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池氏文化精粹輯要(2019年6月30日收錄)
池氏網推薦語:
2018年5月20日,福建池氏委成立之際,我有幸到福州一睹成立大會之盛況。本次行程,可以說驚喜連連,不僅認識了一直仰慕的幾位池氏宗長,更是,在酒店大廳等候的閒暇時光,看到了福州的手繪地圖;仔細看完,後面的作者居然是「池志海」宗親——頓感親切與自豪!
本人有一個習慣,無論到哪個地方,都會看看當地的雜誌及酒店大廳陳列的資料——這一定是當地最引以為傲、最想向外地來賓推薦的特色景點、人文故事、地方小吃……
特別是最近幾年,每到一個地方,逐漸發現都是比較精緻的手繪地圖,免費讓各位遊客收藏。
從池志海宗親的手繪地圖,能夠清晰感受到他對福建深厚文化的敬畏之情、熱愛之情!
如果一座城市曾經的輝煌、璀璨甚至是落寞與蕭條都能在畫家的筆下重現,那麼毫無疑問,池志海就是那一位。
池志海是誰?這是一個對於熱愛閩都文化的人來說並不陌生的名字。
絕大部分人熟知他,是因為《倉山老洋房探尋之旅》、《漫走鼓嶺》等手繪地圖。在他嫻熟的畫工下,曾經飽經風霜如今仍舊安穩、舒緩的福州老城仿佛獲得重生。時間的流轉,總是會帶走一些記憶裡最深刻的部分——幸好啊,還有他,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著老建築!
(池志海作品)
臺灣攝影師阮義忠先生曾說過這麼一句話:會用相機鏡頭去看一個人,已是用情了;會拍下一張照片,已是有親了。
正巧,池志海本身也是一名攝影師——用鏡頭看,已經用了情;用畫筆再畫下,更是有愛了!
也是真的愛。他對這些老的建築應該是著迷、上心的。也許是這些建築遺留的滄桑和厚重,也許是這些建築曾寄存了美好的回憶……總之,它就是迷人的,不應該僅僅是用來懷念的——那就畫下來吧!
手繪地圖於他而言,像是引擎,它發動了他的生活。從此人生有了指引:有人喜歡,有人同樣戀著老建築,那就一直畫下去。
(池志海作品)
這次,我們也請到了池老師為裡山創作了一幅手繪地圖 (下拉至文章末尾就可以查看裡山手繪地圖哦) 。借著這個契機,我們也採訪了他和手繪地圖以及裡山間的一些故事。
(池志海)
裡山:您的作品幾乎都是關於福州的,福州對您而言是有什麼特殊意義嗎?
池志海:福州算是我的第二故鄉——上大學來到福州,就讀於福建師範大學,在福州學習工作已經十三年多了。其實人在一個城市呆久了,了解多了,有了感情,就想為這個城市留下點什麼,也為自己留下點作品。剛好自己喜歡攝影和記錄,也喜歡畫畫,就把專業知識和愛好結合,為福州畫手繪地圖。以後在合適的機會也會創作自己故鄉的作品。
裡山:是什麼樣的契機讓您開始想要畫福州的建築?
池志海:2010年我創作了母校的地圖,在學校裡的反響還不錯;畢業後從事設計工作,因為不太喜歡快節奏的加班方式而選擇辭職,開始地圖繪畫這一行的自由職業;在對倉山老洋房的探尋採風過程中,萌生把這些老洋房畫成類似於鼓浪嶼的手繪地圖作品,能創造性地表達自己對於城市建築的喜愛,從而開始了我對福州近代建築以及歷史地圖的創作。
(池志海作品)
裡山:在繪畫一張地圖時,您認為最重要的是什麼?
池志海:我覺得地圖主要還是功能性——就是導覽功能!去除那些無關緊要的信息,把一個專題的內容通過地圖的形式直觀地表現出來。但畢竟是手繪地圖創作,要區別於常見的機制地圖,需要有一些藝術的加工、審美的提升!與實用相結合,讓一幅地圖兼具藝術感又能滿足功能需求。
(池志海)
裡山:平時除了手繪地圖外,您還有其他的一些興趣嗎?
池志海:還有攝影記錄的喜好——當然這些主要也是為創作積累素材。另外最大的興趣就是買一些與我畫的地圖相關區域的老物件,比如畫倉山的老洋房,我會收集這一區域的歷史文獻和老物件,大多是福州近代外交文獻和相關資料。
中華聖公會福州陶淑女校印章
尋珍女校結婚證書
福建協和大學1940年畢業證中文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池志海收藏品)
裡山:您會給自己一個定位嗎?比如您現在做的這些事情,您是把自己當作一個藝術家,或者說是一個其他身份?
池志海:我從沒把自己定位成一個藝術家。雖然都是從事藝術相關的事情,但藝術家往往更主觀更自我,表達的大多是一般觀眾看不懂的境界,我反而做的都是要讓觀眾看到直觀的膚淺的內容——如果地圖做得太藝術化,就失去了它本質的意義了。
裡山:這次為什麼想要畫裡山地圖?初衷是什麼?
池志海:因為第一次接觸到源溪裡山這個項目,我就被裡山「溪谷、禪意、忘言」這個概念所吸引。我覺得:生活不僅僅只有在城市裡的奔波忙碌,還應該有一些山居中的閒情逸趣;在裡山的一席天地裡,我可以與自己和自然對話——這是我喜歡的生活方式。我也通過地圖的形式把裡山項目的群山環繞的感覺表現出來,用類似水墨工筆的手法以區別常見的3D效果圖。
(池志海作品)
裡山:畫這張地圖您用了多長時間?
池志海:地圖項目是從2018年12月初開始的,到2月中旬基本定稿,後續又小小修改幾次——前後算起來也有兩三個月左右時間才完成。創作期間也去了好多次源溪裡山項目及周邊的景點考察採風——那裡真是一片美好天地!
裡山:在這幅畫中有什麼亮點或值得挖掘的裡山周邊嗎?
池志海:裡山項目所在的區域自然資源保存得非常好!有一片山林是福州唯一沒有電線桿的山林。周邊區域是晉安區、連江縣、羅源縣交界的金山角,盛產中華瑰寶壽山石——很多礦山已被政府保護起來,免遭破壞,所以自然環境相當好。另外,區域裡的溫泉資源也是福州首屈一指,可以說是相當適合度假和養老,以及喜歡鬧中取靜和山居生活的年輕人居住。
(源溪裡山實景圖)
裡山:提到裡山,您的心底會浮現出怎樣一幅圖景?
池志海:我希望用清新淡雅的表現形式來繪畫心目中的裡山。可能是這一兩年《千裡江山圖》出鏡率比較高的緣故,很多地產都在使用這張圖或者類似風格的畫來宣傳,但「裡山」給我的感覺應該是更散淡、閒適、樸素一點的感覺,而不是像千裡江山圖那樣的氣勢恢弘、色彩豔麗,所以最後選擇比較清淡的手法來表現。
裡山:裡山始終希望提供一種美好的生活方式,那您認為的美好生活應該是怎樣的?
池志海:這個似乎沒有一個標準,但基本的條件應該是身體健康、家庭和睦、經濟無憂。在這基礎上,如果又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社會價值,我覺得就是美好的生活。
旋轉90°
橫屏觀看效果更佳
(裡山手繪地圖)
來自:裡山生活志
池志海:用手繪地圖找回老福州記憶
從手繪老倉山地圖到收集老物件,80後青年池志海對閩都文化心存溫情和敬畏,夢想著通過畫筆和鏡頭,留住福州舊時光——用手繪地圖找回老福州記憶
記者 樹紅霞 文/圖
池志海逛古玩市場
對熱愛閩都文化的人來說,池志海這個名字並不陌生。
80後的池志海,是福安人,2010年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美術學院藝術設計專業,因拍攝福州老建築、手繪《倉山老洋房探尋之旅》《漫走鼓嶺》等地圖而被人熟知。
池志海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老建築是城市文明的根本,不應該被忘記。」
老洋房裡尋找老福州
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池志海,在一家設計公司做設計。這份工作雖然專業對口,但個人的想法不能充分施展。兩個月後,他選擇辭職,背起包出去旅行,給自己的身心放了一次假。
幸運的是,這次旅行中,他意外接觸到一份手繪旅遊地圖,感覺很新穎、很實用,便萌生了手繪母校的想法。
說幹就幹。旅行回來後,池志海把大學四年用鏡頭記錄的母校重新梳理了一遍,很快繪製出一份福建師範大學旗山校區的Q版地圖。沒想到,這份方便新生出行的地圖,一下子就火了,還被學弟學妹們奉為出門指南。
有一次,池志海習慣性坐上20路公交車,途經靜謐厚重的煙臺山時,他猛然發現,此處原來這麼美,竟有著媲美鼓浪嶼的老洋房建築群,從裡到外都透著老福州的情趣,以前卻給忽略了。
老福州不僅僅是用來懷念的!池志海堅定一個信念——用自己的攝影和畫筆,留住福州舊時光。於是,他把目光投向具有濃鬱老福州生活氛圍的老洋房,一次次徘徊於此,拍攝迷人的老建築,品味獨特的閩都文化。
「我是從2011年開始關注福州的古建築的,也是從那年開始畫福州的老建築地圖。為求精準,我不斷尋找,不斷發現,收集文獻資料,走訪原始住戶,拜訪史學專家和名人後裔。」池志海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手繪之前,他花了大把的時間來打腹稿,參考中外的老地圖、卡通手繪產品和插畫作品,把整體風格定下來,把要傳遞的理念融進去。
2011年11月3日,歷時半年多的《倉山老洋房探尋之旅》手繪地圖網絡版正式發布時,池志海寫下這樣一段文字:「很高興您看到了這份地圖,和我們一起分享這份感動。如果您是背包客,但願這份地圖可以給你帶來驚喜;如果您也喜歡老建築、熱衷保護老建築,那就加入我們的行列吧!」
與一般的旅遊地圖不同,池志海手繪的地圖,不畫熱門景點,不標記商店廁所,呈現出的內容都有歷史厚重感。「老建築是活著的歷史,也是可以觸摸的時代記憶。在實地調查和查閱權威信息的基礎上,我努力還原每一棟老建築的原有建築風貌,試圖用最直觀的方式告訴人們,這些美麗的建築曾經存在於這座城市。保留這些老建築,就等於保存住了小型歷史博物館;保留老建築的風格,可以延續城市文化傳承的血脈。」池志海說。
緊接著,他又以平均每年一張原創手繪地圖的頻率,創作出版了倉山系列手繪地圖《螺洲訪古》《平山福地畫林浦》《洪塘懷安》《嚴復故裡南臺陽岐》等,《漫走鼓嶺》也與大家見面了。
古玩市場淘到的黑漆雙鳳描金樟木箱
池志海淘到的學生註冊單
老物件裡發現老故事
在手繪地圖的同時,池志海還做了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那就是收集老物件。
池志海告訴記者,2013年底煙臺山拆遷時,他給拆遷前的老建築拍攝留檔,發現不少老住戶要把老皮箱、老家具等很多老物件賤賣,因為這些東西要麼帶不走,要麼搬到新家也用不上。見此情景,他心裡很不是滋味,立即著手收集這些承載著歷史的老物件,特別是福州各式老皮箱(嫁妝箱)。
那段時間,池志海還認識了一些收古董的商販,從他們那邊也買了一些倉山老物件。這還不算,他先從國內網絡上找,後來到國外的拍賣網站高價購買。「因為老倉山在近代有很多洋人,他們回國後把一些資料等帶回國,加上當時倉山的國際交流比較頻繁,留下了很多資料在國外,所以在國外網站上經常能看到一些關於倉山的資料在賣。」池志海說。
在購買老物件的時候,池志海會特別留心那些跟老洋房老住戶有關的物件,比如學籍表、校友登記卡、註冊單、成績單、銀行匯票、明信片、銅版畫和刀叉餐具等生活用品。「我淘到了華南女子大學、陶淑女校、英華中學和三一學校的成績單,裡面大多有登記學生的家庭住址,其中一些是我認識的老住戶長輩的成績單,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有的我把資料複製列印出來給他們留檔,有的我會把原件還給他們留念。」他說。
池志海有一位朋友,外婆和5個姨婆當年都曾租住在倉山的老洋房裡,姐妹們陸續畢業於華南女子大學,但大多沒有留下畢業照。聽說池志海在收集老照片,就託他幫助找親人的畢業照。後來,他根據朋友提供的零星信息,竟然在福建師範大學檔案館數千張老照片中,把6個人的畢業照都找到了。
池志海手繪的倉山老洋房地圖
把手繪地圖集結成冊
收集老照片、老物件,既要有時間,更要有財力。這沒少讓池志海犯難,甚至想到過放棄。可隨著收集的「寶貝」越來越多,他感到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硬是咬牙挺了過來。
因為一張張翔實而生動的手繪地圖經得起推敲,他的名氣在朋友圈中越來越大,一些單位主動找上門與他合作。
煙臺山老洋房手繪圖推出後,帶動了煙臺山尋訪洋房熱。受此啟發,2015年,倉山區旅遊局再次請他手繪《嚴復故裡南臺陽岐》,並在地圖中加入二維碼,更符合現代旅遊者網絡生活。「這份手繪地圖以生動的畫筆描繪了嚴復的出生地陽岐村,並附上文字介紹嚴復的生平事跡和陽岐村概況,完善了倉山區各人文景點的手繪地圖體系,起到很好的旅遊宣傳效果。」倉山區旅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在省圖書館近日舉辦的「曬出你家『珍寶』」系列活動中,池志海帶上他的寶貝——「老倉山近代史料」參展,其中1924年英國海軍foxglove號掃雷艦球隊成員在倉山跑馬場的合影,背景能看到倉山公園路、復園路等近代歷史建築群……喚起很多前來參觀的老福州人的記憶,有的老人拿著放大鏡在手繪地圖上找尋當年的印跡。
談起未來的計劃,池志海告訴記者,目前,他在做關於倉山老洋房的書籍,希望把這幾年來關注的老倉山的一些情況、拍攝的照片、收集到的資料、畫的畫等彙編成冊出版。手繪地圖《福建協和大學復原鳥瞰圖》《福州海絲遺存分布圖》等準備出版。
「我還有一個大的夢想,那就是——結合上下杭、馬尾船政等福州著名的歷史街區,做一套整個福州的手繪地圖集。」池志海信心滿滿地說。
來源:福建日報 2017-06-20 05版
阿池校後記:
大概因為同姓池——所謂「天下池氏一家親」,又是我弟弟的師大校友,比較早就加了志海宗親的微信好友,並關注他的微信公眾號——「海國圖志 chizhihai1988」。
看到海國圖志公眾號在2017-10-05推文「福安名賢 明朝進士——池浴德」,開宗明義第一句就是「資料來自公眾號池氏網、《福安縣誌》等」,倍感親切!又發現該文補充了不少資料,豐富了有關池浴德名賢的認知,心中自是感動、感激。
再看志海宗親的朋友圈所曬結婚照、千金照等等,真心祝福滿滿!
精彩由您續寫:
請關注「池氏網公眾號」:ID:chiszqw
微信熱線:hackchi(北京);263656393(成都)
郵箱:hackchi@qq.com;263656393@qq.com
池氏網公益法律援助律師:池春燕WX:xuyuanchi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