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桃芳的腳蹬槍,一代神槍莫辛納甘,抗美援朝戰場上再次綻放光芒

2021-03-05 科羅廖夫的軍事客廳

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陳列著一支特別的槍,按照咱們中國人的習慣,應該稱作步騎槍,但蘇聯人把他們叫做卡賓槍。它槍身修長,刺刀鋥亮,護木紋路清晰可見,它的大名叫做莫辛納甘1944型卡賓槍,而它的主人就是在抗美援朝戰場上赫赫有名的張桃芳。

話不多說,咱們直接來看這支莫辛納甘,莫辛納甘1944型卡賓槍是在1938型卡賓槍的基礎上研製而成的。蘇聯人最初搞這款武器的初衷是,當士兵進入城鎮作戰時,由於莫辛納甘M1981/30型步槍槍管太長,此時就顯得有些掣肘,當務之急,就是研發出一款短管步槍出來,依此應對。於是1938型卡賓槍誕生,雖然出來了,但這款步槍槍管又特別短,不能將刺刀摺疊在槍管下方。

蘇聯設計師又只好把四稜摺疊刺刀安裝在槍口座的側面,摺疊在護木右側,同時又為了容納摺疊後的刺刀,前護木右側也做出了相應改變,這便是大名鼎鼎的莫辛納甘1944型卡賓槍。

1944型和1938型的不同之處在於,當刺刀摺疊時,兩者一樣長,但當刺刀伸開後,則前者比後者長,除此之外,兩款槍基本相同。

有讀者就會問了,一個刺刀而已,蘇聯人有必要這麼做嗎?有必要,莫辛納甘步槍的最初使用者是俄國民兵,缺乏訓練的他們使用刺刀攻擊,可比用步槍瞄準攻擊精準的多,還有位蘇聯元帥,名叫亞歷山大.蘇沃諾夫,他曾經說過「子彈是笨蛋,刺刀是好漢!」由此可見,不論是從戰場出發還是精神傳統上來看,蘇聯人對於刺刀非常鍾愛。

莫辛納甘1944型採用旋轉式後拉式槍機加前端閉鎖,首先來聊這個旋轉式後拉式槍機,最初的莫辛納甘步槍採用直拉式槍機,好處是可以快速卸下槍栓,但是隨著M1981/30式狙擊槍的誕生,蘇聯人發現直拉式操作會使瞄準鏡發生偏移,進而使精度產生偏差。於是後續的莫辛納甘步槍採用旋轉式後拉槍機,不僅解決了瞄準鏡偏移的問題,還順帶提高了莫辛納甘步槍的射速。再來聊聊前端閉鎖,採用這種設計最直觀的好處就是,提供優異的閉鎖強度,火藥燃氣在槍管內基本不會流失,從而提高射擊精度。

最後咱們講一下莫辛納甘的拉機柄和槍栓,因為最初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志願軍戰士們把手中的莫辛納甘稱之為「腳蹬槍」。首先,蘇聯人工藝不佳,製造出的莫辛納甘拉機柄行程太長,力臂較短,同時槍栓又很澀,一碰到下雪天或者氣溫驟降,就會造成拉栓困難,扣動扳機十分吃力等問題,志願軍戰士們才給它起了個「腳蹬槍」的外號。好在後續提供的1944型卡賓槍沒有以上情況的出現,故而深受志願軍戰士們的歡迎。

再來聊聊莫辛納甘M1944型卡賓槍的彈藥,7.62x54mmR步槍彈,又稱為莫辛-納甘步槍彈,這種槍彈早在1891年就開始裝備,至今仍然活躍在戰場上,廣泛應用於俄式狙擊步槍和通用機槍,以及各種車載並列機槍上,是步槍彈裡的活化石。屬於口徑7.62毫米的突出底緣槍彈,什麼叫做突出底緣槍彈呢?

就是指彈殼底板比彈殼本體直徑大。突出底緣槍彈主要是為了解決槍彈上膛精確定位問題,只要底緣尺寸準確,就能在槍膛裡正確定位,對彈殼的長度、直徑、錐度都可以適當地放寬公差,對生產工藝的要求比較低,有著工藝性好,密封性能好等特點。但缺點也不少,比如很容易在上彈時底緣相抵造成供彈故障,上膛時不時會卡住。但為何俄國人依舊堅持呢?原因也非常現實,眾所周知,俄國的工業水平不如西方,尤其是精細化生產技術比較低。突出底緣槍彈雖然在同時期看來已經過時,但非常適合後來蘇聯的工業基礎,更重要的是,製造這種彈藥可以節省許多經費。既節省了工時又節約了錢,同時又在殺傷威力上有著顯著效果,蘇聯人何樂而不為呢?

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張桃芳,其實最初使用這支槍時,也遇到過困難。正所謂成為蕭何,敗也蕭何,1944型卡賓槍的短槍身特別容易在狙擊戰中快速轉移陣地,但同時彈著點散布面積比較大,如果想要在狙擊戰中取得驕人的戰績,就必須下一番功夫進行嚴格訓練,方可駕馭這支槍。為此張桃芳沒日沒夜的刻苦訓練,耐心鑽研,在實戰中他又加入了著名的「遊擊戰術」以及「三點交兵」。又在狙擊陣地上構築了多個狙擊點位,相互以戰壕連接,為了防止被美軍炮火擊中,還特意在狙擊陣地後面修建了防空洞,可謂是萬事俱備。

在上甘嶺的32天中,張桃芳用著一支無瞄準鏡的只有弧形標尺的莫辛納甘1944型卡賓槍,用436發子彈,共擊斃214名敵人,創造了志願軍冷槍狙擊殺敵的最高紀錄。很多網友對他2次距離800米狙殺美國兵印象最為深刻,在擊斃的敵人中不僅有炮兵觀察手,還有機槍手,這對於張桃芳而言都是一次次巨大的考驗。但正如毛主席所說的那樣「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張桃芳用手中的莫辛納甘捍衛了志願軍的榮耀,同時又成就了莫辛納甘一代名槍的絕代傳奇。張桃芳以潑天戰功榮獲志願軍特等功臣、二級英雄稱號。在戰後,他還改行當了殲擊機飛行員,後來任空軍某部參謀長直至退休,大神級的戰士。

我國還自行生產了莫辛納甘,稱為「53式步騎槍」,在中國軍隊裝備的時間比較短,從1953年定型以來大量生產至60年代,隨後被國產56式半自動步槍和衝鋒鎗所取代,庫存的上百萬支53式援助給了越南等幾個國家。

1981年8月,剛剛組建的解放軍軍事體育代表隊首次出徵在日內瓦舉辦的第30屆軍事五項世錦賽。中國運動員龐紅雲持槍走上射擊場時,場內外觀眾一片恥笑聲和鄙夷,因為他手持的是一支改裝後的30年代式樣的老式步槍——53式步騎槍,在各國運動員使用的現代高精密競賽步槍中分外顯眼。但槍聲落定,記分牌上的滿分成績卻讓外國同行和觀眾們目瞪口呆。

科羅廖夫的軍事客廳       微信號:keluoliaofucn  

溫馨提示:

聯繫郵箱:gaosga@163.com

歡迎來稿,選題、內容、題材不限,文章、漫畫、視頻均可。

關注國際時事熱點,致力愛國主義國防教育。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槍】53式步槍前世今生,老槍:莫辛納甘步槍依然活躍在現代戰場上?
    (本文不討論是「莫辛」還是「莫辛納甘」)▲電影《集結號》莫辛納甘型步槍(俄文Винтовка Мосина)誕生於19世紀90年代,該型步槍來自兩個方案,一個是俄國陸軍上尉謝爾蓋·伊凡諾維奇·莫辛的樣槍,另一個是比利時的艾米爾·納甘和李昂·納甘兩兄弟設計的樣槍,俄國軍械部門在莫辛的步槍上使用納甘兄弟的供彈系統,便誕生了這款步槍。
  • 抗美援朝的阻擊之神,張藝謀新片的故事原型,特等功臣張桃芳
    近日由張藝謀導演執導的抗美援朝題材的戰爭電影《最冷的槍》立項完畢,進入籌備階段。不久就會上映與觀眾們見面。張桃芳在朝鮮戰場上單兵作戰三十二天,以四百十二顆子彈擊斃二百一十四名敵人,自己毫髮無損。他的戰績名列世界十大阻擊手之八。如果戰爭繼續下去,他的戰績肯定還會上升排名也會在提升幾名。阻擊手大家都知道,是戰場上最神秘的人也是最讓士兵害怕的死神。他們往往不漏行蹤,但是每當槍聲響起,總會帶走一條鮮活的生命。
  • 神奇的水連珠狙擊槍,莫辛納甘狙擊槍,為克98K而生的狙擊步槍
    水連珠步槍,又叫莫辛納甘狙擊槍,是和平精英在最近新增加的一款栓動狙擊步槍。可以說莫辛納甘狙擊槍的出現,就是為了打破98K一家獨大的場面。同樣的單發栓動,同樣的單發射傷害高,同樣的高倍鏡輔助,同樣拿的藐視一切護甲。
  • 志願軍狙擊手張桃芳:單兵作戰斃敵214人 竟沒用瞄準鏡
    1952年9月,張桃芳隨整編第24軍214團入朝,參加抗美援朝戰爭。 張桃芳很快發現,自己平時練的是死靶,戰場上的敵人卻是活靶。
  • 張桃芳「一彈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一把步騎槍威震朝鮮戰場
    而近期由張藝謀導演的《最冷的槍》即將開拍,他將重現抗美援朝戰場志願軍狙擊英雄張大弓的傳奇經歷,而張大弓的原型就是韓戰令敵人聞風喪膽的志願軍第一狙擊手張桃芳。而張桃芳志願軍首席狙擊手又是怎麼「煉成」的呢?
  • 與張桃芳對決的美軍狙擊手用的是啥槍?為何使用優勢裝備卻被反殺
    ,可能會在年底拍攝,明年年底上映…根據備案公示,《最冷的槍》故事梗概:抗美援朝時期,中國人民志願軍狙擊手張大弓槍法過人…美軍傾全力欲將張大弓消滅,面對敵人布下的天羅地網,張大弓臨危不懼,同敵人展開周旋,最終扭轉戰局,將敵人狙擊手擊斃。
  • 抗美援朝電影《最冷的槍》備案,網曝原型為興化狙擊手張桃芳
    10月7日,網曝張藝謀導演的新片《最冷的槍》立項成功,拍的是狙擊手張桃芳的故事,該片原名為《狙擊手》。從備案公示表中可以看到,該片是抗美援朝戰爭題材,講述了狙擊手張大弓與美軍鬥爭的過程中成功擊敗對手的故事。
  • 薦讀丨老兵永遠不老——對莫辛納甘步槍的懷念
    上個世紀70年初,我們「觀片史」上有裡程碑地位的《列寧在10月》、《列寧在1918》兩部電影,留在我腦海裡的只有3個人、3件物:列寧、瓦西裡、馬特維耶夫;麵包、牛奶、莫辛納甘步槍。儘管此時武器裝備水平較之一戰已不能同日而語,但雙方步兵的制式步槍還是毛瑟與莫辛納甘!二戰德軍對蘇作戰死亡380萬,除去戰後死於俘虜營的50萬,死在對蘇作戰戰場上也在300萬以上!這當中又有多少是莫辛納甘的槍下鬼!最低估計也在6位數以上吧!
  • 張桃芳狙殺214人,排名世界十大狙神第幾?被狙殺的美軍王牌是誰
    如果朝鮮戰場繼續打下去,他的戰績會更突出,甚至會超越排在他前面的那些狙神。 各國的狙擊學校對世界狙擊手的戰績做過統計、分析、研究,將他們的作戰技巧、心理素質、戰場反應以及狙擊武器等作為學員的必修課,這些在戰場上的「冷麵死神」都是狙擊手的最好的老師。
  • 上甘嶺戰役:特等英雄神槍手張桃芳,位列世界十大狙擊手之一
    抗美援朝戰爭是我國建國後為對抗侵略者發起的第一場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湧現出了許許多多的英勇事跡與英雄人物,也湧現出了許許多多的傳奇人物,比如位列世界十大狙擊手之一的張桃芳。1951年,19歲的張桃芳入伍,前往朝鮮戰場,第二年九月就跟隨部隊前往上甘嶺一線戰場。作為新兵,在第一次進入陣地前都有一個練習打靶的機會,而這次機會差點讓張桃芳絕望,因為三發子彈全部脫靶,大家都覺得他毫無天賦可言,所以張濤芳被送去了炊事班幫廚。鬱悶的張桃芳成天端著槍思索問題出在了哪裡,並且開始反思,並向老兵請教射擊技巧。
  • 沒有瞄準鏡的中國狙神,32天擊斃214名敵軍,從戰場全身而退
    在那樣一個不太平的年代,遠在江蘇興化的一個普通家庭裡,張桃芳出生了。誰也不會想到,眼前這個呱呱墜地的嬰兒,在21年後的朝鮮戰場上,成為了中國歷史級別的狙擊手,第一代戰鬥機飛行員。入伍一年之後,1952年的9月,毛主席做出了抗美援朝的戰略決策,張桃芳積極響應,加入志願軍,帶著一腔熱血和激情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戰場。他所在的部隊番號為二十四軍七十二師第214團,負責駐紮守衛元山。元山是登陸朝鮮的交通要塞,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 《最可愛的人》《金剛川》兩部抗美援朝影片在泰州市熱映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保家衛國,鍛造了偉大抗美援朝精神。作為「特級英雄」楊根思、「狙擊天才」張桃芳的家鄉,泰州市各大影院正在熱映《最可愛的人》《金剛川》兩部抗美援朝題材戰爭片。
  • 張桃芳,世界十大狙擊手之一,張藝謀能拍好他的故事嗎?
    9月,21歲的他就跟隨部隊前往抗美援朝一線戰場。張桃芳所在的部隊到達前沿陣地時,抗美援朝戰爭已進入戰略防禦階段,著名的「冷槍冷炮」運動隨即展開。抗美援朝戰爭中,蘇聯方面提供了較新的莫辛·納甘步槍,被稱為1944式步槍。但張桃芳卻用不順手,他更喜歡用的是M1伽蘭德步槍,俗稱「大八粒」。經過刻苦的訓練和鑽研,張桃芳從一個連發三彈都脫靶的新兵蛋子,成為了半個月時間內僅僅用9發子彈就擊斃7名敵人的神槍手,他因此被授予三等功一次。
  • 張藝謀新片將拍「中國狙神」張桃芳,上甘嶺創造殺敵奇蹟
    從備案公示表中可以看到,該片是抗美援朝戰爭題材,講述了狙擊手張大弓與美軍鬥爭的過程中成功擊敗對手的故事。影片主角的原型應該就是抗美援朝的志願軍「狙神」張桃芳了。(一說436發)發子彈擊斃214名敵人,創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冷槍殺敵的最高紀錄。
  • 「抗美援朝系列電影」敬禮英雄《金剛川》《可愛的人》10.23
    單擊以獲取有關電影的詳細信息當時,抗美援朝攝影助理楊中耀老人特意帶來了前戰場上用過的茶杯,斑駁破損的痕跡是槍林彈雨戰場行進時留下的。「我的職責是保護攝影師,如果我的攝影師在戰場上被炸暈了,隨時準備好要候補上場。」《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也顯示了他們珍貴的圖像。
  • 抗美援朝系列電影有哪些 《金剛川》等四部影片上映
    當年抗美援朝攝影隊攝影助理楊中耀老人現場特別帶來了70年前戰場上使用的茶杯,斑駁與破損的印記都是一線槍林彈雨戰場行進留下的。「我的職責是保護攝影師,如果我的攝影師在戰場上被炸暈了,隨時準備好要候補上場。」《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亦展現了他們拼死帶回的珍貴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