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四十九章 同道中人
同道中人一是指魏晉與阿良,都是一類人。
阿良說每一個強者的自由,都應該以弱者的自由作為邊界。而魏晉一直身在江湖,與弱者為伍,儘管他一直不覺得自己屬於江湖,但行動是最好的證明。
魏晉自認為是整個人間的過客,卻不自知與人間因果牽連甚多,拖拽著整個江湖往上走,這是陳清都默許魏晉與其當鄰居的原因,也是引起陳清都緬懷的地方。
而「不自知」這一點正是他和阿良的差的那點「意思」。
再說劍客,阿良發自肺腑以劍客自居,一樣的「天上劍術,做客大地」理念大概是齊靜春覺得阿良是劍靈主人的合適人選以及當年阿良將劍靈視為囊中之物的原因了。
陳清都所說的兩種人,可以多些是清心寡欲斷絕紅塵的劍修,可以稍微少點的是沾滿因果拖拽整個世道往上走的人。
同道中人二是指陳平安與背篋。
解釋一下為什麼是判斷是背篋:
依據一:
同齡人劍修。
所以不會是綬臣,更何況綬臣是仙人境劍修參加過十三大戰並且取得過勝績,實力相差過於懸殊。
依據二:
背篋出場的時候,背著劍架,劍架插劍如孔雀開屏。
那麼這些劍的用處是什麼呢?
猜測是配合本命飛劍的本命神通。
他倆有三個相似點,故為同道中人:
第一個:都較為陰險,喜歡務實(搞偷襲、玩陰的),安全係數較高(這一點,猜測與不好的出身——雜種有關)。
第二個:都是劍修,陳平安亮出底牌之一本命飛劍「井底月」,才被他稱為同道中人。
第三個:背篋背著墨家機關「劍架」,背了很多把劍,(疑似本命飛劍的本命神通)可以分出多個分身從而以一敵多;而「井底月」也能化成眾多飛劍。
說點題外話:
如果真的是背篋的話,那劉叉不愧是和阿良相愛相殺的好基友,教出來的弟子身上那種阿良式無恥滿滿的。
六百五十章 劍修家鄉何在
關於陳清都說的兩件小事情
前文:第六百三十二章 相互問劍
第一個秘密:
神道時期,天下為一。大戰最後,只剩四座天下「大碎片」,而為什麼現在又出現了第五座天下呢?
有猜測說,第五座天下當初是人神主要戰場,所以破碎得厲害。這一章說劍修刑徒半數來自第五座天下,筆者更傾向於第五座天下在人族內亂之際打得天下大道根基粉碎,日月星辰不能流轉、四季節氣不能更迭。故而不能滿足人族的生存條件。所以現在才需要聖賢們去修補。
還有一個猜測,人族最早的三大劍仙之一龍君的家鄉是第五座天下,故而第五天下在內亂中破碎後對浩然天下的恨意最重。
第二個秘密:
神靈有高低之分,數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阮秀和李柳手下滅亡的神靈不在少數,死在劍靈前主人手上的更多,那麼減少的神靈從哪裡補充?
這就是神靈圈養人族的原因:
一是活人提供香火祭祀鞏固金身。
二是死後魂魄不散成為神。
三是武夫立地成神。
四是最大的原因——養起來吃掉。
站在神道頂端的火神和江湖共主都想互相吃掉,更何況低端的神靈?崔東山為什麼看到阮秀吃糕點不寒而慄?正是因為知道內幕。
神道崩塌,武夫自然就變成了斷頭路。
當年陸沉打斷崔誠的十一境之路,就是為了不讓一位接著一位的武夫為這條斷頭路架起長橋。
不過目前來看裴杯、曹慈、陳平安等人還是會相繼續上這條斷頭路。
關於十境第三重境界:神到
神到,到門,武夫的「到門」即為體魄磨鍊得足夠好。
純粹武夫九境破十境的關隘稱為撞天門。
神到,到的是天門,當年鄭大風就是東天門的看門人。
猜測一:
兵家差點立教差的那一點估計也和兵家請神有關。
猜測二:
裴杯應該是走到了神到以後的路,所以不是最強十境,擁有媲美飛升境修士的戰力。
裴杯那比尋常武夫多出的兩百年壽命,就是「餘著」。
為什麼突然說到故友又提起崔瀺?
不知道有沒有讀者覺得突兀,筆者暫且多解釋兩句。
陳清都一路敘述過來其實是很有條理的。
從武夫成神,說回驪珠小鎮;從驪珠小鎮聯想到和武夫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老神君楊老頭,再聯想到為楊老頭所在的寶瓶洲以及將寶瓶洲打造成一道防線的崔瀺。
陳清都說崔瀺厲害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崔瀺幫楊老頭解開了神道覆滅的心結。(不確定陳清都是否知道這一點,也有可能是總管開了上帝視角)
二是崔瀺乃挽天傾那個豪傑。
關於愁苗問的事情本質
陳平安說很難做到像老大劍仙一樣,這一步指的是什麼呢?
猜測是在失望中做堅持萬年,或者是在這個過程中只看結果。
只看守城殺妖,不看人心是如何彎彎繞繞,比如蕭愻和其他有叛變之心的劍修,在沒無損劍氣長城之前一律不管。
還有一點要注意,陳平安回答「很難做到」而不是無法做到。
關於陳平安不打算對寧姚說的那件事
總管總喜歡藏著,一直沒有明說到底是哪件事,往簡單裡猜測就是讓老大劍仙救寧姚一次。
筆者認為沒那麼複雜,一個是陳平安為什麼不敢告訴寧姚,為什麼怕寧姚生氣?另一個是寧姚為什麼要生氣?
陳平安將自己生死置於不顧,作為一對戀人,關乎生死這件事就說得過去了。
前文所說的與老大劍仙的一樁約定。
有什麼值得老大劍仙破例囉嗦,並且提及寧姚的呢?一旦(死的)真是你。
在老大劍仙眼中,那句話應該很合適:除生死外,再無大事。
吐槽:陳公子最近很忙啊,章節從六百四十八跳到四百六十九又跳到六百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