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狙擊手張桃芳:單兵作戰斃敵214人 竟沒用瞄準鏡

2020-11-18 騰訊網

關注《國家記憶》,一起漲知識!

他單兵作戰31天,在沒有瞄準鏡的情況下,用436發子彈,擊斃214名敵人。

美軍抽調專業狙擊高手,配備觀察員,架起三挺高射重機槍,只為「除掉」他!

他叫張桃芳,創下志願軍單槍斃敵紀錄,是志願軍神槍手隊伍中,最令敵人聞風喪膽的一位。

在抗美援朝戰爭的陣地對峙作戰初期,大多數志願軍戰士手中的武器裝備多是步槍、衝鋒鎗等輕武器,射程小,火力弱,根本無法對對手造成有效殺傷。

由於缺少同對手直接抗衡的火力,冷槍狙擊成為志願軍在這一階段用以掩護的主要作戰方式。

1952年9月,張桃芳隨整編第24軍214團入朝,參加抗美援朝戰爭。

令張桃芳沒有想到的是,入朝後,在團裡的第一次射擊考核中,他的三發子彈竟然全部脫靶。張桃芳以三發子彈零環的成績,被調到炊事班幫廚。他暗暗發誓,一定要苦練射擊,殺敵衛國。

上甘嶺戰役結束後不久,張桃芳所在的志願軍第24軍接替第15軍來到了陣地的最前沿,他所在連隊的任務就是堅守597.9高地7號陣地。

踏上英雄黃繼光犧牲的陣地,激起張桃芳上陣殺敵的強烈願望。他向班長表達了自己的決心:「當不上一個好的狙擊手,我決不鬆勁兒!」一天又一天,申請終於獲得批准,張桃芳重新回到狙擊組。

同班戰友發現,歸隊後的張桃芳像中了邪一樣,老是端著槍「發呆」,一端就是一個小時。他常常把遠近不同的各種物體都當成目標,槍膛裡不裝子彈,不停地練習擊發。

圖:張桃芳使用的蘇制M1944式步槍

軍事科學院副研究員 史波波:

這個槍它本身不是一種狙擊步槍,因為它連狙擊步槍基本所需的瞄準鏡都沒有,但是它有它的優長,比如說槍的故障少,穩定性好,戰士們喜歡把它叫「水連珠」。

「水連珠」的槍膛短,後坐力大,子彈出膛時,即使只有頭髮絲般的偏差,到200米以外的目標處,就得差出一米開外,因此射擊精度很難控制。

1953年1月,張桃芳終於第一次趴上狙擊臺,兩個敵人在距他不到100米的地方走動,他連打12槍,結果連敵人的衣服都沒擦著,反而引來了敵人的炮火。一發炮彈在狙擊臺旁爆炸,震得他五臟六腑翻江倒海。

張桃芳很快發現,自己平時練的是死靶,戰場上的敵人卻是活靶。打活靶不僅要算提前量,而且還要考慮直線移動和橫向移動的問題。

夜裡,張桃芳常常翻來覆去,思考白天遇到的問題,他腦子裡一遍一遍的盤算著如何精準地狙擊敵人。第二天一早,他趕緊爬上狙擊臺進行驗證。

狙擊英雄 張桃芳:

但是一高興又把提前量給忘了,瞄準第一個敵人,啪的就是一槍。第一個敵人跑了,第二個敵人正好趕上這個子彈,倒下了。

經過反覆校正、驗證之後,張桃芳終於找到了感覺。

一個晴好的早晨,晨霧中,張桃芳瞄準百米開外的一名急急慌慌小跑的敵軍,槍聲響起,敵人應聲倒下,張桃芳終於實現了成功的「打活靶」。

從此,張桃芳在這條路上一發不可收拾,在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裡,張桃芳打出9發子彈射殺7名敵軍,超過了組裡所有的老狙擊手。

截至2月底,在22天時間裡,張桃芳擊發247發子彈,打死71名敵軍。一代狙神的傳奇經歷就此開始!

1953年初夏,一天早上,上甘嶺晴空萬裡,張桃芳像往常一樣早早來到陣地前沿,他剛走進交通溝,就有一梭子子彈貼著他的頭皮飛過。緊接著又是一串機槍子彈貼頭皮飛過。

張桃芳感覺到了空氣中傳來的殺氣。

狙擊高手過招,發現就意味著擊斃。他想弄清楚敵方那個突放冷箭的對手究竟藏在什麼地方。

張桃芳知道自己遇到了對手,而且已經暴露位置在先,極其被動。於是他放低姿勢,向狙擊臺爬去。一串機槍子彈擦著腳後襲來,濺得周圍沙土飛揚,張桃芳順勢兩手一揚,身子一斜,摔了下去。

張桃芳摸摸摔痛的腿,慢慢坐起來,他感覺這次應該成功了——這個假摔動作,他現場觀摩了數百次,足以以假亂真。

槍聲暫時停止了,對方果然以為已經打中。

張桃芳頂著一頭沙土慢慢地從掩體裡探出頭,一雙細長的眼睛快速向前方掃視,然後不假思索地拿起槍,瞄準了對手的腦袋,然而就在他扣下扳機的那一剎那間,對手也發現了他。

狙擊英雄 張桃芳:

當時我打出去的時候,敵人的槍也響了,他比我稍後一點,打來的子彈爆起來的土打在我的臉上,我現在好好的沒事,敵人倒下了。

這是韓戰中兩個狙擊高手之間的一場戰神級較量,也是中國近代史乃至世界軍事史上最精彩的狙擊對決之一。憑一把莫辛納甘步槍,張桃芳以不足0.1秒的微小時間死裡逃生。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張桃芳單兵作戰31天,以436發子彈擊斃214名敵軍,創下志願軍在朝擊斃敵軍記錄,成為上甘嶺狙擊戰的頭號英雄。

這樣的成績就是放在今天,用上先進的狙擊步槍也未必可以完成。很多軍事迷將張桃芳與芬蘭的「白色死神」西蒙·海耶、蘇聯的伊萬西德·薩連科一起歸於世界十大頂尖狙擊手之列,他也成為目前為止中國軍事史上公認的最佳狙擊手

難能可貴的是,張桃芳是為數不多從戰場全身而退的特等功臣。1953年,張桃芳被志願軍總部榮記特等功並授予「二級狙擊英雄」榮譽稱號,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予他一級國旗勳章。

1954年春,中國選拔第一批殲擊機飛行員,張桃芳所在的第24軍198人報名,僅有他一人成功入選,從狙擊手轉而成為飛行員。2007年,張桃芳在山東病逝,享年77歲。

相關焦點

  • 上甘嶺狙神的「讓子彈飛」,單兵作戰32天,用442發子彈斃敵214人
    相信不少抗戰影視劇中都會出現一種兵種「狙擊手」,拿著一把狙擊槍躲在某個角落,專門對日人的重要目標實施精確射擊,而且幾乎百發百中。雖然影視劇中的狙擊手帶有一些誇張的成分,但狙擊手在戰場上的確是存在的。
  • 隸屬214團、斃敵214人,張桃芳的最終戰績竟因軍長一句話
    自學成才的傳奇狙擊手張桃芳最近,張藝謀最新電影《最冷的槍我覺得打冷槍比狙擊更形象,而「最冷的槍」不光說出了狙擊的特點,還使人聯想到了狙擊手的冷靜與冷酷。大家有沒有發現,張桃芳所在的部隊是第24軍72師214團,而張桃芳擊斃敵人的數量也正好是214人,這是巧合嗎?這不是巧合,而且中間還有個故事。時任24軍軍長的皮定均得知自己的部隊裡有一名戰士,在22天裡用274發子彈斃敵71人,十分懷疑。
  • 志願軍「神槍手」:用1條槍33天斃敵214人,入選世界十大狙擊手
    在世界十大狙擊手中,我國的張桃芳名列其中,他的戰績:33天,用442發子彈斃敵214人。關於張桃芳的事跡,美國是這樣報導的:聯國兄弟匍匐在地爬向他們的陣地,而後背時時透出股涼氣,他們在胸口劃著十字,期望上帝保佑著他們平安地爬進地堡。
  • 中美王牌狙擊手對決:一桿沒有瞄準鏡的老槍,張桃芳才是真正英雄
    隨之以美國為首的16國聯合國軍入朝作戰,後借仁川成功登陸之勢,逆轉戰局將朝鮮人民軍壓回三八線,一度打到鴨綠江邊,甚至還轟炸了我國邊境丹東地區。10月25日,我國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隨後志願軍歷經5次戰役,將南韓軍隊與聯合國軍再度趕回三八線以南,此時志願軍與聯合國軍已進入相持階段的陣地戰。
  • 張桃芳「一彈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一把步騎槍威震朝鮮戰場
    而近期由張藝謀導演的《最冷的槍》即將開拍,他將重現抗美援朝戰場志願軍狙擊英雄張大弓的傳奇經歷,而張大弓的原型就是韓戰令敵人聞風喪膽的志願軍第一狙擊手張桃芳。而張桃芳志願軍首席狙擊手又是怎麼「煉成」的呢?
  • 張桃芳狙殺214人,排名世界十大狙神第幾?被狙殺的美軍王牌是誰
    後來,sniper逐漸演變成專業狙擊手的正式叫法。他的驚人戰績是:單兵作戰32天,發槍442次,斃敵214名,自己毫髮無損,全身而退。如果朝鮮戰場繼續打下去,他的戰績會更突出,甚至會超越排在他前面的那些狙神。 各國的狙擊學校對世界狙擊手的戰績做過統計、分析、研究,將他們的作戰技巧、心理素質、戰場反應以及狙擊武器等作為學員的必修課,這些在戰場上的「冷麵死神」都是狙擊手的最好的老師。
  • 中國史上最強狙擊手,用的槍連狙擊鏡都沒有,卻輕鬆斃敵214人
    要知道,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培養一個優秀的狙擊手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情。當然,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狙擊手,需要的不僅僅是後天的不斷訓練以及努力,先天的聰慧也有著很重要的作用。抗美援朝時期,中國湧現出了大量的堅守祖國一線的戰士們,美國的存在,對於中國來說,終究是一個威脅。
  • 張藝謀新片將拍「中國狙神」張桃芳,上甘嶺創造殺敵奇蹟
    張藝謀導演的新片《最冷的槍》(原名《狙擊手》)立項成功,由黎楓文化出品、張藝謀執導、陳宇編劇。從備案公示表中可以看到,該片是抗美援朝戰爭題材,講述了狙擊手張大弓與美軍鬥爭的過程中成功擊敗對手的故事。影片主角的原型應該就是抗美援朝的志願軍「狙神」張桃芳了。
  • 志願軍狙神張桃芳,436發子彈擊斃214名敵人,獲朝鮮一級國旗勳章
    在這樣慘烈的戰鬥環境下,我們的志願軍中竟出了一位,百步穿楊,彈無虛發的神槍手,在上甘嶺歷時40多天的戰鬥中,擊斃美軍多達214名,事後還驚動了志願軍的中將前來觀摩。這個人就是我們今天要談的一位志願軍英雄,張桃芳。
  • 志願軍神槍手442發子彈殺敵214人!被後人評為世界十大著名狙擊手之一
    原創 中國軍視網 中國軍視網 收錄於話題#軍事科技6個上甘嶺戰役結束不久志願軍第24軍接替15軍開赴前線還是一名新兵的張桃芳跟隨部隊來到了597.9高地滿目荒山 彈坑密布的陣地讓張桃芳意識到不過有很多人認為當時的志願軍只有特等射手並沒有狙擊手因為張桃芳使用的槍並不是真正的狙擊槍配發給張桃芳的是一把普普通通的
  • 世界十大狙擊手之最:最紳士狙擊手不願從背後開槍(圖)
    1939年-1940年蘇芬嚴冬血戰中,芬蘭狙擊手海耶將自己隱藏在雪地中,在不到4個月的時間裡,就用芬蘭版的莫辛納甘步槍射殺了542名蘇軍,一舉成為世界上殺人最多的狙擊手。被稱為「白色死神」。2、最有精確度的狙擊手---卡羅斯 海斯卡克2250米,打穿敵人瞄準鏡,鑽進敵人眼窩,最後爆頭。
  • 沒有瞄準鏡也能成狙擊之王?最好的兩名狙擊手,全靠一天賦
    第一位,來自芬蘭的狙擊手西蒙·海耶,對於很多熱愛軍事朋友們來說,相信大部分人都曾聽聞過他的大名,了解過他曾經創下過的光輝戰績,西蒙海耶外號「白色死神」,因為在曾經的冬季戰爭(蘇芬戰爭)中,他身處零下20多度的低溫環境,並身披一襲白色軍服,與周遭的雪白環境融為一體。
  • 跨過鴨綠江陸乘風原型:上甘嶺狙神張桃芳,32天內斃敵214人
    在劇中,有一位叫做陸乘風的狙擊手,他多次用自己百步穿楊的槍法,給敵人造成重創,令美軍十分頭痛,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根據劇中的描述,陸乘風是雲南人,解放戰爭時期入伍,原本是四野42軍的一名戰士,他曾經出國留學過,有著很高的軍事素養,又有著百步穿楊的神技,在軍隊中算是一位文武雙全的知識青年了。
  • 號稱「中國王牌狙擊手」,33天擊斃214人,令敵人惶惶不可終日
    他是中國王牌狙擊手,世界十大狙擊手之一,曾一人在33天內擊斃214人,令所有人聞風喪膽。 只因上級指示「組織特等射手展開狙擊作戰,打擊敵人的猖狂氣焰」,張桃芳開始反覆練習射擊。
  • 世界十大狙擊手之一,曾一人幹掉214名美軍,令所有人聞風喪膽
    他是中國王牌狙擊手,世界十大狙擊手之一,曾一人在33天內擊斃214人,令所有人聞風喪膽。現在人們常常把經過特殊訓練,掌握精確射擊、偽裝和偵察技能的射手稱為狙擊手。狙擊手是特種作戰行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角色,也是特種作戰行動決定性的關鍵因素。他們在世界各國特種部隊中接受相應的專業訓練,並擔負特殊任務。狙擊手不光要射擊敵軍人員,敵軍的車輛、直升機、通訊設施與油槽、水塔等往往是更重要的狙擊目標,這就更需要狙擊手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以最小的成本使敵軍付出最大的代價,這是當今世界各國不遺餘力對狙擊手大加訓練的根本目的。
  • 從菜鳥到槍神,426發子彈斃敵214人,張藝謀新片以他為原型
    日前,張藝謀執導的一部以韓戰為題材的新片已正式立項,該片講述的是抗美援朝戰爭時期,中國人民志願軍狙擊手張大弓與美軍進行真槍實彈的較量,最終擊敗對手的故事,片名為《最冷的槍》。根據公布的劇情梗概來看,此片的狙擊手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其原型就是人稱「狙擊之神」的志願軍超級狙擊手,名叫張桃芳。
  • 與張桃芳對決的美軍狙擊手用的是啥槍?為何使用優勢裝備卻被反殺
    對我軍戰時了解的軍迷們根據這個故事梗概,就是知道「張大弓」的原型就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狙擊之王張桃芳!而影片的重要橋段來看可能就是真實的:張老英雄與美軍狙擊手對決!由於電影還沒有拍出來不作為參考,只能是根據老英雄的口述進行推測,根據老英雄自己說,他剛入伍的時候使用的日本的「明治三八式歩兵銃」,也就是俗稱的「三八大蓋」、進入到朝鮮之後使用了一段時間的繳獲的美制「加蘭德」步槍,由於子彈保證不了加上我國從蘇聯購進了十幾個師的裝備來改善志願軍的武器,老英雄又使用了莫辛納甘M1944步騎槍,而且用這支步槍創造了436發子彈擊斃214名敵人的光輝戰績!
  • 「世界十大狙擊手」中唯一的中國人來自江蘇!
    442子彈 斃敵214名 上榜「世界十大狙擊手」除了擔任過狙擊手,在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的第二年,張桃芳報名參加了志願軍戰鬥機飛行員,並以優異的成績入選,成為新中國第一代戰鬥機飛行員。飛行退役後,還在蓬萊空軍某防空部隊擔任過參謀長。最終於2007年於濰坊因病去世,享年77歲。
  • 沒有瞄準鏡的中國狙神,32天擊斃214名敵軍,從戰場全身而退
    神槍手中,有一個來自江蘇的青年,他像《我的兄弟叫順溜》的王寶強扮演的陳二雷一樣,是個天生的神槍手,在32天內以436發子彈擊斃214名敵人,創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冷槍殺敵的最高紀錄,被譽為"志願軍神槍手"、"冷槍英雄"、"上甘嶺狙神"。而創造如此戰爭神跡的張桃芳,到底是如何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