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家薄情:「九子奪嫡」中的失敗者,他們各自的結局都是如何?

2021-01-18 騰訊網

所謂「九子奪嫡」也叫「九龍奪嫡」,乃是清朝康熙皇帝執政末期,他的九個兒子為了成為皇位繼承人而展開的一場曠日持久的政治鬥爭。康熙皇帝序齒(即沒有夭折參與排序)的兒子一共二十四人,這其中有九個兒子參與了皇位的爭奪,即大阿哥胤禔,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即雍正),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 ,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因此稱為「九子奪嫡」。

奪嫡大戰最終由四阿哥胤禛勝出,繼承皇位,是為雍正皇帝。作為雍正皇帝最信任的弟弟,十三阿哥胤祥在雍正登基後,立即授予總理王大臣一職,獲封和碩親王,位極人臣,總攬朝政,死後進封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可謂極盡榮寵。

而雍正的其他幾個兄弟,下場都比較悽涼了。按順序一一說明:

大阿哥胤禔,因在一廢太子的時候向康熙進言殺掉胤礽而被康熙所厭棄,後被查出胤禔曾經魘鎮太子允礽,因此被削爵囚禁至死,死於雍正十二年,在囚禁中度過了二十餘年。

太子胤礽,在康熙四十七年和康熙五十一年前後兩度被廢,第二次被廢後,雖始朝野終有復立的聲音,但康熙終究還是放棄了這個元後赫舍裡所生的太子,將其禁錮在紫禁城鹹安宮內至死,胤礽在雍正二年去世。值得一提的是,胤礽的兒子弘皙是康熙的長孫,雍正即位後未受父親牽連獲封郡王,但弘皙在乾隆初年結黨謀逆,被乾隆革去王爵囚禁至死,可以說算是九子奪嫡的最後餘波。

三阿哥胤祉,其實在康熙一廢太子時曾試探爭儲,胤禔的魘鎮就是由他向康熙揭發的,但後來自覺爭儲無望,就逐漸退出了,安心閉門修書。但作為雍正唯一還有政治生命的親王哥哥,在雍正即位後受到打壓是必不可免的,雍正繼位後就安排胤祉去給康熙守景陵,他的世子弘晟也因獲罪被貶為閒散宗室,雍正六年胤祉獲罪被貶為郡王,囚禁在自己府中,雍正八年雖然短暫恢復親王爵位,但因為在怡親王胤祥的葬禮上遲到、沒有哀容,再次遭到彈劾被削爵囚禁至死,死於雍正十年。

八阿哥胤禩,作為雍正奪嫡路上最大的對手,剛開始自己爭位,後來見儲位無望又極力支持十四阿哥胤禵,因此其下場完全在意料之中。雍正即位後,由於「八爺黨」勢力遍布朝野,為了政局的穩定,對於胤禩先是加封總理王大臣,讓其協助理政,但暗中逐步清理其親信黨羽,同時不斷地斥責敲打胤禩。直到雍正四年,皇帝已經徹底大權在握,胤禩黨羽也清理得差不多了,雍正這才發難,以各種藉口削奪胤禩王爵,將其圈禁,改惡名為「阿其那」(舊碩為滿語中「狗」的意思,其實學術界一直沒有定論,總之是難聽點話就對了),當年胤禩因嘔病故於監所,民間不少人認為他是被毒死。

九阿哥胤禟,雖然自己無心爭嫡,但始終是八阿哥的鐵桿支持者,後來又同八阿哥一道轉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禵,因此他的下場雖然比胤禩也沒好到哪去。雍正元年就被安排駐紮到西寧軍中,實際上就是變相的軟禁了。雍正四年同胤禩一起被削爵除宗,授予惡名「塞思黑」(舊說為中「豬」的意思,參考上段胤禩文中),由西寧押解至保定囚禁三個多月後去世。在最後囚禁的日子中,胤禟可謂備受煎熬,「時值酷暑,牆高房小,胤禟鐵鎖在身,手足拘禁,時常昏迷,其家人用冷水噴漬,逾時方醒」(《雍正帝陵歷史之謎》)。最後在絕望中悽慘死去。

十阿哥胤 ,同九阿哥胤禟差不多,也是胤禩的鐵桿。他在雍正元年因為拒絕護送蒙古活佛的靈龕到喀爾喀蒙古,最早被清算了,但由於他的母族在清朝勢力很大,其母親為溫僖貴妃鈕祜祿氏,遏必隆的女兒,因此雍正對於這個弟弟並沒有趕盡殺絕,只是囚禁在京城。乾隆二年被放出來,又活了四年,才去世,算是下場稍好的了。

十四阿哥胤禵,作為康熙後期儲君位子呼聲最高的人,甚至民間始終有「傳位十四子」改成「傳位於四子」的謠言,因此雍正即位後肯定不會放過他,即使二人是一母所生,政治鬥爭從來就不會顧及親情。康熙末期,胤禵領兵作戰在外,雍正剛一即位,就嚴令其回京奔喪,怕他在軍中作亂,到京之後胤禵即被軟禁在景陵讀書,後因二人生母皇太后去世,胤禵被雍正授於郡王虛銜,但並沒有實際上增加俸祿,甚至官方註冊都沒有更改。雍正三年十二月,雍正開始對當年參與儲位爭奪的兄弟的徹底打擊,允禵被革去王爵,降授固山貝子。雍正四年初,雍正革去允禵固山貝子,諭令把他押回北京,囚禁於景山壽皇殿內直至乾隆即位,才被放出來,並在乾隆二年、三年、十三年幾次晉爵,最終被封為多羅恂郡王,乾隆二十年去世,可以說是奪嫡失敗者中下場最好的一個了(畢竟是乾隆唯一的嫡親叔叔)。

結語:

封建皇權的獨佔性、排他性,早就決定這些爭奪皇位的失敗者的悽慘下場,作為勇於參與到這個天底下最刺激遊戲中的冒險家,這些人都是遍讀史書的皇家佼佼者,應該對於自己失敗後的下場早有覺悟,歷史的風煙早已散去,這些精英皇子們早已作古,只留下了這段精彩絕倫的「九子奪嫡」,作為後世人茶餘飯後的談資。掩卷之餘,不由得讓人慨嘆他們的悽慘結局。

相關焦點

  • 康熙大阿哥胤禔,九子奪嫡失敗後,他的結局如何?
    康熙末年,康熙皇帝的皇子們為太子的地位展開了激烈的鬥爭,這就是所謂的「九子奪位」。在這些皇子中,大哥愛新覺羅·胤禔是皇帝的長子,也是「大千歲黨」的領袖。朝廷的許多朝臣都依附於此,因為愛新覺羅·胤禔們可能繼承皇位。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太子愛新覺羅·胤礽因犯罪被羈押在鹹安宮。
  • 在慘烈的九子奪嫡過後 各個皇子的下場分別是什麼樣的?
    在慘烈的九子奪嫡過後 各個皇子的下場分別是什麼樣的?時間:2021-01-06 20:11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在慘烈的九子奪嫡過後 各個皇子的下場分別是什麼樣的?
  • 九子奪嫡,解密康熙所有兒子的下場
    康熙朝晚期的黨派鬥爭激烈,其中最為激烈就數「九子奪嫡」了,康熙皇帝晚年一直沉痛於九位皇子的奪嫡事件中。康熙一共有24個兒子,最後參與皇位鬥爭的這9位皇子,最後四阿哥胤禛獲勝,繼位成為雍正帝。我們先來看所謂的九子奪嫡指的是哪九個: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禎。
  • 康熙時期發生的九子奪嫡事件,都有哪九個兒子,結局又分別是什麼呢?
    「九子奪嫡」是在康熙年間,康熙的九個兒子爭奪皇位的事件,又叫「九龍奪嫡」,最終四皇子㣧禛勝出,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那麼爭位失敗的其他皇子結局如何呢
  • 清朝「九子奪嫡」到底有多慘烈,從這些人的下場就可以看出
    春風無十裡|文清朝「九子奪嫡」到底有多慘烈,從這些人的下場就可以看出如果說起歷史上最激烈的帝王爭奪戰是什麼呢,清朝的「九子奪嫡」是一定能排上前三的,不過都說「九子奪嫡」很激烈,那到底有多激烈呢,其實從這些人的下場就可以看出激烈程度。
  • 「九子奪嫡」中,那個被康熙厭惡,卻受雍正重用的神秘人到底是誰
    為了爭奪儲位,康熙晚年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九子奪嫡事件。大家都知道,九子奪嫡的最終結果是四皇子愛新覺羅·胤禛奪得儲位,於公元1723年登基,史稱雍正帝。雖然歷史向來都是由勝者書寫,但是在康熙晚期九子奪嫡的景象到底有多慘烈卻不得不令人遐想,期間一些參與奪嫡之人他們在歷史中究竟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最終結局如何,也是我們所好奇的。
  • 康熙晚年「九子奪嫡」中,為何不見康熙的五阿哥、六阿哥和七阿哥
    在參與「九子奪嫡」的皇子中,按照順序排列我們發現,四阿哥之後,直接就是八阿哥,期間少了五阿哥胤祺、六阿哥胤祚和七阿哥胤祐。按理說,這三人年齡也較長,也應該參與其中,可是歷史上這三位皇子確實沒有參與到奪嫡的進程中,甚至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都沒有提到這三個人。
  • 九子奪嫡失敗後,老八老九被幽禁致死,為何雍正卻放過了老十?
    九子奪嫡是清朝乃至整個古代史上最嚴重的政治事件之一,許多影視劇對其也進行了演繹,比如說《雍正王朝》、《宮·鎖心玉》、《步步驚心》等。
  • 康熙時期,為何會發生「九子奪嫡」?安安穩穩做個王爺不好嗎?
    只是康熙時期的「九子奪嫡」相比於歷史上其他爭儲事件無疑更加精彩、更加殘忍些,而且歷史上僅此一例。因此「九子奪嫡」便成了很多歷史愛好者茶餘飯後的談資。那麼,這裡很多人就會問,康熙的那些兒子安安穩穩地做個王爺不好嗎?非要冒那麼大的風險去趟這趟渾水。其實,這只是我們後來人的想法,如果把你放在那個時代,生在帝王家,我想你一樣不會也放棄對那個「權力的寶座」的爭奪。
  • 「九子奪嫡」中,眾阿哥唯獨此人深受康熙喜愛,其他都枉費了心機
    「九子奪嫡」是中國歷史上一次非常有名的爭權風波,滿清的康熙皇帝年幼登上帝位,以雷霆手段剷除了鰲拜,後來更是多次對外用兵,並且取得勝利,對內則重用能臣,開創出諸多功業,奠定了康乾盛世的根基,被後世眾多的學者公認為千古一帝。
  • 九子奪嫡:誰才是四阿哥胤禛真正的對手
    《雍正王朝》長達20年的經久不衰,讓清代康熙朝晚期出現的皇子奪嫡事件——九子奪嫡,較為真實地呈現在觀眾面前。在影視劇中,皇四子胤禛之所以能夠獲得康熙皇帝聖寵,成功殺出重圍,登上大清皇位,得益於其刻意營造的「孤臣」形象,得益於其一心為國、一心為公的「王道」奪嫡路線。
  • 「九子奪嫡」弄的皇子下場很慘,為什麼他們不無憂無慮當個王爺?
    康熙是清朝皇帝中是生育能力最強的皇帝,他共育三十五個兒子,二十個女兒。這樣的成績放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箇中翹楚。不幸的是,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讓其晚年頗為不幸,最後的繼承人,在後世也是飽受爭議。那麼這麼多皇子,就不能安心做個富貴閒人嗎?
  • 他是康熙兒子中十三阿哥,九子奪嫡未曾參與,雍正繼位封為怡親王
    能繼承大統者只能一位,儲位之爭在所難免。果不其然,康熙王朝晚期,「九子奪嫡」之爭一觸即發。允祥( 1686——1730) ,滿族正藍旗人,他是康熙帝的第十三個兒子。「九子奪嫡」激烈的爭儲大戰怡親王允祥劇照剛才我們說到「九子奪嫡」,在其激烈的儲位爭奪中,四阿哥胤禎脫穎而出。參與這場奪嫡之爭的其他幾位皇子的結局都很悽涼。
  • 九子奪嫡,雍正順利繼承皇位,生母德妃非但不願承認,還處處拆臺
    康熙的晚年之時,在北京紫禁城內以他的九個兒子為核心展開了一場長達十幾年的皇位爭奪之戰,在皇宮內由此引發出了一系列的明爭暗鬥,史稱「九子奪嫡」。
  • 其實「九子奪嫡」完全是康熙帝一手策劃的,康熙下了很大一盤棋
    康熙皇帝像人們都說「九子奪嫡」是康熙皇帝在位時的一大失誤,但筆者完全不贊同這種說法,筆者覺得,所謂的「九子奪嫡」完全是康熙有意而為之並一手策劃的,是他下的一盤棋,他的目的就是要找一個滿意的繼承人,和藏獒一胎只留一崽類似
  • 「九子奪嫡」是清朝最為慘烈的皇位之爭,卻被個孩子給終結了
    康熙晚年時期的「九子奪嫡」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政治鬥爭的一部大戲,它也是清朝歷史上最為激烈的皇位之爭。
  • 無情最是帝王家,九子奪嫡失敗後,八爺黨的結局到底有多慘?
    康熙作為千古一帝,兒子個個更是不甘平庸,都盯著那隻龍椅,而這些兒子恰恰又是能力,手段相當,誰都不願輸給對方,而當時的九子奪嫡就包括大阿哥,太子黨,三阿哥,四爺黨,八爺黨。其中八爺黨實力最為雄厚,即使是太子胤礽,也被八爺黨玩弄於股掌之間,最終太子兩立兩廢還是沒能保住太子之位。
  • 九子奪嫡中,八阿哥胤禩看似輸給雍正,實際卻是清王朝最好的安排
    清朝最精彩的時代莫過於康乾盛世,近年來,以這三位皇帝為時代背景的電視劇也是層出不窮,若論起大事年表中發生的精彩事件,九子奪嫡必定能成第一。說到九子奪嫡,相信大家腦海中都會展現出兩個人名,一個是康熙的皇四子胤禛,另一位則是康熙的皇八子胤禩,他們兩位在九子奪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就連那個康熙無比看重和疼愛的太子,都無法比擬他們在九子奪嫡中的勢力與影響。如今回顧歷史,大家自然知道九子奪嫡最終結果如何,這場大比拼,最終以皇四子胤禛登基為帝宣布結束。
  • 「九子奪嫡」的始作俑者是誰,康熙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20日,鋼琴大師魯賓斯坦逝世7.1986年12月20日,美學家宗白華逝世8.1992年12月20日,武陵源、九寨溝、黃龍成為「世界級」自然遺產9.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祖國10.2002年12月20日,盧武鉉當選韓國第十六屆總統清朝,康熙朝後期發生了「九子奪嫡
  • 九子奪嫡不僅是皇子們的野心,而是康熙精策劃,真是又狠又高明
    很多人談起「九子奪嫡」時,總會認為是皇子野心太大,而實際上,這一切都是康熙為了選出最佳繼承人的一種殘忍手段,他的操作方法實在是又狠又高明。為什麼說康熙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且聽小雨來說一說。康熙皇帝的皇二子胤礽是中宮赫舍裡氏所生,出生沒多久就被確立為太子,他也是清朝歷史上唯一一位被公開立為太子的中宮嫡子,且在太子之位上多年的皇子,自康熙之後,雍正便創立了秘密立儲制度,從形式上徹底改變了繼承人相爭的問題。即使後來乾隆、嘉慶都有立嫡子為太子的操作,但都屬於秘密立儲,並未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