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 《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獲年度優秀長片!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關於公示2019年度國產紀錄片及創作人才扶持項目評選結果的通知》發布。由敦煌研究院、央視紀錄頻道出品,甘肅大敦煌影視公司、北京東方之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合攝製的紀錄片《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獲年度優秀長片!
100多年前,世界上最大的佛教石窟中國敦煌莫高窟和世界上最大的寺廟柬埔寨吳哥窟相繼被重新發現,掩埋在流沙和密林中的藝術寶藏震驚了全世界,引發了全世界對東方文明的持續關注 。
莫高窟與吳哥窟雖然遠隔千山萬水,但它們同為海陸絲綢之路上的重關要口,都與絲路共興衰、同榮辱,都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鑑而造就的亞洲藝術高峰。在兩窟相通的文化符號中,蘊含著中柬兩國人文相親的歷史傳承;在兩窟相似的歷史境遇中,沉澱了「一帶一路」沿線文明興衰的歷史反思。
1860年,法國生物學家亨利·穆奧在柬埔寨暹粒省的叢林中尋找蝴蝶標本時,發現樹叢裡隱藏著一片巨大的石雕建築群,層層疊疊的廟宇宛若神話中的城堡。考古學家們實地考察後確認,這就是神秘消失四百多年的高棉王國都城——吳哥窟。
40年後的1900年,在萬裡之外的敦煌莫高窟,道士王圓祿在16窟甬道裡清理積沙,無意中發現甬道的牆壁是空的。王道士一鋤頭下去,赫然出現了一座裝滿四世紀至十一世紀的寫經、文書和絹畫的藏經洞。這一發現震驚世界,也讓世界上最大的佛教藝術寶窟重新進入了現代人的視野。
誰也不曾想到,莫高窟與吳哥窟這兩大世界遺產唯一會面的地方,卻在異國他鄉的巴黎。一百多年前,藏經洞文物和吳哥雕像以同樣的方式被劫掠到巴黎,共同做了吉美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歷史的劇情充滿了巧合,伯希和把敦煌藏經洞文獻從敦煌帶到巴黎,而這些文獻又把常書鴻從巴黎喚回祖國,做了半個世紀的敦煌守護神。
人們發現,無論是建築、雕像,還是壁畫、圖案,「兩窟」都達到了人類藝術的巔峰,她們像一對姊妹花盛開在海陸絲綢之路上。莫高之美,吳哥之美,徵服了無數的朝聖者。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政府積極參與 「吳哥古蹟拯救國際行動」,敦煌研究院與吳哥遺址保護與管理局的文物修複合作項目全面展開。「一帶一路」上的兩座藝術高峰終於走出了千年輪迴,抖落了歷史塵埃,在沙與海之間,架起了一道中柬兩國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彩虹橋。
01
02
03
莫高窟與吳哥窟雖然遠隔千山萬水,但它們同為海陸絲綢之路重關要口,與絲路共興衰、同榮辱,都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鑑而造就的亞洲藝術奇蹟。紀錄片《莫高窟與吳哥窟的對話》,首次用紀錄片的方式讓兩大遺產共赴一場跨越時空的千年之約,展開一場超越國界的文明對話,生動詮釋了「一帶一路」倡議的文化內涵底蘊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精神基礎。
該片分上下集,時長100分鐘,採用獨特對比視角,將莫高窟與吳哥窟兩個文化高峰置於同一比照維度,讓世界看到了兩窟間交集與關聯,通過對話探尋兩大歷史文化的脈絡,讓世人了解兩窟在經歷過相似的歷史境遇後,反思「一帶一路」沿線文明興衰,催生實地探尋的強烈意願。
紀錄片《莫高窟和吳哥窟的對話》把相隔萬裡的兩大亞洲遺產放在一個交匯的坐標上來觀照,在兩大遺產之間找到了歷史文化藝術人文的連結,打開了絲綢之路(敦煌)歷史文化影像表達的新維度。
來源:東方之子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