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的序幕。
因我軍武器裝備落後,無法對敵人造成有效殺傷,1952年1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發出指示,要求前線各軍組織特等射手,對敵單個目標以冷槍冷炮開展狙擊活動,其中,第一次走上戰場,時年21歲的新兵張桃芳還不知道,自己將在這場戰爭中大放異彩,成為讓敵人聞風喪膽的「狙擊之王」。
01 從三發零環開始
張桃芳,1931年出生於江蘇省興化市,1952年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
張桃芳個子不高,臉有些圓,隊員們都叫他小胖子。他並不是天生的神射手,加入部隊以前,只在家鄉用土槍打過幾隻鳥。在部隊的第一次射擊測試中,信心滿滿的張桃芳卻連吃三個「大燒餅」——三次射擊均脫靶,把連長氣得夠嗆,成為了隊伍中的笑話,被調到炊事班幫廚。
這讓本想上陣殺敵、大展身手的張桃芳十分沮喪,他一度懷疑是不是自己的槍出了問題,可是連隊負責槍械的隊員告訴他,這槍是經過戰場檢驗的,事實證明是沒有問題的。張桃芳也只好接受事實,但心中默默下定決心,一定要苦練射擊,殺敵衛國。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爆發,黃繼光在關鍵時刻,義無反顧地用自己的身體堵住了敵方地堡的槍眼,為志願軍攻堅陣地贏得了寶貴的時機。張桃芳被黃繼光英勇無畏、視死如生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住了,他希望自己也能像黃繼光一樣成為一名英勇的戰士,他在入團申請書裡寫下這樣一句:要學習黃繼光同志的高貴品質。
1953年1月,張桃芳所在的志願軍第24軍,接替第15軍,來到了陣地最前沿,他所在的連隊的任務就是堅守597.9高地7號陣地。
張桃芳一天天地練習,終於等到申請批准,他又回到了狙擊組。同班戰友卻發現,張桃芳像是著了魔,總是端著槍發呆,一端就是一個小時,他白天練習擊發,在手臂上綁上沙袋,把遠近不同的物體當成目標,看準星和目標動不動;晚上就盯著油燈的火苗,練習瞄準和眼力。練到最後,他雙臂吊著十幾公斤的沙袋,仍能不動分毫地扣動扳機。
到達上甘嶺戰場的第18天清晨,張桃芳第一次登上狙擊臺,忽然,在正南無名高地上出現了兩名敵軍,張桃芳連打12槍,卻連敵人的衣服都沒擦著,反而被敵人的炮火震地五臟六腑翻江倒海,原來,他把敵人當成死目標,沒有預估敵人的動向,忘記了提前量。
張桃芳在夜裡反覆思量如何計算提前量以及怎樣瞄準活目標,第二天一早就回到狙擊臺進行驗證,卻因為緊張又忘記了提前量,開了一槍,錯過了第一個敵人,第二個敵人剛好「趕上」子彈,倒下了。
02 不用狙擊槍也能成為狙神
朝鮮戰場多山的地形讓提前量的估算極為複雜。狙擊手必須考慮到山地的坡度,對手的高度,結合目標的運動方向和速度,才能確定瞄準點。所有這一切必須經過多次的磨合訓練,才能達到槍人合一,百發百中的境界。
張桃芳手中的槍並不是狙擊槍,它甚至沒有狙擊槍最基本的瞄準鏡,他所使用的槍是莫辛納甘M1944式步騎槍,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在蘇聯廣泛使用。戰士們把它叫做「水連珠」,這種槍槍膛短,後坐力大,子彈出膛時,及時頭髮絲般的偏差,到200米外的地方,就得差出一米開外,因此以此槍來作狙擊槍,估計是設計師做夢也沒想到的,偏偏志願軍們做到了。
經過反覆驗證、磨合之後,張桃芳終於找到感覺,在一個清晨,穩穩地擊倒了一名百米開外的「活靶子」,如此他才適應了自己的角色,真正踏上成為「狙擊之王」的道路。在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裡,張桃芳擊發9次,射殺敵軍7名,成績超過了所有老狙擊手。
截止1953年2月底,張桃芳在22天的時間裡擊發247發子彈,擊殺了71名敵軍。原本在陣地上抽菸、打牌、跳舞、洗澡,囂張的不可一世的美軍,因為張桃芳的存在,白天根本不敢隨意活動,生怕成為張桃芳的槍下亡魂。
張桃芳總結了自己的一套經驗:「敵人上山瞄他的腦袋瓜,敵人下山瞄他的腳」。不久張桃芳的事跡登上了報紙,極大地鼓舞了戰士們的士氣,而這也引起了軍長皮定均的注意,皮定均將信將疑,他讓作戰參謀拿著一雙皮靴去親自驗證,並交代:「如果是真的,就把這雙靴子送給他,要是假的,就把靴子帶回來。」結果這雙靴子從此就穿在了張桃芳的腳下……
03 狙擊手之間的較量
在上甘嶺的32天裡,張桃芳用一把沒有瞄準鏡的步騎槍,用442發子彈,一共擊斃敵軍214名,創造了志願軍在朝擊斃敵軍記錄。有一名被俘的美軍由衷地讚揚張桃芳:「你們的狙擊手真厲害,他想打人的腦袋,絕不會打到脖子。」
張桃芳的存在極大地威脅到美軍,為此,美軍指揮官下令,不惜一切代價剷除張桃芳。他們從軍中抽調了專業狙擊高手,配備觀察員,並架起三挺高射重機槍進行火力掩護,鋪下一張大網,企圖一舉消滅張桃芳。
1953年初夏的一天清早,張桃芳像往常一樣來到陣地前沿,他剛走進交通溝,一梭子彈就貼著他的頭皮飛過。張桃芳被嚇出一身冷汗,他縮回掩體,試探性地把頭一點點往外露,又是一排子彈貼著頭皮穿梭而過。
狙擊手之間過招,出現破綻就意味著死亡,張桃芳已經暴露了位置,此時處境極為不利。他看到旁邊有個鋼盔,於是把鋼盔放在槍頭上,向外探去,可毫無動靜,敵人並不上當。
張桃芳知道自己遇上了對手,他沒有辦法,只能以身試險,交通溝和狙擊臺之間有一小段空地,他猛地衝過這段空地,子彈隨即擦著腳後射擊而來,張桃芳順勢雙手一揚,身子一斜,佯裝倒下,這個動作早已在心裡演練多次,他覺得對方應該已經相信自己中彈了。
他靜靜地等待稍許,槍聲已經停止了,對方果然以為自己中槍了。他慢慢地探出頭來,仔細地觀察,發現對面兩個巖石中間掩藏著敵人的狙擊手,他立刻拿起槍對準敵人,不料敵方也發現了他,又是一陣槍聲響起,張桃芳只能暫時等待。
他耐住性子,悄悄地爬進了另一側狙擊臺,耐心地等待時機。過了十幾分鐘,他通過槍聲確定敵方沒有發現自己已經轉移了位置,他猛地探出頭,用右肩膀穩穩地抵住槍託,左眼一眯,三點成線,對準敵方露出的小半顆腦袋,輕扣扳機,幾乎就在射擊的同時,敵方的子彈貼著他的頭皮飛了過去,可敵人已經栽倒,是自己更勝一籌。
這是一場狙擊高手之間的較量,也是中國近代史乃至世界軍事史上最精彩的狙擊對決之一。
04 傳奇一生
很多軍事迷把張桃芳和芬蘭的「白色死神」西蒙·海耶和蘇聯的伊萬希德·薩連科一起歸為世界十大狙擊手之列,張桃芳的事跡也傳遍了整個世界。
1953年志願軍總部為其榮記特等功並授予他「二級狙擊英雄」榮譽稱號,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務委員會授予他「一級國旗勳章」。1954年加入中國空軍,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2007年10月29日,張桃芳去世,享年76歲。
他活出了自己傳奇、璀璨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