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遠方的家》欄目今起推出大型系列節目《大運河》,第一集為《從寧波啟航》,《遠方的家》欄目組當天在慶安會館舉行了開播儀式。為了預熱《大運河》,24日至26日,欄目組在寧波進行了為期三天的直播,展示寧波古今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展現出在疫情之下、全球經濟萎縮之際,寧波為代表的中國經濟呈現出了快速復甦的強大動力。
第一集《從寧波啟航》
中國大運河是世界上裡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這條穿越千年的運河溝通南北,塑造輝煌,有無數的人穿行在其中,留下了太多的故事與歷史。大型系列節目《大運河》以「中國大運河」為行進路線和拍攝線索,充分挖掘大運河的歷史文化資源,關注沿岸對運河文化的開發和利用,呈現千年運河的古今巨變及運河城市的風貌變遷。節目主要聚焦運河沿岸與運河文化相關的物質遺產、非物質遺產、自然生態、運河民俗風情、特色物產、依託運河文化的鄉村振興、商貿發展、文化旅遊等,展現千年大運河古為今用的全景畫卷。中國大運河包括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和浙東運河三部分,寧波是中國大運河最南端的起點,也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正是此次《大運河》系列的首站,欄目組前期製作完成的四集(每集45分鐘)紀錄片都是有關寧波的,26日開始在央視四套每天播出一集,17:15首播。
《大運河》第一集《從寧波啟航》,主要展現古老的中國大運河與浙東運河的關係;從月湖畔的水則碑看古代寧波的城市管理智慧;行走西塘河,在高橋老街偶遇運河上的縴夫,了解運河兩岸人們生活的巨大變遷;走進大西壩村,了解運河大壩與古老村落的滄桑巨變;賞三江口夜景,在壯麗的夜景工程中開啟《大運河》的行程。
專家在慶安會館座談
當天,多位專家在慶安會館觀看了《從寧波啟航》,專家們暢談節目內外的故事和文化,他們認為,中國大運河是活態的文化遺產,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浙東運河是河海聯運的節點,第一集紀錄片代入感很強,能感受到運河邊人們的生活以及他們與運河的密切關係,從中也能看到很強的歷史縱深感,能提升大家對運河遺產保護與傳承、利用的意識。為了《大運河》首播,《遠方的家》欄目組在寧波進行了為期三天的直播,全程記錄寧波作為海上絲綢之路和大運河交匯城市的獨特魅力。從24日至26日,欄目組在象山體驗趕小海、學做當地美食,在寧海碼頭乘漁船體驗出海捕魚、尋訪水上人家,探訪全球最大的貨櫃碼頭寧波舟山港,體驗「雙11」百億商品備貨倉庫——考拉1號倉,遊走東錢湖畔古村落、體驗帆船運動,探訪餘姚井山頭、河姆渡遺址,跟隨學生發現被藝術點亮的鄉村「葛家村」等,直播記錄寧波的風土人情和文化魅力。
《遠方的家》欄目組在南塘老街直播
26日下午,欄目組在南塘老街、老外灘、慶安會館等地直播時,又碰到了不少《遠方的家》欄目組的粉絲。在南塘老街中華老字號、中華名小吃「缸鴨狗」店,有三位從武漢來的遊客,在聽了直播嘉賓張亮的介紹後,拿起手機拍下「缸鴨狗」雕塑,傳到朋友圈。《遠方的家》欄目組在慶安會館直播
還有看央視頻直播追隨而來的,在老外灘散步的市民,他們欣然加入了三江夜遊活動。其中有位先生不僅對老外灘的歷史建築、文化遺蹟如數家珍,還特別提到了水則碑在水利調節中的作用,對家鄉的熱愛可見一斑。《遠方的家》欄目組在老外灘直播
三江夜遊直播畫面
相關閱讀
來源:中共寧波市委宣傳部
文字/攝影:陳青
編輯:沈曉燕
一審:張志龍 二審:鄭仲曄 三審:張偉方
從《遠方的家》看阿拉的家,點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