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礪的真實——《礦民、馬夫、塵肺病》觀後感(內附連結)

2021-02-07 KK的哲學世界

我不是一個特別資深的紀錄片愛好者。

 

之前也通過「瓢蟲印象」觀摩了許多獨立電影人的紀錄片,多數記錄片的主題都趨於沉重,也許「真實」往往就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輕,用海德格爾的話來說,我們多數人一直在逃避「本真」,因為「本真」我們承擔不起。

 

而《礦民、馬夫、塵肺病》就是一部非常真實的紀錄片,記錄的是湘西南部許多開礦的工人染上塵肺病的生存狀態,前後跟蹤拍攝時間長達8年,直到主人公之一趙品鳳去世。

在我看這部紀錄片的時候,它把我拉回到了我曾經生活的世界。我的家鄉也在湘西地區,離紀錄片拍攝地算是比較近,我多多少少能聽懂一點點片裡的方言,而當地的環境、植被、房子和生活狀態跟我們家鄉也都如出一轍,而越是代入自己,越能體會到紀錄片中人們的情緒,我一個大男人,在觀影中間居然偶有眼淚在眼眶打轉。

 

礦民在洞裡吃飯

無論是因為要賺錢而上山挖礦、還是染病之後的趙品鳳的生活狀態、村民們對死亡的態度、與家人鄰裡的關係,這些內容於我而言都太真實了,我雖離開這種生活太久(小學二年級之後就去往城市生活),泡在了城市和網絡中,但長於農村、長期接觸公益的經歷讓我或多或少還能體會到另一個世界的存在。

 

為什麼說另一個世界?因為紀錄片裡這些人的世界是我們接觸不到的世界。

 

可是我們接觸不到,並不意味著他們不存在。2018年網際網路在中國的使用人數達到了8億,但與之對應的,還有6億人不會上網,一個農民如果不出現在網絡中,那麼似乎他就成為了我們世界之外的人物,而實際上,他們佔據了近乎一半的人數,我們共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

 

但對於在網際網路中成長起來的我們95後以及之後的人們,我們的日常討論、經濟生活、政治觀念無不建立在以網絡為基礎的世界觀之上,我們往往理所當然地認為世界應該是我們看到的如此這般,而我們能看到的世界,大多數卻都是從網際網路看到的,資訊如此發達的今天,我們也很難想像,還會有什麼人是我們不能通過網絡了解到的呢?可是這樣的人太多了,人均收入以下許多不懂網絡的農民、因為各種各樣原因消失在我們視界的勞工、每100個人就佔據7個人的殘障群體……

 

我們自己得意識到,算上他們,才是這個世界真實的樣子。這是《礦民、馬夫、塵肺病》給我的警醒,我強烈建議,大家以後談論問題能夠回到生活中,能夠從身邊的弱勢群體出發,既要看到居廟堂之高的權力上遊,更要體會到處江湖之遠的底層人們的感受。

 

趙品鳳為自己拍攝遺照

也許有人會說,窮病沒法醫治,因為窮而去挖礦染上塵肺病沒有辦法,這是自己的選擇。可是對他們來說真的存在選擇嗎?我的姐姐曾經是我羞於啟齒的存在,她在我有記憶起就是重度殘障,全身幾近癱瘓,生活無法自理,這對我來說並不是件光彩的事情,我們曾經生活得很艱辛,我也害怕他人的同情。

因為我姐姐的緣故,我在大學上「社會保障」這門課的時候格外認真,可上完課我十分失落地了解到,對於我姐姐這樣的殘障人士,政府方面能夠提供的幫助極其有限,所幸我們現在有能力贍養我的姐姐,可是對於更多更無力的人,他們又該何去何從?難道那些天生的殘障人士就該等待殘酷的命運降臨嗎?難道那些天生出生於困頓家庭的人們就該因為需要養活自己而患上職業病嗎?我們能不能做點什麼?

 

片子裡我注意到了一個細節,趙品鳳在拍攝的大多數時候都能看出他呼吸的痛苦和困難,但大多數時候他都是嘴角上揚的,即使是痛苦地說話仍帶著笑意,這種反差看得我極其五味陳雜,又有一些心酸,這是已經完全接受命運的人們對待生死的態度,能活一天,就好一天吧。

 

趙品鳳的「弱智」妻子及兒女

看完影片我加了蔣導的微信,蔣導喜歡拍一些讓人「看見真實」的東西,而我的親身經歷讓我也能保證,這樣的影片,絕不是斷章取義,這就是我們看不見的世界的真實面向。

我附上蔣導親自授權的下載連結,希望大家多多看到不同人的世界,箇中滋味,只有自己觀影才知道。

 

下載連結(或點擊閱讀原文):

https://pan.baidu.com/mall/wap/home/video?from=share&pid=2310885077480898561

相關焦點

  • 《礦民、馬夫、塵肺病》:被掩埋的聲音
    它火出圈的方式也非常特別,導演直接通過豆瓣私信的功能將資源連結發送給所有標記過「想看」這部紀錄片的觀眾們。這樣類似行為藝術的舉動不說是後無來者,但至少算得上前無古人了。它的名字便是《礦民、馬夫、塵肺病》。
  • 《礦民、馬夫、塵肺病》——生活到處是苟且
    導演蔣能傑花費了十年時間,製作了自己新的公益紀錄片電影《礦民、馬夫、塵肺病》。用礦民們的對話將他們的生活狀態、人生選擇等描繪出來。從事這份工作必然是高風險的,礦民們在吃飯時談論礦難中充滿血腥的細節就像嘮家常一般。這種對生死的漠然難道不是一種宿命的哀傷?並且,高風險遠沒有同比例的高收益。撇開生命威脅不說,僅過一兩年原料的上漲就讓私礦無利可圖,也從側面證明利潤不算太厚。
  • 《礦民、馬夫、塵肺病》導演口述:一部紀錄片的意外走紅
    過去的兩周裡,紀錄片《礦民、馬夫、塵肺病》始終盤踞豆瓣電影「一周口碑榜」榜首, 導演蔣能傑也經歷了近期最忙碌的一段時間,「拍了十年紀錄片,曝光率加起來沒有這一部高。」 在這部紀錄片的豆瓣頁面上,被頂到最高的一條短評是蔣能傑本人在3月8日寫的。
  • 礦民,馬夫,塵肺病;鳥,孤兒和愚人
    本周放映片單:7.17 周五  《礦民,馬夫,塵肺病》紀錄片
  • 星空電影:紀錄片《礦民、馬夫、塵肺病》關於痛苦不該只有絕望
    《礦民、馬夫、塵肺病》,看第一遍時哭了,第二遍,心裡更難受,今天看第三遍能夠相對冷靜地站在看電影的角度看待這部紀錄片,發現自己更喜歡這部電影了。馬夫和礦民是離不開黑夜的。碰上整頓,馬夫就要在晚上運送物資上山,或者在黑漆漆的夜晚運送開採的礦石。
  • 豆瓣8.6,這部難能可貴的礦民紀錄片,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礦民、馬夫、塵肺病》    礦民、馬夫、塵肺病。  馬夫蔣美林則留在老家務農種地,用趕馬掙的錢,給兩個兒子蓋了娶媳婦的新房。  然而在2016年,蔣美林檢查出了多種疾病,此後就一直在家修養,不再從事體力勞作。  至此,影片終於由此而帶出了真正聚焦的話題點:塵肺病。
  • 自行公布下載連結的紀錄片導演沒被抓,片子資源也沒消失······
    文|木子君編輯|木子君近日,獨立紀錄片導演蔣能傑在網絡上公開自己的紀錄長片《礦區,馬夫,塵肺病》連結供大家下載免費觀看。此外,蔣能傑導演還在豆瓣公布出自己的微信號讓影迷添加好友進行在線交流。觀看完導演歡迎與您的交流,謝謝!
  • 一部塵肺病紀錄片拍攝近十年,竟只能靠導演蔣能傑親自發資源傳播
    無法上映於是他就在豆瓣蹲著,有誰標記了「想看」,他就關注然後把影片的連結私信給網友,甚至連結還經常會消失。這部紀錄片叫《礦民、馬夫、塵肺病》,導演叫蔣能傑。電影海報影片聚焦湖南湘西南的貧困人民,用長達近10年的時間跨度,記錄了三個群體:礦民在山上的挖礦生活,馬夫為了家庭的奔波
  • 《礦工、馬夫、塵肺病》:底層的吶喊,我們聽見了嗎?
    圖片來自《人間世》 《礦工、馬夫、塵肺病》這一紀錄片,就給我們展示了湘西南大山被遮擋住的殘酷真相。 本片中出現的馬夫,其實是導演本人的父親,他也是一名塵肺病患者。這部紀錄片真實地記錄了導演的鄉親父老們圍繞非法採礦的種種遭遇。一說到非法,就會有人指責這些礦工們的行為,甚至有人認為他們「自作自受「。全然沒有考慮到他們所處的環境與面對的壓力,缺乏基本的同理心,這何嘗不是當代版的」何不食肉糜「?
  • 導演蹲守豆瓣發資源,就為了讓你看到中國最真實的紀錄片!
    2020年4月4日刊|總第2419期作者:格格巫前兩天,豆瓣實時熱門電影榜首突然殺出一部叫做《礦民、馬夫、塵肺病》的紀錄片,熱度力壓《飢餓站臺》《紳士們》以及黑馬驚悚片《隱形人》。該片記錄了蔣能傑湖南湘西南老家村子裡那些礦民、馬夫的日常生活,以及由這些工作所導致的塵肺病。拍攝對象多是他身邊的親戚,礦民就是表弟,馬夫就是老爸,因塵肺病去世的是鄰村一位遠方親戚。影片開篇有點亂,樸實的鏡頭記錄著礦工的日常生活,沒有旁白,只是真實地在記錄著。
  • 私信送片的紀錄片導演,拍出了家鄉塵肺病的真相|百家故事
    紀錄片導演蔣能傑蹲守在豆瓣,把自己新片《礦民、馬夫與塵肺病》的觀看連結一個一個發送給點擊「想看」的觀眾。這部片子的拍攝、製作歷經十年,導演從患病的父親開始拍起,串聯起一個礦區的塵肺病群體,他們如同某種原料,在使用之後被廢棄,甚至死亡。
  • 是什麼原因讓一位導演發自己電影的網盤連結
    你有收到過導演私發的影片連結嗎?我收到過,可能有上千人在這幾天裡和我一樣收到了一個網盤連結,以及一段誠懇的自我介紹,它們來自同一個人——蔣能傑。這部名為《礦民 馬夫 塵肺病》的紀錄片《礦民 馬夫 塵肺病》不僅在豆瓣上達到了8.7的高分,更攀升到了豆瓣實時熱門影音第一名,這無疑是獨立紀錄片領域的一場小型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