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用重典,直播帶貨亟需「自我淨化」

2021-02-13 食評方

2020年是魔幻的一年,在這一年裡,直播帶貨火了,甚至成為一種現象級業態:李佳琪、薇婭直播間一夜之間就能「捲走」80億元;當紅明星下場和網紅「搶生意」;市長縣長在直播間為本地產品代言;甚至連那個曾經在星巴克怒扇自己耳光的羅永浩也低下頭顱,靠直播帶貨還債4億元,上演「真還傳」……

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電商直播超過1000萬場,活躍主播數超40萬,觀看人次超過500億,上架商品更是超過2000萬。同時,有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的總規模達到4338億元,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將突破9000億元。銷售數據不斷刷新我們的認知,無數「造富神話」聽的人熱血沸騰,人人都想乘上這股東風「一戰封神」,但花花世界迷人眼,光鮮亮麗的直播帶貨背後,摻雜著巨大的水分——近日,基於對10月20日—11月15日期間相關消費維權情況的網絡大數據輿情分析,中國消費者協會微信公眾號發布了《「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其中,知名主播汪涵、李佳琦、李雪琴被點名,「大數據殺熟」、「不付尾款不能退貨」、「雙十一當天不能退款」等不合理規則也被當成了典型案例。雙十一踩的「坑」,這份報告幾乎全都替廣大消費者「吐槽」了一遍,順帶將直播帶貨扒的底褲都不剩。

「現在直播很少有不刷數據的,直播間數據不好看品牌方也有意見,這是我們圈內人人皆知的『潛規則』」,一位在家具行業從事直播行業的人士告訴《食評方》,「目前直播帶貨引流最普遍的方式是通過信息流或者直播前發視頻預熱等方式進行引流,但如果引流效果不好,刷數據是最簡單最方便的操作,數據好看了,主播的身價也就上去了」。拿被中國消費者協會點名的這幾位主播來說,雙11期間,李雪琴在某平臺參與了一場直播活動,屏幕上最終數據顯示,有311萬人觀看了直播。但實際上,大部分都是虛假的機器人粉絲。對此,李雪琴工作室發布聲明,表示李雪琴本人及工作團隊未參與任何直播運營,對直播數據統計過程毫不知情。

據悉,此次直播由平臺發起,承接的主辦方把直播效果維護交給了某傳媒公司,傳媒公司再把直播人氣和互動等需求,外包給了一家刷單機構。一位工作人員透露,當天結束時311萬的觀眾中,只有不到11萬真實存在,其他觀眾人數都是花錢刷量;評論區與李雪琴親切互動的「粉絲」的評論,絕大部分也是機器刷出來的。同時,還有一名爆料網友稱,自己所在的公司於11月6日花10萬坑位費,請汪涵直播帶貨,本想借汪涵的名氣增加銷量,卻沒想到當天帶貨賣出1323臺後,被退款1012臺,退款率高達76.4%,店鋪還因此收到了平臺虛假交易警告。

當天參與直播,有類似遭遇的品牌方不止一家。還有商家表示,有許多客戶在訂貨後直接聯繫客服,取消訂單,商家甚至根本沒有發貨,在直播當天就已出現大量退單情況。

 

在直播間裡慘遭翻車的,不止李雪琴、汪涵:

 

小瀋陽直播賣酒,1.5萬坑位費賣出20多單,第二天還退了16單;

葉一茜直播賣茶具,客單價200多,賣了不到2000塊;

吳曉波喊出60萬天價坑位費,商家喜提13罐奶粉的銷量。

其實,數據注水並不是無跡可尋,從主播發布的直播間GMV中就能窺見一二。直播帶貨領域,GMV往往頻繁現身「戰報」中,但其實統計口徑多種多樣。頭部主播的戰報裡,就出現了三種GMV:GMV(下單GMV)、支付GMV、引導GMV。薇婭、李佳琦直播間戰報中的銷售額,是按照常規GMV的計算方式,即下單金額。只要消費者點擊了下單,無論是否支付,後續是否退貨,這一單都被統計進GMV。這也是電商行業通行方式。還有一些機構為了衝數據,會「替換概念」,即按原價來算成交金額。比如商品原價是1600元,直播間價格是800元,GMV仍以1600元計算。這一系列的「騷操作」會讓主播的戰報非常好看,動輒就能銷售過億。

數據注水為何能成為行業內的「明規則」?這和背後利益的驅動分不開。目前注水比例較高的更多是MCN機構,通過刷數據打造一種主播超能帶貨的繁榮景象,讓不知情的品牌商趨之若鶩。

「他們做的就是一錘子買賣,」家居直播行業人士如是說,「他們旗下有一些小有名氣的網紅,人氣也不錯,但直播間看得人多下單的卻不多,他們就會選擇刷數據讓主播很有排面,但其實在直播之後,品牌方就會收到無數的退貨單。」在這些主播結束直播之後,品牌商才會意識到自己是真的被坑,除了上繳不菲的坑位費之外,退貨的訂單也千奇百怪,地址、下單ID都是編造的,賣貨沒達到預期,售後忙到應接不暇,看著主播發布的「漂亮」戰報,品牌方卻只能咬碎了牙往肚裡咽。MCN機構打造網紅如流水,一款視頻爆了就能吸粉上千萬,吸粉之後再發布邀商計劃,一錘子買賣掙錢美滋滋,一條不帶感情的產業線走下來,苦的只有品牌商。「但也有真實流量和轉化都不錯的團隊在刷數據,他們刷數據為的是尋求長期的合作。」家居直播行業人士表示。目前許多品牌看中的並不是賣貨,而是藉助主播的名氣為自己的產品引流,增加曝光度。這種情況下,本身就有一定流量基礎且轉化相對穩定的團隊就會選擇刷數據讓自己主播的直播間人氣很高,品牌方如果滿意,一般就會跟主播籤下季框或者年框。

品牌方並不傻,被坑過一次之後也會草木皆兵。品牌方和主播之間的矛盾並不限於佣金和折扣,他們之間並沒有信任感,這也就導致了無法真正實現雙贏,天平總是傾斜。擁有千萬粉絲的網紅博主張沫凡就曾在直播間被品牌方當場挖牆腳。品牌方為達到賣貨的目的,利用主播的流量在張沫凡的粉絲超話拉小群吸粉,提前違約上架,並囑託粉絲先不要曬單,得知消息的張沫凡在直播間當場痛哭。

近日,辛巴在直播間售賣「糖水燕窩」的一事引起熱議,有消費者質疑辛巴徒弟「時大漂亮」直播間售賣的茗摯「小金碗碗裝燕窩冰糖即食燕窩」是糖水而非燕窩。隨後,辛巴和徒弟時大漂亮在直播間展示了產品的檢測報告,並進行現場試驗來證實產品沒有問題。據「茗摯燕窩」營養成分表顯示,該產品蛋白質含量為零,不符合燕窩各等級質量規定中「燕窩中的蛋白質含量約在30%-50%之間」的標準。而微博專業打假王王海也曬出了該產品的檢測報告,並表示:「經過檢測,@辛選官方微博 @辛有志xyz當燕窩忽悠粉絲的風味飲料就是糖水。據檢測結果,該產品蔗糖含量4.8%,而成分表裡碳水化合物為5%,確認該產品就是糖水。」

辛巴被譽為快手一哥,「寵粉護粉」是粉絲給他貼上的標籤,上一次辛巴上熱搜還是因為某次活動,保安推搡了他的粉絲,辛巴為其出頭大罵保安。表面寵粉護粉,但在直播間卻賣給粉絲假燕窩,這個翻車真的讓人嘆為觀止,多年樹立起來的人設崩塌,也消費了粉絲的信任。直播營銷某種意義上是信任營銷,呵護信任至關重要。在很多直播營銷中,之所以出現「秒光」現象,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消費者對主播的信任,而這種信任的建立非一日之功,是長期培育的結果。有調研顯示,消費者從直播間購買的產品如果出現一次質量問題,信心立即受損,如果多次遭遇質量問題,消費者將放棄關注。下次辛巴再帶貨,粉絲是否還會買單?這是個未知數。

針對直播亂象,各平臺以及國家也接連出臺規範來矯正直播風向。

今年1月,抖音發布了《抖音購物車視頻發布頻次調整通知》,對於不同粉絲數量層級的帳號進行發布數量限制。而在此之前,抖音也進行了一次購物車跳轉頁面優化的調整,延長了種草和拔草的購物流暢。這顯然是在逼著主播認真賣貨,同時給予中小型玩家一些生存空間。快手也在3月份發布公告對部分用戶的連麥PK賣貨行為進行規範。掛榜賣貨是快手電商江湖氣賣貨的一大特色,商家刷禮物pk上榜後,主播會把自己的粉絲「甩」到商家的直播間為其爆單。不少主播商家藉此方式博關注,讓直播賣貨毫無下限。快手為此出手限流,對優質內容給予流量支持,同時也在為尚未具備足夠能力的電商系統爭取搭建的時間。2020年11月6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於加強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明確了對網絡直播營銷行為的相關監管與規範,網絡直播營銷違法行為將受到依法查處。同時在近日,浙江省網商協會也出臺了全國首個直播電商行業規範標準《直播電子商務管理規範》(以下簡稱「規範」)。規範明確了直播平臺、入駐商家、主播和MCN機構的相關責任,如平臺應建立商家、主播的入駐資質審核機制;所有主播須實名認證並參加培訓,直播帳戶名、頭像、封面圖須規範等,還明確了相關證照規範。同時,規範列舉了主播「負面行為」清單,如發布違法、不良信息,推廣禁限售、假冒偽劣商品,發布不實信息等。2020年的疫情催熟了直播帶貨的發展速度,在行業經歷了野蠻生長之後,被「封神」的直播帶貨也將「跌落神壇」,將更真實的一面展示給消費者,而在這之後,直播帶貨才是真正的開始。

凡註明 「來源:XXX(非食評方)」的圖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轉載旨在分享交流,並不代表贊同文中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所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無意中使用了您的圖片,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刪除!

相關焦點

  • 亂世用重典此其時矣!
    俗語說:亂世用重典。毒販危害社會穩定和國家進步,對青少年的成長和身體健康更是有百害而無一利。對付犯罪分子,如果不以重拳打擊,殺一儆百,可能收效不大,甚至功虧一簣,最後一事無成。反罪惡是杜特地的承諾,只許成功,不許失敗,而恢復死刑是反罪惡活動成敗的關鍵。話說回來,即使一時無法獲得國會支持,就是否恢復死刑一事進行辯論還是有必要的,因為可以通過辯論提高人民的認識與覺悟。
  • 國考面試考題:淨化直播帶貨環境。你會怎麼回答?查看解析!
    熱點背景 主播代言、優惠促銷、限時「秒殺」……目前,各類直播帶貨激起人們消費熱情,但也存在不少問題。日前,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了網絡直播銷售侵害消費者權益案例分析,歸納出虛假宣傳、退換貨難、誘導交易等七大類問題,建議相關部門不斷淨化直播帶貨環境,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 明星直播帶貨又雙叒叕翻車了
    而直播帶貨行業這一條快車道。頻發的直播「翻車」新聞,也成為這條路上的限速標識。,小編認為翻車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大家忽視了明星流量與購物消費之間的問題對直播帶貨期望值過高明星帶貨翻車現場從明星代言到直播站臺再到親自下場帶貨,實則是其自身身份到權責的重新梳理。
  • 直播帶貨莫讓「騙」字帶偏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自媒體行業風生水起,人們紛紛通過自媒體了解世界,分享生活,網絡直播帶貨也應運而生,其初衷是使消費者足不出戶便能滿足購買慾望。然而在發展的過程中,常有主播為多賣一單貨而把「賣場」變「秀場」,譁眾取寵,以誇張的表演吸引眼球,達到售賣的目的;更有甚者將商品價格惡意標高,再以「打折、血漏」的形式促銷,實則高價出售給消費者。而產品售出後產生的一系列質量問題,卻無人理睬。
  • 辛巴辛有志事件反思:萬億直播帶貨市場亟需完善標準
    包括快手、抖音等各大直播平臺都已經涉足直播帶貨。培養出了包括辛巴在內的眾多網絡平臺頭部主播。然而,直播帶貨"火"了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問題,亂象頻發,各類事件頻上熱搜。11月6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在《關於加強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的指導意見》中明確了壓實有關主體法律責任,嚴格規範網絡直播營銷行為,依法查處網絡直播營銷違法行為。
  • 燕窩門事件反思:萬億直播帶貨市場亟需完善標準
    影響越大 責任越大2020年,直播帶貨儼然成了全民追捧的熱門行當。包括快手、抖音等各大直播平臺都已經涉足直播帶貨。培養出了包括辛巴在內的眾多網絡平臺頭部主播。然而,直播帶貨"火"了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問題,亂象頻發,各類事件頻上熱搜。
  • 「中國經濟站穩2020」直播帶貨風行網絡 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
    本期推出:《直播帶貨風行網絡 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央廣網北京1月2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476億元!這是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2020年13場直播的總銷售額,相當於2019年格力電器全年總收入的近四分之一。
  • 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直播帶貨與線上消費
    直播帶貨,是指通過一些網際網路平臺,使用直播技術進行近距離商品展示、諮詢答覆、導購的新型服務方式,或由店鋪自己開設直播間,或由職業主播集合進行推介的方式。疫情以來,直播帶貨改變了網民的消費方式,也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 直播帶貨有多少難逃的「坑」
    原標題:直播帶貨有多少難逃的「坑」   今年「雙十一」,直播帶貨的
  • 網絡直播帶貨來了「緊箍咒」 「帶貨」的同時也必須帶上責任
    李莉是北京的一位白領,每天的午休時間,她都會某平臺上雷打不動地看關注的一位主播的直播。「關注她是因為她帶貨的一些東西都不錯,不像有些主播在直播間『喊麥式』的帶貨,但推薦的商品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好。」不過,隨著諸多監管規則的出臺和一系列行動的開展,網絡直播帶貨顯然已經被戴上了「緊箍咒」。
  • 直播帶貨,窮途末路?
    我年初的時候說了,直播帶貨應該還會有兩年左右的周期,還會狂熱的。」直播間翻車不斷「現在一場直播沒有幾個億都不好意思發戰報寫新聞稿了。」今年6月,趙圓圓曾發微博指出直播帶貨的巨大泡沫。如今,除了一個個越來越大的銷售數字,帶貨主播能講出來的故事越來越貧瘠了。
  • 谷歌推出購物應用Shoploop,聽起來像是直播帶貨淨化版
    為了提供更直觀的體驗,後來的線上商城就加入了直播或者首頁視頻之類的,讓商品看上去更真實。不得不說,中國的網際網路發展帶來的各種體驗的確是領先世界的,國外的網上購物體驗一直都相當的「正統」。因此,谷歌帶來了其全新的購物平臺Shoploop。這是一個Google實驗室Area 120打造的產品。
  • 章魚直播上人民日報,人民日報 直播帶貨
    抖音政務號有人民日報、人民網、央視新聞、中國經濟網、央視網、新華網、環球網、四川觀察、湖北日報等,可實現直播帶貨、櫥窗冠名、直播活動策劃、直播宣傳、代運營策劃
  • 不讓直播帶貨遊走在法律空白地帶
    ——本文系紅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布了《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將網絡直播帶貨等網絡交易新業態納入監管範圍。辦法明確,網絡直播帶貨必須提供回看功能。
  • 鄭爽帶貨被罵,直播平臺躺贏?
    care因為大家拒絕的是鄭爽想要撕掉商品屬性這一標籤的狀態但不可否認鄭爽這次的確任性了一把那對入局直播帶貨的非專業選手明星來說怎樣才算一名合格的帶貨主播怎樣才能優雅的消費粉絲呢這些明星的直播慘案讓付了高昂坑位費的商家無處申冤其實跨界明星的入局都忽略了自身的一個問題明星有知名度並不代表能直接轉化為銷售額不過銷售額並非考核直播帶貨的唯一標準大部分明星在直播間都是花瓶一樣的存在比如高圓圓和李佳琦直播關曉彤和薇婭直播明星只要人在第二天就能順利登上熱搜為主播和商家擴大一輪知名度明星的角色是吸引粉絲來到直播間但在某種程度上明星效應很像微商微商是賺代理費而誇大賣貨的噱頭明星是賺取坑位費而誇大自身的價值
  • 鄭爽首次直播帶貨就放飛自我,勸網友「再便宜也別買」氣走主持人
    果不其然,直播途中因為對直播安排不認可,不接受過多的帶貨商品,鄭爽在表達完自己的立場之後,直播被迫叫停。在社交平臺上,有網友轉發直播視頻評論道:「鄭爽上啥節目都要發火?她真的太尷尬了。」死粉用了「都要」一詞也是因為鄭爽已經不只一次的在節目中放飛自我了。
  • 「網紅帶貨」「直播」用英文怎麼說?
    「直播帶貨」可以說是現今中國備受關注又極具發展潛力的新興行業。因為疫情,大家把注意力、購買力都轉移到了線上,像李佳琦和薇婭這樣直播界的「金字種草機」更是頻上熱搜。如此熱度,甚至衝出國門,引來了外媒的關注。
  • 羅永浩說做直播如履薄冰 直播帶貨強監管規範加速進行時
    01 羅永浩:我做直播,如履薄冰2019年底,背負6億債務的羅永浩,在想是做娛樂節目、還是脫口秀……,羅永浩此時看到了招商證券發布的這份報告,後來加上疫情突然襲來,這徹底改變了羅的創業方向,快速「殺入」直播帶貨行業。此後羅永浩的直播帶貨成績大家都有目共睹,成功靠直播帶貨的紅利上演了一部《真還傳》,已經還債4億。
  • 【獨家專訪】奕昕傳媒聯合創始人大潘導師——直播帶貨新趨勢
    摘要:這是一個用信息丈量的時代,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掀起了一股新業態浪潮,其中直播帶貨一夜躥紅,引發持續的市場關注和廣泛的行業討論。 越來越多的明星、網紅、KOL都相繼湧入了直播帶貨的浪潮中,直播帶貨市場一時間風生水起,成為激起消費重啟的新動力。
  • 被鄭爽鬧這麼一出,明星直播帶貨還有戲嗎?
    8月21日晚快手電商給鄭爽辦了場生日會,在直播帶貨過程中突然情緒崩潰,邊哭邊直言「業績好不好和我無關」,最後兩位一起直播的搭檔「愛美食的貓妹妹」、「子勁」也無奈離開直播間,堪稱史上最尷尬的明星直播帶貨翻車現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