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
後來終於在眼淚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在。」——《後來》劉若英
蔡康永離開《康熙來了》時說過,人來人往,只是日常。如今再聽這首歌,驚覺發現,所有的過往都成了後來,包括現在。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終人。劉若英曾說過:最怕在某個年紀突然聽懂一首歌曲,最怕在歌曲裡聽到了滿滿的自己……
生旦淨末醜的舞臺,離場與登臺總是頻繁的交迭著,不管你願意或不願意。
雲村裡很多網友抱怨最近很少聽到劉若英的消息,筆者印象裡劉若英最近的一次熱搜應該是4月17日的「劉若英陪你線上演唱會」,對於被封印了兩個月的粉絲們,可謂是一針強有力的撫慰劑了,這次熱搜瞬間讓劉若英漲粉二十七萬之多,這影響力對於80,90後一點也不意外。
聽過劉若英第一首歌《後來》,當時英語老師用放聽力的錄音機放的磁帶,那一幕記憶猶新。而看過劉若英演 戲第一個角色就是《粉紅女郎》裡「齙牙妹」,比那個陳好飾演的「萬人迷」更加令人印象深刻。原著作者朱德庸曾說:「這裡面最委屈的就是劉若英了,因為她要變醜。」但她不在乎這些,沒有偶像包袱,一心只想把角色刻畫好。
2000年,拍《人間四月天》時,原計劃分配給劉若英的角色是一代佳人林徽因。導演看中的是她的知性與清秀,雖然這個角色的演繹能讓她名利雙收,提升知名度,但出於對角色的尊重,她拒絕了,最後出演了張幼儀。
《人間四月天》
張幼儀身體孤弱,為了在外形上更為接近人物,劉若英也有意「虐待」了自己的身體。因為在她的世界裡,演戲和唱歌一樣,既不取悅自己,也不取悅眾,而只取悅於角色。想起了《我不是藥神》裡的王傳君,還有為拍戲暴瘦20斤的「千面影帝」張譯,想比流量小生,讓人心生敬佩。
好演員對角色的拿捏,並不只是小女生清秀與孱弱的一面,《天下無賊》結尾那場戲,劉若英扮演的王麗獨自在餐廳裡吃飯的戲份,當吃著吃著被告知,腹中胎兒沒有爸爸了,短暫的沉默之後,她又捲起肉片塞到嘴裡,她夾起兩片鴨肉,放到一張餅中,塞到嘴裡,掉著眼淚……
一個女人的脆弱,一個母親的堅強,一個單親媽媽的艱辛,由皮及骨,被她演繹得淋漓盡致,堪稱」教科書級別的哭戲「。
《上海往事》拍攝結束後,因為入戲 太深,走不出角色,精神極度崩潰,時常在現實和劇情裡恍惚。張艾嘉評價說:「我喜歡劉若英,不是某個階段,而是整場花開的過程。」
《上海往事》
論顏值,她的長相「飄忽不定」,論唱功,她的嗓音「顛沛流離」,論演技,她的實力「從皮到骨」,不管是暗香盈袖,還是馨香四溢,都一樣的沁人心脾。
多少80,90的青蔥歲月裡是從這首《後來》認識的劉若英,後來的我們,再次聽到《後來》,早已一路跌跌撞撞從懵懂到成熟,而劉若英也51歲了。如今,為人母的劉若英兼顧事業的同時,更多的選擇了家庭,像你我一樣,當年粉劉若英的那群孩子,也都有了孩子。
還記得年少時的夢嗎,像朵永遠不凋零的花,陪我經過那風吹雨打,看世事無常
看滄桑變化……
原創/轉載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