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機構當年也抱團「漂亮50」,但最後崩了

2020-12-25 華爾街見聞

2020年已近尾聲,縱觀今年A股,機構抱團現象可謂愈發明顯。

從去年下半年起抱團的科技,疫情發生後的醫藥,到今年下半年機構瘋狂買入的新能源以及機構們從來沒鬆手的白酒……

一個個板塊輪番上漲,各大買方機構的投資組合與投資邏輯逐漸趨同。

截至12月20日,以全市場基金持倉金額排序選擇前1000隻股票,前100名重倉股中,相比上個季度有14隻股票得到基金增持,86隻減持;而在後100名重倉股中,則有35隻得到增持,只有頭部的指數權重股得到進一步集中,機構抱團的局面並沒有被衝破。

機構的眼光如此一致,未來會怎麼走?

類似的場景,在美國也發生過。

我們不妨看看五六十年前的美國股市,當時美國股市也出現了機構抱團明星股的情況,這些明星股後來甚至有了自己的專屬稱謂:「漂亮50」。

A股「核心資產」與美股「漂亮50」有什麼共同之處?

一般的說法是,「漂亮50」(Nifty Fifty)是證券投資歷史上出現的一個特定專業術語,泛指在20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收到市場投資者廣泛追捧的50隻藍籌股票。

通常所指的50隻股票是:

如今,當市場討論A股的核心資產時,常常和漂亮50進行對比。的確,現在的中國和當時的美國的確由諸多相似之處。

從宏觀環境方面來看,如今的中國和當時的美國都面臨短期流動性寬鬆、減稅降費等構築對於消費型和業績確定性的偏好。

在資金結構方面,短期外資邊際增量疊加長期機構化進程共同構建了「核心資產」風格配置。

在行業分布上,A股的「核心資產」所處行業多集中於醫藥、消費、大金融領域,這些領域也受受益於供給側改革+消費升級,集中度提升趨勢明顯。

從公司基本面角度來看,與美股「漂亮 50」相似,A 股核心資產公司盈利優勢顯著且強化,成長能力仍值得期待。

可是,機構熱捧的股票,一定會長期漲下去嗎?

機構投資者熱捧「漂亮50」

1960年代的最後兩年,在經歷了二十多年的戰後迅速增長後,美國經濟開始走向低增長。

當時,為刺激經濟,美聯儲持續降息,低通脹、低利率、流動寬鬆政策刺激令經濟短期企穩,市場風險偏好扭轉,加之美國從六十年代中開始的減稅措施,令消費者的消費能力有所提升,一批受益於市場份額提升、業績穩定性較高的大市值藍籌公司脫穎而出,「漂亮 50」呼之欲出。

從70年代開始,隨著養老金等的長線資金加速入市,機構持股比例加速提升,從1970年的24.6%提升至1975年的37.6%。

養老金等長線資金投資者的投資訴求是追求長期、穩健的收益,長線資金的加速進入推動價值投資理念的興起,也強化「漂亮50」行情的演繹。

為什麼機構追捧「漂亮50」?

當時機構投資者抱團「漂亮50」的最重要理由是,他們看到美國主力消費人群佔比提升,以及美國人的消費水平不斷提升——這對依靠消費和商業立國的美國來說,至關重要。

1971年25-64歲人口佔比在經歷了20多年持續下降後,首次扭轉並持續上升。

60年代末美國5-24歲以下人口佔比達到戰後巔峰37%,人口的快速增長推動了消費需求擴張,青年比例的增長推動了可口可樂、迪士尼等品牌的崛起。

當時美國人的收入水平也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刺激大量可選消費需求。

根據發達國家歷史研究表明,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這一水平後,以教育、醫療護理、旅遊等為代表的可選消費將取得爆發式發展。

美國人均GDP從1962年的3237美元,提升至1971年的5609美元。在這十年中,中個人消費支出和食品住宿消費支出同比增速為3.80%和-0.10%,醫療護理同比增速達到7.20%,遠高於消費支出增速。

從公司基本面來看,「漂亮50」在各自行業基本上都處於龍頭地位,不僅市佔率較高、盈利水平較強,成長性也強於市場平均水平。

畫風突變:為什麼「漂亮50」不漂亮了?

看起來,得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漂亮50」在大機構的抱團加持下,似乎美股當年堅不可摧的堡壘。

可是,當外部風險襲來、這些大藍籌的確定性溢價基礎不復存在之時,「漂亮50」全面跑輸大盤,成為了投資者唾棄的對象。

從宏觀層面來看,1970年代初的石油危機疊加1972年的糧食危機,推動美國國內的通脹水平迅速上升。

當時美國經濟增速動力不足,很快就陷入了「滯漲」的境地。

高通脹、低增長的背景下,美聯儲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貨幣供給的速度,企圖通過抬升利率來遏制通脹。

利率的快速抬升首先衝擊的就是當時估值已經非常高的「漂亮50」標的。

1972年,「漂亮50」的PE中值為42X,遠高於同期標普500的19X,而1974年末「漂亮 50」的PE估值下行至17X。

這意味著,隨著美國經濟當時陷入衰退,「漂亮50」高增長的邏輯也不復存在。「漂亮50」走出了一波「殺估值」的行情。

值得注意的是,在1970年代,機構青睞有加的「漂亮50」長期大幅虧損的同時,相對低估值的標普指數、道瓊指數卻獲得了相對好的收益。

在美國「漂亮50」崩潰前,人們高喊「好公司就應該有高估值」、「看未來20年,現在買入依然不貴」、「價值投資只買不賣」等等,但等來的結果卻是,「漂亮50」長期跑輸大盤。

相關焦點

  • 警惕中國版的「漂亮50」崩潰!
    不是抱團把一些已經貴的東西搞到過百倍,過兩百倍,同時對一些其他業績也不錯的股票、行業帶有嚴重偏見,看都不看這樣去的。這不是去散戶化,是市場失靈。另外,這些由各大機構帶著自己利益而寫出來的文章沒有告訴大家:當美國市場全面機構化以後,很多機構跑不贏大盤。
  • A股機構抱團的惡性循環
    1,市場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機構抱團拉升持股,一邊又可以發現新的基金繼續拉升抱團持倉。拉升得越瘋狂,機構收益就越好,機構收益越好,發行新基金募集的資金就越多。這比以往的莊股要強了很多,因為莊股的莊家子彈是有限的,而機構卻可以有源源不斷的資金。
  • 新年機構抱團懸了?業內人士:小心「移情別戀」引發散夥
    來源:中國證券報元旦前夕,在市場全面沉浸在周期板塊閃耀回歸的狂歡盛宴時,一家知名機構猛然發出 「警惕機構抱團瓦解」的論點,警示歲末年初的多重擾動預計會導致市場局部投機性抱團瓦解。事實上,這段時間市場一直有聲音說,抱團可能瓦解。
  • 白酒、新能源大跌,是抱團瓦解前兆還是回調上車機會?
    本文來源:好買商學院上周漲勢喜人的白酒、新能源車、有色、軍工等板塊,今天都出現了不小的調整,市場中質疑機構抱團行情結束的聲音也多了起來。好買哥想起了投資圈的一個段子:多數投資者認為抱團結束時,其實都只是假摔調整,而多數投資者認為只是假摔的時候,抱團就真的結束了。那這次抱團板塊的調整,是上漲過程中的一次假摔,還是機構抱團鬆動的信號?
  • A股成交「10破」萬億、二八分化 機構抱團如何演繹?
    上述年內累計跌幅超過30%的20隻個股中,除了凱撒旅業(000796.SZ)之外,其餘19隻個股均為市值低於50億元的小市值股。截至1月14日,市值最低的退市剛泰(600687.SH)和*ST富控(600634.SH)的市值已不足5億元。逾7成千億市值股上漲自去年12月以來,A股「以大為美」的風格演繹明顯加速。
  • 機構抱團籌碼鬆動,如何應對?
    機構集中抱團的釀酒、光伏、有色、鋰電等,集體殺跌。 抱團籌碼終於出現一絲鬆動。 百度宣布正式組建智能汽車公司,以整車製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無人駕駛和百度概念,表現亮眼。 晶片同樣漲的不錯。 銀行股中,招商銀行逆勢+3.91%,再次創出歷史新高。
  • 接著奏樂接著舞,機構抱團猛如虎,散戶如何自處?
    今天漲幅最好的板塊依然是前期的機構抱團板塊,也是周末中央會議重點提到的板塊,光伏、種業、新能源車、半導體,當然還少不了醬香型科技和濃香型科技,抱走紅星二鍋頭的大豪科技依舊連板。 但是,指數紅紅火火,今天全市場依舊有1200多隻個股是下跌的,我們看到,上漲的依舊是機構前期抱團的個股和板塊,年末都在等年報的成績單,高景氣的行業是最有可能超預期的,機構沒有其他更具賺錢機會的選擇,預計年底的業績真空期,這種抱團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 多個指數估值堪比2015年,A股創開年最大跌幅,抱團卻更向...
    爭議了一段時間的機構「抱團」現象在周一有了鬆動。1月11日,伴隨著A股多個機構抱團板塊和個股大幅調整,A股也迎來2021開年以來的首次「規模化」下跌,兩市超過600隻個股跌幅超5%。截至收盤,滬指下跌1.08%,深證成指跌1.33%,創業板指數跌1.84%。
  • 漂亮姐姐也崩了!!但我還是要總結一下她的經驗教訓
    ,後一個《經常請吃飯的漂亮姐姐》也崩了!!!韓國是不是有一種針對編劇的咒,開局好好的戲過了第八集就要崩。《迷霧》崩了是編劇的能力見識世界觀hold不住野心,《漂亮姐姐》崩了算咋回事?覺得自己輕鬆取勝了不好意思非要把質量往下拉一拉?為什麼就不能美滋滋到第八集果斷收尾呢?
  • 中信證券:從美股「漂亮50」看中國核心資產配置
    市場將此輪核心資產的上漲類比20世紀70年代美股的「漂亮50」行情。美股「漂亮50」源起於動蕩的60年代,在經歷了「電子熱」、「併購潮」以及科技板塊的概念投資後,投資者逐漸開始轉向價值投資,「漂亮50」應運而生。通過美股「漂亮50」的復盤,我們認為「低利率、低通脹、經濟復甦」是「漂亮50」重要的前提。
  • 萬字長文復盤A股著名的4次抱團!9點啟示耐人尋味 真正瓦解前都有1...
    那麼就會形成正反饋:業績好——認購新產品老、產品淨申購——買入原持倉——業績更好——發行更多的產品這種機制後面簡稱為「抱團-申購」正反饋,這種機制導致抱團的板塊的最後一波多數情況下會出現估值溢價,而這一波往往就是抱團中策略漲幅最大的一波。以上四個特點,凡是機構投資者或多或少都有的特徵,而其中,公募基金的約束最為強烈。
  • 抱團股突然殺跌 白酒股蒸發3000億 更有比特幣崩了20%
    抱團股突然殺跌 白酒股蒸發3000億 更有比特幣崩了20%)感覺這段時間,股民入市的熱情大漲,11日,「基金」、「A股 」、「新能源」、都上了微博熱搜榜。不過,11日的行情,國內的抱團主線集體殺跌,而國外的「抱團股」比特幣,更是崩了20%!
  • 白酒/新能源/軍工熄火,資金抱團要瓦解了嗎,有什麼信號?
    而近日,市場機構也開始紛紛站出來,1月8日,「業界良心」,寧泉資產的楊東總發文吹哨,炮轟新能源車泡沫。 備受資金寵愛的新能源、白酒和軍工,是要抱團瓦解了嗎?有何信號? 我的觀點是:確實有瓦解信號!
  • 國盛證券:似曾相識的2018「漂亮50」 警惕風險
    12月以來市場整體呈現出市值越大,漲幅越明顯的現象,抱團行情很明顯。近60個交易日市值千億以上的個股漲幅達22.6%,而50億以下的個股跌幅達9.4%,喇叭型分化非常極致。值得一提的是,在那次「春季躁動」後(似曾相識的「漂亮50」),抱團迅速瓦解,市場開始出現一波大幅調整,10個交易日下跌高達12%。本次是否也有類似情況,我們拭目以待。操作上,個人認為還是謹慎為主,畢竟很多白馬已經處在歷史高估值水位,估值消化需要時間,從擇時的角度,以低估值強基本面出發,適當關注成長性可能更有機會。
  • 最強抱團板塊1天跌沒1000億,機構收割季來了?鴿聲之下...
    來源:證券時報·券商中國昨天是豬,今天連抱團最硬的白酒也出現「崩塌」!周四全天收盤指數略顯平淡,最終,上證指數報3270.44點,跌0.41%;深證成指報13015.19點,漲0.03%;科創50報1383.59點,漲2.51%;創業板指報2557.32點,漲0.10%;但盤中也是風起雲湧,此前抱團較為明顯的白酒今天也低下了高昂的頭,整個板塊1天蒸發1000億。
  • 朱少醒、董承非、曹名長等基金經理們如何看待「基金抱團」?
    >從基金抱團到抱團瓦解,那麼身處其中的基金經理們是如何看待的呢?02敢於提前離開抱團的基金經理,都受到了打擊在這場抱團中,有部分基金經理基於投資理念,認為存在風險,嘗試進行逆向投資,但無一例外都受到了打擊,比如何帥、梁浩、胡宜斌、楊銳文、郭睿等。下圖是他們轉向後的業績排名
  • 外部衝擊會令「抱團」解散麼?如何理解「抱團」板塊集中的籌碼和高...
    投資要點★機構投資者高度集中的消費科技持倉和估值處於相對高位的抱團板塊,成為震蕩上行市場中繞不開的兩大焦點。投資者糾結之處主要有兩點:其一,如果外部衝擊,應該如何應對目前的「抱團」板塊?其二,如何理解「抱團」板塊集中的籌碼和高估值?我們復盤歷史上機構抱團、解散和外部衝擊,回答這兩個問題。★歷史六輪機構「抱團」,配置重倉板塊能夠戰勝市場。
  • 南極電商股價閃崩探因 機構調倉、模式受質疑
    據wind顯示,2015年-2019年,南極電商的應收帳款餘額分別為2.8億元、3.06億元、5.08億元、7.25億元、7.90億元,營收分別為3.89元、5.21億元、9.86億元、33.53億元、39.07億元,佔當年營收比重分別為72%、59%、52%、22%、20%。
  • 白酒板塊居高不下,顯然抱團行為依然是主力機構的優先選擇!
    白酒板塊居高不下,顯然抱團行為依然是主力機構的優先選擇!科技板塊昨天異動,是行情再次啟動還是「誘多」?核心科技看這些!1.雖然市場看空白酒的人不在少數,但是主力再一次用雄厚的資本,教育了看空的人。小散看熱鬧的 居多,這個板塊基本是「神仙打架」都是機構間的博弈。
  • ...終於崩了!兩則基金髮行傳聞擾動,外資突然狂買206億,發生了什麼?
    近期,關於抱團資產以及白酒的輿論氛圍並不算太友好。以白酒為首的消費板塊的確已經牛了很長時間,其市盈率也已經來到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而且近期資金驅動的特徵較為明顯,抱團板塊還直接影響到市場結構的健康演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