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於我們家鄉一個貧窮的僱農家庭,且生於斯長於斯。
他的一生,是為革命戎馬倥傯、克勤克儉、浴血苦戰的一生。
他馳騁疆場,叱吒風雲,令敵人聞風喪膽。
他在被敵人重重包圍之下拒絕誘惑,拒絕投降,忍受常人根本無法忍受的飢餓和傷痛,以堅韌不拔的堅強意志,不屈不撓、英勇頑強地孤身一人與敵人展開戰鬥,直到壯烈犧牲。
他生得英武豪邁,死得氣壯山河,為萬民所敬仰,為萬世所銘記!
他無愧於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的榮譽稱號,他就是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著名的的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
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
一、在貧窮和磨難中成長起來的農家子弟1905年2月13日(農曆正月初十),我們家鄉——河南省確山縣李灣村(今屬駐馬店市驛城區古城鄉)的一個姓馬的貧苦農民家庭誕生了一個男孩。家人給他起名叫「順清」。後來在他上私塾讀書時,私塾先生給他起個學名叫馬尚德,字驥生。驥,就是千裡馬。私塾先生給他起的這個名和字,是希望他將來能夠成為一個德才兼備的傑出人才。
馬尚德就是後來家喻戶曉的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楊靖宇是馬尚德在東北從事抗日革命鬥爭時用的化名,他也曾用過張冠一(有時也寫作張貫一或張觀一)、周敏、乃超等化名。這些也是為了在革命鬥爭時期的白色恐怖下掩蓋身份而用的。
楊靖宇的家庭,祖祖輩輩都是勤勞樸實的農民。他的祖父馬綏武原籍是河南省泌陽縣羅灣村,因生活所迫,後來帶領全家逃荒要飯至確山縣城北左莊,後又遷至李灣村。開始時,祖父以燒窯和租種地主土地維生。家裡一貧如洗,基本上沒有完整的衣服,平常在家裡或在地裡幹活時穿的都是衣不遮體、襤褸不堪的衣裳。在黑暗的舊社會,他們一家同千千萬萬貧苦農民一樣,過著食不果腹、衣衫襤褸、艱苦難熬的生活。
楊靖宇早期照片
楊靖宇的父親馬錫齡以及叔叔馬元齡、馬賀齡都是老實忠厚的莊稼人。他們給地主扛過活,租種過地主的地,農閒時也曾燒磚、賣豆腐。祖父、父親和叔父們經過多年拼命勞動,用汗水也換得了一些勞動成果:家裡置了五六十畝地,加之另租地主四五十畝地,共耕種百餘畝土地。楊靖宇小時候,家中有土地二十畝,另租種地主土地十幾畝,共種地三十餘畝。不幸的是,在楊靖宇5歲時,他的父親因常年從事繁重體力勞動,過於勞累,積勞成疾,被病患奪走了生命,離開了人世間。
此後,楊靖宇的母親領著他和一個不滿周歲的妹妹,依靠叔父,與祖母、叔父家一起生活。
楊靖宇一天一天長大,到了上學年齡。媽媽千方百計借錢讓孩子去上了學。1913年,楊靖宇8歲時開始在本村一私塾讀書。楊靖宇聰明伶俐,刻苦學習,懂得上學的機會來之不易。考取確山縣高小的時候遇到了挫折,但是他毫不氣餒,廢寢忘食,終於如願以償。艱難困苦造就了他許多優秀的品質:他正直善良,勇於和地主階級及其他惡勢力作鬥爭;善於團結同學,為不平之事敢於出頭。更值得敬佩的是,楊靖宇從小就憂國憂民,在確山高小讀書時,就帶頭抵制日貨,同日本帝國主義作鬥爭。
二、一介書生接受革命洗禮,積極投身鬥爭1923年秋,18歲的楊靖宇考入了河南省立第一工業學校,校址在開封。此時正是「五·四」愛國運動的革命浪潮席捲全國的時候。楊靖宇如饑似渴地學習馬列主義思想,接受了革命洪流的洗禮,並於1925年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的預備隊伍--共產主義青年團。他積極投身五卅遊行示威活動,慷慨激昂地發表演講;並服從革命的需要,毅然決然地結束了為時三年的學生生涯,全身心地投入到如火如荼的革命風暴中去,並從此成為一個職業的革命家。
楊靖宇在開封求學時與同學合影
1926年,根據黨團組織的指示,楊靖宇與確山籍的幾個同學一起由開封回到家鄉確山,從事發動組織農民運動工作,他們在駐馬店、李灣村一帶,以織布和行商的職業作掩護,深入到農村,秘密地進行革命串聯。他們在李灣、川東、板橋、駐馬店,竹溝、石公河等地開展活動,在各鄉村間,晝夜奔忙,四處奔波進行革命宣傳,作發動群眾工作,並著手建立農民協會組織。
1927年4月4日,為迎接北伐軍勝利北進,楊靖宇領導了聞名遐邇的確山農民起義。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初調到中共河南省委工作,在洛陽、開封等地先後三次被捕入獄。
三、轉戰東北,威震敵膽1929年,為了革命的需要,楊靖宇奉中共中央之命赴東北,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
為了順利開展工人運動,他不辭辛苦投入到工人的隊伍中,做一名煤礦工人。在領導工人運動的過程中遇到很多艱難險阻,但是他都用智慧和耐心一一化解。同年秋被捕,在獄中堅持鬥爭,面對嚴刑拷打依然威武不屈,始終不背叛黨組織。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出獄,任哈爾濱市委書記,滿洲省委委員、代軍委書記等職,積極領導東北人民的抗日鬥爭。他領導的革命隊伍善於團結窮苦大眾,不拿群眾一分一毫,讓群眾真真正正地明白共產黨的革命隊伍是窮人的隊伍,是為窮人辦實事的隊伍。
1932年初夏,楊靖宇同志根據黨的指示,赴南滿--東北各省的南部地區磐石、海龍等地進行視察,對沈(瀋陽)吉(吉林)鐵路沿線各地的黨組織和遊擊隊、反日會進行整頓,以加強黨的領導,更有力地打擊日寇。
楊靖宇烈士雕像
1933年,上級黨組織決定把磐石遊擊隊改名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二軍南滿遊擊隊,任命楊靖宇同志為政治委員。楊靖宇的名字就是這時改的。從此,他肩負著黨和人民的希望,率領南滿遊擊隊在永吉、伊通、雙陽、磐石、東豐、西豐、樺甸、輝南、通化等地襲擊敵人,開展了強有力的抗日遊擊戰爭,使遊擊隊成為當地抗日武裝的核心力量。楊靖宇同志的名字,和他領導的抗日隊伍,也在東北的南部地區迅速傳開了。
1933年秋季,楊靖宇根據黨的指示,將原來的遊擊隊改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第一師,自己擔任政治委員兼師長。率領部隊給敵人以沉痛打擊,又率領獨立一師的第二第三兩個團和政治保安連,越過了磐石南部的輝發江,向輝南、金川、柳河、通化、清原等地進行南徵,創立了鴨綠江沿岸遊擊區,建立了長白山根據地。
1934年,楊靖宇被在瑞金召開的第二次全國工農代表大會選為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執行委員會委員。為了迎接抗日高潮的到來,決定建立中共南滿地方臨時委員會,楊靖宇任特委書記、南滿抗日聯軍總指揮、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兼政委等職。
1935年初冬,根據黨的統一戰線政策,楊靖宇團結抗日的東北軍舊部、自發的抗日遊擊隊和傾向抗日的「山林隊」,把以龍崗山脈為個心的這些部隊都集中起來,進行統一整編,,11月7日,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宣告成立,這是南滿抗日軍隊的第一次大會師。
楊靖宇將軍勇敢的被褥
在楊靖宇同志的努力下,東北地區的抗日武裝組成了抗日聯軍,下設十一個軍,軍下為師、團、連等組織,部隊發展到幾萬人。楊靖宇被大家公推為總司令,併兼任抗日聯軍第一軍軍長和政治委員。這就使東北抗日軍隊確立了統一的政治領導,更組織化、系統化,給了敵人更有力的打擊。在黨的領導下,楊靖宇指揮的抗聯一軍節節勝利,部隊橫跨吉、遼兩省山區和廣大平原。據偽奉天省警察署的統計,僅遼寧一省,1935年6月,抗聯一軍作戰709次;7月,759次;8月,1516次;12月,1706次。大小數十百千戰,日本侵略軍被消滅的常以百計、千計。
1936年初,中共南滿省委成立,楊靖宇任書記。
就在這一年,抗日聯軍的十一個軍,奉命改編為一、二、三各路軍,第一路軍以第一、二軍為基幹部隊,活動於南滿並進出鴨綠江;第三路軍以第五軍為主,包括四、七、八、十一各軍,活動於東滿,直達烏蘇里江;第三路軍由三、六、九軍組成,活動於北滿。楊靖宇同志任第一路軍總指揮兼政治委員,基本隊伍有六千餘人,分布南滿一帶開展抗日鬥爭。東北的抗日運動進入高潮。
盧溝橋事變後,為了配合全國抗戰,一九三七年秋天,楊靖宇率領抗日聯軍一路軍的三個師,從長白山根據地出發,向熱河方向西徵。他率領部隊經常出擊日軍,支援關內的鬥爭。
四、英雄不朽,松柏常青1938年5月,召集南滿黨和軍隊幹部開會,討論堅持遊擊戰爭策略。會後,在通化、臨江一帶開展抗日鬥爭,給敵偽軍以沉重打擊。同年冬,日寇實施慘無人道的歸屯並戶政策,進行武裝屯田移民,加強對南滿抗日根據地的摧殘,抗日聯軍的處境更加艱難。楊靖宇率第一路軍一部一千四百多人,進入長白山密林中。次年,在蒙江縣境與敵人戰鬥中受重大損失,隊伍剩下四百多人。
楊靖宇烈士的犧牲地:三道崴子原貌
在艱苦殘酷的鬥爭環境下,東北抗聯出了很多叛徒,第一個叛徒就是楊靖宇最信任的得力助手、原東北抗聯第一軍第一師師長程斌。他於1938年7月率所部115人叛國投敵,日軍任命程斌當隊長,組成「程斌挺進隊」,將楊靖宇部隊逼入絕境。程斌投降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摧毀了70多個抗聯的補給生命線——密營。楊靖宇同志親自創辦的糧倉和營地全被搗毀,一夜之間,楊靖宇部隊陷入了彈盡糧絕的境地。鬥爭形勢越來越艱難,但楊靖宇卻並沒困難所嚇倒。1940年1月,為解決部隊給養問題,命部隊主力北上,自己帶領一支小部隊東進。
第二個叛徒是從15歲起被楊靖宇撫養成人、楊靖宇非常信賴,並讓他擔任警衛排長的張秀峰。這個忘恩負義、貪生怕死的叛徒1941年2月1日攜帶抗聯經費9960塊大洋叛變投敵,導致楊靖宇的行蹤暴露。
到了最後,楊靖宇身邊只剩下7名戰士,4名負傷。於是楊靖宇下令4人轉移。後來,他派了剩下的兩名戰士去村落裡找些吃的,下山後,兩名戰士被日偽軍殺死。2月22日,楊靖宇在一間雪地中的小破屋裡度過了人生的最後一夜。
楊靖宇將軍蠟像
2月23日,孤身一人在吉林濛江縣(今靖宇縣)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遇到四個中國人,楊靖宇恪守黨的鐵的紀律,不拿群眾的一針一線,於是給了錢,讓其中一人幫他買些食物和棉鞋。那個人回到大屯洩密給日偽當局;關東軍討伐隊包圍了將軍,並緊急召集由抗聯叛徒組成的偽滿特工隊參戰;經過數小時激戰,楊靖宇身負重傷,槍裡的子彈也只剩下最後一顆,但他仍不向敵人屈服,最後拼盡力氣高喊口號壯烈犧牲。終年三十五歲。
英雄楊靖宇犧牲後,敵人將楊靖宇的遺體運到縣城,對於楊靖宇將軍的英勇和頑強,日軍頗感惶惑:楊靖宇自2月15日以來已陷入重重包圍之中,被切斷食物來源。這些天他究竟怎麼生存?為解疑惑,他們命令濛江縣城民眾醫院的醫生解剖檢查,看他的胃腸裡究竟有什麼。經解剖,他的胃腸裡一粒糧食也沒有,見到的只是未能消化的草根、樹皮和棉絮。參加解剖的主刀醫生、民眾醫院院長金源大為感慨,就連在場的殘暴的日軍侵略者也都覺得不可思議,感到震驚和和折服:中國竟有如此威武不屈的人。
楊靖宇將軍的最後一刻
當年殺害將軍的岸谷隆一郎特意為楊靖宇舉行了「慰靈祭」,並於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自殺。特工隊的領隊叛徒、原抗聯1軍1師師長程斌於抗戰勝利後混入山西省的八路軍隊伍,並於1950年代初被發現鎮壓。
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為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楊靖宇同志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但他的英名卻長存世間,為萬民敬仰,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為中華民族復興大業奮勇前行!
楊靖宇烈士的公祭安葬大會及題詞
楊靖宇烈士的公祭安葬大會及題詞
英雄楊靖宇,您安息吧!您是我們民族的驕傲,更是我們家鄉人的驕傲!我們將永遠銘記您,懷念您,敬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