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19年初通過一位共同的好友認識了大沐。
那是一個冬日的早上,陽光明媚,我們在三裡屯的算法餐廳有了一次愉快的交流。這哥們其貌不揚,真人和當時他微信頭像上的帥哥相比,髮際線後退了好多。交談中我只記得兩件事:第一,創業好苦,各種鬥智鬥勇,打怪升級;第二,百觀做的事好有意思!我甚至不敢相信中國還有這麼有趣的公司,在做這麼有趣的事。當時我雖然知道海外很多家對衝基金用新型數據賺了大錢,但沒想到在這個行業裡,已經有中國公司能走在全球的最前沿了。
之後我開始很有意識地接觸百觀,一邊為公司介紹投資人,一邊也站在專業投資者的角度為百觀的產品提建議。記得第一次認識Jessie就是在一次電話會議上,她是百觀負責銷售的聯合創始人,而當時我是被pitch的潛在客戶。後來我才知道,大沐和Jessie最初的聯手也是從Jessie作為供應商pitch大沐合作開始的。(這是大沐一個很重要的優點,想人所想,善於設計聚攏人才的結構。此處按下不表。)
時間到了19年4月,有一次大沐和Jessie來上海開會,我們一起喝了杯咖啡,大沐和我有的沒的東拉西扯聊了好久,突然一轉頭,問我:「要不你加入我們吧?」我先是一驚,然後也沒答應什麼。但其實僅在10分鐘之內,我就默默做出了決定。之後我幾次來公司考察,帶上行裝搬到北京,親歷了世界最老牌的金融資訊公司S&P標普全球對百觀的投資(也是標普在中國的第一筆創業投資),親歷了某咖啡品牌的跟蹤項目(這個項目可能百觀參與的程度比媒體上曝光的各機構都深,深藏功與名,這真的很百觀了),親歷了瘋狂的疫情,親歷了百觀的收入在2020年翻了3倍,親歷了百觀終端產品BOLT完成革命性的重構,親歷了百觀開始在客戶心中逐漸確立了「must-have」的形象,親歷了創業過程中的細碎繁瑣,也親歷了團隊一路磕磕絆絆,哭著笑著罵著,終於找到屬於百觀自己的組織文化、核心團隊和長期發展路線。
而我當時為什麼選擇加入百觀?
那個我只花10分鐘就做出的重要職業抉擇,並非衝動,更不是一時興起。原因其實很簡單,我真心感受到,百觀的文化和事業與我特別契合。到今天,我加入百觀快兩年,時間證明我當初的判斷一點也沒錯。
受限於篇幅,在這裡我只談三個百觀觸碰到我內心深處的原因。
第一,高效求知。
從小,獲得新知識這件事總是能給我帶來最多的快樂。在百觀,為自己、為客戶擴大認知正是我們每天都在做的事。與傳統的諮詢公司或者調研機構不同的是,百觀總是在想如何用更酷的方式獲得知識。通過技術和數據,我們讓新的認知以越來越高效的方式出現在大家眼前。想知道某款產品在各價格帶裡的競爭格局?頭部教育企業秋季到寒假的課程留存情況?社區團購公司們日級別的競爭態勢?在百觀,只需1秒!什麼方式可以讓我們的認知獲取效率提高10倍?如何讓知識更優雅地被獲取?這是我們每天都在思考的話題。
這種對提升認知效率的執著是由百觀的基因決定的。
大沐本人曾是華爾街上最棒的數據產品經理之一,而現在負責產研的合伙人Sean是數據科學科班出身,從貝萊德(BlackRock )阿拉丁系統裡一步步做上來的。在今天的百觀,產品研發人員的數量佔據了團隊的2/3。掌握算法的建設者們構成了百觀的核心。今天的百觀在打造一個巨大的信息漏鬥,將繁雜的數據,匯集、聚合、清洗、歸檔,從而轉化成有價值的信息,產生深入的洞見,並且將不斷賦能和改造投資、券商、諮詢、財務顧問、市場調研以及媒體等等傳統高端服務行業,這是我們作為一家企業進行規模化擴張的基礎。
第二,勇敢求真。
事實是個太過奢侈的東西,它飄忽不定,難以捕捉。事實有時候也過於冰冷,有時候動物精神、夢想和泡沫才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原動力。但是一個泡沫如果得不到基本面的支撐,讓夢想變成現實,泡沫也終歸會有均值回歸的那天。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要實事求是。
百觀是少有的把實事求是當做商業模式的中國公司。我們發現,事實是可以給人安全感的,而人們是願意為安全感付費的。我們生活在一個按了加速鍵的時代,人們的注意力很短暫,不確定性是永恆的,真真假假的信息讓我們恍然又焦慮。那麼,將四面八方洶湧而來的信息,轉化成樸素簡單的核心事實,給人以安慰,讓客戶覺得靠譜,這是我理解的百觀的終極命題。百觀以數據作為切入口,也正是因為數據可能是最接近事實的工具之一。
在求真的道路上,最困難的是面對真實的自己。尊重事實,最終是要看清自己的事實。以下這種情況在百觀會時不時發生:我們發現某款數據產品基於的底層假設發生了問題,也許是因為一些新的市場變化導致其不再適用,也許就是我們犯了很愚蠢的錯誤,最終導致數據產品不穩定,之前發布的數據都錯了,我們被打臉。這時候,我們會面對三種選項:(1)什麼都不做;(2)偷偷地把數據改了;(3)坦然地承認問題,誠懇地解釋問題背後的原因,清晰地描述解決方案和影響範圍。在百觀,最難的選項(3)是我們永遠的選擇,因為只有它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為了堅持這樣做,我們需要忍受旁人難以理解的痛苦和糾結,需要反覆鍛鍊、內化及復盤才能具有這樣的勇氣。把這樣的勇氣變成文化和制度,則難上加難。而在百觀,求真的勇氣已經構成了百觀文化的內核,是核心團隊身體力行的結果,也是我們說出去也不怕被人抄襲的秘訣。
第三,長期主義 - 時間是百觀的終極壁壘。
我熱愛長期主義。「將時間作為一家企業的終極壁壘」,這個想法很讓我著迷。
今天,很多人會說長期主義。也有很多人在質疑長期主義。仔細想來,並不是所有行業都需要用長期主義的心態去做。比如,做一個爆款遊戲就不見得需要多長時間。許多時候大家也會說,選對賽道、風口來了比堅持更重要。
然而在數據資訊行業,長期主義是我們唯一的選擇,也是我們最好的選擇。
從淺層來看,數據就像釀酒一樣,本身就是一個越積累越值錢的東西,這一點很容易理解。但還有一層更深刻的長期主義的意義需要被揭示。
我們經常會思考:客戶花了大價錢在我們這裡買的是什麼?是數據?是信息?其實都不是。客戶最終買單並且願意為之支付溢價的,其實是一種信任,信任百觀能做到最好,信任百觀是誠實的,信任百觀的能力,信任百觀是靠譜的合作夥伴。數據是一種完全虛擬化的產品,想讓客戶為之埋單,只有信任可以做到。
這種信任是需要長期錘鍊的,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信任一旦建立,這件事本身就會給公司帶來無窮的生命力。我們的股東標普就是這樣一個標杆案例。這個品牌最早可追溯到1860年,早期是覆蓋鐵路行業(當時美國最熱門的風口)的行業期刊公司。今天的標普橫跨評級、指數、數據終端以及行業研究多個行業,是一個罕見的穿越了三個世紀,擁有近200年歷史,直到今日依然是行業絕對龍頭的公司。標普的評級服務是債務發行人的標配,標普和道瓊指數也是全世界緊盯的金標準。這是如何做到的?其實也沒有捷徑,只能靠長期對價值的堅持,靠一代又一代人平凡而穩定的貢獻,直到某一天,人們選擇標普不再是因為別的原因,只是因為它叫「標普」。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與時間做朋友。
回顧標普和眾多商業信息平臺的成長路線,以及百觀過去幾年的發展,讓我們更加堅定地相信,技術除了可以解決人們日常生活上的痛點,也可以為經濟和社會帶來更多的信任。中國什麼時候也能擁有屬於自己的標普?換句話說,中國什麼時候能有在世界範圍內都能得到尊重的經濟、金融資訊品牌,得以擲地有聲地傳播我們的經濟、我們的企業的價值?百觀能不能成為第一個這樣的平臺?這個想法真是讓人振奮。
在百觀,我們可以一邊獲取著知識、一邊創造著價值,而對事實的追求和對長期主義的堅持,又能給我們難得的安全感,這個組合簡直太完美了!
如果您能理解我的意思,歡迎來做我們的同事、客戶、夥伴和投資人,一起在這樣一個神奇的組織裡,好好學習,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