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有兩個典故,一個婦孺皆知,另一個鮮為人知。這是為什麼呢?當然,這些都是民間故事傳說,現跟大家分享一下。
1:「狗咬呂洞賓」典故
典故裡的「狗」是指什麼呢?傳說,「狗」是指二郎神的神獸「哮天犬」,相傳哮天犬偷跑下凡禍害人間。剛修道的呂洞賓便奉天庭之命拿法寶「布畫」去收降哮天犬。
哮天犬被收入「布畫」後,呂洞賓擔心它困於內化成灰,又考慮到二郞神與師父交好,就心生憐憫,擅自放哮天犬出來,結果反被不知好歹的哮天犬趁機咬了一口。
這就是廣為流傳的「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而此典故據說是訛傳,呂洞賓乃天上金仙,又是神仙中最有大志、救人苦難的好人,那狗即便十分無良,也不可能咬到他身上。所以我們權當作傳說聽聽吧。
2:「苟杳呂洞賓」典故
這個傳說鮮有人知,有些人活了大半輩子也未必知曉。這裡的「狗咬」不是指一隻狗在瘋咬,而是「苟杳」的諧音,是一個人名。這個典故也充滿了人性與人情味。
傳說,呂洞賓在得道成仙之前,是一個讀書人,好友中有個同鄉叫苟杳。苟杳從小父母雙亡,家境貧寒,但為人忠厚實誠,讀書勤奮,深得呂洞賓賞識。
苟杳無依無靠,十幾歲借住在呂家,與呂洞賓情如兄弟。但在苟杳結婚時,一向正直的呂洞賓就提了一個要求:
賢弟既然主意已定,我不阻攔,不過成親之後,我要先陪新娘子睡三宿。
苟杳聽了很驚訝,但寄人籬下,無計可施,婚禮的一切花費還是呂家出的呢,自己一無所有啊,只得咬咬牙答應。
苟杳成親這天,呂洞賓喜氣洋洋、忙前跑後張羅一切,而苟杳乾脆躲到一邊、不見蹤影。苟杳好不容易熬過3天,卻見新娘子在房裡傷心落淚、低頭哭訴:
「郎君為何一連三夜都不上床同眠,只顧對燈讀書,天黑而來,天明而去?」
苟杳一聽大喜過望,他這才明白,他錯怪了呂洞賓。原來呂洞賓是怕他貪歡,而忘了讀書,故而用此法去激勵他勤奮學習,以考取功名。
幾年後,苟杳果然金榜題名,去做了赴任。又過了幾年,呂洞賓家不慎失火,偌大家財化為灰燼,一家人過得很艱難,呂洞賓保得求助苟杳。
苟杳對呂家遭遇很同情,好酒好肉款待呂洞賓,但就是不提幫忙一事。呂洞賓心裡著急:我雖然吃飽喝足,可還有一家老小等著吃飯啊。
呂洞賓只得住下,一住就是幾個月,沒拿到一點銀子。於是心灰意冷感嘆:
人情薄如紙,一闊臉就變,滔滔然天下皆是也!
呂洞賓一氣之下,離開苟家。
呂洞賓回到家鄉,見到家裡破房翻新,自己不在家,孩子小妻子弱,怎麼做得了這一攤子事?門上還貼著白條,屋裡停著一口棺材,妻子披麻戴孝,嚎啕大哭。
妻子見到他,嚇壞了。因為呂洞賓離家不久,就來了一些人幫忙蓋好房子;不久又抬來一口棺材,說呂洞賓病死在苟家。妻子聽完後大哭,這時呂洞賓就回來了。
呂洞賓一下全明白了,這定是苟杳的把戲,於是操起一把斧子狠劈棺材,只聽「咔擦」一聲棺材被劈開了,裡面全是金銀財寶,大家吃驚不小。
還讓人想不到的是,棺材裡還留了一封苟杳寫的信,信上寫道:
苟杳不是負心郎,路送金銀家蓋房。你讓我妻守空房,我讓你妻哭斷腸。
苟杳這幾句話,有趣又經典。呂洞賓如夢初醒,原來這一切苟杳早有了安排,是自己錯怪了他,誤會了他的一片好心,苟杳還是以前的好兄弟呀。
因此,就有了」苟杳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傳說,又因「苟杳」與「狗咬」同音,人們在口耳相傳時就傳成了「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了
如此把「哮天犬」也帶進來了,還真是有趣得很,但我還是更喜歡「苟杳呂洞賓」這個傳說,因為典故裡滿滿的人情味,更適合我們這個時代。
大家怎麼認為呢?
3:給我們的啟發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見為實,這固然沒錯。但有時眼之所見的,未必就是真相。我樣要警惕:千萬不要被表面現象蒙蔽了雙眼,而要透過現象去看本質。
對於世間存在的一切人或事物,我們不能單憑自己眼睛看到的表象,就去斷定其背後的真相或意義所在,因為眼之所見的,很有可能是事情的反面。
「苟杳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就是告誡我們:
不能憑主觀感受和他人的表象,就衝動地去判斷他人的用心、品德等,否則會導致「不識好人心」結果。
我們不難看出,典故中的苟杳、呂洞賓兩人都在默默地為對方付出,最初也只是被一些表面現象給蒙蔽了而已,但後來兩人終是明白了對方的心意。
我認為這樣的情感,才是最純粹的、最感人的。
我們單憑眼之所見,就給人或物定性,這樣很容易出錯。我們所謂的「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其實都是基於一定的事實前提的。
其實,真正對我們好的人,是不會大張旗鼓地急於讓我們知道,或甜言蜜語地向我們邀功的。我們只有撥開迷霧、抬頭仰望,才能看見滿天的星光。
這個典故還告訴我們「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也就是說「時間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途徑」。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東西,終會散發奪目的光芒。
大家認為是不是這樣的?~~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則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