特,在莊園裡巧遇了朋友傑姬和她的未婚夫西蒙,琳內特與西蒙一見鍾情
    • 《尼羅河上的慘案 》波洛分析案情錄音
      而出乎眾人意料的是,兇手竟是……  波洛地根據通常易被人忽視的蛛絲馬跡,運用他嚴謹的邏輯推理,精心地把錯綜複雜的線索摘理清楚,最後終於揭露了這一離奇曲折的尼羅河大慘案的真相,還給了死者一個公道。故事講述一對富有的新婚夫婦在尼羅河上的郵輪度蜜月時被莫名其妙地謀殺,船上多名乘客均有嫌疑。但在比利時名探浦若抽絲剝繭的偵探下,終於找到了真正的殺人兇手。本片頗具異國氣氛和時代氣息,然而導演約翰基拉曼的處理手法比較缺乏個人風格,好在壓軸的真相大白場面看來仍有相當吸引力。
    • 推薦9部豆瓣高分推理電影 國產唐人街探案上榜尼羅河上的慘案經典
      豆瓣作為中國一個一出現就受到備受關注的一個集Blog、交友、小組、收藏於一體的新型社區網絡,提供了書目推薦和以共同興趣交友等多種服務功能,由於沒有做過可以推廣,卻通過良好的口碑在網絡業屹立不倒,因此在豆瓣上的一切數據都十分有說服力。。
    • 尼羅河上的慘案
      《尼羅河上的慘案》是推理界巨頭阿加莎·克裡斯蒂的四大名作之一,與《東方快車謀殺案》、《無人生還》和《羅傑疑案》齊名。這部小說於1987年第一次被搬上大熒幕,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就是這版1987年的經典譯製片。
    • 《尼羅河上的慘案》:嫉妒、陰謀與愛情
      其中,原定於10月23日上映的《尼羅河上的慘案》推遲到12月18日上映。期待「神奇女俠」蓋爾·加朵版琳內特的觀眾,要再多等上一段時間。 其實,這已經不是小說《尼羅河上的慘案》第一次被搬上熒幕,目前最為人熟知的是1978年的英國版本。電影巨星雲集,延續了小說注重細節、多重懸疑的風格,並憑藉綺麗華服拿下第5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服裝設計。
    • 新《尼羅河上的慘案》電影定檔,「神奇女俠」蓋爾·加朵出演
      ~今日Twitter精選~看最鮮活的推文,學最鮮活的英語「推理女王」阿加莎·克裡斯蒂的經典名作《尼羅河上的慘案》又被翻拍了。《尼羅河上的慘案》由肯尼斯·布拉納、蓋爾·加朵、艾米·哈默、莉蒂夏·萊特、安妮特·貝寧等主演。
    • 新版"尼羅河上的慘案"公布演員陣容
      肯尼思·布拉納將回歸飾演大偵探波洛 肯尼思·布拉納執導的新版 《尼羅河上的慘案》宣布全體主演陣容!此前曾宣布 蓋爾·加朵將在影片中飾演林內特·裡奇韋小姐,是位有錢的女富豪,愛上了一名叫西蒙的男子。阿里·法扎爾《尼羅河上的慘案》是著名作家 阿加莎·克裡斯蒂的經典推理小說,大偵探波洛在埃及度假期間,捲入到了一場危險的三角關係之中,他在察覺到這趟旅程中不尋常的味道之後,登上了那條駛往陰謀和死亡的船。
    • 包郵送書丨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上的慘案、無人生還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最經典的偵探懸疑小說
    • 《尼羅河上的慘案》新動態 安妮特·貝寧有望加盟
      安妮特·貝寧1905電影網訊 好萊塢著名演員安妮特·貝寧(《美國麗人》《二十世紀女人》《驚奇隊長》)正在商談出演新版《尼羅河上的慘案》,影片由肯尼思·布拉納(《雷神》《灰姑娘》繼《東方快車謀殺案》後,福斯再次改編英國著名小說家阿加莎·克裡斯蒂的經典小說,肯尼斯·布拉納繼續導演兼主演身份,在新版《尼羅河上的慘案》中飾演大鬍子名偵探波羅。1978年的原版電影是好萊塢經典懸疑推理之作,影片故事充滿情節反轉,講述波羅在尼羅河的豪華遊輪上調查一樁謀殺案,幾名嫌疑人卻接連死亡,加深案件謎團。
    • 《尼羅河上的慘案》,懸疑宗師 阿加莎·克裡斯蒂同名偵探小說改編
      ——《尼羅河的慘案》被搶走男友的傑奎琳一直跟隨騷擾 林內特和西蒙。傑奎琳:殺掉他們,還不如在他們纏綿時,不時地出現更為有趣。她的《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上的慘案》、《陽光下的罪惡》等優秀作品被改編成電影、譯成多國語言,在世界各地廣為上映,頗受歡迎。
    • 【書】偵探小說女王|尼羅河上的慘案|阿加莎·克裡斯蒂
      如果問知道電影《尼羅河慘案》、《東方快車謀殺案》嗎?很多人會說知道。而問起書作者是誰?大概10個人中會有7、8個人搖頭。阿加莎·克裡斯蒂,曾被英國女王授予「偵探女王」的桂冠。她有一個十分接地氣的中國名字「阿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