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時期,為何會發生「九子奪嫡」?安安穩穩做個王爺不好嗎?

2020-12-23 騰訊網

在中國歷史上,皇子爭奪皇位之事基本上貫穿了封建王朝的始終。只是康熙時期的「九子奪嫡」相比於歷史上其他爭儲事件無疑更加精彩、更加殘忍些,而且歷史上僅此一例。因此「九子奪嫡」便成了很多歷史愛好者茶餘飯後的談資。那麼,這裡很多人就會問,康熙的那些兒子安安穩穩地做個王爺不好嗎?非要冒那麼大的風險去趟這趟渾水。其實,這只是我們後來人的想法,如果把你放在那個時代,生在帝王家,我想你一樣不會也放棄對那個「權力的寶座」的爭奪。今天,我們就來解讀一下,康熙的九個兒子為何拼了命也要去爭奪皇位?

一、康熙時期,之所以發生「九子奪嫡」,首要原因就是清王朝「立賢不立長」

一直以來,我國的封建王朝都遵循的是「嫡長子繼承制」,這樣做的缺點固然很多,但唯一的一點好處就是一旦確定了皇長子,其餘皇子也就只有默認的份,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維持政權的穩定,而且也是幾千年來為人所承認的。儘管歷史上有那麼些少數通過不正當手段當上皇位的皇帝,但這畢竟是少數,嫡長子繼承制還是主流。

然而,到了清朝以後,「嫡長子繼承制」基本上已經變成了「立賢不立長」。比如順治不是皇太極的長子,康熙也是順治第三子,雍正是第四子,乾隆是第四子,鹹豐也是第四子等等這些,都表明「嫡長子繼承制」已經在清朝失去了作用。

這也就導致了在清朝前中期,權力交接時一直是極不穩定的。到了康熙時期,由於康熙皇子眾多,很多有能力的皇子便脫穎而出,比較著名的幾個就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九子奪嫡」中的那九個兒子。我們經常說「人的貪慾是無限的」,是的,作為王爺的那些皇子們,在康熙兩次廢除了胤礽的太子之位而又遲遲沒選繼承人時,他們覺得他們都有機會當上皇帝,因此便拼了命地在康熙身邊表現。

所以,康熙朝之所以發生「九子奪嫡」,一個重要因素是「立賢不立長」制度所導致。

二、在清朝當王爺遠遠不像之前的明朝那麼舒服,所以康熙的幾個兒子會拼了命地爭奪皇儲之位

一直以來,我們以為王爺的生活像電視劇演的那樣,無憂無慮,除了怕皇帝之外,想幹啥就幹啥。但事實上,歷史上當王爺最舒服的王朝當屬明朝莫屬,走的時候給你一塊封地,並且還有大量的錢財,而且封地內的稅收大多時候歸他們自己支配。但有一點,就是沒有皇帝的召見不能隨便進京。所以,在明朝當王爺還是比較舒服的。

但是,在清朝當王爺可就沒有明朝那麼舒服了,因為清朝對待宗室的態度極為苛刻。在對待宗室問題上,清朝的王爺們可就比較委屈了,因為他們一點犯一點小錯,面臨的處罰就很嚴重了,罰俸申飭都是常有的事,更嚴重點就是我們常常看到的降爵、奪爵乃至圈進等。再者,清朝的皇子可沒有明朝皇子那麼自由,沒有皇帝的命令,他們是不允許離開京城半步的,雖然他們都掌握實權,但常常在皇帝眼皮底下行事,壓力可想而知。

而要改變這種情況,只有登上權力的寶座。而在康熙年間,因為皇儲之位的種種不穩定性為康熙的兒子提供了契機,所以才會發生「九子奪嫡」之事。並不是他們不想當王爺,而是清王朝對王爺的限制太多了。

三、跟康熙的縱容有關

在康熙年輕的時候,他最愛的皇后赫舍裡氏便去世了,因為對赫舍裡的偏愛,康熙便立年幼的胤礽為皇太子。然而,在漫長的太子生涯中,胤礽難免會犯一些錯誤,最終導致他的太子之位兩次被廢。而在第二次被廢之後,康熙便再也沒有提立太子的之事,也就是從這時候起,康熙的幾個兒子便開始覬覦太子之位了,他們都覺得以他們的能力,都有可能當上皇帝。

因此,為了壯大他們的實力以及獲得康熙的好感與欣賞,他們一方面背著康熙拉幫結派,結黨營私,比如八阿哥這方面就做得很好,還獲得了賢王的「美名」,而康熙作為皇上,對兒子們拉幫結派的行為又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無疑助長了他兒子們奪嫡的決心。

總結

康熙時期之所以發生「九子奪嫡」,跟清朝獨特的「立賢不立長」制度是分不開的,但我認為最重要的原因則是康熙的縱容,基本上可以說是康熙一手推動了「九子奪嫡」的發生。

【我是文史君,主攻歷史專業,古今中外都有涉獵,歡迎大家關注!】

相關焦點

  • 康熙兒子真的個個神通廣大,讓康熙難以選擇,難怪出現九子奪嫡
    說起九子奪嫡,這件事很多人都知道。說的是康熙在位後期,康熙的兒子爭奪儲君位子的現象。有很多影視作品來反映這件事,畢竟這件事有太多可寫的了。可以說九子奪嫡是康熙晚年最大的問題,康熙也困擾這個問題多年。那麼,為何會出現這種狀況呢?如果我們知道康熙的這些兒子有多能幹的話,也知道康熙為何會糾結了。
  • 康熙的九個兒子們,為什麼非得爭一個皇位,做個閒散王爺不好嗎?
    康熙末年的「九子奪嫡」相信大家已經聽過很多遍了,關於這件事的前因後果和具體經過估計大家也都非常清楚了。所以,我們今天就不說這些都知道的事情,只是簡單地聊一聊,為什麼康熙的九個兒子們,不能做一個閒散王爺,而非要九死一生的去爭奪那個皇位。
  • 擁有3大優勢的五阿哥胤祺,為何沒參與「九子奪嫡」?原因很簡單
    注意,康熙五十六年正值「九子奪嫡」進入到白熱化的關鍵時期,康熙皇帝的身體狀況之所以迅速衰敗,就是憂心於皇子之間的手足相殘、你爭我奪。但在如此敏感的時期,皇五子胤祺如此進言,康熙皇帝只是給予了拒絕,並沒有任何懲罰甚至連點訓斥之言都沒有。
  • 康熙時期發生的九子奪嫡事件,都有哪九個兒子,結局又分別是什麼呢?
    「九子奪嫡」是在康熙年間,康熙的九個兒子爭奪皇位的事件,又叫「九龍奪嫡」,最終四皇子㣧禛勝出,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那麼爭位失敗的其他皇子結局如何呢
  • 「九子奪嫡」弄的皇子下場很慘,為什麼他們不無憂無慮當個王爺?
    康熙是清朝皇帝中是生育能力最強的皇帝,他共育三十五個兒子,二十個女兒。這樣的成績放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箇中翹楚。不幸的是,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讓其晚年頗為不幸,最後的繼承人,在後世也是飽受爭議。那麼這麼多皇子,就不能安心做個富貴閒人嗎?
  • 九子奪嫡不僅是皇子們的野心,而是康熙精策劃,真是又狠又高明
    很多人談起「九子奪嫡」時,總會認為是皇子野心太大,而實際上,這一切都是康熙為了選出最佳繼承人的一種殘忍手段,他的操作方法實在是又狠又高明。為什麼說康熙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且聽小雨來說一說。即使身正如漢武帝的太子劉據,也會因為得罪了一個官員而被陷害,最終身首異處,總之,當上了太子,就那就是眾矢之的。清朝皇位相爭後結果最慘的也在這一屆,在這裡可以有人就會問了,為什麼一定要當皇帝呢,當個閒散悠閒的王爺不好嗎?像康熙的二哥福全、乾隆的弟弟弘晝,這些人都活得逍遙自在。
  • 康熙晚年時曾發生九子奪嫡事件,為何到了乾隆時卻沒有發生?
    歡迎收看照理說事之拍案驚奇滿清歷史最精彩的一幕,莫過於九子奪嫡,康熙大帝生了那麼多兒子,晚年找誰繼承自己的皇位呢
  • 康熙晚期,九子奪嫡中雍正勝出,為何對廢太子胤礽禮遇有加?
    康熙晚期,九子奪嫡中雍正勝出,為何對廢太子胤礽禮遇有加? 九子奪嫡是指清朝康熙晚期,皇子們為奪帝位,相互內鬥的宮廷事件。當時康熙皇帝序齒的兒子有24個,其中有9個分為二派參與了皇位的爭奪。
  • 康熙晚年「九子奪嫡」中,為何不見康熙的五阿哥、六阿哥和七阿哥
    康熙晚年,眾位皇子為了爭奪皇位,上演了一出空間激烈的奪嫡大戲,史稱「九子奪嫡」,即共有九位康熙的皇子參與其中,包括大阿哥胤禔,廢太子、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以及十四阿哥胤禵。最終四阿哥胤禛成為了最終的勝利者,在康熙去世後,成功登基皇位,他也就成為後來的雍正皇帝。
  • 康熙的九個兒子為何非要爭奪皇位呢,當個無憂無慮的王爺不好嗎?
    提起康熙帝晚年的歷史,九子奪嫡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參與奪嫡的九位阿哥可謂都是人中龍鳳,為了奪嫡進行了一場長時間的殘酷「文鬥」,雖然沒有發生流血事件,沒有兵戎相見,但是結局卻慘烈無比,比之唐朝慘烈的玄武門之變也毫不遜色。
  • 九子奪嫡,勝出的為何是悶不作聲的四阿哥?難道對遺詔動了手腳?
    九子奪嫡,勝出的為何是悶不作聲的四阿哥?難道對遺詔動了手腳?在康熙晚年間,曾發生過一樁重大事件,那就是著名的九子奪嫡事件,顧名思義就是康熙的九個兒子爭奪儲位,當時整個事件不僅在各個皇子中展開,還牽連到了整個朝廷,大臣們都參與其中,鬧得是烏煙瘴氣,不得安寧,互相勾結黨派,皇子們不顧手足互相殘殺,但熟知歷史的我們都知道,最終勝出的是平日裡處事低調且不吭不哈的四阿哥,傳言是篡改了遺詔,到底如何,我們來分析一下。
  • 九子奪嫡,解密康熙所有兒子的下場
    康熙朝晚期的黨派鬥爭激烈,其中最為激烈就數「九子奪嫡」了,康熙皇帝晚年一直沉痛於九位皇子的奪嫡事件中。康熙一共有24個兒子,最後參與皇位鬥爭的這9位皇子,最後四阿哥胤禛獲勝,繼位成為雍正帝。我們先來看所謂的九子奪嫡指的是哪九個: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禎。
  • 九子奪嫡:9位皇子,唯獨胤祥未被封爵,康熙皇帝為何如此偏心
    愛新覺羅·胤祥,康熙皇帝第十三子,雍正皇帝的異母弟弟,「九子奪嫡」期間,堅定擁護皇四子胤禛爭奪皇位;雍正朝時期
  • 九子奪嫡失敗後,他被康熙圈禁26年,因無聊生了29個孩子
    提起清朝康熙時期的「九子奪嫡」,想必很多人都很清楚。
  • 「九子奪嫡」是清朝最為慘烈的皇位之爭,卻被個孩子給終結了
    康熙晚年時期的「九子奪嫡」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政治鬥爭的一部大戲,它也是清朝歷史上最為激烈的皇位之爭。
  • 康熙皇帝最長壽的兒子是誰?他曾手握兵權,為何沒有參與九子奪嫡?
    九子奪嫡,是清初最慘烈的一次事件,最終以四阿哥胤禛獲得勝利為結局。而胤禛曾經的對手們,大多被流放處死,只有個別的存活下來。而康熙有一位兒子,卻在儲君之位面前,選擇淡然處之,最終長壽七十八歲。
  • 其實「九子奪嫡」完全是康熙帝一手策劃的,康熙下了很大一盤棋
    康熙皇帝像人們都說「九子奪嫡」是康熙皇帝在位時的一大失誤,但筆者完全不贊同這種說法,筆者覺得,所謂的「九子奪嫡」完全是康熙有意而為之並一手策劃的,是他下的一盤棋,他的目的就是要找一個滿意的繼承人,和藏獒一胎只留一崽類似
  • 康熙的九個兒子為什麼要爭皇位,當個無憂無慮的王爺不好嗎?
    倒是很少聽說過,皇子去爭奪做一個無憂無慮的王爺。康熙時,九子奪嫡的場面極其血腥,九個兒子分屬不同的陣營,雖然,並不是每一個兒子都在爭奪皇位,但是他們都在支持爭奪皇位,可見每一個皇子都不能免俗。康熙帝病情加重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看見自己九個兒子為了一把龍椅鬥得死去活來,甚至都想致對方於死地。
  • 「九子奪嫡」中,那個被康熙厭惡,卻受雍正重用的神秘人到底是誰
    1661年,愛新覺羅·玄燁登基,年號康熙,也就是後來的康熙皇帝,康熙帝雖然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但是人難免一死,康熙帝也不例外,但是皇帝駕崩,儲位又該落於誰手。為了爭奪儲位,康熙晚年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九子奪嫡事件。
  • 「九子奪嫡」中,眾阿哥唯獨此人深受康熙喜愛,其他都枉費了心機
    「九子奪嫡」是中國歷史上一次非常有名的爭權風波,滿清的康熙皇帝年幼登上帝位,以雷霆手段剷除了鰲拜,後來更是多次對外用兵,並且取得勝利,對內則重用能臣,開創出諸多功業,奠定了康乾盛世的根基,被後世眾多的學者公認為千古一帝。