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康熙兒子中十三阿哥,九子奪嫡未曾參與,雍正繼位封為怡親王

2020-12-25 名羊讀史

引言

眾所周知,康熙帝膝下一共24個兒子。能繼承大統者只能一位,儲位之爭在所難免。果不其然,康熙王朝晚期,「九子奪嫡」之爭一觸即發。

允祥( 1686——1730) ,滿族正藍旗人,他是康熙帝的第十三個兒子。

「九子奪嫡」激烈的爭儲大戰

怡親王允祥劇照

剛才我們說到「九子奪嫡」,在其激烈的儲位爭奪中,四阿哥胤禎脫穎而出。參與這場奪嫡之爭的其他幾位皇子的結局都很悽涼。

二阿哥允礽、大阿哥允提、九阿哥允糖、八阿哥允襣、三阿哥允祉先後被圈禁或幽禁致死,十阿哥允娥、十四阿哥允拋在雍正朝被革爵圈禁,直到乾隆朝才重獲自由。

允祥雖未捲入這場爭儲之中,康熙帝還是把他關了起來。這點令人匪夷所思,按理說,允祥並未參與「九子奪嫡」,康熙帝為何把他關起來,這也不合於理。

怡親王允祥劇照

雍正帝胤禎即位後,為為避皇帝名諱,其他的兄弟改「胤」字為「允」字,故稱其為允祥。雍正帝即位,允祥被封其為怡親王,任總理事務大臣,成為首輔,並始終為雍正帝所信賴,為何雍正帝對允祥如此這般厚愛?

其原因很簡單,由於雍正的生母,出身低微。這也導致雍正爭儲之中遭到了其他幾位皇子的冷落排擠。只有十三阿哥允祥,與之親近。這也是為什麼雍正即位後,對其如此重用以及厚愛的原因。

允祥為何被康熙帝圈禁起來?

在古代封建社會,一旦有皇子被皇帝冊立為太子,就意味著君臣名分已定,其餘皇子對儲位不可再有覬覦之心。

怡親王允祥劇照

允祥自幼受過良好的教育,自然明白其中道理,允祥懂事起,經常和四阿哥胤禎一起玩耍。旗幟鮮明地站在太子允初這一邊,把支持太子看成忠誠於康熙帝的一種體現。

但以八阿哥允視為核心的「八王黨"截然不同,他們的野心很大,不顧康熙帝的一再警告,對儲位虎視眈眈。「八王黨"不斷地在康熙帝面前詆毀太子,製造皇帝和太子之間的緊張關係。

太子允扔本身行為極為不檢點,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被廢除太子之位。允祥一貫擁護和支持太子,在「廢太子事件」中受到牽連,被康熙帝重罰圈禁。

雍正帝劇照

我們從爭儲中來看,除了四阿哥胤禎,其餘的幾位皇子結局也很悲慘。康熙帝在爭儲之中,把允祥關起來,在我個人看來,無非是康熙帝對允祥的一種變相的保護而已。

雍正即位後,對其十三阿哥允祥為何如此重用?

允祥再被康熙帝關起來期間,深刻的自我審視反省。一方面太子已然被廢不再抱有任何的想法,另一方面則是拒絕了當時爭儲呼聲很高的八阿哥允禊幫助。

縱觀康熙爭儲的這九子,四阿哥胤禎向來是一副冷冰冰的樣子。他對於康熙帝向來很孝順,四阿哥胤禎也從不計較自己個人的榮辱得失,處處以大清江山社稷為重,打小允祥就和四阿哥關係很好,覺得四哥胤禎是值得擁戴的皇位繼承人。

雍正帝劇照

允祥也是通過詩句來支持鼓勵著四哥胤禎,雍正帝在潛邸為臣時,就十分了解允祥的為人處世,認為其「忠孝純摯」,故而在他登基之後的第二天,便任命允祥為中樞重臣。

奪嫡中允祥又是如何幫助雍正認定了局面?

允祥本著對雍正帝支持和擁護態度,義無反顧地勇挑重擔。當時,八阿哥允祺集團並不甘心奪嫡失敗,不斷進行各種圖謀以擾亂朝局。在此背景下,允祥首先協助雍正帝果斷處置了該集團,穩定了雍正朝初期的局面。

雍正帝劇照

這裡需要指出的是,允祥在參與處理「八王黨」的過程中,並沒有對這些兄弟落井下石,而是盡力調解他們與雍正帝之間的緊張關係,以減輕雍正帝對他們的責罰,這充分體現了允祥的手足之情大局意識。

雍正元年(1723年)至雍正八年(1730年),允祥八年如一日,協助雍正帝處理了大量的軍務,大到理財減賦營修水利、籌劃軍需、辦理外交、為皇帝選擇陵寢,小到宮中府中的大量瑣事,自己都親力親為。

早在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左右,允祥就已染上了無法治癒的疾病,行走不便,需要長期在家靜養。即便如此,允祥為報雍正帝的知遇之恩,不惜以生命為代價,對雍正帝交代的每一件事情,他都竭力而為。

允祥去世後,雍正自己因允祥的去世而「飲食無味,寢臥不安」。

結語

雍正能得此允祥一兄弟,人生幸事。允祥這一生為官清廉。在江山社稷上給予了雍正極大的幫助和支持。

相關焦點

  • 雍正繼位後,「九子奪嫡」各位阿哥的真實下場
    九子奪嫡,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兒子們爭奪皇位的歷史事件。康熙共有35子、20女。其中只有20個兒子和8個女兒活到成年。諸子均隨「胤」字,雍正帝胤禛即位後為避帝王諱,諸皇子名中「胤」字改為「允」字。1698年封誠郡王,1709年,在復立胤礽為皇太子的同時,晉封胤祉為和碩誠親王。雍正即位後,將其改名為允祉,以他與廢太子向來親睦為由,將胤祉發配到遵化的馬蘭峪為康熙守陵。胤祉私下發牢騷,又對怡親王胤祥之死缺少哀悼之情。
  • 康熙晚期,九子奪嫡中雍正勝出,為何對廢太子胤礽禮遇有加?
    康熙晚期,九子奪嫡中雍正勝出,為何對廢太子胤礽禮遇有加? 九子奪嫡是指清朝康熙晚期,皇子們為奪帝位,相互內鬥的宮廷事件。當時康熙皇帝序齒的兒子有24個,其中有9個分為二派參與了皇位的爭奪。
  • 康熙晚年「九子奪嫡」中,為何不見康熙的五阿哥、六阿哥和七阿哥
    康熙晚年,眾位皇子為了爭奪皇位,上演了一出空間激烈的奪嫡大戲,史稱「九子奪嫡」,即共有九位康熙的皇子參與其中,包括大阿哥胤禔,廢太子、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以及十四阿哥胤禵。最終四阿哥胤禛成為了最終的勝利者,在康熙去世後,成功登基皇位,他也就成為後來的雍正皇帝。
  • 《雍正王朝》中老十七胤禮為什麼要在雍正繼位當夜去見他?
    《雍正王朝》電視劇中的十七爺胤禮為什麼在雍正即位當夜去見雍正?下面先從小說和電視劇中為你講解十七阿哥胤禮為什麼在雍正繼位當夜去見他,而歷史上的十七阿哥胤禮則並非如此,再從歷史上給你說說胤禮在九子奪嫡中與雍正的關係。
  • 康熙對五阿哥胤祺評價極高 為何他沒有參與奪嫡 雍正為何放過他
    ,沒想到晚年卻出現「九子奪嫡」,這讓康熙倍感寒心。雖然根據歷史資料證明,雍正是名正言順得到皇位,但我還是忍不住想,康熙除了這九個兒子,明明還有一個優秀的五阿哥,他為何沒有參與到奪嫡中?  祖母疼愛,地位尊崇  胤祺是康熙的第五個兒子,母親是頗受寵愛的宜妃,因此從小就受到父母疼愛,地位在宮中也很高。而皇太后也十分喜歡這個孫子,便從小親自帶他,祖孫之間感情非常好,皇太后也無形中,成為胤祺最大的靠山。
  • 九子奪嫡,解密康熙所有兒子的下場
    中國歷史上,皇子們為爭奪儲君帝位的鬥爭屢見不鮮。康熙朝晚期的黨派鬥爭激烈,其中最為激烈就數「九子奪嫡」了,康熙皇帝晚年一直沉痛於九位皇子的奪嫡事件中。康熙一共有24個兒子,最後參與皇位鬥爭的這9位皇子,最後四阿哥胤禛獲勝,繼位成為雍正帝。
  • 康熙十三子和雍正的關係究竟怎樣?十三爺及其後代結局如何
    康熙時發生了著名的九子奪嫡之事,太子兩立兩廢,幾個皇子對太子之位有覬覦之心。隨著事態的發展形成了最後的兩個派別,一派擁護四阿哥,一派擁護八阿哥,最終的結局我們也已經知曉,四阿哥胤禛成了後來的雍正皇帝。雍正繼位以後,對十三阿哥大加封賞,封十三阿哥為怡親王,還給予了他許多重要的職務。但十三阿哥並沒有飄,也沒有居功自傲,而是更加的勤勤懇懇,宣揚雍正的功勳,給雍正做廣告。當然雍正也是十分體貼自己的十三弟,雍正總惦記十三弟家的「清貧」,十三阿哥還總把正常的封賞還一半給自己的四哥。
  • 康熙十三子和雍正的關係有多好?十三爺的後代結局又是怎樣
    康熙時發生了著名的九子奪嫡之事,太子兩立兩廢,幾個皇子對太子之位有覬覦之心。隨著事態的發展形成了最後的兩個派別,一派擁護四阿哥,一派擁護八阿哥,最終的結局我們也已經知曉,四阿哥胤禛成了後來的雍正皇帝。
  • 在慘烈的九子奪嫡過後 各個皇子的下場分別是什麼樣的?
    九子奪嫡可以說是歷史上很 的一件大事件了,在當時,清朝康熙的兒子們共有24個,其中有九個參與了皇位的爭奪,在這場史上最慘烈的皇位之中中,最終以四阿哥胤禛的勝利所結束,但是那些失敗的皇子,最   原標題:在慘烈的九子奪嫡過後 各個皇子的下場分別是什麼樣的?
  • 「九子奪嫡」中,那個被康熙厭惡,卻受雍正重用的神秘人到底是誰
    大家都知道,九子奪嫡的最終結果是四皇子愛新覺羅·胤禛奪得儲位,於公元1723年登基,史稱雍正帝。雖然歷史向來都是由勝者書寫,但是在康熙晚期九子奪嫡的景象到底有多慘烈卻不得不令人遐想,期間一些參與奪嫡之人他們在歷史中究竟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最終結局如何,也是我們所好奇的。
  • 康熙最長壽的兒子,手握兵權卻不參與黨爭,受乾隆尊敬封親王
    而惠妃的親生兒子老大胤褆由於自知不受康熙喜愛,繼位無望後,也投靠了老八,後來在康熙第一次廢除太子時,試圖替康熙行萬難之事殺親兄弟,而被康熙所厭惡,後因老三胤祉揭發魘鎮之事而被終身囚禁。康熙成年的14個兒子中,沒有參與奪嫡的只有老五、老七、老十二。
  • 天家薄情:「九子奪嫡」中的失敗者,他們各自的結局都是如何?
    所謂「九子奪嫡」也叫「九龍奪嫡」,乃是清朝康熙皇帝執政末期,他的九個兒子為了成為皇位繼承人而展開的一場曠日持久的政治鬥爭。康熙皇帝序齒(即沒有夭折參與排序)的兒子一共二十四人,這其中有九個兒子參與了皇位的爭奪,即大阿哥胤禔,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即雍正),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 ,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因此稱為「九子奪嫡」。
  • 康熙時期發生的九子奪嫡事件,都有哪九個兒子,結局又分別是什麼呢?
    「九子奪嫡」是在康熙年間,康熙的九個兒子爭奪皇位的事件,又叫「九龍奪嫡」,最終四皇子㣧禛勝出,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那麼爭位失敗的其他皇子結局如何呢
  • 十四阿哥結局你想不到,參與奪嫡的康熙兒子們真正歷史結局如何
    二阿哥胤礽:康熙四十七年,第一次被廢,第二年三月被復立為皇太子;康熙五十一年再被廢黜,禁錮於鹹安宮。雍正二年死於鹹安宮,時年51歲,被追封為和碩理親王,諡曰密。三阿哥胤祉:雍正即位後,將他發配到遵化為康熙守陵。他私下發牢騷,十三阿哥胤祥死的時候也並不哀傷。這些事情被雍正知道後,胤祉被奪爵幽禁於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胤祉病逝於景山禁所,時年56歲。
  • 乾隆即位後,他是怎麼對待曾經被雍正圈禁的叔伯的?
    這僅僅是雍正皇帝充滿爭議的一部分,雍正繼位後對曾經參與「九子奪嫡」的政敵兄弟給予了最嚴厲的打擊,其中有的被幽禁至死。 三、三阿哥胤祉 胤祉作為康熙的第三子,精通於書法,無論在文學上還是在書法上都有很高的造詣,在康熙眾多的兒子中表現都是最突出一個,康熙朝時候深受康熙的喜愛。 由於胤祉和太子胤礽的平常關係比較和睦獲得康熙的好感,康熙四十八年被封為和碩誠親王。
  • 歷史上的九子奪嫡,遠比你想的慘烈
    可是康熙對這個兒子的感情還是很深的,借著大阿哥魘鎮的事件,在一年之後,聲稱二阿哥因為迷失了心性,但是經過調養,已然恢復。因此復立為太子。只可惜這個太子重新上臺以後,他非但不謹小慎微,吸取教訓,反而變本加厲,集結黨羽,打擊報復。讓康熙寒透了心,五十一年再次下詔廢太子。從此廢太子一直被圈禁到他死的那一刻,但是印象中雍正給他了一個理密親王的封號。
  • 怡親王胤祥和雍正的關係,到底好到什麼程度?他的後代結局如何?
    康熙47年的時候,十三阿哥胤祥突然失寵於康熙,從此倍受冷落,慘遭軟禁長達十年之久。直到四阿哥雍正繼位後,胤祥才迎來人生的春天。
  • 雍正親自賜封的世襲罔替的怡親王,為何後來被廢掉了?
    初代的怡親王,也就是康熙皇帝的皇十三子胤祥,可以說是雍正皇帝最為信賴的兄弟,同時也是他最為倚重的大臣。雍正同十三爺胤祥的情誼是從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建立並且培養的,當初怡親王的生母章佳氏早逝,胤祥就是被寄養給了雍正的生母德妃烏雅氏的,所以胤祥在「九子奪嫡」的過程中自始至終都堅定的站在了雍正一邊,期間還為了雍正遭到了康熙的「圈禁」,原本備受康熙寵愛的他,也開始遭到了康熙的疏遠和冷落,再也沒有出現在康熙晚年的政治舞臺上。
  • 世襲罔替的和碩怡親王,深受雍正信任,到清末他的後代怎樣了?
    說到九子奪嫡,人們印象最深的除了雍正胤禛、八阿哥胤禩,剩下的莫過於十三阿哥胤祥,主要原因除了他也是九子奪嫡中的一員以外,還因為他是九子奪嫡中為數不多能夠善終的一人,甚至還榮寵至極,是雍正繼位最信任的第一人。
  • 揭開康熙九子奪嫡的歷史真相——十四阿哥胤禵爭位敗北之謎
    胤禵,是康熙帝第十四子,與雍正帝乃一母同胞,都是德妃烏雅氏所生,德妃也就是後來的皇太后,被追封為康熙帝的第四位皇后,即孝恭仁皇后,這個女人其實很了不得,為康熙帝生過三子三女,而且在九子奪嫡中,最終最有實力能獲得皇位的兩位阿哥,老四和老十四,都是她的親兒子,不可謂不尊貴,不可謂不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