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桃芳「一彈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一把步騎槍威震朝鮮戰場

2020-11-04 烽火戲貂蟬

70年前的朝鮮戰場誕生了一大批英雄部隊,「萬歲軍」38軍,「千歲軍」15軍,曾紹山的12軍,吳信泉39軍,戰功彪炳,威名赫赫。

英雄人物同樣星光璀璨,邱少雲,黃繼光,楊根思,孫佔元,張桃芳如雷貫耳,家喻戶曉。

以前總覺得外國的戰爭電影給予恢弘大氣,熱血澎湃的感覺,特別是驚險刺激的狙擊電影,《狙擊生死線》《兵臨城下》簡直讓人慾罷不能。而近期由張藝謀導演的《最冷的槍》即將開拍,他將重現抗美援朝戰場志願軍狙擊英雄張大弓的傳奇經歷,而張大弓的原型就是韓戰令敵人聞風喪膽的志願軍第一狙擊手張桃芳。

而張桃芳志願軍首席狙擊手又是怎麼「煉成」的呢?


志願軍「狙擊王」張桃芳

英雄總有相似之處

瓦西裡·澤索夫。《兵臨城下》裡的真實人物,一桿狙擊槍玩得出神入化。史達林格勒保衛戰打響後,瓦西裡應徵入伍。他一槍斃敵的絕招在不到十天的戰鬥裡就狙殺了40多名德國兵,一時間「瓦氏神槍,例無虛發」的神話傳遍整個戰場。

而瓦西裡擁有如此出色的槍感跟他的童年是分不開的,蘇聯人好戰,看今天的俄羅斯人就知道。戰鬥民族可不是白叫的。瓦西裡在童年就在爺爺的指導下扛起了獵槍守衛著羊群,烏拉爾山區狼群眾多,瓦西裡的童年就貫穿於這些狼身上,從而練就了膽大和超神入化的槍法。

而張桃芳更是犀利在上甘嶺陣地13天的時間竟用212發子彈斃敵140名,平均每3發子彈斃敵2名,創造了志願軍單兵擊殺新記錄。而這些也跟他的童年密不可分,在他父親的影響下,小張桃芳小時候經常拿著鳥銃外出打獵改善夥食,在不斷的摸索下,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射擊手法(非常討厭用瞄準鏡,只用準星射擊)。


狙擊生死線劇照


兵臨城下劇照

天賦並非天生

一名優秀的狙擊手,必須有堅韌的性格,冷靜的思維,強健的身體,和果斷的射擊,而這些都並非天生所以,而是經過後天的努力慢慢積累而成。

1951年3月,20歲的張桃芳報名參軍,並成為了24軍272師214團的一名戰士。1年後24軍入朝參戰,初到朝鮮戰場的張桃芳也並非就是一鳴驚人,張桃芳剛走上狙擊陣地時,兩個敵人在距他不到100米的地方走動,他連開12槍,連敵人的衣角都沒擦到,這讓他很是沮喪。性格使然,越是有難度,張桃芳就越要徵服它。

然而,張桃芳從來都沒能使用過真正的狙擊步槍。他的武器是一支連光學瞄準鏡都沒有的老式步騎槍,名叫M1944式莫辛-納甘,這槍的顯著特點就是每扣一次扳機,都要再拉一次槍栓,才能再打。加上槍管較短,子彈的散布面較大,後坐力大,很難精準命中目標,優點就是穩定,故障率低。


M1944式莫辛-納甘步騎槍又名「水連珠」步槍

張桃芳偏不信邪,戰場正值隆冬,氣溫低至-30攝氏度。張桃芳一早就趴在戰壕了練習擊發動作,他還用破布裝土做成沙袋,綁在前臂上練習臂力,反覆琢磨騎步槍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慢慢地,他總結出一套自己的方法——上山的怎麼打,下山的怎麼打,跑得快的怎麼打,跑得慢的又怎麼打。

於是張桃芳來勁了,整體不是趴在這就是趴在那,反正沒有固定的地方。18天下來竟然用225發子彈幹掉了70名敵軍。這等戰績還驚動了24軍軍長皮定均,搞得皮軍長親自前來一探虛實,當發現張桃芳槍法出眾並非虛言之時,當場就自己的皮暖鞋獎給了張桃芳(後來張桃芳拿這鞋來裝子彈殼,每擊殺一人放一顆),還親自建議張桃芳去狙擊手訓練隊進修,好打破志願軍的單兵擊殺記錄。


中國從來就不缺神槍手

我軍從來就不缺神槍手,不管是將還是兵,能打出名堂的都不在少數。眾將領中,粟裕,許世友,楊勇,陳賡槍法都是一流的。兵的話在國內戰場有一個人就不得不提,此人叫魏來國,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一級人民英雄、華東野戰軍射擊英雄。

1946年在膠濟鐵路南泉車站以東蘭格莊阻擊戰中,魏來國以一百二十五發子彈斃傷國民黨軍110餘人。次年在泰安戰役的白馬關阻擊戰中,率領全連擊退數倍於已敵人的7次進攻,殲敵500餘人。死在他槍下的不下百人,真是一槍殺一敵,千裡不留行。

當然除了魏來國之外,各根據地也都有響噹噹的人物,比如楊長順,劉二堂,淮北的孫存餘。讓一代代的中國子弟兵繼承風骨,形成我軍的固有傳統。

1952年5月間,坑道工事的形成成為了志願軍的狙殺敵軍的樂園,當時在陣地上就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冷槍冷炮」運動,其實這都源自於40軍的愣頭青副連長徐世禎,因為他看不慣英軍在對面陣地跳舞挑釁,端起蘇制「水連珠」步槍,一口氣就幹掉了7個英軍,從此開啟了「打活靶」的先河,各部隊槍法好的紛紛效仿,上級也首肯了,於是轟轟烈烈的「冷槍冷炮」運動就開始了。


張桃芳王者歸來

從狙擊班閉關出來的張桃芳也不負皮軍長的重望。回到陣地就開始大殺四方,13天212發子彈斃敵140人,每3發子彈殺2人,一個月下來,張桃芳用437發子彈斃敵211人!

可喜的是,張桃芳的擊殺成果刺激了整個班的殺敵欲望,他的班在他的激勵下,前後斃敵670人,幾乎就是2個營的兵力了!而他的班也獲得了集體三等功,9名戰士獲個人三等功。

張桃芳也憑藉他那出神入化的狙擊槍法,打出了中國軍隊的一級英雄,讓敵軍無不聞風喪膽。張桃芳的出色發揮,也深深地刺激了「聯合國」軍,紛紛調來精銳狙擊手來對付張桃芳,毫不意外,這些狙擊手都成了張桃芳的槍下亡魂,後來敵軍又調來飛機大炮,幸運的是張桃芳一直無恙。

冷槍冷炮運動還在持續,但看這些成果好像意義不大,但全軍都積極參與呢,積少成多,日積月累那就不得了。據12軍統計,在開展運動的3個月時間裡,12軍共殲敵2506人,消耗子彈5843發,自己僅傷亡11人,賺大發了。


沒有最冷,只有更冷

單人擊殺最多的當屬張桃芳無疑。但打得最歡的卻是15軍135團,因為此團硬生生地把上甘嶺537.7高陣地打成了一個響徹世界狙擊作戰史的名字,狙擊兵嶺。

135團初到陣地,對面的美7師簡直狂到沒邊了,野餐,和南朝鮮女人跳舞。這下可捅了135團馬蜂窩了,全體端上步槍就開幹了,2個月擊斃300餘人,打殘美7師兩個連隊,讓你狂啊。這時候,美國人實在受不了,就調來韓2師來做替死鬼,還煞有其事地提醒:「對面那座是「狙擊兵嶺」,隨時會沒命!」果然,志願軍可不會手下留情,韓2師吃盡了苦頭。


後來據統計135團9個月共幹掉了3558人,而同期15軍共殲敵19000餘人,百分之四十是冷槍造成的,而全軍只傷亡了35人,敵我傷亡比例是569比1,這是何等戰績。

自此,打冷槍已經成為了志願軍戰士茶餘飯後的群體體育性項目了,老戰士打,新戰士也打,連炊事班的「老炊」也手癢了,來一把。

68軍一個名叫龐子龍的炊事員專門給狙擊手們送飯的,一來二去,自己也看出名堂來了,手痒痒,扁擔一扔就打了2槍,還真打中了。龐子龍自此飯也不送了,乾脆跟領導請示改行做起了狙擊手,3個月內幹掉了54名敵人,出了名,還成了炊事班的佳話。

這次中國軍隊是真的打怕美國人了,自1952年5月到1953年7月,全軍共斃敵5.2萬人之多,敵我損失完全不成正比,相當於又幹了一場大戰役,美國人慫了。張桃芳和眾戰士們硬生生的把美國人摁回到談判桌上,並老實了不少,停戰協定進入了快車道。


1954年春,戰爭結束後,志願軍空軍選拔飛行員,24軍有198名戰士通過初選,其中就包括張桃芳,後來他成為新中國第一代戰鬥機飛行員,自此之後再也沒有拿過狙擊槍。在飛行退役後,張桃芳進入蓬萊空軍某防空部隊擔任參謀長,大校軍銜。

相關焦點

  • 【經典品讀】李白: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
    到了宋代之後,在長期的王權的壓制下,這個基因已經在很大程度上休眠了;而到了近代,更是又來了強勢的西方文明的壓制,中國人吃飯、穿衣、一舉手、一投足、一動念,都變得要想一想是否符合西方人的規範,是否有「紳士風度」。因此,俠客一道的文化基因在現代中國也是離死不遠了。現今的中國人還是非常喜歡武俠小說和武俠電影,但如果你真仔細想想武俠小說和武俠電影裡的俠客,你會發覺那都只不過是一些可愛的小男人和小女人。
  •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俠客行》到底有沒有水分?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的詩句廣為傳唱,詮釋了詩人李白心中的浪漫俠客情。
  •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 | 日本百年刺殺史
    後來,李白仰慕刺客寫「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這樣的傳統,一直被日本人仰慕。其次,是跟日本近代轉型有關。1853年,美國打開日本大門,日本被西方世界的文明所震撼,產生了極大的價值空虛感。明治維新以後,守舊派和維新派圍繞變革問題開始鬥爭,鬥爭就難免流血,日本近代刺殺史也就此拉開了序幕。在近代,第一位被刺殺的大老(幕府大老)是井伊直弼。
  • 志願軍狙神張桃芳,436發子彈擊斃214名敵人,獲朝鮮一級國旗勳章
    「砰砰砰」,三槍過後,張桃芳竟然一槍沒中,打了個0環。在當時志願軍中有規定,新兵打靶考核不過關要被遣送回老家。張桃芳心想「如果遣送回去,那不就和逃兵一樣了嗎。」於是為了自己不被遣送,張桃芳細心分析,回憶了射擊時的狀態,自己潛心琢磨了許久。最終在第二次打靶時,打出了及格的成績。
  • 中美王牌狙擊手對決:一桿沒有瞄準鏡的老槍,張桃芳才是真正英雄
    一片光禿禿的陣地,沒有士兵走動,也沒有炮彈襲擊,顯得那樣空曠寂寥。突然戰壕中躍起一人,舉槍上肩、瞄準射擊一氣呵成。就在此人槍響同時,對面陣地也射來一顆子彈,就是這短短的零點幾秒時差,成為兩名狙擊手結果迥異的生死分界線。
  •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聽說過李白的這首詩嗎?謫仙人,尚任俠
    相信有許多小夥伴都在王者榮耀中玩過李白這個英雄,很多人都因為當初聽到的那一句「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徹徹底底地愛上了這個英雄,那一腔豪邁,捨我其誰的氣勢,深深地打動了你,熱血沸騰,大殺四方。俠客行 作者:李白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 與張桃芳對決的美軍狙擊手用的是啥槍?為何使用優勢裝備卻被反殺
    由於電影還沒有拍出來不作為參考,只能是根據老英雄的口述進行推測,根據老英雄自己說,他剛入伍的時候使用的日本的「明治三八式歩兵銃」,也就是俗稱的「三八大蓋」、進入到朝鮮之後使用了一段時間的繳獲的美制「加蘭德」步槍,由於子彈保證不了加上我國從蘇聯購進了十幾個師的裝備來改善志願軍的武器,老英雄又使用了莫辛納甘M1944步騎槍,而且用這支步槍創造了436發子彈擊斃214名敵人的光輝戰績!
  •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淺談中國古代的遊俠文化
    或是縱馬長歌,快意江湖;或是青衫落拓,一壺好酒任平生;或是行俠仗義,俠肝義膽,不負蒼生不負心。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武俠夢,端看各自心中的「夢」長什麼樣罷了。 「一劍一馬走天涯」的遊俠生活。
  • 張桃芳:最冷的槍與美軍狙擊手對決,榮獲中國狙擊之王
    也許你不知道,我國有一位抗美援朝時的狙擊手,他只用了30天的時間,打出了400多發子彈,消滅了200多個敵人,其中包括一位美國頂級狙擊手,他以優異的成績躋身於世界狙擊手前5名,榮獲「中國狙擊之王」的稱號,這位英雄的名字叫張桃芳。張桃芳,1931年生於江蘇興化一戶貧苦人家,1950年6月韓戰爆發,1952年9月,他和許多熱血青年一樣,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參加了志願軍。
  •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唐朝四制是哪四制,你真的了解嗎?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這是大詩人李白的經典名句,短短幾個字,就能透露出無盡的殺意,以及詩人的自信。其實李白是一個很好的唐代代表,當年的大唐王朝如同李白的詩歌一般,也充滿著殺氣與自信。正所謂,犯我大唐者,雖遠必誅。我們歡迎世界各國使臣來訪,絕對不怕像高昌這樣的跳梁小丑。
  • 志願軍特等功臣張桃芳,怎樣用一桿莫辛·納甘步槍打出「狙神」傳奇
    在62年後,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志願軍張桃芳,就是使用這樣一把老式步槍,打一發換一發子彈。硬生生打在上甘嶺537陣地上,狙殺美軍214人。打的美軍都不敢抬頭看。 張桃芳,出生於1931年,江蘇省興化市。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次年,他所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24軍入朝參戰,路上馬不停蹄渡過鴨綠江,來到了地元山駐防。
  •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哪個英雄能代表你的劍客情?
    易大師帶著他爐火純青的劍術加入了召喚師峽谷的戰場,但不得已的殺戮和暴力只是手段,追求和平以及傳承自己的劍道才是生平目標。「天下無敵宇文拓,力挽狂瀾一太師。只肩獨撐隋家天,千載惡名獨臂持。」宇文拓是《軒轅劍叄外傳:天之痕》中實力最強的人物,佩劍乃上古神器軒轅劍,一人一劍在戰場上即可輕易摧毀千軍萬馬。睥睨天下的他讓變民盜匪談之色變,亦在遊戲之初給玩家神話人物一般的印象。
  • 志願軍狙擊手張桃芳:單兵作戰斃敵214人 竟沒用瞄準鏡
    他常常把遠近不同的各種物體都當成目標,槍膛裡不裝子彈,不停地練習擊發。 1953年初夏,一天早上,上甘嶺晴空萬裡,張桃芳像往常一樣早早來到陣地前沿,他剛走進交通溝,就有一梭子子彈貼著他的頭皮飛過。緊接著又是一串機槍子彈貼頭皮飛過。 張桃芳感覺到了空氣中傳來的殺氣。 狙擊高手過招,發現就意味著擊斃。他想弄清楚敵方那個突放冷箭的對手究竟藏在什麼地方。
  • 張桃芳的腳蹬槍,一代神槍莫辛納甘,抗美援朝戰場上再次綻放光芒
    它槍身修長,刺刀鋥亮,護木紋路清晰可見,它的大名叫做莫辛納甘1944型卡賓槍,而它的主人就是在抗美援朝戰場上赫赫有名的張桃芳。話不多說,咱們直接來看這支莫辛納甘,莫辛納甘1944型卡賓槍是在1938型卡賓槍的基礎上研製而成的。
  • 沒有瞄準鏡的中國狙神,32天擊斃214名敵軍,從戰場全身而退
    在那樣一個不太平的年代,遠在江蘇興化的一個普通家庭裡,張桃芳出生了。誰也不會想到,眼前這個呱呱墜地的嬰兒,在21年後的朝鮮戰場上,成為了中國歷史級別的狙擊手,第一代戰鬥機飛行員。入伍一年之後,1952年的9月,毛主席做出了抗美援朝的戰略決策,張桃芳積極響應,加入志願軍,帶著一腔熱血和激情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戰場。他所在的部隊番號為二十四軍七十二師第214團,負責駐紮守衛元山。元山是登陸朝鮮的交通要塞,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解讀中國古代神秘的殺手組織
    作者:陸棄;轉載需授權「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殺手,最令人膽寒的名字。
  • 韓戰,一個不足2.7平方公裡的山頭,被載入世界狙擊戰史
    甚至,驕橫的美軍大兵,掏出檔裡的東西朝著志願軍的陣地拉尿,調笑對面不遠的志願軍戰士。士可殺,不可辱。駐守黃雞山陣地的志願軍四十軍,副連長徐世禎忍不住了,也不管「不隨意開槍」的紀律了,端起一桿蘇制步槍,一天就幹掉了7個美軍大兵。遭到冷槍的美軍,當然也不傻,對工事不屑一顧的他們也學著志願軍,在陣地上建築了鋼筋水泥工事保命。
  • 跨過鴨綠江陸乘風原型:上甘嶺狙神張桃芳,32天內斃敵214人
    進入朝鮮後,陸乘風與鄭銳被洪學智選中,來到志司,保護彭老總的安全,但彭老總對此安排堅決反對,認為自己不需要保護,最終,鄭銳與陸乘風奉命返回原部隊,鄭銳成功返回了38軍,陸乘風卻進入了自己的老部隊42軍中,隨42軍參加了黃草嶺阻擊戰,又輾轉38軍中參加了炸橋的行動,用自己出神入化的槍法,為這次戰鬥的勝利立下了奇功。從劇中看,陸乘風百步穿楊,只要開槍,無一次失守,堪稱美軍的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