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盛證券:似曾相識的2018「漂亮50」 警惕風險

2021-01-15 證券時報

國盛證券指出,開年以來,三大股指持續上漲,而個股卻是跌多漲少,在全市場4115隻個股中,近四日下跌個股分別為1100家、2385家、2980家和3296家,逐漸增加,下跌數佔比分別高達26.7%、57.9%、72.4%、80.1%分化逐漸加劇。12月以來市場整體呈現出市值越大,漲幅越明顯的現象,抱團行情很明顯。近60個交易日市值千億以上的個股漲幅達22.6%,而50億以下的個股跌幅達9.4%,喇叭型分化非常極致。此類似情況2018年初也出現過,2018年「春季躁動」從2017年12月28日開始,一直持續到2018年1月26日,共持續21個交易日,上證指數區間累計漲幅達8.62%,大於3000億市值的個股平均漲幅12%,而市值100億以下的個股平均漲幅不到1%。值得一提的是,在那次「春季躁動」後(似曾相識的「漂亮50」),抱團迅速瓦解,市場開始出現一波大幅調整,10個交易日下跌高達12%。本次是否也有類似情況,我們拭目以待。操作上,個人認為還是謹慎為主,畢竟很多白馬已經處在歷史高估值水位,估值消化需要時間,從擇時的角度,以低估值強基本面出發,適當關注成長性可能更有機會。

相關焦點

  • 國盛智科:申港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於南通國盛智能科技集團股份有限...
    申港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申港證券」或「保薦機構」)作為南通國盛智能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盛智科」或「公司」)2020 年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的保薦機構,根據《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管理辦法》、《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 2 號——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管理和使用的監管要求》、《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2019年4月修訂)》、《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管理辦法(2013
  • 國盛金控「開除」董秘遭監管問詢,一切源於國盛證券...
    今年10月30日,國盛金控發布三季報,趙岑明確對國盛證券並表表示反對。在重要提示部分,趙岑表示,無法保證報告內容的真實、準確、完整,其經評估後認為,公司對被接管的國盛證券不滿足「控制三要素」判斷條件,最晚自2020年8月1日起,公司對國盛證券的長期股權投資應改按權益法核算,公司不能將國盛證券納入合併範圍。
  • 券商股拉升 華創陽安漲停國盛金控、華林證券漲幅靠前
    12月4日午後,券商股拉升,截至發稿,華創陽安漲停,國盛金控、華林證券、國信證券漲幅靠前。國信證券指出,資本市場改革持續推進,證券行業將加速形成差異化發展格局,預計未來證券行業將實現「大而全」、「小而精」券商共存的局面。目前券商板塊PB估值為2.13倍,具有較高安全邊際。
  • 國盛證券精準扶貧再下一城 於都梓山鎮「1+X共享課堂」揭牌
    來源:新華網5月17日,國盛證券精準扶貧項目「國盛證券1+X共享課堂」在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梓山鎮中心小學正式揭牌。這一旨在幫助解決邊遠農村學校「缺師少教」問題、打通教育扶貧「最後一公裡」的扶貧項目,不僅在江西位列同類項目前列,也在證券行業探索精準扶貧的道路上開拓了新的方向。
  • 【調研快報】康恩貝接待國盛證券等23家機構調研
    康恩貝2020年11月02日發布消息,2020年10月29日公司接待國盛證券等共23家機構調研,接待人員是董事會秘書金祖成,董事、健康消費品事業部總經理胡北,董事、總裁顧問楊俊德,證券事務代表陳芳,財務管理部部長王桃芳
  • 國盛金控20億債券上演「拖字訣」,投資者怒而投訴!
    其中,國盛證券上半年營業收入7.83億元、佔國盛金控營收的比例超過74%,是公司最核心的資產。今年7月17日,因隱瞞實際控制人或持股比例、公司治理失衡,證監會對國盛證券、國盛期貨依法實行接管,接管時間為一年。這對國盛金控產生的影響不小。子公司被接管後是否應該並表,是國盛金控內部意見相左的「導火索」。
  • 【調研快報】海能達接待國盛證券等21家機構調研
    海能達2019年04月04日發布消息,2019年04月02日公司接待國盛證券等共21家機構調研,接待人員是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周炎,財務副總監康繼亮,投資者關係總監牛贇,投資者關係副總監李瑞,投資者關係專員陶曉璐,接待地點公司總部一樓會議廳
  • 國盛證券被接管,實控人為80後資本玩家杜力,朋友圈堪稱「豪華」
    雷達財經 文|李宏晶 編|深海根據新華網,7月17日,因新時代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國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國盛期貨有限責任公司隱瞞實際控制人或持股比例,公司治理失衡,為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證監會依法對上述三家機構實行接管
  • 國盛證券宋達:財富管理首先要解決的是資產配置能力
    來源:新浪財經新浪財經訊 券商財富管理創新峰會暨第五屆券商APP風雲榜頒獎盛典1月8日在北京舉行,逾50家券商一線業務大咖齊聚,共議科技賦能、智慧轉型。國盛證券網絡金融部總經理宋達就券商轉型、財富管理等發表觀點。
  • 國盛證券維持中國建築買入評級:11月新籤合同大幅加速,地產銷售...
    每經AI快訊,國盛證券12月17日發布研報稱,維持中國建築(601668.SH)買入評級。風險提示:政策變化和執行風險、海內外疫情變化風險、項目執行進度不達預期風險、融資環境收緊風險、房地產政策調控風險。
  • 國盛證券首予康華生物買入評級:二倍體狂苗持續快速放量,存量六倍...
    每經AI快訊,國盛證券01月04日發布研報稱,首予康華生物(300841.SZ,最新價:499.01元)買入評級。風險提示:疫苗銷售低於預期風險;新產品研發進度低於預期風險。每經頭條(nbdtoutiao)——每經專訪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爾文·羅斯:應開發被廣泛接受的手段,來分配稀有的疫情救助物資(記者 蔡鼎)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每日經濟新聞
  • 國盛證券:全球經濟復甦預期明確的順周期板塊或成為未來一段時間的...
    國盛證券指出,上周市場雖明顯分化,順周期個股表現優異,白酒、醫藥抱團,TMT則拖累大勢。同時本周臨近聖誕、元旦小長假及年末清算,市場逐漸進入休假氛圍,料交投仍將保持清淡。隨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召開,市場對來年的方向更加明確,機構博弈的調倉方向也將是未來行情的主線。
  • 國盛證券:A股猶如潛龍在淵,首推汽車板塊
    來源:證券時報網國盛證券指出,周二受消息刺激,湖北本地股衝高,半導體異軍突起,券商、汽車發力,北向資金再向淨流入,上證重回2700點上方,表明市場情緒在外圍市場止跌,國內疫情收官情況下好轉。
  • 罕見一幕:國盛金控硬懟董秘並解聘 控制權爭議不斷
    控制權爭議不斷國盛金控與董事兼董秘趙岑的紛爭源於國盛金控失去對國盛證券的控制權。今年7月,因國盛證券、國盛期貨隱瞞實際控制人或持股比例,治理失衡,中國證監會決定自該日起對國盛證券、國盛期貨實行接管,並分別成立接管組,國盛證券接管組組長為周軍、國盛期貨接管組組長為王登勇,接管期限自2020年7月17日起至2021年7月16日。接管之後,國盛金控即被立案調查。
  • 中信證券:從美股「漂亮50」看中國核心資產配置
    來源:金融界網站 來源:中信證券 2020年疫情以來,中國資產呈現出明顯的估值分化,以消費、醫藥和科技的龍頭白馬為代表的核心資產的估值水平普遍位於2015年以來的峰值。市場將此輪核心資產的上漲類比20世紀70年代美股的「漂亮50」行情。
  • 國盛證券:中南建設2020年業績預增44%-92%,控股股東擬在2%內增持股份
    樂居財經訊 李禮 1月14日,國盛證券發布中南建設研報。事件:公司 1 月 12 日發布 2020 年度業績預增公告和控股股東 2021 年計劃增持公告。業績預增 44%-92%,股權激勵將達到行權條件。
  • 國盛金控控股股東被查 隱秘大佬杜力還玩得轉嗎?
    控股股東涉嫌信披違規被查7 月 17 日,證監會網站發布公告稱,因國盛證券、國盛期貨等隱瞞實際控制人或持股比例,治理失衡,為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維護證券市場秩序,中國證監會決定自2020年7月17日起至2021年7月16日,對國盛證券、國盛期貨等依法實行接管。
  • 警惕中國版的「漂亮50」崩潰!
    有文章說,現在港股,美股前50%的交易額都是一些股票貢獻,剩下很多股票無人問津。但是,這個到底是「成熟市場」的表現,還是病態市場的表現呢? 交銀國際的策略分析師洪灝有個圖,裡面就提到跑贏大盤的股票比例太低,反而是市場逼近風險點的時候,歷史上之前曾經出現過2次,一次是1972年底,一次是2000年。
  • [年報]招商央視50 : 招商央視財經50指數證券投資基金2019年年度報告
    業績比較基準央視財經 50指數收益率×95%+金融機構人民幣活期存款基準利率(稅後)×5%風險收益特徵本基金屬於股票型指數基金,在證券投資基金中屬於較高風險、較高收益的品種,本基金主要採用指數複製法跟蹤標的指數的表現,具有與標的指數相似的風險收益特徵。
  • [年報]東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14東海債:東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2018...
    2018年9月,在證券時報舉辦的「2018優秀證券公司APP評選」活動中,東海證券「東海通」榮獲「2018優秀證券公司APP評選綜合服務滿意獎」。證券行業業績水平有所下滑,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的證券公司未經審計的2018年經營數據,131家證券公司當期實現營業收入2,662.87億元,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淨收入(含席位租賃)623.42億元、證券承銷與保薦業務淨收入258.46億元、財務顧問業務淨收入111.50億元、投資諮詢業務淨收入31.52億元、資產管理業務淨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