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香港電影金像獎將終身成就獎頒給了蕭芳芳,頒獎詞是這麼寫的——
「超過五十年的演藝生涯裡,每一個階段都能成就經典,每一個演出都可以感動觀眾。」
在一片閃光燈中站出來時,古稀之年的她,穿著一襲寶藍帶閃的緊身禮服,肩紗曳地而行,在獲得終身成就獎的同時也獲得了最佳著裝獎。
王家衛說,這個獎項是十位評委全票通過,為了不幹擾她的助聽器,特意要求觀眾不鼓掌,以手中螢光棒揮舞,用特殊的沉默對她致以最高的敬意。
今年4月,一年一度的香港電影金像獎揭開帷幕前,港媒準備了一個特別的預熱節目:從圈中100位明星藝人裡,評選出歷屆金像獎最愛的影帝和影后,堪稱真正的神仙打架。
5月1日正式公布評選結果,最終縱橫影壇47年的發哥略勝一籌,以45票的佳績獲勝,成為了大家心裡「影帝中的影帝」。梅姑和張曼玉的呼聲固然很高,但最後「影后之中的影后」,花落蕭芳芳。
如今,「蕭芳芳」這個名字似乎早已從人們的記憶中遠去了,然而每當再出現時,她總是又代表了新的高度。
其實回顧她的一生,本就是個傳奇。
剛進入演藝圈不久,紅極一時的蕭芳芳身邊出現了所有人預料之外的人物——謝賢。
彼時謝小生相戀十年的女友嘉玲剛好甩了他,轉身嫁給泰國富商,飽受情傷後,與蕭芳芳因合作生情,一度十分甜蜜。
謝家爸爸去世的時候,她還以「準兒媳」的身份前去弔唁。據說有一回,謝家長輩還悄悄地替謝賢求了一支姻緣籤,籤文卻是「鏡花水月」。
母親不喜歡他,卻沒有阻止,她只對芳芳這樣說,「3個月後,你會發覺跟他無話可談。」
的確,謝賢始終是個沒長大的大男孩,他玩車玩遊艇,生命都撲在玩樂上。
蕭芳芳一心上進,勸他做點正事,謝賢卻很不以為然:「我這麼紅,這麼愛玩,她叫我去讀英文喔!我玩也不夠時間,你叫我去讀書?」
一年以後的一天,謝賢駕車載芳芳遊車河,車行到一處,她突然讓他停下,說要下車,「順便」告訴他分手。
「情場殺手」謝賢第二次被女友甩,黯然神傷了很久。
分手後,芳芳宣布永遠不與謝賢合作拍戲,1968年的《浪子佳人》成了絕響。
記者問謝賢分手之事,他說:「芳芳是我所深愛的,我很難忘記這一段情。」
蕭芳芳則說:「他現在不是我的愛人。目前我不需要愛人,我只需要親情和前途。」
幾個月後,她隻身赴美國留學,攻讀新澤西州西頓賀爾大學大眾傳播學。
她在美國一邊打工,一邊學習,卻覺得比做大明星時更快樂幾分。
同時,這樣忙碌的生活未阻擋她對愛情的嚮往。
留學期間,她談過很多次戀愛,甚至訂了兩次婚,一次與中國人、一次與外國人,兩次都失敗收場,之後回憶起年輕時的幾段感情,她淡然一笑說,「結束了愛情,復活了生命。」
三年時光很快過去。
此時擺在她面前的,有兩條路:要麼繼續拍戲,要麼遠離娛樂圈。
她想選擇後者,她打算接母親去美國定居,並繼續讀書。但年邁的母親不願意去國外生活,她便留在了香港,重新開始拍戲。
復出後,她第一部接拍的電影,是與當紅小生秦祥林合作的《廣島廿八》。
秦祥林對她一見鍾情,展開了瘋狂的追求。為求多接觸,他經常追隨蕭芳芳的腳步,在香港、臺灣、美國間徘徊。
外界傳出了二人訂婚的消息,蕭芳芳卻說,「我和他是很好的朋友,但我們卻如同一張被粘好的破唱片,隨時會破碎,而且破碎得比想像中更不可收拾,因為我們的性格有很大差別。」
她對自己有著清醒的認識,對兩人的關係也有理智的看法,但她擋不住秦祥林瘋狂的熱情,二人分分合合,愛得十分痛苦,卻又捨不得對方。
有一陣子她秘密赴美,下決心要放棄水銀燈下的生活,繼續修讀傳理系碩士學位,秦祥林追到美國去,成功挽回了她的心,「我和他的事只有結婚才能解決。」
母親不同意,秦祥林花名在外,行事浪蕩,不是一個好的依靠。
她不聽,果斷與秦祥林結了婚。
可人的本性有時是座愚公也難移的山。
半年後,秦祥林繼續多情,嗜賭,無論蕭芳芳怎麼勸解,就是不改。
有一次他夜賭歸來,氣急的蕭芳芳不給他開門,他當即報了警,門剛被打開,他立馬送上一耳光。次日清晨,蕭芳芳整理好行李,留下一張同意離婚協議書,不帶一絲猶豫地飛回了香港。
就這樣,30歲的蕭芳芳變成失婚少婦,但她沒有因此一蹶不振,反而一直在事業上不斷探索。
她再度與tvb合作主持搞笑節目《點只咁簡單》,塑造了「林亞珍」這一又笨又醜的傻大姐形象,吳君如和張栢芝都曾模仿致敬。
20年後,這個角色仍被TVB評選為「我最難忘的五位女主角」之一。
至於為什麼做喜劇?大概源自於自己生活的不快樂吧,「我的人生有悲有喜,不然多無聊?喜應該多一點,人生不如意的事很多,這個喜悅是要自己努力的。」
也是在這時,她終於遇到了自己的愛情。
在胡菊人的飯局上,蕭芳芳偶然遇見多年舊識張正甫。
不久後她發現,兩人竟合拍到似乎是一個人,「例如有一天,他興致勃勃的跑來跟我說,要帶我去看一件衣服,他說我一定會喜歡。一看,我嚇了一大跳,那正是我想買的。他全憑靈感知道我喜歡什麼,連他自己也奇怪怎麼會知道。」
與她所有前男友都不同,張正甫既不英俊帥氣,也不多金風流。
他人稱「張公」,曾是亞洲衛星電視的開創者,時任TVB的公關部主任,還在香港浸會大學任教,堪稱香港新聞界的鼻祖,有著才子美名。
所幸,經歷了幾次挫折之後,蕭芳芳的優秀與美好沒有被辜負,好學如她,終於等到了真正適合自己的良人,攜手終老。
從此,她在愛的回護中,更加自如。
而她也沒有慢待這份珍貴的感情,1985年張正甫受邀前往澳大利亞電視臺任職,她毅然放下手頭工作同去。
在澳洲期間,對知識無比渴求的蕭芳芳又去攻讀了建築學碩士,但因為找不到合適的保姆看孩子,最終只好休學。
兩年後,張正甫工作調動,她又隨夫返港。
也許因為一直努力的人運氣格外好吧,兩次離開影壇的蕭芳芳,迎來了事業的第三次高峰,她和周星馳拍喜劇片,和許鞍華拍文藝片,和李連杰拍功夫片,拿獎拿到手軟。
1995年,她憑藉電影《女人四十》中的精彩表現,包攬了金像獎、金馬獎和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成為繼張曼玉之後第二位獲此殊榮的華人女星。
1996年,她在《虎度門》裡惟妙惟肖地扮演了粵劇名伶冷劍心,再奪金馬獎最佳女主和亞太電影節影后,也是至今唯二蟬聯金馬獎影后的的獲獎人之一。
可是,沒有人知道,那唱念做打的一招一式,都是在她身體狀況極差的情況下堅持下來的。
由於嚴重的耳疾,她無法長時間工作,「從兩歲開始,我的右耳便失聰」。籤合約時一定會註明,每天拍戲不得超過七小時。
拍《女人四十》時,她雙耳已完全失聰,只能憑著口型和對手對戲,每天在巨大的耳鳴中度過,張國榮、鞏俐頒最佳女主角獎給她時,她都聽不到,要靠鄰座提醒才能上臺。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她健康狀況如此之差的情況下,她還在工作之餘,花了4年時間攻讀兒童心理學,於98年在美國雷吉斯大學拿到了碩士學位。
緊接著,她創立了保護兒童免受性侵犯的「護苗基金」,致力於慈善事業。
作為演員,蕭芳芳的一生都在轉型,且次次成功。
她從胡蝶的女兒演到李小龍的妹妹,再從林青霞的情敵演到李連杰的老媽,hold得住玉女,耍得了功夫,當得了紅花,扮得了綠葉,雖因兩次出國錯過了兩輪黃金時代,她依舊是整個香港影壇特別的存在。
回顧她的一生,童年的靈動早慧,青春的充盈健美,晚年的堅韌端雅,每個年齡都散發著魅力,無怪乎,影評家、劇作家焦雄屏說:
她是與香港電影史同步的電影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