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死後 大將軍王允禵為什麼敢隻身來到北京 不怕被雍正殺死嗎?

2021-01-18 涯讀涯史

康熙皇帝死後,他的皇位由誰繼承是清朝一個非常大的謎團。官史野史說法不一,民間盛傳著雍正皇帝聯合隆科多篡改繼位詔書,將「傳位十四子」改成「傳位於四子」,二月河的《康熙王朝》禍起蕭牆一卷更是將九龍奪嫡一事寫得跌宕起伏,引人入勝。

以目前的研究來說,由於清朝詔書有滿漢蒙多族文字構成,雍正篡改詔書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康熙留有遺詔由雍正繼位應該是史實。但與此同時卻依然留有一個謎團,那就是九龍奪嫡另一個主人公大將軍王允禵為什麼會拋下十萬大軍隻身來到北京城。難道他真的對清朝忠心耿耿,無心皇位,也不擔心到北京後被雍正殺害嗎?

很多人認為,這是因為雍正的心腹年羹堯擔任川陝總督一職,可以在軍中制約允禵,讓允禵翻不起波浪,大局已定的情況之下,允禵只好繳械認輸,乖乖到京城向新皇帝雍正稱臣。但自相矛盾的是,允禵乃是大將軍王,年羹堯不過是總督,要受允禵節制,怎麼可能反制上司呢?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朝鮮使臣的記載中找到答案。

康熙六十一年十月二十七日,朝鮮派出了李混為正使的使團來清朝朝覲,該使團於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到達北京,雍正元年四月初二回國,正好經歷了康熙去世、雍正繼位。回國以後,他們記錄了在清朝的所見所聞。

上年(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初七日,康熙皇帝始自南海子回駕暢春苑。初八日感冒風寒,而症非大殷,故七旬慶詔以十一、十二兩日連續發遣於各省。而十三日早朝,與內閣諸臣議國政,畢,氣忽昏迷不省。大學士王琰跪問病,仍請國事何如。請至再三,皇帝睜目不言。是日酉時崩逝。二更量移駕還宮。十五日,大學士馬齊、九門提督隆科多,及十二王等相與謀議,稱有遺詔,擁立新君後始為舉哀。二十日,頒登極詔書。以此多有人言,或稱秘不發喪,或稱矯詔襲位。內間事秘,莫測端倪。

在朝鮮使臣的眼中,康熙皇帝的死是很突然的,初八日感染風寒,十三日早期時突然昏了過去。此時大學士王琰問由誰繼位,但康熙皇帝卻只是睜眼不說,然後不久就去世了。到了十五日,突然傳出康熙有留下遺詔,由雍正繼位,二十日雍正皇帝頒布登極詔書,正式登基,並且在當時市井中就已經盛傳著雍正矯詔襲位的消息。

然後朝鮮使臣也將自己的猜想寫了下來。

而至於矯詔,則似是實狀。所謂十四王者,與新君同腹兄弟,而康熙愛子,且有民譽,往年拜徵西大將軍往徵西賊矣。上年四月,自軍中入朝,則父子相對,親賜玉璽以送。及至十一月感疾之初,密詔召之,未及到而先崩。新君即位後,以其擁兵在外,慮或不受命,假稱康熙詔命,使之入朝,而責其違限十日,不即召見。

朝鮮這裡所說的矯詔,並不是說雍正偽造傳位詔書,而是擔心擁兵自重的允禵有異心起兵造反,於是便假借康熙的詔命召回遠在西北的允禵。

那雍正是怎麼令允禵相信是康熙的詔令的呢?雍正使了個小花招,用「諮」的方式發布諭旨。所謂諮」,也就親王寄信的方式。這種寄信諭旨的方式,屬不經內閣明發的「密旨」,一是因為不經過內閣明發,保密性很強,只有發布諭旨的皇帝、承旨者(或寄信者)、接旨者知曉,二是利用了這三者之間的特殊的關係。雍正是允禵的同胞兄弟,也是康熙得力的臣子,康熙讓雍正發密詔給允禵,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允禵因此不加懷疑。

雍正的諭旨也寫得極其含糊,並沒有直接說康熙駕崩,只是說「皇考大事」,令允禵誤以為康熙沒有死,把他急召回來,是因為想讓他繼位。看到皇位有望,允禵自然樂於進京。

諭總理事務王大臣等:「西路軍務,大將軍職任重大,十四阿哥允棚,勢難暫離。但遇皇考大事,伊若不來,恐於心不安。

這種說法同樣出現在耶酥會士巴多明神父寫給杜赫德神父的信上。這封信寫在雍正皇帝死後一周年,雖然出現的時間遲,但至於可以說明這個說法在當時是有很多人相信並廣為流傳的。

新皇帝(指示雍正帝)一即位,就冒用己故皇帝的名義,好像他還活著,派人接連送急件到韃靼,命十四親王把官印交給他指定的人,不必帶很多隨從,儘早回北京商討一件最重要的大事。十四親王立即遵命,他只是到了離朝廷還有三天路程的時候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這樣,從康熙駕崩到雍正繼位這段時間的事情我們大體就清楚。康熙去世以後,雍正先控制京城局面,確立下自己的皇位,隨後再用諮文的方式假傳康熙諭旨,召回大將軍王允禵。允禵信以為真,隻身趕回京城,並把軍務交給旁人。等走到京城附近的時候,才知道康熙已經駕崩,雍正即位的消息,但此時再想回到西北已經來不及了,因為另一邊他的軍隊已經被年羹堯接管,無奈之下他只得向雍正稱臣。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康熙封胤禵為大將軍王,為何只是稱號,爵位還是貝子?
    再來說說雍正王朝電視劇的獨特視角。關於雍正是否篡位的爭議中這個細節,雍正王朝電視劇中推理的比較合情合理。雍正王朝中康熙為什麼封老十四為大將軍王,卻不將他爵位升為親王呢?深層次來說,康熙這是在分化八爺黨,因為他先是釋放一個錯誤信號,讓人以為他立誰當大將軍王就等於立誰當太子,然後並沒有以八爺黨的首腦老八為大將軍王,反而以老十四為大將軍王,事實證明這招很不錯,老八雖然一開始表面上很支持老十四,讓老十四去爭皇位,但背地裡就不平衡了,等到老十四成為大將軍王以後,馬上安排鄂倫岱和雅布齊兩位將軍架空和監視老十四,兩個人因此反目成仇,後來老八更是以死鷹事件誣陷老十四
  • 雍正王朝:康熙封胤禵為大將軍王,為何只是稱號,爵位還是貝子?
    誠然康熙遺詔被篡改的確是無稽之談,但關鍵在於歷史上康熙遺詔是康熙帝死後三天才寫出來頒布天下的,並非是康熙帝真跡,並不能以此證明雍正帝沒有篡位,所以雍正帝是否篡位的爭議謎團到現在都沒有蓋棺定論。再來說說雍正王朝電視劇的獨特視角。關於雍正是否篡位的爭議中這個細節,雍正王朝電視劇中推理的比較合情合理。雍正王朝中康熙為什麼封老十四為大將軍王,卻不將他爵位升為親王呢?
  • 雍正王朝:寧用年羹堯,也不用胤祥,雍正為何如此選擇「大將軍」
    讓胤祥出任「大將軍」,會讓「八爺黨」,尤其是會讓胤禵不服1、康熙朝時期,康熙皇帝才是統治階層唯一的第一梯隊,像胤禛、胤禩、胤禵這類皇子只能算是統治階層的第二梯隊,也是為皇帝分憂、為朝廷出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更何況,康熙皇帝晚年逐漸將政務交給了諸位皇子負責,皇子擔任「大將軍王」便成了份屬應當。
  • 雍正王朝:康熙讓老十四當大將軍王,實則是為了老四成功繼位鋪路
    那麼今天宋安之來分析一個有意思的劇情,那便是康熙任命老十四為大將軍王,真正意圖到底是什麼,既然要傳位於老四,為何有些曖昧的重用老十四呢,以至於老九在雍正登基以後,借著這個話題,製造雍正奪了大將軍王老十四皇位的謠言呢?其實究其原因,康熙這樣做的目的在於保護老四,為老四順利繼位鋪路。為什麼這樣說呢,接下來宋安之具體來說說。
  • "康熙晚年為何要讓老十四當大將軍王?這一招太高明,雍正都被騙過"
    二月河先生在其作品《雍正王朝》中,相當準確地描述了雍正一步步走上皇位的過程:他一開會並不引人注目,甚至雍正一度都覺得自己是沒有當皇帝的機會的,但是康熙慧眼如炬
  • 《雍正王朝》中:老十四身為大將軍王,為何長期和雍正皇帝死磕?
    哥倆平時也可以相互串門什麼的,至於說老十四從大將軍王和雍正死磕那是雍正繼位以後的事情了。很明顯死磕的原因就在於那把至高無上的椅子。老十四在獲悉四哥打算支持自己做大將軍王的時候就四個長、四哥短的和老四達成了年羹堯的陝甘總督和自己大將軍王相互支持的同盟。老十四也因此獲得八爺黨和四爺黨的雙重支持順利出任大將軍王平定西北。也許在天真的老十四看來,這個大將軍王已經和皇位繼承人劃上了等號。
  • 《雍正王朝》中,康熙為什麼要讓十四阿哥做大將軍王?
    康熙皇帝在收到西北大軍全軍覆沒的消息後,召來了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禵商量解決的對策,同時準備在這二人之中選出一位作為大將軍王,領兵前往西北出徵,康熙皇帝的這一舉動引發了朝中大臣們的猜測,朝中大臣紛紛猜測此次的大將軍王,一定是未來的皇位繼承人。
  • 四爺真的如《雍正王朝》中那麼好嗎?還原真實的雍正帝
    就這麼兩個人,雍正在長達兩年的時間裡跟他兩如膠似漆,正常嗎?所以,要麼是雍正瞎眼了,要麼就是他兩的罪是編的。再說說雍正朝的對外用兵。《雍正王朝》裡所謂傳爾丹全軍覆沒,是虛構的。整個康熙朝用兵西北,從未全軍覆沒過。即使是第一次驅準保藏,也是康熙朝用兵西北唯一一次的潰敗,也不過損失了2000人而已。雍正上臺那會兒,形勢是這樣的。
  • 雍正王朝:手握重兵的允禵為什麼不起兵反抗?
    允禵聞此消息如晴天霹靂,他不相信康熙臨終前把皇位傳給了雍正,他覺得皇位本應是自己的。所以氣急敗壞,一路上先是質問圖裡琛,而後又大鬧靈堂。那麼我們要問一下,允禵當時是欽命撫遠大將軍,手上至少有十幾萬兵馬。他既然認為雍正矯詔篡位,那麼他為什麼不起兵反抗呢?他為什麼乖乖地交出兵權,回京任雍正擺布呢?我們今天分析一下其中緣由。
  • 雍正死後竟與囂張跋扈的年世蘭合葬,為什麼雍正陵寢沒有被盜過?
    雍正死後居然和囂張跋扈,心狠手辣,恃寵而驕,心胸狹隘的女人年世蘭合葬在了一起。其實年世蘭是電視劇《甄嬛傳》中的名字,歷史上雍正的年妃並沒有留下名字,她在臨死前被雍正晉封為皇貴妃,死後被追諡為敦肅皇貴妃。
  • 《雍正王朝》隆科多為什麼被康熙重用?又為什麼會在雍正朝叛變?
    」為什麼一定要由隆科多宣布?為什麼除了張廷玉之外其他上書省大臣乃至其他阿哥們也都渾然不知?為什麼隆科多不敢私自篡改遺詔?畢竟當時的四阿哥並不是皇位爭奪的最大競爭者?下面我來給大家一一分析我個人的看法:所以說這個傳位詔書也只能或者說必須是隆科多來宣布,說白了只有你隆科多認可你是未來的皇帝才有用,很簡單,在京城隆科多擁有著軍事權力,畢竟槍桿子裡出政權,這樣皇位的傳承才能平穩順利二:為什麼隆科多不敢篡改這份遺詔?
  • 康熙喜歡乾隆才傳位給雍正的嗎 事實卻是恰恰相反
    正史、野史及電視劇裡都說康熙是因為喜歡乾隆才傳位給雍正的,真實的情況是這樣嗎?也許恰恰相反,應該是先看好雍正才看好乾隆的。有什麼證據嗎?
  • 康熙曾說過死後斷不可留大阿哥和廢太子,雍正為何沒遵從父命?
    根據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的《雍正朝漢文諭旨彙編》中的記載來看,在二廢太子期間,康熙帝生氣之下,還特意召集王公大臣降旨,說道:「朕萬年之後,大阿哥(胤禔)、二阿哥(廢太子胤礽)斷不可留,爾等內如有留之者,即系擾亂國家之人」。 康熙帝的大概意思就是他死後,大阿哥和廢太子胤礽是絕對不能留的,誰留下,誰就是擾亂國家之人。
  • 大將軍王胤禵在西北立了啥功勳?為何後人隻字不提?雍正毀了石碑
    可這個時候已經是康熙57年,康熙還有4年就嗝兒屁了。身體每況愈下,根本就無法御駕親徵。為此他必須要從眾多子嗣中選擇一位大將軍王代替自己出徵。這麼多兒子裡,康熙最終看上了十四阿哥胤。為什麼?因為胤禵文武雙全,當時也才三十來歲,是個身體硬朗的皇子。派他出徵,勝率要大得多。那麼胤禵有沒有辜負康熙的厚望呢?
  • 順治定多爾袞謀反罪,康熙雍正都不敢碰此案,乾隆為何敢翻案?
    順治定多爾袞謀反罪,康熙雍正都不敢碰此案,乾隆為何敢翻案?多爾袞,在清朝歷史上佔了極大筆墨,他活著,創造了不少傳奇,死後,更引發了許多爭議。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十四子,他天資聰慧,跟著努爾哈赤立下過赫赫戰功,被賜「墨爾根岱青」的稱號。這是誇耀他,是位足智多謀,文韜武略皆出色的人。
  • 雍正王朝:雍正為何要保舉老十四做大將軍王,他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聽取了鄔思道的建議,保舉了自己同父同母的親弟弟十四阿哥胤禵出任「大將軍王」,而這一舉動可以說是為雍正最終能夠成為「九子奪嫡」的勝利者,進而在康熙去世後成功繼承皇位,奠定了非常的堅實的基礎。
  • 多爾袞死後被順治定罪,康熙雍正緘口不言,乾隆為何敢出頭?
    而順治皇帝作為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其立下的規定,自然也都是後代皇帝們不敢打破的。當時,多爾袞去世後,順治皇帝便給多爾袞定了罪,但為何到了乾隆皇帝,卻敢於給他平反呢? 然而,在多爾袞死後的第二年,他的舊部卻告發他有謀逆行為。順治帝因此大怒,下令撤銷了他的所有封號,還給他定了謀逆之罪。一時之間,多爾袞的所有榮譽都被收回,從清朝的大功臣變成了逆臣。而順治帝的態度也很堅決,甚至流放了一些請求恢復多爾袞爵號的官員。至此,再沒有人敢替多爾袞求情。
  • 如何評價《雍正王朝》裡馬齊這個角色?
    看《雍正王朝》裡馬齊的表現,活脫脫就是一個憨厚的沙僧的角色。沙僧在《西遊記》裡遇到事只會喊大師兄,二師兄。而馬齊的經典臺詞似乎就是:「佟國維所言極是,奴才同意他的看法。」馬齊真的是這樣一個憨直無用只會附和佟國維的人嗎?熟悉清史的朋友一定會根據「奴才」這兩個字,推斷出馬齊是旗人。
  • 《雍正王朝》被忽略的暗線劇情,以獨特角度詮釋雍正是否篡位謎團
    再來說說雍正王朝電視劇的獨特視角。關於雍正是否篡位的爭議中這個細節,雍正王朝電視劇中推理的比較合情合理。雍正王朝中康熙為什麼封老十四為大將軍王,卻不將他爵位升為親王呢?像為什麼立老十四為大將軍王呢,最直接的原因在於他是八爺黨成員,他成為大將軍王,不存在八爺黨在背後捅刀子的情況。
  • 雍正為什麼要殺死年羹堯?
    :lishigushi歷史故事-每天閱讀一個歷史小故事!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哲理,等待您的關注,歡迎加入QQ群:423261292,共同交流!  康熙寵臣、雍正親信、摯友兼郎舅、清代名將年羹堯為什麼會被雍正所殺,因為眾說紜紛,一直被史學家列為「雍正八案」之首。從不同角度探析雍正為何翻臉除掉「兩朝重臣」年羹堯,對於我們今天借鑑歷史不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