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動物的區別之一是,人有豐富的情感世界,親情、友情、愛情都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而不是生命的全部。愛情和工作本來是並不矛盾的兩個實體,沿著不同方向行進,但近幾年來為工作而放棄愛情的事例屢見不鮮,成了人們討論的熱門話題。
如果歸結起來有兩類:一種是沒有工作或工作不固定者,很難談戀愛;另一種是工作壓力和強度太大,擠壓了戀愛的時間和精力。現代社會,如果沒有一份好工作,擇偶範圍將會被很大地限制,工作、特別是固定工作,成為擇偶的重要條件。
很多人認為,沒有工作,愛情便無從談起,就算愛情來了,也可能躲閃。哪怕對方不在意,自尊也會讓自己和對方相處不自在,總認為是在不平等的基礎上,很難投入進去。而且因為沒有工作,接觸人的機會少了,結交朋友的機會也少,很難碰到合適的人。
心理矯正無法解決上述的社會性問題,但卻可以改變人們的看法。為什麼一定要將工作與愛情緊密連接起來?為什麼失業就放棄了戀愛的資格?我認識的一對朋友準備結婚,雙方都沒有固定工作,在私營企業替人打工,經濟狀況並不樂觀,但是他們面對生活的勇氣讓人欽佩,他們說:「富人有富人的結婚法,窮人有窮人的結婚法,只要自己覺得幸福就好。
」我很贊成他們這種樂觀積極的心態,明天的事誰也不可能預先知道,把握現在的幸福是關鍵,只要兩個人一起努力,就可以有很好的未來。另一種是為了工作而犧牲愛情,「沒有時間談戀愛」是他們的口頭禪,社會競爭壓力大,勞動供大於求的現狀使他們不得不隨時保持緊張的工作狀態,愛情在他們看來是件奢侈的裝飾品。
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類是由一系列具有生命意義的和滿足內在需求所驅動。這些需求使人處於不滿足狀態,一種需求獲得滿足之後,另一種需求就接著要求被滿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需求、自尊需求、自我實現需求這五個層次是高低有序的。
工作可以幫助人們實現自我的價值,但是如果缺少了愛情和婚姻,歸屬的需求就很難得到完全滿足。特別是有些女性,並不把事業上的成功作為追求的終極目標,而將家庭視為終生的事業,家庭就成為他們實現自我價值的場所。
擁有完整的人生,愛情和婚姻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許你們真的繁忙到無法脫身,也還是應該保留一點自己的時間,如果真的想,就一定有辦法!也許,你可以從改變心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