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十二帝數雍正冷酷無情,他死後為什麼很多老百姓傷心哭泣

2020-12-23 騰訊網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京城暢春園清溪書屋內外,籠罩在一片惶恐而緊張的氣氛中。69歲的康熙皇帝,在這一天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他的死去,不僅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也意味著康熙後期持續三十多年的皇儲之爭,也將在這一時刻進入白熱化狀態。步軍統領隆科多當眾宣讀康熙遺詔,皇四子胤禛成為了大清朝的新一任皇帝,史稱雍正皇帝。

在清朝十二個皇帝中,名聲最差的莫過於雍正。雍正在位時間十三年,然而他在這短短十三年之中的作為,無論在當時還是後世,都被認為是充滿了激烈爭議和負面評價的十三年。多年以來,雍正已經被定格為一個兇狠暴戾、陰險狠辣的人物,甚至已經到了令人厭惡的地步,其冷酷無情之程度,在清朝十二帝中找不出第二個。

當然這一切並非是空穴來風、強加於他。縱覽雍正一生,他有兩大惡行最為人所詬病。第一當屬他為了爭奪皇位,「弒兄屠弟」,骨肉相殘。雍正在激烈的皇儲之爭中沉浮數十年,潛意識中已經把其他兄弟都視為競爭對手、威脅他皇位的危險分子,他登基之後,採取了很多手段對他的兄弟們進行壓制打擊、甚至陷害致死。

雍正有三個哥哥,大哥胤禔、二哥胤礽、老哥胤祉。胤禔和胤礽,在康熙後期已經完全失勢,不可能對雍正構成實質性威脅。但雍正仍然不肯放過他們,殺氣騰騰地宣稱父皇康熙留有遺詔,「朕若不諱,二人斷不可留」,徹底堵死他們東山再起的機會。二人都被圈禁至死,胤礽的子孫被強制搬出京師,遷移到山西祁縣鄭家莊,非奉詔令永世不得入京。三哥胤祉在被雍正發配到康熙景陵守墓,雍正六年被削去王爵,圈禁至死。

雍正的弟弟中,八弟胤禩、九弟胤禟、十弟胤、和十四弟胤禵,都曾和他進行過水火不容的明爭暗鬥,遭到的打擊也分外猛烈。八弟胤禩被他斥責為「詭譎陰邪,狂妄悖亂,包藏禍心,日益加甚」,剝奪一切爵位職務,從清朝皇室除名,被圈禁後離奇而死。胤禟死在大獄中,胤、胤禵被終生圈禁。雍正對皇室兄弟的打擊陷害,達到了清朝的最高峰。

雍正還有一項劣跡是屠戮功臣。都說朱元璋殺功臣殺得最狠,雍正比起他來也是不遑多讓。在雍正奪位之爭中,隆科多是他的忠實鷹犬和鐵桿心腹,但他在雍正五年卻被撤職抄家,幽禁暢春園,次年死去。年羹堯手握兵權,既是雍正奪取皇權的堅實後盾,又為他南徵北戰平定四方,雍正四年被賜死,家產抄沒,親屬流放邊疆。

然而雍正的形象如此不佳,但雍正十三年他病死後,乾隆把大行皇帝龍馭賓天的消息昭告天下,四方百姓聞之,「命下之日,人皆流涕」,很多百姓都為他傷心哭泣。雍正的陰狠忌刻人所共知,為什麼老百姓對他的印象很好?原來,雍正在位期間曾經幹過一件深得人心之事。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曾經存在過一個極為特殊的人群,俗稱「賤民」,包括樂戶、丐戶、惰民、疍戶、世僕、九姓漁民等群體。他們的起源和由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卻有一個共同特徵:屬於古代被壓迫被歧視最為深重的一個人群。

千百年來,他們一直被視為低人一等的特殊群體,不能從事士農工商等「正途」,不準擁有尺寸土地,不得參加科舉考試,不得與平民通婚、混雜居住,連最起碼的人格尊嚴和最基本的法治地位都不具備,用一句老話來說,地獄只有十八層,他們還在第十八層之下。

雍正元年開始,雍正下發諭旨,在全國上下開始了一場「豁賤為良」運動,「除其賤籍,使為良民,所以勵廉恥而廣風化」。山陝樂戶、江浙惰民、九姓魚戶、河南丐戶、閩粵疍戶,成批「轉正」為平民,獲得了與正常人一樣的法律地位和權力。雍正認為,這些人都是大清子民,卻不能共享朝廷恩澤,「有如奴隸,稍有不合,人人皆得加以棰楚」,反而備受欺凌,殊可憐憫,因此應該「應予開豁為良,俾得奮興向上,免至汙賤終身,累及後裔」。

雍正這次行動,固然有著為了緩和清朝國內矛盾、穩定其統治的動機,但客觀而言,雍正此舉卻也充滿著人文關懷的溫情與善意。在等級制度森嚴的古代,雍正能做到這一點,把關注的目光投向最底層的弱勢人群,顯得難能可貴。無怪乎他死之後,百姓們會為他傷心哭泣。

相關焦點

  • 清朝的名臣李衛,在雍正皇帝去世後,他的結局到底如何?
    《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想必大家都看過,這是根據二月河《雍正皇帝》小說改編而成,在1999年1月3號播出後就廣受好評,並且拿下各項大獎。當雍正還只是親王的時候,李衛在各種機緣巧合之下,投入到四爺的府內,和年羹堯一起成為了雍正的奴才。雍正皇帝在奪嫡的過程當中,李衛也是有很多參與,並且為雍正出謀劃策。
  • 康熙死後 大將軍王允禵為什麼敢隻身來到北京 不怕被雍正殺死嗎?
    康熙皇帝死後,他的皇位由誰繼承是清朝一個非常大的謎團。官史野史說法不一,民間盛傳著雍正皇帝聯合隆科多篡改繼位詔書,將「傳位十四子」改成「傳位於四子」,二月河的《康熙王朝》禍起蕭牆一卷更是將九龍奪嫡一事寫得跌宕起伏,引人入勝。
  • 清朝胤祥的女兒為何被雍正收養?真的是雍正為了鉗制胤祥嗎?
    愛新覺羅·胤祥,康熙第十三子,雍正朝的第一寵臣,也可以說是整個清朝第一寵臣,但雍正登基後卻將胤祥之女收在宮中。有人說這是雍正為了牽制胤祥,其實這種觀點十分可笑。雍正如果想牽制胤祥為何要替他養個女兒?把他兒子帶在身邊不好嗎?要知道古代時女兒根本沒有政治地位,更別說做人質了。
  • 清朝的皇帝,到底是用滿文還是漢字?看看雍正的硃批,你就知道了
    從客觀角度上來看,清廷十二帝,在年少時期基本都算是最為刻苦用功之人,這和自身的危機意識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另外一部分讓阿哥刻苦讀書的原因,則取自於秘密建儲制度所導致的激烈競爭。因此清廷皇帝,絕大部分都能夠熟練的使用滿文和漢文來聽說讀寫。
  • 同為少數民族政權,為何清朝題材的電視劇很多,而元朝卻很少?
    然而,清朝電視劇的重現卻多如牛毛,從二月河所著的《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尤小剛為導演所著的《孝莊秘史》,以及近10年來出現的《宮鎖心玉》《宮鎖珠簾》《甄嬛傳》等電視劇,清朝電視劇在中國古代歷史題材電視劇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大一統政權也是為少數民族建立的,為什麼有很多電視劇在表現清朝,而很少在表現元朝呢?
  • 為什麼雍正皇帝在民間和野史在老百姓心中是位殘暴的帝王?
    清朝歷史中,雖然雍正皇帝只在位13年,可是關於雍正的一些是是非非的言論卻過多其他清朝帝王,其中最知名的就有雍正繼位合法性和雍正怎麼死的。如今看來,雍正皇帝一生勤政為民、宵衣旰食、改革弊政、利國利民,使得清朝的國力短時間大增,不可否認,放之於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雍正都是一位偉大的改革家,好皇帝。
  • 雍正登基為帝,為什麼他的生母卻堅拒太后封號?
    和趙匡胤相比,大清朝第五位皇帝清世宗雍正帝登位,也很令許多人感到意外,不過,經過順治、康熙父子兩代人的勵精圖治,雍正登位時,大清國正處於太平盛世,所以雍正登位後,便坐擁四海,並無北宋初建時那種外敵環伺、內亂難平的亂糟糟局面。也就是說,雍正從坐上龍椅的那一刻起,他的帝位已堅如磐石、難於撼動。
  • 雍正死後竟與囂張跋扈的年世蘭合葬,為什麼雍正陵寢沒有被盜過?
    雍正死後居然和囂張跋扈,心狠手辣,恃寵而驕,心胸狹隘的女人年世蘭合葬在了一起。其實年世蘭是電視劇《甄嬛傳》中的名字,歷史上雍正的年妃並沒有留下名字,她在臨死前被雍正晉封為皇貴妃,死後被追諡為敦肅皇貴妃。
  • 雍正死後與年世蘭合葬在一起?雍正的陵墓有沒有被盜過?
    「康熙寬大、乾隆疏闊,要不是雍正的整飭,滿清恐怕早已衰亡。」私以為這句話是對雍正帝比較公正的評價。雖然後世一直在提到清朝的盛世的時候,說的是康乾盛世,裡面壓根沒有雍正帝什麼事,但實際上,倘若沒有雍正帝,這個康乾盛世會大打折扣。
  • 從努爾哈赤到溥儀,清朝12帝按個人能力和國家貢獻,該如何排名呢
    清朝可能是大家最為熟悉的朝代了,因為清宮戲幾乎已經將清朝的十二位皇帝都演完了,可能許多人都能張口就來背出清朝的12位皇帝: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溥儀。其實「12帝」這個稱呼是很矛盾的,因為歷史上定義清朝的歷史是從1636年開始的。
  • 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為什麼清朝的老百姓,會「幫助」侵略者攻城
    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朝代,是第二個遊牧民族統一中國的朝代,雖然清朝的統治不象元朝統治那麼排斥漢文化,沒有把人種劃分等級,然而清朝統治者依然防範漢族,在早期滿清統治者也是想在文化上同化漢人,所以搞什麼剃髮易服,以
  • 雍正王朝:雍正帝本信佛,為什麼後來卻信道吃仙丹,且吐血而亡?
    等到了老八胤禩自盡身亡,留下的遺書深深刺激了到了雍正帝,他一怒之下大量吞服仙丹,最終病發,吐血而亡。那麼雍正帝為什麼明明信佛,怎麼到最後又開始信道了呢?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237期:雍正王朝:雍正帝本來是信佛的,為什麼後來開始信道,還吃仙丹?一、雍正帝自幼信佛,喜歡讀佛家經典,喜歡結交一些佛教人士,也算是延續了清朝的傳統。
  • 帝號:康熙、雍正、乾隆字面後的秘密
    就是清朝快亡了,本來就「懸」著,再拿棍一「捅」,「bia ji」就掉下來。  侯先生的話當然是句笑談,但清朝距離我們最近,由於各種清宮劇的影響,我們確實對清代的皇帝比較熟悉,清代共有12個皇帝,入關前在東北有倆,入關後是十個,分別是:天命、天聰、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
  • 清朝十二帝帝:「康乾盛世」雍正功不可沒,而他被稱為千古一帝!
    他一生致力於整頓吏治,清朝在他的整治下,貪汙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而更加嚴重。清朝也是在他手裡,由盛轉衰。 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有作為的皇帝,他一生建樹頗多,如:將清朝的疆域推向最大化,將「康乾盛世」推向頂峰,開創十全武功。不過他也是個毀譽參半的皇帝,如:閉關鎖國,文字獄等等。清朝因他達到頂峰,也因他走向沒落,不過不可否認的是,他能力還是很強的。
  • 康熙死後,他最寵愛的宜妃太可憐,多次被雍正欺負
    都知道清朝有兩位皇帝比較長壽,一位是乾隆皇帝,活了八十八歲,那在皇帝中間無人能比,另一位就是他的爺爺康熙皇帝了,康熙皇帝雖然不及孫子乾隆活地久,但是也活到了68歲,並且因為功勳卓著也被後世稱為「千古一帝」。
  • 《雍正王朝》的這三處細節,戳中清朝殘酷真相
    雍正皇帝剛喜滋滋誇獎戶部新鑄的銅錢好看,他就站出來打臉,先和戶部侍郎(八爺允祀心腹)大打出手,接著又在雍正皇帝開撕八爺允祀,幾句話就把鑄銅錢的把戲剝的乾乾淨淨:大清朝的官方銅錢比價,是一兩白銀兌換兩千文銅錢,可雍正年間的市場價,卻是一兩白銀兌換八百文銅錢,差距十分恐怖。這恐怖差距意味著什麼?
  • 死後為什麼能進雍正泰陵?
    雍正和年世蘭合葬在一起的主要原因是:真實歷史上的年世蘭是雍正皇帝一生的摯愛,雍正非常寵愛這位年妃,才被破格葬在了雍正的泰陵。清朝有規定,只有皇后才有資格跟皇帝合葬在一起,但年世蘭作為貴妃能進雍正皇陵,確實會讓人感到意外。那她怎麼會受到如此高的待遇呢?
  • 清朝12帝,按照個人能力和國家貢獻,該怎麼排名呢?
    引言「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歷史上從來不缺少改朝換代的故事,從秦始皇到漢高祖,從唐太宗到宋徽宗,歷史上多少朝代更迭,歷史上多少次時代交替。在眾多朝代中,清朝恐怕是最多故事的。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國號被皇太極改為大清。
  • 李衛為什麼那麼牛,三省六道皇親國戚沒有他不敢動的,死後更牛
    想到他立馬會想到徐崢演的那個地痞無賴式的小人物。然而在真正的歷史上,李衛遠遠比影視劇裡演的更厲害千百倍。不但雍正活著時,他是朝廷的第一重臣。就連雍正死後,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乾隆,也不得不倚仗這位老爹留下來的非物質遺產。即使在李衛死後很多年,無論是官方,還是在江湖上都沒人敢動他。這又是為什麼呢?因為李衛除了是朝廷的命官之外,他還有著另外一個特殊的身份。
  • 她才是清朝唯一的「烏拉那拉氏皇后」,是雍正很重要的一個人
    她才是清朝唯一的「烏拉那拉氏皇后」,是雍正很重要的一個人大家都看過去年熱播的電視劇《如懿傳》吧?大結局時有一個戳中淚點的一幕:當自己的妻子死後,弘曆才終於清楚她想要的,不過就是希望自己一輩子可以自由自在,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被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