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曾說過死後斷不可留大阿哥和廢太子,雍正為何沒遵從父命?

2021-01-12 騰訊網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清朝發生了一件大事,那便是復立僅僅三年的太子胤礽二次被廢儲君之位,從此是徹底的萬劫不復,徹底的退出了九子奪嫡。

根據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的《雍正朝漢文諭旨彙編》中的記載來看,在二廢太子期間,康熙帝生氣之下,還特意召集王公大臣降旨,說道:「朕萬年之後,大阿哥(胤禔)、二阿哥(廢太子胤礽)斷不可留,爾等內如有留之者,即系擾亂國家之人」。

康熙帝的大概意思就是他死後,大阿哥和廢太子胤礽是絕對不能留的,誰留下,誰就是擾亂國家之人。

但雍正帝繼位以後,並沒有以康熙帝的話來處死大阿哥和廢太子胤礽,這是為什麼呢,今天宋安之來具體說說。

首先這只是康熙帝的一時氣話,雍正帝如果以此為依據處死大阿哥和廢太子,實在說不過去。

我們來看看康熙帝當時是在二廢太子期間說的這段話,理論上來說,這是最生氣廢太子胤礽之時。再加上之前大阿哥因為與胤礽奪嫡,竟然喪心病狂的魘咒胤礽,還在一廢太子時建議康熙殺掉胤礽,所以康熙生氣之下,連帶上大阿哥,認為這兩個不爭氣的兒子太危險了,不會幹什麼好事,是一大隱患,因此說出這種話也屬正常。

而且康熙帝後來並沒有反覆強調過這段話,沒有說一定要做到。

再看看當時他雖然將大阿哥和廢太子都圈禁起來,並且嚴加看管。諸如廢太子胤礽被紫禁城西北部鹹安宮,康熙帝還特意派宗人府宗令雅兒江阿,專門負責對胤礽的看守事宜。

但嚴加看管之外,康熙帝並沒有虐待大阿哥和廢太子,整體來說對他們還不錯。

所以說這只是康熙帝一時氣話,如果雍正帝以此為依據處死自己的兩位哥哥,其中一位還是前朝廢太子,那不是明擺著給自己招下殺兄罪名嗎,是授人以柄,在後世給自己留下無窮罵名。

其次大阿哥和廢太子對雍正帝並沒有威脅。

到了雍正帝登基以後,大阿哥和太子已經被圈禁多年,曾經的政治力量,早已被磨滅殆盡。其黨羽要麼被清洗,要麼改換門庭,對於雍正帝來說,只需要維持之前對他們的嚴加看管即可,他們對自己造成不了威脅。

既然他們威脅不到雍正帝,雍正帝為何非要殺他們呢?

更何況當時雍正帝一直身陷是否篡位風波之中,又要清洗九子奪嫡時期的老八一黨,本身就對兄弟之中的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等人苛刻無比,如果再以一個不充分的理由殺死自己這兩位被圈禁多年的哥哥,豈不是自己給自己按上既殺兄又殺弟的罪名?

所以雍正帝更不能殺死這兩位哥哥,而是留著他們,並且適當的善待他們,尤其是對廢太子胤礽很不錯,以顯示自己自己仁義,博取點好名聲又何樂而不為呢。

相關焦點

  • 康熙遺言殺大阿哥和廢太子!雍正為何不聽?三點原因,雍正很高明
    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可惜康熙晚年,也出現了一大汙點,這就是著名的「九子奪嫡」。搞得清廷上下,人心惶惶,康熙自己都心力交瘁。以至於此事件完結後,康熙特意召集來了那些王公和重臣等,當場留下了遺言:「朕萬年之後,大阿哥(胤禔)、二阿哥(廢太子胤礽)斷不可留,爾等內如有留之者,即系擾亂國家之人」。
  • 雍正即位後,為何對廢太子胤礽優加厚待?
    而對於弱者,他也會偶爾動一下惻隱之心,並非一貫鐵石心腸,就拿廢太子胤礽來說,雍正帝便顯示出了少有的大度,然而這種大度是有前提條件的。胤礽二次被廢後,仍然企圖復位,內外大小臣工也幾次為胤礽復闢搖旗吶喊,無奈康熙帝對此孽子傷心已極,怎肯再次打自己的嘴巴?因此,胤礽直到康熙死,仍得不到皇父絲毫的原諒,始終處於弟兄們的最低層,一直被禁錮。
  • 《雍正王朝》老三早就知道老大魘鎮太子,為何在廢太子時才說出?
    大阿哥魘鎮詛咒太子的隱秘事情,三阿哥是早就知道的,卻在熱河狩獵一廢太子之際才說出來,其實也是為了奪嫡,講究的是對大阿哥一擊致命。而三阿哥在那個時機說出,的確使大阿哥被奪爵永遠圈禁,但也使自己徹底退出了奪嫡之爭。接下來宋安之來具體說說。
  • 雍正王朝:康熙為何只給太子和十三阿哥火爐,唯獨大阿哥沒有?
    大阿哥胤褆《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和十三胤祥沒有殺人的心,大阿哥胤褆愚蠢還殺心甚重,在年輕的時候,也算是一位猛將,曾經跟隨康熙親徵葛爾丹,他也算是身先士卒,就是腦子不夠用,因為孤軍深入,被葛爾丹俘虜。幸虧有自己的妹妹藍琪兒相救,要不然他的命運還不知道怎麼呢?我們看一個人是否成大事,一般看他身邊的人就知道了。
  • 康熙晚期,九子奪嫡中雍正勝出,為何對廢太子胤礽禮遇有加?
    康熙晚期,九子奪嫡中雍正勝出,為何對廢太子胤礽禮遇有加? 九子奪嫡是指清朝康熙晚期,皇子們為奪帝位,相互內鬥的宮廷事件。當時康熙皇帝序齒的兒子有24個,其中有9個分為二派參與了皇位的爭奪。
  • 康熙皇帝一廢太子胤礽和二廢胤礽有什麼不同點?
    這也是皇帝之權和儲君之權的激烈碰撞,犧牲的只能是臣子。奉先殿照片如果說這兩件事是康熙皇帝和胤礽之間開始有裂痕的開始,那麼下面這件事就是裂痕的擴大。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二月,康熙皇帝再徵噶爾丹,命胤礽留京處理朝政。但是就是留守期間,胤礽的各種不法表現傳入康熙皇帝的耳中,史書原文為:「太子暱比匪人,素行遂變」。
  • 康熙傳位詔書上,是「傳位十四阿哥」,還是「傳位於四阿哥」?
    雍正劇照傳聞是真是假?那這種說法究竟是否可信呢?答案是不可信。為何這麼說?從詔書上便可以看出這一傳聞的真假。按照民間說法,雍正是將詔書中的「十」字進行修改,變成了有利於自己的「於」字。九子奪嫡八阿哥早已與雍正交惡,所以退而求其次,支持雍正同父同母的親兄弟十四阿哥胤禵。眼瞅著雍正勝出,八阿哥一黨自然不甘心,便想垂死掙扎,散播出了雍正得位不正的謠言。雍正剛剛登基,位置還不穩固,搞不好真讓這些人翻盤。
  • 雍正登基後,善待廢太子一家,為何不肯赦免囚禁十四年的大哥?
    而南明滅亡之後,西南和臺灣也依舊在三藩、鄭氏的統治之下。直到康熙時期,清朝才真正的進入了盛世,並且收復了丟失的大片土地,此時的中國再次成為了一個世界性的帝國。但康熙晚年在立儲之事上卻頗為苦惱,直接導致了九子奪嫡的尷尬場面,最後由四阿哥即雍正奪得帝位,當他即為之後,善待了廢太子一家,卻不赦免被囚禁了十四年的大哥,這是為何?
  • 雍正繼位後,善待廢太子全家,為何不肯放囚禁14年的大阿哥胤褆?
    曾是雍正登基最大阻礙的八爺黨皇子們都被他沉重打擊,悲慘去世。 而另外兩個曾經離皇位最近的兩個皇子的待遇卻不盡相同,他們一個是皇長子胤禔,另一個則是皇二子,也是皇太子胤礽。雍正登基的時候,他已經被圈禁了14年,但是雍正壓根就沒管過他,直接讓他在高牆內幽禁而死。
  • 康熙帝臨死前曾留下神秘遺詔,裡面究竟有什麼,致使雍正拒不奉詔
    本來在太子胤礽被廢後,八爺一黨是最有希望從中取勝的,在當時八爺黨的布局很大,幾乎囊括了一大半的官員。但是康熙死後,雍正即位,四爺黨成了最後的贏家,八爺黨成為了最大的輸家,最後被雍正採取先重用後迫害的策略,各個擊破。
  • 康熙晚年「九子奪嫡」中,為何不見康熙的五阿哥、六阿哥和七阿哥
    康熙晚年,眾位皇子為了爭奪皇位,上演了一出空間激烈的奪嫡大戲,史稱「九子奪嫡」,即共有九位康熙的皇子參與其中,包括大阿哥胤禔,廢太子、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以及十四阿哥胤禵。最終四阿哥胤禛成為了最終的勝利者,在康熙去世後,成功登基皇位,他也就成為後來的雍正皇帝。
  • 雍正王朝:太子要學李世民,康熙為何重用胤禛和胤禵應對?大智慧
    2、這次廢黜太子和第一次明顯不同,第一次可能會背負上「謀奪儲位」的嫌疑,但這一次卻是維護康熙皇權的最佳機會。太子被廢,儲位虛懸,康熙皇帝就勢必會考慮新任儲君的人選,而這次扳倒太子的行動就是凸顯這位新任人選的最佳機會。所以,康熙皇帝還必須將這次行動交給他默認的儲君人選執行,那就是皇四子胤禛。
  • 雍正登基後,為何對廢太子以禮相待,卻對老八老九毫不留情?
    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可謂是兇險至極,參與皇位爭奪的有大阿哥、二阿哥、三阿哥、四阿哥、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這裡的每個人都不是簡單的角色,有的具有天然的地位優勢,有的則是計謀超群,總之在這場權力爭奪戰中,每個人都是手段盡出,妄圖將對手打擊下去。
  • 太子胤礽是康熙最喜歡的兒子,為何最終沒能坐上皇位?
    比如《雍正王朝》將胤礽塑造成了一個貪圖利益,枉顧民生,任性狂妄,圖謀不軌的人,甚至在劇中他竟然與皇帝妃嬪私通。其實這是錯誤的,這是嚴重的不尊重歷史的行為。康熙皇帝與赫舍裡皇后之間的感情是非常好的。赫舍裡皇后為康熙生了兩個兒子。其中第一個兒子,出生沒過多久就夭折掉了。而這第二個兒子,便是胤礽了。由於遇到了難產,赫舍裡皇后在生下胤礽之後,便去世了。
  • 康熙明知十三阿哥是冤枉的,為何還以協助太子造反的罪名關了他?
    在《雍正王朝》中康熙知道有人偽造太子手諭調兵圍八大山莊,為何引而不發?為何明明知道十三阿哥是冤枉的,仍然把他關了起來要解釋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需要看一下這件事發生的前提:這件事發生在康熙四十七年,在這之前剛發生過刑部貪贓枉法的事情,因為涉及到太子和八阿哥,弄得康熙老爺子不太痛快,最後對張廷玉嘆口氣說,自己的孩子看來是治不好了……
  • 《雍正王朝》中太子真的是昏庸無能嗎?為何兩次被廢?
    《雍正王朝》作為20年前的老劇,至今還能在各大衛視重播,可以說和裡面精彩的劇情以及演員精湛的演技息息相關,裡面的最精彩的就是貫穿前面劇情的九子奪嫡,作為九子奪嫡中最先被淘汰出局的太子胤礽在電視劇中給人一種昏庸無能,爛泥扶不上牆,而且還與康熙的妃子鄭春華有染,但是歷史的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 康熙皇帝兒子中,潛心學問的老三為何會被雍正圈禁?
    需要和題主探討一下:康熙家三皇子(即是胤祉,後為避諱雍正,改名允祉)不關心政治的問題。說允祉完全不關心皇位,好像也不是那麼回事,只是說他沒有雍正那麼有謀略,不那麼熱心謀求皇位。那麼,允祉為何囚禁致死?胤礽母親赫舍裡氏與康熙感情甚篤,但生胤礽之時難產離世。從《康熙起居註冊》記載來看:勤政的康熙,會在赫舍裡氏忌日當天,破例不處理政務,親自前往祭奠。胤礽子憑母貴,年僅兩歲便冊封為太子,以致於康熙過於溺愛。引起了康熙大皇子允褆心理的嚴重不平衡,時時尋找機會扳倒太子,自己取而代之。利令智昏,允褆竟然對太子使用魘鎮之術。
  • 八皇子胤禩被稱為「八賢王」,為何康熙卻選擇了雍正繼位
    康熙本身就是一代有作為的君主,沒想到生了那麼多兒子也都很優秀,但太子只能有一個,為此老年的康熙也是頭疼不已,大家都看好八阿哥登位,但沒想到最後卻是四阿哥胤禛做了皇帝,史稱雍正皇帝。八阿哥被稱為「八賢王」更賢明,康熙卻為什麼選擇雍正繼位?其實康熙的選擇一點都沒錯。
  • 康熙帝廢太子,各太子暗地爭權奪位,為何最後被低調的四阿哥登帝
    康熙帝廢太子,各太子暗地爭權奪位,為何最後被低調的四阿哥登帝在整個大清王朝中,如果說最為出色的皇帝,那不得不說康熙帝了。康熙帝從幼年便登上了皇位,14歲親政,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整整61年。
  • 他是康熙兒子中十三阿哥,九子奪嫡未曾參與,雍正繼位封為怡親王
    二阿哥允礽、大阿哥允提、九阿哥允糖、八阿哥允襣、三阿哥允祉先後被圈禁或幽禁致死,十阿哥允娥、十四阿哥允拋在雍正朝被革爵圈禁,直到乾隆朝才重獲自由。允祥雖未捲入這場爭儲之中,康熙帝還是把他關了起來。這點令人匪夷所思,按理說,允祥並未參與「九子奪嫡」,康熙帝為何把他關起來,這也不合於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