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藍天上,五星紅旗飄揚……」舒展優美的《紅旗頌》在廣場上空飄蕩,千人合唱團唱集體側身轉向身後,一面廣場上最大的「五星紅旗」升起,瞬間點亮廣場所有人的目光。
這面閃耀著無上光芒的「旗幟」是一張LED網幕,高60米、寬90米。
「旗杆」是3組600噸的起重機。導演組最初的想法是,這面「國旗」是廣場的主要背景,所以能有多大就要多大。「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想法儘可能的落地,算出大的邊界值,保證絕對安全,保證演出品質。」網幕結構總設計黃偉如是說。
看數說話,是專家們最喜歡的辦法之一。他們收集統計了最近19年來,每年10月1日廣場上的風速、風向等等成百上千個數據。其中,最大的一次陣風超過9級風。就當日的不同時段分析,夜晚18時至23時,廣場流行偏南風。「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物體每高一倍,受風的阻力也會增加至少一倍。」黃偉說,在風速達到22米每秒,接近九級風的時候,「旗杆」的最大承受能力約為70米。
「根據這些數據,還要進行現場推演,模擬測試等一系列的步驟,歷時大約3個月,才最終敲定LED網幕的尺寸——總高度73米,總寬度90.25米。」黃偉說,這一高度已經超過天安門廣場周邊的所有建築。
升旗一次約需100分鐘
如此大的一面「五星紅旗」升起來,需要耗時大約100分鐘。而最初設計時,從吊車出發到「旗子」完全升起來,至少需要三四個小時。
這只是一個縮影,網幕從設計到製成前後歷時3個月餘,經過近30次的現場調研、試驗和論證,從簡單的模塊試驗,到最終定型單元試驗,方案不斷優化。舉個例子,為了選合適的「旗杆」的吊車,每款車都需要測算20多組不同風速下的4種臂長下起重機的起重能力,經過三四輪嚴苛地篩查,最終才選出佼佼者。
還有一個花絮可以解密了。如此高的設施,避雷針如何設置?在廣場上再樹起一根更高的避雷針?顯然不現實。「其實避雷設施就藏著吊車上。」黃偉說,「旗杆」的高度會比「國旗」略高,而吊車本身允許安裝避雷設施。
最大「五星紅旗旗」 巧設裝置防卷
巨大的「五星紅旗」上,通透的紅色流動,仿佛被賦予了生命。網幕結構總設計黃偉介紹,與10年前升起的網幕相比,今年的體量大了。同時,鋼絲繩加絞線的材質也改為了纖維繩加阻尼索的配置,所以飄逸性更好,更符合演出的效果。同時,網幕摺疊後體積也更小。
黃偉解釋,布「索」的目的是讓網幕在升降過程中可以繃著勁兒,不至於攤成團或絞成扣。「有了阻尼索,就好像是柔軟無骨的皮尺變成了拉收有勁兒的盒尺。」
網幕供電總設計王凱透露,巨幅網幕分3組獨立單元,每一部分都是單獨升降。完全收好後,所有網幕會被存放在矩形無縫鋼管制成的箱子裡。「摺疊後的網幕每片大約12米寬。所有升降和摺疊都是全自動的。」他說,每套網幕都會配備5組電動捲筒。即使一組出了故障,另外4組也可以獨立完成所有指定動作。」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作者:劉冕
監製:丁肇文、張鵬
編輯:黃品超
流程編輯:王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