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指數表現比較分化,滬指綠盤,創業板紅盤,盤面看來,估計節前都是調整為主基調,走走局部行情。日內科技股表現相對活躍,光刻膠大漲,科創板出現普漲,另外網紅經濟、新能源車也稍有亮點,但總的來說,個股題材比較零散。
氛圍不溫不火,短線資金應該都陸續歇去了,昨漲停溢價0.2%,溢價幾乎沒有,英維克分歧4板,往下就是2板方向,連板結構提升不起來是難以刺激情緒的。雖然絕對高度上有星期六一枝獨秀,加之模塑科技也有模仿跟風之嫌,但其他連板個股實在亮點不多,安正時尚是莊股性質,誠邁科技趨勢長牛,短線不好弄。
當前市場的主要特點,是高位股抱團。場內2大猛男全都來自歷史新高股。網紅+妖股有星期六,自主可控的大科技股誠邁科技。星期六的一條線,強化了板塊龍頭效應和股性效應。那麼沿著這樣一條線的邏輯往下走,今天市場打起來了萬通智控和漫步者。星期六—老龍頭—股性,這一條線其實已經和邏輯沒啥關係了,而是強化了市場辨識度和眼球效應。誠邁科技這一條線屬於大科技,大科技一條線上今天已經出現標準的補漲邏輯了。比如一堆的科創板股大漲。
而這樣的市場下,高位股的抱團結構對於場外資金來說是很不友好的。事實上不僅僅是場外資金,所有不持有高位股的資金帶來的感受只有2個字-焦慮!意思就是你沒有高位股,不管你是網紅,還是大科技,亦或是什麼題材邏輯,只要你不是星期六,不是誠邁科技,他就是不漲,甚至還在跌!
抱團的困擾,市場在背離。其實上大多數人在處理這樣的市場時,都會出現類似的焦慮感。因為一般來說市場資金是看著龍頭股去做跟風品種。比如看著星期六翻倍,去做網紅邏輯的延伸挖掘,看著誠邁科技,去做科技軟體的補漲輪動。但是為什麼不敢買星期六呢?這就是一個核心盈虧比的問題,市場狀態下普遍的理解是高位股是高風險的。一旦下跌帶來的市場風險也就越大,而資金往往是選擇相對保守或者說盈虧比划算的品種。比如星期六——引力傳媒,這就是網紅邏輯下的市場選擇。
但實際的市場結構和變化要複雜得多,尤其是在一些特定的市場環境下。絕對高位股的市場人氣辨識度在弱勢市場下是可以提升他的盈虧比的,也就是他的辨識度是可以帶來更多資金關注的,這一點在縮量市場尤其如此。即市場辨識度大於邏輯和股價位置。所以往往抱團高位股屬於一段市場下的特殊存在。感覺起來就是,高位的幾個股在漲,其他啥都垃圾。
背離發散的信號。而今天的市場給出了進一步的市場信號,星期六不看邏輯,而是傳導到了股性,沿著龍頭股,人氣股的一條線開始傳遞,這是發散。而另外一邊大科技的邏輯不是強化半導體等題材線,而是選擇了相對場外獨立的科創板。尤其是今天整個科創板的高潮走勢在以往正常的市場下說明一個問題,即資金不願意接力主板的品種,而選擇去科創板。這也是明顯的資金髮散邏輯。
應對策略:年前缺錢,縮量市場一般有利於抱團結構,但是當抱團的邏輯資金開始發散以後,則需要注意其中的風險信號。印象中上一次星期六進入整理的走勢,也出現了漫步者漲停板的擴散信號,所以值得謹慎。而對於大部分場外資金來說,場內2大絕對高位股打出的空間,是下一個周期值得重點關注的補漲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