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六一兒童節,也是劉若英51歲的生日。
也許你上次看到她的名字,還是因為4月17日的「劉若英陪你線上演唱會」。
這場特殊的線上演唱會全網觀看人數近1.5億,「劉若英演唱會太好哭了」、「後來」當晚就衝上了微博熱搜,她的微博也跟著漲粉27萬。
身邊很多00後都震驚於劉若英的影響力,但很多80、90後卻毫不意外。
畢竟,誰的青春沒聽過一首劉若英的《後來》,誰又不是聽著劉若英一路跌跌撞撞從懵懂到成熟的。
很多人都用才女、得體這類溫婉大方的詞形容劉若英,但這種形容就像人們一提起劉若英就想到《後來》一樣,更像一種自帶束縛的捆綁。
她是才女不假,她行為體面也不假,但劉若英身上仍然有與之相悖的另一面,不妨解釋為一個少女橫衝直撞的熱血心潮。
21歲那一年,劉若英已經獨自一人在美國待了三年,喝過幾次酒,卻從未自己買過。生日那天,她花七十九塊美金買了機票特地從洛杉磯飛到舊金山。接近生日的凌晨,她就在買酒的雜貨店門口等著,零點一到,她便二話不說的推門而入,拍著桌子大聲對老闆說:「我要買威士忌」。
她模擬了很多次自己的場景,卻從未想過老闆直接拿酒給她,根本就沒檢查她合法買酒的身份證件。「你要看我的 ID嗎?」老闆搖頭,對她說了一句「生日快樂」,同時遞給了她人生中第一瓶自買的威士忌。那之後的劉若英宿醉了整整三天,二十一歲的開端很特別,卻是屬於她青春的印記,有點說走就走的反叛,有過被新奇佔上風的衝動之舉,才能收穫不一樣的人生體驗。
包括前不久的線上演唱會,直播結束後工作人員就散場了,大家一起熬了幾個通宵身體已經很疲憊了,但劉若英當晚又拉著陳建琪老師和黃士傑老師去了錄音室,於是才有了隔天的《媽媽》MV。有工作人員直說,《陪你》這場線上演唱會,真的太瘋狂了。為心底的瘋狂保駕護航,是51歲的劉若英仍舊在堅持的事情。
她也是愛獨居的清冷女人,從十六歲開始去美國念書至今,除了中途回臺灣時在祖父母家住了半年多,她一個人獨居了二十多年。經常有很多人問劉若英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獨處的,她說,從她有記憶以來,獨處就是她的生活狀態。她從小跟隨祖父母生活,身邊沒有同齡玩伴只好自己躺在床上自娛自樂,十六歲就孤身一人前去美國念書,對她來說,一個人生活更像是一種本能。
「如果沒有獨居的過程,生活就永遠是別人的生活加上你的生活的總和,不會是自己的生活。」劉若英第一次意識到自己獨居,是去買牙膏的時候,「真好,終於有牙膏選擇權了。」為了這些細碎的獨居快樂,劉若英就這樣獨居了二十多年,她敢一個人面對生活的種種,以至於寫下題為《我敢在你懷裡孤獨》的書也並不為過。
值得一提的是,充分享受孤獨的劉若英也很愛一個人旅行,她去過很多地方,但最戲劇化的還是她十六歲第一次去美國的時候。一個人,打電話跟旅行社訂了夏威夷三天自由行,訂完才告訴祖母。為了看起來成熟,她還專門燙了頭髮,儘管那髮型被她後來吐槽為很像櫻桃小丸子的媽媽。
唱情歌的人有很多,但是像劉若英這樣,輕易就讓人走心的寥寥無幾。她的共情力堪稱一絕,幾乎首首到能唱到人心坎兒裡。
《後來》、《為愛痴狂》、《很愛很愛你》、《一輩子的孤單》、《原來你也在這裡》……太多太多耳熟能詳的歌,熟悉到也許我們很久沒聽過這些歌,但看到歌名的瞬間,嘴巴已經下意識哼出它們的旋律。因為無比共情,更能感知到別人不易發覺的一切,所以她的情歌總有雙倍魔力。
那天線上演唱會的時候,《後來》的前奏一出,屏幕前很多人的眼眶就紅了,後來她又唱了蘇芮的《親愛的小孩》和白安的《媽媽》,一身白色襯衫配卡其色褲子,哪怕只是她安靜坐在椅子上唱歌,沒有華麗舞美,也足夠打動人心。
劉若英的共情體現在方方面面,有她對於愛的人的專屬細心。《我的失敗與偉大》是她很喜歡的一首歌,她說這首歌很甜,但卻是那張專輯中最讓她有心痛感覺的一首。大概也和她那幾年的感情生活有關,「越是甜美的事情,有時候你越覺得那是很短暫的」。拿到歌詞的時候,她把第一段的歌詞換成了臺語,因為她曾喜歡過的人是臺灣人,用對方最熟悉的語言去表達她心裡的誠意,這是劉若英的誠懇,「我這麼努力把每一個臺語咬清楚,這麼努力的要唱好每一個音,就是希望能用他最熟悉的語音,他最放鬆的方式讓他知道。『哇矮裡』(我愛你)。」
劉若英對粉絲的共情力,則是用誠懇換大家一首歌的心動。錄《年華》那張專輯的時候,劉若英請了十三位圈內好友一起製作,包括李宗盛、袁惟仁、五月天等等,前前後後錄了八個多月,她也推掉了機會不錯的戲約,錄製結束後她說:「這是一張你可以用耳機來聽的唱片,裡面每個呼吸聲都有我自己很深的情感在裡面。」這話不假,《年華》成為影響粉絲頗深的專輯之一,甚至15年後,林宥嘉在《蒙面唱將猜猜猜》中翻唱了專輯主打《成全》,字字戳人淚點的歌詞讓《成全》再次成為新一代年輕人的單曲循環。
很多人因為《後來》認識劉若英,但如果提到她就只想起這首歌,未免有些太可惜。對於演員劉若英來說,她著實被低估了。
1995年出演的第一部愛情片《少女小漁》就拿下了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兩年後憑藉《美麗在唱歌》獲得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一年後憑藉《徵婚啟事》再次拿下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後來》發行的那一年,她更憑《住在十字架裡的母親》獲得臺灣電視金鐘獎最佳女主角,更不必說後來憑藉《天下無賊》一舉拿下金紫荊獎和百花獎最佳女主角。2013年的時候,她更是擔任了金像獎和金馬獎的評委。
如果是劉若英的演技粉,也許時常會發出「她是被音樂耽誤的天生演員」這樣的感慨。但無論是音樂還是演戲,劉若英的貫通都少不了我們前面提到的共情。
拍《人間四月天》的時候,她不演才情四溢的林徽因,也不演導演給她推薦的陸小曼,她就演其貌不揚的張幼儀,她說「林徽因可以說,陸小曼可以哭,張幼儀卻不能哭,也不能說,她必須努力抑制自己的情感,不讓眼淚掉下來。」她看到了不同於以往的張幼儀,於是我們才看到了一個全新的感人至深的張幼儀,甚至因為入戲太深,她很長時間都沒有走出來。
熟悉劉若英的朋友應該知道她喜歡張愛玲,之前能夠在《她從海上來》中扮演張愛玲也是她至今都很激動的一件事。2004年的時候,她又機緣巧合參演了改編自張愛玲同名小說的話劇《半生緣》,出演的角色恰恰也是她情有獨鐘的顧曼幀。後來接受採訪時她坦白的告訴記者,其實兩年前她對演藝生涯有了很多倦怠感,是《半生緣》拯救了她。她對《半生緣》的演出既恐懼又期待,因為每次演出都像是丟了半條命,但她又接著說到「為演出把命丟在舞臺上是最幸福的」。
《半生緣》中劉若英有一段20分鐘的獨白,每次都是她還沒哭,身邊的演員就哭得稀裡譁啦。後來演出效果也很好,3小時15分鐘的演出,臺下觀眾的眼淚都為顧曼幀而流。讓眾人皆為顧曼幀淚流的前提,是劉若英足夠懂她。
劉若英的哭戲一直很好,好到有影評人列舉這些年最打動人的兩段哭戲,一個是張曼玉在《甜蜜蜜》中看到豹哥死去後「先笑後哭「的經典橋段,另一個就是劉若英在《天下無賊》中「吃烤鴨」的那段哭戲。網友們也說,有段時間看到烤鴨,就想起劉若英邊吃邊哭的那場戲。
事後有人採訪她,為什麼可以演得那麼動人,她說,「我就覺得不光劉德華死了,好像所有人都死了,突然有一種孤單的情緒湧上,想起人生就是這樣聚少離多,傷感不已,眼淚不自覺地流了下來。」感慨聚少離多,興許也是因為那天拍攝的時候,劉德華、葛優的戲份早已殺青離開劇組,只剩劉若英一人面對早已冷卻的烤鴨,悲從中來再無克制,遂成一段經典。只是那天之後的她,很長時間都沒有再碰過烤鴨。
很多年前《蘋果日報》的主筆董橋邀請劉若英寫專欄的時候,她忍著激動的心情說了自己的擔憂:別人看來是紅色的東西,在我眼裡可能成了灰色。
如今許多年一晃而過,她眼裡的世界早已成為很多人心中的慰藉,灰色不常有,取而代之的是無盡的溫暖與陪伴。
今天是劉若英五十一歲的生日,也許你我都該說一聲:
編輯:西貝
美術:羅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